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马长城窟行》是宋赵秉文创作的古体诗作品。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饮马长城窟行
- 作品别名:饮马行
- 创作年代:宋
- 文学体裁:古体诗
- 作者:赵秉文
作品原文
饮马长城窟,
泉腥马不食。
长城城下多乱泉,
多年冷浸征人骨。
单于吹落关山月,
茫茫原上沙如雪。
十去征夫九不回,
一望沙场心断绝。
胡人以杀戮为耕作,
黄鹤不尽生人血。
木波部落半萧条,
羌妇翻为边地妾。
圣皇震怒下天兵,
天弧夜射旄头灭。
九州复禹迹,
万里还耕桑。
但愿猛士守四方,
更筑长城万里长。
作者简介
赵秉文(1159-1232),字周臣,自号闲闲老人。磁州(今河北磁县)人。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侍读学士、同修国史、知集贤院事。能诗文,诗歌多写自然景物,又工草书。着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金史》卷一一〇有传。
词句注释
(1)泉腥:因历代在长城一线战死的人很多,尸浸于水,故水有血腥味。
(2)单于:曲调名,又名小单于。关山月:《汉横吹曲》名,内容多些戍卒久戍不归的悲怨之情。
(3)沙场:平沙旷野,后多指战场。
(4)胡人:指蒙古兵。以杀戮为耕作:把杀伐当成汉人的耕田种地一样。
(5)不尽:流不尽。
(6)木波:部落名,也是城名,故址在今甘肃省环县西。
(7)天弧:天弓。旄头:即旄头星,胡星。旄头灭:胡兵被消灭。见李白《出自蓟北门行》注。
(8)九州:据《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后把天下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九州,此指中国。复禹迹:恢复大禹治水后的昇平气象,此指天下统一。
诗歌品评
此诗借乐府古题描写了长期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揭露了侵略战争的暴行,寄寓了消弭战祸,国家统一强大的强烈愿望。
前八句写征战之苦。诗人选择了一个典型环境“长城窟”起兴,写历代发生在长城一线战争的惨烈。从味觉上讲,血腥刺鼻;从触觉上讲,水寒刺骨。“关山”含悲。“沙场”暴骨,不禁令人“肝肠断绝”。“胡人”以下四句切入现实,写蒙古兵在侵略战争中的暴行;以“杀戮”为务,“黄河”染血,部落被抄,妇女遭掠,真乃触目惊心。最后六句,诗人希望有“圣皇”出现,天降神兵,消灭敌寇,迎来和平。“但愿猛士守四方,更筑长城万里长”两句,不仅表达了诗人的殷切希望,又与开篇相呼应,托出全诗主旨。
全诗语言浅近,几近白描,但由于诗人将沉痛的感情熔铸于写景、叙事、抒情之中,既有“泉腥马不食”的直接描写,又有“胡人以杀戮为耕作”的强烈控诉,亦有“一望沙场心断绝”的愤怒呼喊,更有“但愿猛士守四方”的热切期望,故有沉郁顿挫之力,感人至深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