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计算机网路:原理、技术与套用

(2018-09-08 02:22:48) 百科综合
计算机网路:原理、技术与套用

计算机网路:原理、技术与套用

《计算机网路:原理、技术与套用》採用“自顶向下”的方法介绍计算机网路的原理、技术与套用。结合网际网路和TCP/IP协定分析计算机网路深层次的内容。内容涵盖:计算机网路基础知识,数据通信基础知识,自顶向下的5层计算机网路体系结构,计算机网路管理与网路安全,IPv6网路基础知识。《计算机网路:原理、技术与套用》结构脉络清晰,知识讲授循序渐进,力求反映最新的计算机网路理论、技术和套用知识。《计算机网路:原理、技术与套用》可作为从事计算机网路研究和套用的科技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计算机类专业,电子、通信等理工类专业和经管类专业本科生的计算机网路课程教材,还可作为本科生考研用的计算机网路参考用书。

基本介绍

  • 书名:计算机网路:原理、技术与套用
  • 页数: 391页
  • 装帧:平装 
  • 开本:16

图书信息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7月1日)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ISBN: 9787111306412, 7111306414
条形码: 9787111306412
尺寸: 25.8 x 18.2 x 2 cm
重量: 581 g

内容简介

《计算机网路:原理、技术与套用》採用“自顶向下”的方法介绍计算机网路的原理、技术与套用。结合网际网路和TCP/IP协定分析计算机网路深层次的内容。内容涵盖:计算机网路基础知识,数据通信基础知识,自顶向下的5层计算机网路体系结构,计算机网路管理与网路安全,IPv6网路基础知识。《计算机网路:原理、技术与套用》结构脉络清晰,知识讲授循序渐进,力求反映最新的计算机网路理论、技术和套用知识。《计算机网路:原理、技术与套用》可作为从事计算机网路研究和套用的科技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计算机类专业,电子、通信等理工类专业和经管类专业本科生的计算机网路课程教材,还可作为本科生考研用的计算机网路参考用书。

目录

前言
第1章 计算机网路概述
1.1 计算机网路技术的发展历程
1.1.1 计算机网路的发展与形成
1.1.2 计算机网路发展的阶段
1.1.3 计算机网路的定义
1.1.4 计算机网路技术的特徵
1.1.5 计算机网路在资讯时代的作用
1.1.6 Internet的发展
1.1.7 计算机网路在中国的发展
1.2 计算机网路的组成和结构
1.2.1 计算机网路的物理结构
1.2.2 计算机网路的拓扑结构
1.2.3 计算机网路的协定体系结构
1.2.4 计算机网路的分类
1.2.5 计算机网路的硬体和软体
1.2.6 计算机网路中的常用术语
1.3 与计算机网路有关的技术标準
1.3.1 国际组织与有关的标準
1.3.2 Intemet标準及制定组织
1.3.3 RFC文档
1.4 小结
1.5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 计算机网路协定和体系结构
2.1 计算机网路协定
2.1.1 计算机网路协定的作用
2.1.2 计算机网路协定的要素
2.1.3 计算机网路协定的格式
2.2 计算机网路体系结构
2.2.1 计算机网路体系结构的定义
2.2.2 网路体系结构分层的原则
2.2.3 网路体系结构中的服务
2.2.4 网路层次接口和数据单元
2.2.5 协定和服务的关係
2.2.6 对等协定的通信过程
2.3 OSI参考模型
2.3.1 OSI参考模型概述
2.3.2 OSI参考模型的结构
2.3.3 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2.3.4 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传输
2.4 TCP/IP协定参考模型
2.4.1 TCP/IP协定的产生背景
2.4.2 TCP/IP协定的层次结构
2.4.3 网路协定的捆绑
2.4.4 OSI与TCP/IP的比较
2.5 区域网路体系结构参考模型
2.5.1 区域网路体系结构的层次
2.5.2 区域网路体系结构各层的功能
2.5.3 区域网路体系结构的特点
2.6 计算机网路实例
2.6.1 ARPANET
2.6.2 X.2 5网路
2.6.3 Internet与Internet2
2.7 小结
2.8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 数据通信技术基础
3.1 数据通信基本知识
3.1.1 信息、数据与信号
3.1.2 通信的基本要求
3.1.3 数据通信系统模型
3.1.4 信道的最大容量
3.1.5 计算机网路中的速率
3.1.6 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
3.1.7 通信双方的互动方式
3.1.8 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
3.2 传输介质
3.2.1 传输介质的分类
3.2.2 有线传输介质
3.2.3 无线传输介质
3.2.4 卫星传输
3.3 信道复用技术
3.3.1 频分复用和时分复用
3.3.2 波分复用
3.3.3 统计复用
3.4 数据编码技术
3.4.1 数字数据编码为模拟信号
3.4.2 数字数据编码为数位讯号
3.4.3 模拟数据编码为数位讯号
3.4.4 模拟数据编码为模拟信号
3.5 交换技术
3.5.1 交换技术的用途
3.5.2 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
3.5.3 分组交换
3.5.4 交换技术的比较
3.5.5 信元交换
3.6 差错控制技术
3.6.1 差错产生的原因
3.6.2 差错控制方法
3.6.3 海明校验
3.6.4 循环冗余校验编码
3.7 无线与移动通信基础
3.7.1 无线通信基础知识
3.7.2 蜂窝移动通信
3.7.3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3.7.4 码分多址访问
3.8 小结
3.9 思考题与习题
第4章 套用层
4.1 套用层协定原理
4.1.1 套用层协定及描述
4.1.2 套用层需要的服务
4.1.3 网路套用的计算模式
4.1.4.套用层协定与运输层协定的关係
4.2 域名系统
4.2.1 域名系统概述
4.2.2 域名地址空间结构
4.2.3 DNS域名解析过程
4.2.4 DNS记录和报文
4.3 全球资讯网和HTTP
4.3.1 全球资讯网概述
4.3.2 超文本标记语言
4.3.3 统一资源定位符
4.3.4 超文本传输协定
4.3.5 Web高速快取
4.4 档案传输协定
4.4.1 FTP概述
4.4.2 FTP的工作原理
4.4.3 客户端应用程式
4.4.4 匿名FTP服务
4.4.5 FTP互动工作过程的例子
4.4.6 FTP与HTTP的比较
4.4.7 简单档案传输协定
4.5 电子邮件
4.5.1 电子邮件概述
4.5.2 电子邮件协定
4.5.3 电子邮件报文格式
4.5.4 SMTP的工作过程
4.5.5 POP3的工作过程
4.5.6 通用Intemet邮件扩展协定
4.5.7 SMTP与HTTP的比较
4.6 对等网路
4.6.1 P2P概述
4.6.2 P2P网路的结构
4.6.3 P2P网路和C/S网路的比较
4.7 客户机/伺服器套用编程
4.7.1 网路套用编程概述
4.7.2 TCP套接字套用编程
4.7.3 UDP套接字套用编程
4.8 小结
4.9 思考题与习题
第5章 运输层
5.1 运输层概述
5.1.1 运输层提供的服务
5.1.2 运输层与相邻层的关係
5.1.3 运输服务质量和运输协定数据单元
5.2 运输层协定的要素
5.2.1 网路中的定址
5.2.2 运输层的复用与分用
5.2.3 运输连线的建立与释放
5.2.4 运输协定实现的控制
5.3 基本的网路协定设计与分析
5.3.1 可靠数据传输协定设计的基本概念
5.3.2 滑动视窗协定描述
5.3.3 理想的网路协定
5.3.4 停一等协定
5.3.5 回退N协定
5.3.6 选择重传协定
5.3.7 3种可靠数据传输协定的比较
5.4 拥塞控制
5.4.1 拥塞控制概述
5.4.2 与拥塞控制有关的因素
5.4.3 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
5.4.4 拥塞控制原理
5.4.5 网路拥塞控制机制
5.5 网际网路中的运输层协定
5.5.1 网际网路运输层协定概述
5.5.2 运输层的连线埠
5.6 用户数据报协定
5.6.1 UDP的特点与作用
5.6.2 UDP的协定格式
5.6.3 UDP的校验和
5.7 传输控制协定
5.7.1 TCP的功能描述
5.7.2 :TCP报文段的格式
5.7.3 TCP连线与控制管理
5.7.4 TCP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5.7.5 TCP的重传机制
5.8 网路服务质量
5.8.1 网路服务质量概述
5.8.2 调度和管制机制
5.8.3 综合服务
5.8.4 区分服务
5.8.5 多协定标记交换
5.9 小结
5.10 思考题与习题
第6章 网路层
6.1 网路层涉及的问题
6.1.1 网路层实现的功能
6.1.2 虚电路服务和数据报服务
6.1.3 通信子网的内部结构
6.2 路由选择
6.2.1 路由选择概述
6.2.2 网路分组的交付
6.2.3 路由选择模组与路由表
6.2.4 路由技术要素
6.2.5 静态路由选择
6.3 动态路由选择
6.3.1 动态路由选择的基本概念
6.3.2 孤立式自适应路由选择
6.3.3 距离矢量路由选择
6.3.4 链路状态路由选择
6.4 层次路由选择
6.4.1 层次路由选择概述
6.4.2 自治系统
6.5 广播和多播路由选择
6.5.1 广播路由选择
6.5.2 多播路由选择
6.6 网际网路的路由选择协定
6.6.1 内部路由协定——RIP
6.6.2 内部路由协定——OSPF
6.6.3 外部路由协定——BGP-4
6.7 网路互连
6.7.1 网路互连概述
6.7.2 网路互连模型及互连规则
6.7.3 网路互连设备
6.7.4 网路互连层次之间的关係
6.8 网际网路上的网路层协定
6.8.1 IP协定概述
6.8.2 IP分组的分片
6.8.3 IP位址及套用方法
6.8.4 专用IP位址及用途
6.8.5 IP位址的一些要点
6.8.6 IP层转发分组的过程
6.8.7 子网划分技术
6.8.8 使用于网掩码的分组转发过程
6.8.9 无分类编址
6.8.10 网际网路控制报文协定
6.9 移动IP网路
6.9.1 移动IP概述
6.9.2 移动IP技术涉及的术语
6.9.3 移动IP的组成和结构
6.9.4 移动节点具有的功能
6.9.5 移动IP的工作原理
6.10 小结
6.11 思考题与习题
第7章 数据链路层和区域网路
7.1 数据链路层
7.1.1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
7.1.2 数据链路层的用途
7.1.3 帧边界的确定及成帧方法
7.1.4 数据链路层的流量控制
7.2 数据链路层协定
7.2.1 二进制同步通信协定
7.2.2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定
7.2.3 网际网路中的数据链路层协定
7.3 局域计算机网路
7.3.1 区域网路概述
7.3.2 区域网路涉及的问题
7.3.3 区域网路标準IEEE802
7.4 信道访问协定
7.4.1 信道访问协定概述
7.4.2 固定信道划分协定
7.4.3 随机访问协定
7.4.4.轮流访问协定
7.5 MAC地址与地址解析协定
7.5.1 MAC地址
7.5.2 地址解析协定
7.5.3 地址解析协定套用分析
7.5.4 反向地址解析协定
7.6 乙太网原理与技术
7.6.1 乙太网概述
7.6.2 快速乙太网
7.6.3 千兆位乙太网
7.6.4 万兆位乙太网
7.7 令牌环形区域网路
7.7.1 令牌环形区域网路概述
7.7.2 IEEE802.5 帧结构
7.8 交换式区域网路
7.8.1 交换式区域网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7.8.2 交换机的交换方式
7.8.3 三层交换的概念
7.8.4 区域网路採用的三层交换技术
7.8.5 三层交换机与传统路由器的比较
7.9 虚拟区域网路
7.9.1 使用虚拟区域网路的原因
7.9.2 虚拟区域网路概述
7.9.3 虚拟区域网路使用的帧格式
7.9.4 静态虚拟区域网路和动态虚拟区域网路
7.9.5 虚拟区域网路内主机之间的通信
7.9.6 虚拟区域网路之间主机的通信
7.10 无线区域网路
7.10.1 无线区域网路概述
7.10.2 无线区域网路的发展历程
7.10.3 IEEE802.1 1
7.10.4 有固定基础设施的无线区域网路
7.10.5 无固定基础设施的自组网路
7.10.6 IEEE802.1 1的协定体系结构
7.10.7 IEEE802.1 1的MAC层
7.10.8 IEEE802.1 1的物理层
……
第8章 物理层
第9章 网路管理与网路安全
第10章 IPv6网路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