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国香酒

(2019-11-18 11:03:05) 百科综合
国香酒

国香酒

国香酒是一道美食,原料有澱粉质等。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蒸馏酒,是以曲类、酒母为糖化发酵剂,利用澱粉质(糖质)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兑而酿製而成的各类酒。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国香酒
  • 类型:蒸馏酒
  • 发酵剂:曲类、酒母
  • 原料:澱粉质

概念

酒质无色(或微黄)透明,气味芳香纯正,入口绵甜爽净,酒精含量较高,酒液清澈透明,质地纯净、无混浊,口味芳香浓郁、醇和柔绵、剌激性较强,饮后余香,回味悠久。据《本草纲目》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指蒸锅),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

成分

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占总量的98%-99%),而溶于其中的酸、酯、醇、醛等种类众多的微量有机化合物(占总量的1%-2%)作为国香酒的呈香呈味物质,却决定着国香酒的风格(又称典型性,指酒的香气与口味协调平衡,具有独特的香味)和质量。 乙醇化学能的70%可被人体利用,1克乙醇供热能5千卡。酸、酯、醇、醛等这些并没有多少有营养的,只是香味而已。

文化

中国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国,是酒的故乡。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又同时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最新考古发现表明,生活在公元前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的中国人老祖先已经开始发酵酿酒了,即迄今有1600年以上的悠久历史。我国是制曲酿酒的发源地,有着世界上独创的酿酒技术。据历史记载,中国人在商朝时代已有饮酒的习惯,并以酒来祭神。在汉、唐以后,除了黄酒以外,各种白酒、药酒、果酒的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
中国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因此一切政治、经济活动都以农业发展为立足点。而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酒紧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中国古人将酒的作用归纳为三类:酒以治病,酒以养老,酒以成礼。
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分类

按主要工艺分类

1.大麯酒:以大曲为糖化发酵剂,大曲的原料主要是小麦、大麦,加上一定数量的豌豆。大曲又分为中温曲、高温曲和超高温曲。一般是固态发酵,大麯酒所酿的酒质量较好,多数名优酒均以大曲酿成。
2.小麯酒:是以稻米为原料製成的,多採用半固态发酵,南方的白酒多是小麯酒。
3.麸麯酒:分别以纯培养的麴霉菌及纯培养的酒母作为糖化、发酵剂,发酵时间较短,由于生产成本较低,为多数酒厂为採用,此种类型的酒产量最大。以大众为消费对象。
4.混曲法白酒:主要是大曲和小曲混用所酿成的酒。
5.其它糖化剂法白酒:这是以糖化酶为糖化剂,加酿酒活性乾酵母(或生香酵母)发酵酿製而成的白酒。

按香味分类

醇类:
醇类除乙醇外,最主要的是异戊醇、异丁醇和正丙醇,在浓香型和酱香型白酒中还含有一定量的正丁醇,属于醇甜和助香剂的主要物质来源,对形成酒的风味和促使酒体丰满、浓厚起着重要的作用;醇类也是酯类的前驱物质。
酯类:
酯类是具有芳香的化合物,在各种香型白酒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形成酒体香气浓郁的主要因素,己酸乙酯、乳酸乙酯和乙酸乙酯是白酒的重要香味成分。
酸类:
酸类主要是乳酸、乙酸、丁酸和己酸等有机酸类,影响白酒的口感和后味。是影响口味的主要因素。
醛酮类化合物:
醛酮类化合物包括乙醛、2,3-丁二酮和3-羟基丁酮等。缩醛类乙缩醛含量最多。4-乙基愈创木酚、苯甲醛、香草醛和酪醇等芳香族化台物是酱香型白酒的重要香味成分,β-苯乙醇在豉香型白酒中含量最高,而在米香型酒中次之。
含氮化台物:
含氮化合物主要是四甲基吡嗪、三甲基吡嗪和2,6-二甲基吡嗪。呋喃化合物中以呋喃甲醛较为突出,是酱香型白酒的特徵成分之一。
其他:
缩醛类、芳香族化合物和呋喃化合物等。

按香型分类

1.酱香型酒:所谓酱香,就是有一股类似豆类发酵时发出的—种酱香味。这种酒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丰富醇厚,回味悠长,香而不艳,低而不淡,且具有隔夜留吞、饮后空杯香犹存的特点。
2.特香型:以大米为原料,富含奇数複合香气,香味谐调,余味悠长。
3.浓香型酒:窖香浓郁,绵甜甘冽,香味协调,尾净余长。
4.清香型酒:这种香型的酒以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两者的结合为主体香,定的乙酸乙酯香气为辅,清而不淡、浓而不艳,无色,入口突出醇的浓厚,清香醇正,诸味协调,醇甜柔和,余味爽净,甘润爽口,具有传统的老白乾风格。
5.米香型酒:以清,甜、爽、净见长,蜜香清雅.入口柔绵,落口爽冽,回味怡畅。口感风味具有蜜香、清雅、绵柔等特点。
6.芝麻香型:此类酒淡雅香气,焦香突出,入口芳香,以焦香、糊香气味为主,无色、清亮透明;口味比较醇厚,爽口,有类似老白乾酒的口味,后味稍有苦味。
7.豉香型:以御冰烧为代表。以大米为原料,小曲为糖化发酵剂,边固态液态糖化边发酵酿製而成的白酒。
8.兼香型:口感“香气馥郁,窖香优雅,富含陈香、醇甜及窖底香”,这与工艺所採用的方法有关。
9.馥郁香型酒:集浓香,清香,酱香于一体。口感醇厚绵甜,落口爽净舒适,回味悠长。

按酒度的高低分

1.高度白酒
这是我国传统生产方法所形成的白酒,酒度在41度以上,多在55度以上,一般不超过65度。
2.低度白酒
採用了降度工艺,酒度一般在38度。也有的20多度。

鉴别品味

分为三式,一为抿、二为咂、三为呵。三式要丝丝入扣,从容而浑然一体,用心、凝神而又轻鬆愉快,充分调动味觉、嗅觉神经,去捕捉、体味、感悟每一个酒分子香味,组成一个完美的品酒程式,从而获得综合的美感享受。
抿,是将酒杯送到唇边,轻巧地、缓缓地呷一小口,在嘴里细细抿品。
咂,是轻咂嘴巴,于慢慢品评中将酒咽下,自然发出咂或嗒之声。
呵,是在咂的基础上迅速哈气,让酒气从鼻腔喷香而出。

适合人群

一般人均可食用。
1. 35岁以上的男性和过了绝经期的妇女,每隔一天喝一小杯,对防治心血管疾病有一点定的辅助作用;
2. 阴虚、失血及温热甚者忌服;生育期的男女最好忌酒。

食疗作用

味苦、甘、辛,性温,有毒,入心、肝、肺、胃经;
可通血脉,御寒气,醒脾温中,行药势;
主治风寒痹痛、筋挛急、胸痹、心腹冷痛。

发展与创新

国香酒新工艺的创新,从理论方面讲,有生物的、化学的、物理化学的,电子信息等技术的创新;从工艺方面讲,包含生物制曲技术、发酵、香型、贮存、勾兑等方面的创新。

香型的创新

国香酒的香型从上世纪70年代的浓香、清香、酱香、米香四大主体香型,到上世纪80年代,兼香、凤香的诞生,再由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在六大香型的基础上,又派生出了特香、药香、豉香、芝麻香、馥郁香、老白乾等十二大香型。随着酿造技术的发展,国香酒各香型已经发展到各具特色,这是工艺创新的结晶。

生产工艺的创新

1.生物技术的套用
生物制曲技术新工艺中的强化功能菌生香制曲;“己酸菌、甲烷菌”二元複合菌人工培养窖泥的老窖熟化技术;“红曲酯化酶”窖内、窖外发酵增香技术:这些技术的使用令国香酒的优质品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2.酶催化工程的引进
与化学催化剂相比,酶以其高效性和改善环境等优势在食品、医药和精细化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套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酶工程和白酒技术创新现已密不可分。一方面,我们从自然界中获得丰富的新酶源;另一方面,能够对现有酶进行分子改造,从而获得适于工业套用的、具有优良性能的工程酶,因此,生物催化成为生物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3.物理化学的创新
物理化学的创新,指在白酒贮存、过滤等利用分子运动论、胶体理论等一系列对国香酒质量提高改进的技术措施。

低度白酒技术创新

1.低度酒水解机理的研究;
2.提高基础酒质量、调味酒质量及勾兑用水质量;
3.勾兑技术研究;
4.低度国香酒处理技术研究。有了好的水处理设备,超滤设备,抑制酯可逆水解反应的方案,低度酒水的质量问题就可以很好地解决。

酿造设备及控制的创新

1.生产机械化
传统工艺作坊式操作严重製约着生产的规模化程度,米香型、豉香型在工艺的发展中,建立起了一套固、液发酵相结合的糖化、发酵、蒸馏机械化作业系统,大大节省了人力资源,而且这些创新香型的白酒更容易被东南亚及国际市场所接受。
2.酿造过程数位化控制与管理
数位化酿造模式:从温(入窖温度)、粮(入窖澱粉浓度)、水(入窖水分)、曲(大曲用量)、酸(入窖酸度)、糠(穀壳用量)、糟(粮糟比)等七大因子的监控着手,找出不同季节、不同条件下最佳参数组合,确立产量与质量的平衡点,形成标準化的酿造模式。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