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25协定是一个广泛使用的协定,它由ITU-T提出,是面向计算机的数据通讯网,它由传输线路、分组交换机、远程集中器和分组终端等基本设备组成。
基本介绍
- 中文名:X.25协定
- 提出:ITU-T
- 面向:计算机的数据通讯网
- 组成:传输线路、分组交换机等
简介
X.25接口协定于1976年首次提出,它是在加拿大DATAPAC公用分组网相关标準的基础上制定的,在1980年、1984年、1988年和1993年又进行了多次修改,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分组交换协定。X.25协定是数据终端设备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data circuit terminating equipment)之间的接口协定,该协定的制定实现了接口协定的标準化,使得各种DTE能够自由连线到各种分组交换网上。作为用户设备和网路之间的接口协定,X.25协定主要定义了数据传输通路的建立、保持和释放过程所需遵循的标準,数据传输过程中进行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的机制以及提供的基本业务和可选业务等。X.25协定最初为DTE接入分组交换网提供了虚电路和数据报两种接入i1984nian之后,X.25协定取消了数据报方式。
体系结构
X.25协定採用分层的体系结构,自下而上分为三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分组层,分别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下三层。各层在功能上相互独立,每一层接受下一层提供的服务,同时也为上一层提供服务,相邻层之间通过原语进行通信。在接口的对等层之间通过对等层之间的通信协定进行信息交换的协商、控制和信息的传输。
X.25协定是标準化的接口协定,任何要接入到分组交换网的终端设备必须在接口处满足协定的规定。要接入到分组交换网的终端设备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具有X.25协定处理能力,可直接接入到分组交换网的终端,称为分组型终端(PT:packet terminal);另一种是不具有X.25协定处理能力必须经过协定转换才能接入到分组交换网的终端,称为非分组型终端(NTP:non-packet terminal)。
X.25物理层
X.25的物理层协定规定了DTE和DCE之间接口的电气特性、功能特性和机械特性以及协定的互动流程。与分组交换网的连线埠相连的射被称作DTE,它可以是同步终端或异步终端,也可以是通用终端或专用终端,还可以是智慧型终端。DCE是DTE-DTE远程通信传输线路的终接设备,主要完成信号变换、适配和编码功能。对于模拟传输线路,它一般为数据机(modem);对于数字传输线路,则为多路复用器或数字信道接口设备。
物理层完成的主要功能有:
(1)DTE和DCE之间的数据传输;
(2)在设备之间提供控制信号;
(3)为同步数据流和规定比特速率提供时钟信号;
(4)提供电气地;
(5)提供机械的连线器(如针、插头和插座)。
X.25物理层协定可以採用的接口标準由X.21建议、X.21 bis建议以及V系列建议。
X.25数据链路层——LAPB
X.25数据链路层协定是在物理层提供的双向的信息传输通道上,控制信息有效、可靠地传送的协定。X.25的数据链路层协定採用的时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的一个子集——平衡链路访问规程(LAPB:link access procedure balanced)协定。HDLC提供两种链路配置:一种是平衡配置;另一种是非平衡配置。非平衡配置可提供点到点链路和点到多点链路。平衡配置只提供点到点链路。由于X.25数据链路层採用的是LAPB协定,所以X.25数据链路层只提供点到点的链路方式。
主要功能
(1)DTE和DCE之间的数据传输;
(2)传送和接收端信息的同步;
(3)传输过程中的检错和纠错;
(4)有效的流量控制;
(5)协定性错误的识别和告警;
(6)链路层状态的通知。
数据链路层工作原理
数据链路层完成的主要功能就是建立数据链路,利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为分组层提供有效可靠的分组信息。X.25数据链路层所完成的工作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数据链路层所处的三种状态:链路建立、信息传输和链路断开。为了保证数据链路层的正常工作,X.25定义了一些系统参数和变数,常用的有:传送序号;接收序号;传送变数;接收变数;允许未证实的最大帧数(最大视窗数);时钟(定时器)
X.25分组层
X.25分组层是利用数据链路层提供的可靠传送服务,在DTE和DCE接口之间控制虚呼叫分组数据通信的协定。其主要功能有:
(1)支持交换虚电路(SVC)和永久虚电路(PVC);
(2)建立和清除交换虚电路连线;
(3)为交换虚电路和永久虚电路连线提供有效可靠的分组传输;
(4)监测和恢复分组层的差错。
特点
X.25的优点是经济实惠安装容易、传输可靠性高、适用于误码率较高的通路。
X.25的缺点是反覆的错误检查过程颇为费时并加长传输时间,协定複杂、时延大,分组长度可变,存储管理複杂。
X.25的速率可高达64K bps(或64kb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