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饶虫

(2019-09-30 19:45:34) 百科综合
饶虫

饶虫

饶虫,又叫绕虫也叫蛲虫,尖尾科、蛲虫属,成虫细小,乳白色线状。蛲虫是人体肠道里短命的寄生虫,一般只能活一个月左右。蛲虫卵在阴凉、潮湿的环境中可生存3周或更长。

自吞食虫卵到发育成成虫产卵需15~10天,雄虫交配后很快死亡,产出的虫卵在6小时内发育成感染性虫卵。感染性虫卵在自然环境下可保持感染性10~14天。 成虫和虫卵经开水煮沸,或用10%来苏儿浸泡数10分就能被杀死。玩具和衣物上的虫卵曝晒6~8小时就能被杀灭。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饶虫
  • 别称:绕虫,蛲虫,亦称屁股虫
  • :动物界
  • :线虫动物门
  • :尾感器纲
  • :蛔虫目
  • 亚目:尖尾亚目
  • :尖尾科
  • :蛲虫属
  • :蛲虫

基本信息

习性

体前端两侧的角皮膨大形成头翼,角皮上有横纹。口囊不明显,口孔周围有三唇瓣,咽管末端呈球形是一种常见寄生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的盲肠,一般在体记忆体活四个星期左右,儿童感染率居高,感染率城市大于农村,主要通过手感染饶虫卵后,经口传入人体内,具有易治难防的特点,症状为引起肛门瘙痒。有个方法可以看看你有没有饶虫,就是等你睡觉的时候,或者大便前,用肛门拭子法检查有没有饶虫。

危害

绕虫的异位损害侵袭部位非常广泛,最常见的是女性生殖系统、盆腔、腹腔脏器等。肺及前列腺的损害亦有报导。由于异位损害的器官不同,患者可表现出多种多样的临床症状及不同的体徵,常常造成误诊。绕虫肉芽肿的形成肉眼所见为白色中心微黄色的小结节。组织切片显示外层为胶原纤维的被膜,内层为一肉芽组织包烧着的中心坏死区,坏死区内有虫体或虫卵。

特点

幼虫期

虫卵无色透明,椭圆形,长50~60μm宽20~30μm,两侧不对称,一侧扁平,一侧稍凸。卵壳厚而透明,由最内层的脂层及两层壳质层组成,壳质层有一光滑的蛋白质膜。虫卵自虫体排出时,卵内已有一个蝌蚪形的幼虫。

成虫期

成熟的虫卵被吞食后,虫卵在十二指肠内孵化 ,幼虫沿小肠下行至结肠发育为成虫。自吞食虫卵到发育为成虫,需要15~28天。成虫在迴肠下段或盲肠前端进行交配,雄虫即死亡随粪便排出。部分雌虫亦可随粪便排出。妊娠的雌虫在盲肠结肠移行,头部可钻入黏膜吸取营养,并可吸血。雌虫一般不肠内产卵,当患者熟睡时爬出肛门受到空气的刺激开始大量排卵,一条雌虫含约5000~17000个。排卵后的雌虫大都枯萎死亡。粘附在肛门周围的虫卵,在温度及湿度适宜的条件下经6小时左右即可发育成感染期的成虫。
饶虫

预防

人防治

每天早晚用热水和肥皂洗肛门三角区,并把换下来的内裤、内衣等煮沸灭虫。并经常清洗和曝晒衣物、被褥等,室内保持通风乾燥,有条件的配合用紫外线消毒,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重複感染。这些预防工作做得好,即使不服驱虫药,蛲虫病也是完全可以自愈的。反之,不重视预防工作,即使服了驱虫药,也还会重複感染,达不到根治本病的目的。
应该注意的是,治疗蛲虫病不仅要注重蛲虫病人的预防和治疗,还应在儿童机构或家庭开展普查普治及卫生宣传教育工作,这样才能有效控制蛲虫的流行,取得根治效果。
预防的原则是:治疗与预防同时进行,个人防治与集体防治同时进行。
1.要大力宣传蛲虫病的危害,感染的方式,预防和治疗的意义等。
2.使家长、老师、保育员有充分认识,教育儿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饭前洗手,勤剪指甲,不吸吮手指等。勤换洗内裤、被褥。集体儿童单位要严重分铺,床位间有一定的距离。
3.衣服、玩具、食器定期消毒。可用0.5%磺溶液处理5分钟,或0.05%碘溶液处理1小时,虫卵可全部杀死。这种低浓度的碘对人体皮肤没有刺激性,是有效而又简便的消毒剂。
4.对蛲虫病的预防强调套用综合性的防治措施,这样才可有效地防止再感染,达到消灭蛲虫病的目的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