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Jiangsu Maritime Vocational Institute)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为江苏省示範性高职院校,是江苏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範基地、江苏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江苏省软体人才培训基地。
学院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南京海运学校和1956年成立的南京航运学校,两校2000年由交通部划转到江苏省,隶属于省教育厅管理。2003年7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原南京海运学校和原南京航运学校合併组建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截至2017年4月,学校有江宁、秦淮和板桥3个校区,校区占地总面积1429亩,建筑面积32.0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达到11.13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65亿元;设有8院3部,开设46个专科专业,3个高职本科联合培养人才项目;有教职员工7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近12000人。
基本介绍
- 所属地区:中国 江苏 南京
- 主管部门:江苏省
- 学校官网:http://www.jmi.edu.cn
- 中文名: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 英文名:Jiangsu Maritime Institute
- 简称:江苏海院,JMI
- 创办时间:1951年
- 类别:公办院校
- 学校类型:理工类
- 属性:江苏省示範性高职院校(2015年)
- 现任校长:万健
- 校训:海涵地负、德诚志远
- 主要院系:航海技术学院、轮机工程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等
- 学校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格致路309号
- 学校代码:12679
- 主要奖项:江苏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江苏高技能人才培养示範基地
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工作先进单位 - 校庆日:11月18日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 南京海运学校
1951年1月,交通部在位于南京白下路复兴巷内的原国民政府的新建还未完工的立法院立法委员宿舍,开办了数期的南京海员训练班。
1953年2月,南京海员训练班更名为中国海员干部学校,主要轮训在职船员骨干与工会干部。
1956年,对外招生,改名南京初级航海学校,由交通部上海海运管理局主管。
1957年,上海后备海员技术学校併入南京初级航海学校。后更名为南京海运工人技术学校。
1960年1月,南京海运工人技术学校更名为南京海运学校。
1961年,南京海运学校更名为南京海运工人技术学校。
1964年5月,学校划归交通部远洋运输局主管,改名为南京远洋海员学校,重点培养远洋船员。
1965年,南京远洋技工学校更名为南京远洋海员学校。
1973年3月,南京远洋海员学校更名为南京海员学校。
1990年,南京海员学校更名为南京海运学校。
2000年,由交通部划转到江苏省,隶属于省教育厅管理。
- 南京航运学校
1956年12月,南京河运工人技术学校创建。由长江航运管理局上海分局领导,主要为长江下游培养江海航运人才。
桥塔

1958年4月,武汉河运工人技术学校(部分)併入南京河运工人技术学校。改名为长江航运管理局南京航运学校。同年5月,又改为南京长江航运学校,学校性质为中专,招收国中毕业生,学制四年,隶属长江航运局上海分局领导。
1961年,金陵船厂技校併入南京长江航运学校。
1962年,南京长江航运学校更名为南京长江航运技工学校。更名为南京河运技工学校。
1965年,实行半工半读,学制改为四年,11月,学校更名为南京河运学校。
“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招生。
1972年,复办,考生为地方推荐的工农兵学员,学制二年。
1977年,恢复统一招生考试。
1980年,学制改为三年。
1986年,学制改为四年,招国中毕业生。
1992年,南京河运学校更名为南京航运学校。
2000年,由交通部划转到江苏省,隶属于省教育厅管理。
合併组建
2003年7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原南京海运学校和原南京航运学校合併组建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2004年,学校整体搬迁到江宁大学城办学。
2015年5月,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省教育厅、财政厅组织的省级示範院校验收。
2016年11月,学校与南京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的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南京港口学院成立。
2019年4月23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士官与军事教育学院成立。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截至2017年4月,学校有教职员工7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22人、副高职称150人,各类省部级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30名,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90%,航海类教师持高级船员适任证书近101人,其中远洋船长、轮机长25名。
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名师:周涛、谢荣
院系专业
截至2017年4月,学校设有航海技术学院、轮机工程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人文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以及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体育教学部等8院3部,开设46个专科专业,3个高职本科联合培养人才项目。
院系 | 专业 | 备注 |
---|---|---|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 物流管理 | 与南京林业大学衔接培养 |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与南京工程学院衔接培养 |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 船舶工程技术 | 与江苏科技大学衔接培养 |
资料来源: |
院系 | 专业 | 学制 |
---|---|---|
航海技术学院 | 航海技术 | 3年 |
水路运输与海事管理 | 3年 | |
轮机工程学院 | 轮机工程技术 | 3年 |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 3年 | |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 | 3年 | |
内燃机製造与维修 | 3年 | |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 船舶工程技术 | 3年 |
海洋工程技术 | 3年 | |
船舶动力工程技术 | 3年 | |
船舶检验 | 3年 | |
焊接技术与自动化 | 3年 | |
机械製造与自动化 | 3年 | |
工程测量技术 | 3年 | |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 船舶电气工程技术 | 3年 |
船舶电子电气技术 | 3年 | |
港口机械与自动控制 | 3年 | |
港口电气技术 | 3年 |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3年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3年 | |
工业机器人技术 | 3年 | |
建筑智慧型化工程技术 | 3年 | |
经济管理学院 | 货柜运输管理 | 3年 |
物流管理 | 3年 | |
港口与航运管理 | 3年 | |
报关与国际货运 | 3年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3年 | |
电子商务 | 3年 | |
商务英语 | 3年 | |
会计 | 3年 | |
信息工程学院 | 计算机网路技术 | 3年 |
软体技术 | 3年 | |
信息安全与管理 | 3年 | |
移动互联套用技术 | 3年 | |
物联网套用技术 | 3年 |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3年 | |
移动通信技术 | 3年 | |
云计算技术与套用 | 3年 | |
人文艺术学院 | 环境艺术设计 | 3年 |
旅游管理 | 3年 | |
艺术设计 | 3年 | |
视觉传播设计与製作 | 3年 | |
国际邮轮乘务管理 | 3年 | |
资料来源: |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17年4月,学校有4箇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4个江苏省重点专业,1个江苏省品牌专业,3个江苏省特色专业,4个江苏省重点建设专业群;有3箇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3个江苏省级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江苏省级精品课程2门。
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船舶工程技术、船舶电气工程技术(船舶电子电气技术方向)
江苏省示範院校重点建设专业: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船舶工程技术、船舶电气工程技术(船舶电子电气技术方向)、软体技术
江苏省重点建设专业群:船舶製造技术专业群、通信与软体专业群、航海技术专业群、港口与航运业务专业群
江苏省品牌重点建设专业:航海技术
江苏省级特色专业:轮机工程技术、船舶工程技术、航海技术
江苏省级实训基地:轮机专业技能实训中心、船舶智慧型化机舱综合训练基地等
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船舶工程实训基地、船舶电气工程技术实训基地、航海技术专业技能训练评估基地
江苏省级精品课程:船舶辅机、船舶管理
- 教学成果
截至2017年4月,学校获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全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学生获得省级(含行业协会、学会)以上各类技能大赛奖励254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全国“挑战杯”大赛一等奖1项、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製作大赛一等奖3项。
项目名称 | 获奖类别 | 授予部门 | 时间 |
---|---|---|---|
“五维并举”构建现代航海综合技能训练体系培养国际化高级技能型航海人才 | 一等奖 | 江苏省教育厅 | 2013 |
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国际化123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一等奖 | 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 | 2011 |
构建“立体化”实训体系培养高素质航海人才 | 二等奖 | 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 | 2013 |
资料来源: |
合作交流
截至2017年4月,学校与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工程学院、江苏科技大学合作开办“3+2”高职本专科分段培养人才项目,与南京晓庄学院开展“4+0”高职本科联合培养人才项目,与加拿大亚岗昆学院合作开办“2.5+0.5”模式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中国国外近20所知名大学开办“海外本科直通车”项目,受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委託开展4个专业定向培养直招士官项目,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共建省级大学科技园。与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台北海洋技术学院、东南科技大学、明新科技大学、兰阳技术学院、树德科技大学、醒吾科技大学、大仁科技大学、台湾文藻外语大学等9 所院校签署合作协定。与芬兰瓦锡兰集团公司、美国罗克韦尔公司、挪威KONGSBERG 公司等世界知名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室。
学校荣誉
截至2017年4月,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全国模範职工之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範点、江苏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高职高专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实验室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系统普法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範基地、江苏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江苏省软体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大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学术科研
科研平台
截至2017年4月,学校有1个国家海事局实验室,1个江苏省科协科技传播专家服务团队,1个江苏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
国家海事局实验室:国家海事局海事联合调查实验室
江苏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海洋装备智慧型化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江苏省科协科技传播专家服务团队:现代造船技术专家团队
校级研究所:航海技术研究所、现代船舶技术研究所、电气自动化技术研究所、现代物流研究所、计算机套用技术研究所、语言套用技术研究所、体育科学研究所
校企共建研究所:江苏海院·尔顺文思技术研发中心、江苏海院·江苏域海船舶设计研发中心、江苏海事学院立森东方数字装备研究中心、江苏海事学院·龙禹海洋工程技术研究所、江苏海院·厚承设计研发中心、江苏海院南京燃动数字仿真研发中心、江苏海院·丹书科技校企合作软体研发中心、江苏海院上海腾韵自动化设备研发中心、江苏海院·中信安环海事安全研发中心、江苏海院·上海展为海事工程软体研发中心
科研成果
2011-2015年,学校教师公开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56篇,完成纵向课题189项,专利授权达824项,开展技术服务394项,技术服务到账经费累计超过2000万元。
2015年,学校教师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各级各类纵向课题44项;承接各类横向课题71项,横向课题到账额509.19万元;2015年专利申报262项、授权数220项。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获奖类别 |
---|---|---|
小丸自动灌装联动生产线 | 联合申报 | 2017年南通市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二等奖 |
数控斜接机及产业化 | 联合申报 | 2017年南通市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二等奖 |
海洋结构物智慧型精度製造技术开发与套用 | 谢荣 | 2014年江宁区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
MES控制与管理系统的产业化 | 联合申报 | 2014年江宁区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
基于医疗物联网的糖尿病综合智慧型医疗平台及产业化 | 联合申报 | 2014年江宁区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
无缆AUV定位和感测器量测三维标注及套用 | 联合申报 | 2014年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技成果奖 |
资料来源: |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17年4月,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藏图书85万册,期刊1000余种、数字图书资源10.57T。重点收藏了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船舶製造与维修、国际航运管理、海洋旅游、港口管理等学科文献资料;开放30多种电子资源库,主要有学术期刊全文资源、博硕论文、海事学院电子图书、国际专利、科技成果、就业数字图书馆、创业数字图书馆、考试考证题库、教学视频等,并自建海员文库、海院毕业论文、海院校友成果等特色资料库。
图书馆

- 学术期刊
根据2017年7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出版有《航海职业教育》,2013年被江苏省出版局定为“优秀刊物”。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 校徽

学院徽志主色标为海蓝色,由四种图形构成。上方是海鸥,中间是铁锚,下方是书籍和建校年份,四周是一对环形的橄榄枝。
- 校旗
学院校旗为海蓝色长方形旗帜,中央印白色、规定字型的“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校名。
精神文化
- 校训
海涵地负、德诚志远

释义:德行高尚,志向远大,有大海般的宽阔胸怀,有大地一般的承载和担当。昭示着海院师生具有容纳百川的海洋气概,负载万物的大地情怀,恪守诚信,志存高远。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马长世 |
党委副书记、院长 | 万健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刘志洲 |
副院长 | 陈立军、王卫兵、田乃清、陈晓琴 |
资料来源: |
知名校友
姓名 | 职务 |
---|---|
孙秀顺 | 韦力国际集团董事长。 |
叶伟龙 |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
许航畅 | 淮安泰格房地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 |
管铮 | 海军信息化专家谘询委员会委员。 |
杨奇云 | 青岛远洋运输有限公司原总经理。 |
资料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