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放良,(1962.5—),男,湖南宁乡县枫木桥人,研究生学历,先后任宁乡县酒厂厂长兼书记,宁乡县政府办副主任,宁乡县委办副主任兼政策研究室主任,长沙市委督查室副主任,长沙市经委副主任,长沙市国资委主任等。现任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国资国企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国资国企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湖南办事处主任,中国诗词学会会员,湖南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为央企与地方各级政府及国有民营企业的对接合作提供併购重组投融资谘询服务。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罗放良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出生地:湖南
- 出生日期:1962年5月
个人履历
罗放良是我国国企改革的探索者和操作者,作为主要执笔人,编辑出版了200多万字的《企业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革全书》,成为全国企业改制最早的工具书;主编了《国企改革操作指南》;参与编着了《国资监管与经营》。
自1997年起一直兼任长沙市企业改革办公室的常务副主任、主任,主持长沙市的企业改革、改制的操作。指导操作企业改制、重组、併购、破产、拍卖、上市、债转股、组建集团600多家,其中改制400多家,破产20多家,化解不良债务120多亿元。长沙市国企改革的经验引起全国各地的高度重视和积极仿效,国务院原国家经贸委和国务院国资委先后两次在长沙市召开经验交流会。
2005年4月,受国务院国资委邀请在中央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会议上工作了主题报告。
2006年被评为长沙市社会科学优秀人才之一
2007年被评为全国兼併破产工作先进个人。
先后参与编着《企业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革全书》(主要执笔人),主编《国企改革操作指南》,作为编委和执笔人参与了中央政策研究室和国务院国资委出版发行的《国资监管与经营》的编着工作
《推进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等理论文章先后在中央党校《理论动态》、新华社《内部参考》、《光明日报》、《决策参考》、《湖南日报》、《湖南经济调研》等报刊上发表。
多次参与全国国企改革的改革政策研究和高峰论坛,参加了国务院国资委承担的国家一类软科学课题《中央企业重组脱困课题研究报告》的研究工作,是其中一个子课题的执笔人。曾作为中国代表之一,在北京与德国国企改革专家专题讨论国企改革。在国务院国资委成立后召开的“全国中央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会议”上,作为唯一的授课人,作了“国企改革”的辅导报告。
个人作品
着作名称
《跨越--长沙国企改革两个置换纪实》
内容概括
国有企业改革是一场艰难而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变革,长沙市的国有企业改革,由于其改革力度大、探索性强,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一种“率先”的意义,因此国内是有一定知名度的。这本书就是长沙这一个中心城市改革成功实践的记录,是罗放良同志根据亲身经历撰写的着作。
本书作者罗放良同志经历了长沙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全过程本书是罗放良同志根据亲身经历撰写的着作。
全书按探索、试点、推广、总评、深化的改革顺序系统地记录了长沙国企“两个置换”的改革的全过程。
本书作者罗放良同志经历了长沙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全过程本书是罗放良同志根据亲身经历撰写的着作。
全书按探索、试点、推广、总评、深化的改革顺序系统地记录了长沙国企“两个置换”的改革的全过程。
图书目录
第一章探索
第一节国企之难
第二节他山之石
第三节探索之路
第二章试点
第一节理论準备
第二节组织準备
第三节资金準备
第四节政策準备
第五节试点案例
第六节专家点评
第三章推广
第一节股份制
第二节兼併
第三节出售
第四节关闭破产
第五节救助安置
第四章总评
第一节改革效果
第二节基本经验
第三节专家讨论
第四节总体评价
第五章深化
第一节要突出发展产业
第二节要坚持以人为本
第三节要规範法人治理结构
第四节要转换政府职能
第五节要加强国资监管
索引
后记
第一节国企之难
第二节他山之石
第三节探索之路
第二章试点
第一节理论準备
第二节组织準备
第三节资金準备
第四节政策準备
第五节试点案例
第六节专家点评
第三章推广
第一节股份制
第二节兼併
第三节出售
第四节关闭破产
第五节救助安置
第四章总评
第一节改革效果
第二节基本经验
第三节专家讨论
第四节总体评价
第五章深化
第一节要突出发展产业
第二节要坚持以人为本
第三节要规範法人治理结构
第四节要转换政府职能
第五节要加强国资监管
索引
后记
前言
国有企业改革是一场艰难而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变革。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以塑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基础为目标的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中最为複杂、操作难度最大的部分。
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多方面、多层次的改革。要把国有企业改造成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微观经济主体,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如企业的改制、结构的最佳化、社会职能的分离、困难企业的退出,等等。对于不同层面的国有企业,改革的方针和形式也是不同的,国有中小企业主要是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大企业更多的是实现产权多元化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国有企业改革又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国情色彩、地方色彩十分浓重的改革。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传统、文化不同,可以利用的经济和社会资源不同,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式在不同国家之间很难照搬;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极不均衡的大国,不同地区之间有时都很难效仿。改革要能够推进下去,必须能找到符合本国、本地情况的操作办法。因此,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是十分艰难的,但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探索,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国有经济的配置状况和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有了实质性的改善,这是中央、地方、企业各个层面共同努力的结果。在研究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时,我们应特别注意各箇中心城市所推进的改革。由于中心城市直接面对大量的国有企业,必须直接解决一系列改革中具体的操作问题,任何一类难题都无法迴避;而且,由于中心城市的经济、社会功能是相对完整的,因而有条件更多地从综合配套的角度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因此,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一些有影响、有价值的经验,大多出自中心城市的探索和实践。
长沙市的国有企业改革在国内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原因是长沙的改革力度大、探索性强,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一种“率先”的意义。长沙改革的这种风格是长沙市委、市政府几届领导人高度重视、不懈推进的效应,也是长沙市各个层面的实践工作者艰苦努力、不断探索的结果。儘管长沙的改革也曾引发过争议,但总的来看,长沙市的国有企业改革政策设计比较严密,操作实施比较规範,改革的进展比较快,改革的效果比较好,这是各个方面比较一致的看法。从全国的角度比较而言,长沙不像东部沿海地区,地方经济活跃、职工观念解放;也不像西部地区或老工业基地,历史包袱过于沉重、经济迴旋余地比较小。这种“适中”的地位,也增强了长沙市国有企业改革实践的普遍意义。
罗放良同志长期在长沙市国有企业改革的第一线工作,曾任市经委负责国有企业改革的副主任和市国资委主任,并连续12年担任长沙市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罗放良同志经历了长沙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全过程,作为改革第一线的实践操作者,研究、解决了国有企业改革中面临的大量实际问题,《跨越长沙国企改革纪实》是罗放良同志根据亲身经历撰写的着作,内容涵盖了长沙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各个方面,真实地反映了长沙市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其中有大量鲜活的改革案例,也有作者本人深入的理论思考。这本书的面世是十分有价值的事。正如我们所一再强调的,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改革。这本书是一个中心城市改革成功实践的记录。这本书出自于改革第一线实践者的手笔,这可能就是本书的价值所在。
序言作者系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
后记
“十年磨一剑”,我主持长沙市的国企改革操作已长达12年。从1996年到2008年,12年的风风雨雨,12年的坎坎坷坷,到企业调研动员500多次,与职工对话200多次,为企业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到政府及相关部门协调1000多次,回想起来,酸甜苦辣,难以言述!之所以能够披荆斩棘、百折不挠,坚持到最后的胜利,是因为我有一个从来没有动摇过的信念:国企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国有企业走向市场是必然的。中国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30年,使我国生产力得到飞跃式发展,综合国力大幅上升,人民生活日益富裕,企业竞争力显着增强。国企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全国企业的勃勃生机、急剧上升的巨额利润和职工就业的逐步改善已经证明了国企改革的成功。
国务院国资委两次在长沙召开国企改革现场会,李伟副书记、邵宁副主任、改组局等实际局长、分配局熊志军局长、研究中心王忠明主任、李保民书记、彭建国副主任、改革局周放生副局长、改组局李冰副局长以及湖南省国资委的领导同志都多次来长沙现场调研指导,充分肯定“长沙的国有企业改革政策设计比较严密、操作实施比较规範、改革的进展比较快、改革的效果比较好”。正如邵宁同志指出的:“长沙的改革力度大、探索性强,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一种‘率先’的意义。长沙改革的这种风格是长沙市委、市政府几届领导人高度重视、不断推进的效应。”长沙从1995年进人全国最佳化资本结构改革试点城市以来,几届市委、市政府领导锐意改革、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改革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1996年底,时任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现任云南省省委书记)秦光荣同志,抽调1000名机关干部,组建市企业改制工作团,下设20多个分团,用3年的时间,完成市属企业股份制改造59家,区县小型国有企业改制面达到70%;1999年,省委副书记兼长沙市委书记张云川同志,向全国派出10个国企改革考察组,吸取全国各地国企改革的经验教训,出台了影响全国的29号档案,推出了“两个置换”的长沙模式,在全国率先置换全民职工身份,理顺劳动关係,探索了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新路子。此后,梅克保书记(现任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陈润儿书记(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全面推进、不断规範、不断深化,终于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市委、市政府分管国企改革的领导,如市长谭仲池(现任省政协副主席),副市长徐宪平(现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市委常委、秘书长蒋新琪,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小明、谢建辉,副市长李斌恺、刘晓明等领导同志,都是既挂帅、又出征,每周主持一次以上的企改调度会,经常深入企业调研动员,指导改制、解决问题。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几代人前赴后继,正是由于几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接力赛”,才使长沙的国企改革一步一步走上了成功之路。
一个人一生中遇上这幺一场伟大的历史性变革,是一种幸运,能够亲自参与并主持一个省会城市的国企改革更是一种荣幸!因此,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同志在一次全国性国企改革会议上,嘱咐我和其他几位省市从事国企改革的同志从不同侧面把这场伟大的历史性事件记录下来,我就欣然受命了。
本书付梓之际,我要衷心感谢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同志在繁忙的政务中为本书作序;感谢我的好朋友袁喜清先生担纲本书的总策划;感谢着名漫画家喻春华先生为本书绘出的既富有哲理又能使人会心一笑的漫画插图;感谢我的同事杨能武、李忠良、曾志强、李荣芝、周明、肖丹、卜向志等同志以及李石岩、黄浩文为本书所做的辅助性工作;同时,也要感谢我的妻子赵林群对我的工作和写作的全心全意的支持!
国务院国资委两次在长沙召开国企改革现场会,李伟副书记、邵宁副主任、改组局等实际局长、分配局熊志军局长、研究中心王忠明主任、李保民书记、彭建国副主任、改革局周放生副局长、改组局李冰副局长以及湖南省国资委的领导同志都多次来长沙现场调研指导,充分肯定“长沙的国有企业改革政策设计比较严密、操作实施比较规範、改革的进展比较快、改革的效果比较好”。正如邵宁同志指出的:“长沙的改革力度大、探索性强,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一种‘率先’的意义。长沙改革的这种风格是长沙市委、市政府几届领导人高度重视、不断推进的效应。”长沙从1995年进人全国最佳化资本结构改革试点城市以来,几届市委、市政府领导锐意改革、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改革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1996年底,时任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现任云南省省委书记)秦光荣同志,抽调1000名机关干部,组建市企业改制工作团,下设20多个分团,用3年的时间,完成市属企业股份制改造59家,区县小型国有企业改制面达到70%;1999年,省委副书记兼长沙市委书记张云川同志,向全国派出10个国企改革考察组,吸取全国各地国企改革的经验教训,出台了影响全国的29号档案,推出了“两个置换”的长沙模式,在全国率先置换全民职工身份,理顺劳动关係,探索了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新路子。此后,梅克保书记(现任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陈润儿书记(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全面推进、不断规範、不断深化,终于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市委、市政府分管国企改革的领导,如市长谭仲池(现任省政协副主席),副市长徐宪平(现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市委常委、秘书长蒋新琪,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小明、谢建辉,副市长李斌恺、刘晓明等领导同志,都是既挂帅、又出征,每周主持一次以上的企改调度会,经常深入企业调研动员,指导改制、解决问题。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几代人前赴后继,正是由于几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接力赛”,才使长沙的国企改革一步一步走上了成功之路。
一个人一生中遇上这幺一场伟大的历史性变革,是一种幸运,能够亲自参与并主持一个省会城市的国企改革更是一种荣幸!因此,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同志在一次全国性国企改革会议上,嘱咐我和其他几位省市从事国企改革的同志从不同侧面把这场伟大的历史性事件记录下来,我就欣然受命了。
本书付梓之际,我要衷心感谢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同志在繁忙的政务中为本书作序;感谢我的好朋友袁喜清先生担纲本书的总策划;感谢着名漫画家喻春华先生为本书绘出的既富有哲理又能使人会心一笑的漫画插图;感谢我的同事杨能武、李忠良、曾志强、李荣芝、周明、肖丹、卜向志等同志以及李石岩、黄浩文为本书所做的辅助性工作;同时,也要感谢我的妻子赵林群对我的工作和写作的全心全意的支持!
社会评价
罗放良:历经风雨初衷不改 |
--2004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双联”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
公僕形象:
困难企业、困难职工群体的存在,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命题。要创建和谐社会,就必须破解这道命题,于是我们看见成千上万的“双联”干部,他们扛起了扶贫帮困的大旗用他们火焰般的热情,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给“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新时期党的干部塑形。“双联”活动在全省大规模铺开8年来,有如阵阵春风吹拂三湘大地。
这里,我们采写了罗亚阳、陈嵘、罗放良3名机关干部,他们仅仅是我省各条战线上23万多名“双联”干部中的普通几员。
罗放良实在太忙了,几次约访都因为他忙着和困难企业领导讨论改制方案而推迟。
从1996年开始,罗放良被派到长沙市改制办主持工作。在这8年时间里,现任长沙市国资委主任,时任长沙市企业改制办主任的罗放良把他的每一刻工作时间都用在了为企业解难,帮职工解困上。他笑言:“长沙市的下岗职工可能没有不认识我的。”8年来,为困难职工解决了多少问题他已经记不清了,但他始终抱着一种态度,本着一个原则:维护困难企业利益,维护困难职工权益。
为帮助困难企业 主动“揽事”上身
长沙汽车油封厂是一家特困集体企业,由于历史原因,与长沙市天心区经贸局因为土地所有权的纠纷闹了十几年。该厂的书记兼工会主席彭慧玲,1994年接手这一工作后,跑遍了市区两级有关部门,问题始终没有协调。这事最后交到了罗放良这。
“罗主任,我们厂有一位职工是参加过自卫反击战的退伍军人,妻子已经下岗了,现在他已是癌症晚期,从1996年开始就没有报过一分钱医药费,厂里还有很多职工只能在外做点小生意维持生计,这4000多平米土地不算多,但却能解我们的燃眉之急啊!”在罗放良的办公室里,彭慧玲竹筒倒豆子般把厂里的情况一口气说完了。
听完这段话,罗放良沉默了片刻。“既然你找到了我,我一定帮你向上级领导反映你们的困难!”
“那幺,罗主任你现在又準备把我踢到哪去呢?”彭慧玲的语气里充满了不信任和无奈。“我知道这事不归他管,但我求助无门,就当是碰碰运气,其实当时我并没有指望他能帮我们解决好这个问题,我已经做好了被他踢到另一个部门的打算了!”这个事情的每一个细节,罗慧玲至今提起还历历在目。
又是片刻的沉默,罗放良把桌子一拍,这事我揽下了。
几天之后,在长沙市企改办的办公室里,罗放良主持了关于长沙汽车油封厂,天心区经贸局土地房屋历史遗留问题的协调会议,长沙市天心区经贸局、市区两级国土部门的负责人全来齐了,当时罗放良态度坚决地表示:“手心手背都是肉,我谁也不偏袒,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加快困难企业的改制速度,如果谁影响了企业改制的进程,我就和谁过不去。”三个小时后,在他的主持下,双方达成协定,认定4000多平米房屋所有权及土地使用权是属油封厂所有。
“我跑了8年的都没能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罗主任3个小时就解决了,他的办事高效率和原则性让我万分钦佩。”
历经风雨不改初衷
在帮助企业改制过程中,罗放良没少碰到难办的事,被职工围堵更是家常便饭。然而,挫折、阻力、困难都没有使他却步,反而更坚定了他为困难企业、困难职工服务的决心。
冬去春来的8个年头,同来的同事先后调走,荣升,只有他一直没有离开过改制办,没有离开过困难企业,没有离开过困难职工。
在他的工作字典里,“节假日”、“双休日”之类的字眼已消失得无形,逾时工作成了一种习惯。同事们说,他的工作时间是不能以“8小时”计算的。
长时间超负荷的劳累,超常规的付出,已经透支了他的健康,对于病痛苦楚,他从不声张,只是从医院开些药丸,边服药边工作,不改他那为困难企业争利益,为困难职工谋福利的初衷。
“有一位女职工曾经向我反映,她们夫妻都下岗了,家里上有老人,下有患白血病的孩子,生活举步维艰,于是我们给她送去了5000元慰问金。虽然送钱送物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但这至少说明我们的党,我们的干部是关心每一位困难职工的,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应该是我们不变的工作原则。”
8年的工作也让罗放良有了许多的心得,他说:“要创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就是要落实到为人民民众办实事上,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是一个最需要关心和帮助的群体,他们是社会的基石,现在我们能过‘双联’工作来关心帮助他们也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8年来我的工作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在‘双联’工作过程中,也是让我们自身受教育的一个过程,深入企业,深入职工,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他们的困难,也更坚定了我为他们服务的决心。”
“我出身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就因这个缘故,注定我的一生对职工民众有一中特殊的情结。”说这话的是保靖县委副书记、县“双联”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罗亚阳。
正是因为这特殊的情结,罗亚阳以宽厚仁爱之心,关爱体贴之情,通过组织开展“双联”工作,为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排忧解难。
“有很多地方的‘双联’工作都做得很好,也有很多优秀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但保靖有保靖的实际情况,所以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中央扶贫的少数民族特困县,经济发展慢、底子薄,这就是保靖县的现状。所以我们集中力量搞帮扶。”不生搬硬套,不墨守成规,这便是罗亚阳的“双联”工作态度,“群帮一,一帮三年,不脱贫,不脱钩”这便是罗亚阳在实践工作中总结出来了符合保靖特色的“双联”工作发展思路。
结合保靖县的实际,罗亚阳明确提出:坚持思想、政策、资金、物质帮扶并举,扶贫、扶技、扶项并行,当前帮扶和长远帮扶并重的原则,并採取实力雄厚的几家单位联合帮一户困难企业,一个县直单位帮一户特困户的办法,效果很好。
走进困难企业、走近困难职工
作为贫困县的第一帮扶责任人,罗亚阳深知“稳定是和谐的重要内涵”的道理。所以近年来,他多次率工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困难企业、困难职工中去。
县机械厂特困职工尹官武,全家6口人,夫妻两人患重病,丧失劳动能力。尹官武因病退休后,厂里欠缴养老金,领不到退休费,生活极度困难。罗亚阳主动帮他和县信用联社联繫,给他贷款7000元,县信用社还组织全社职工捐款3000元为他缴纳了养老保险金,并帮助他开了一个杂货店,现在尹官武每月收入达到了900多元,全家生活稳定。
保靖县植物没厂停产多年,职工强烈要求企业改制。罗亚阳听取了这些意见回来后,把职工反映最多和最强烈的启动植物油厂改制的建议与县政府协调,启动了植物油厂改制工、作。为了筹措企业改制、职工安置资金,罗亚阳和相关部门领导不知熬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但他的付出是值得的,植物油厂的改制工作已经走上了正轨。
许光友是罗亚阳的联繫对象,从汽车保修厂下岗后,一直没有稳定收入,家庭生活十分贫困,两个上中学的女儿也準备辍学,得知这一情况后,罗亚阳马上决定每月从自己工资中拿出100元,参在线上关县交通局每月拿出250元,给老许的两个女儿作读书生活费,并一再叮嘱老许:“千万不能让孩子失学,孩子读书就有希望,有什幺困难我信一起想办法解决。”在老许的女儿上大学后,交通局又为其提供了1000元学费。说到这事,老许感慨说:如果没有‘双联’,如果没有罗县长,我的两个孩子早就失学了!”
抽象的数据,浓浓的真情
数据是枯燥的、抽象的,但下面几组数据却能展现罗亚阳和他的“双联”工作组在保靖的业绩:
2005年两节期间,为100多户困难职工送去了“一包大米、一壶油、一封拜年信、一张购物券、一个小红包”的“五个一”慰问品;
动员全县200多个基层工会共看望慰问困难职工2000多人,送慰问金70多万元,粮油3万多公斤,棉被700多床;
通过和劳动部门、金融部门等多个部门的协调,免费让350个困难职工参加培训,免费为200多名困难职工提供就业贷款近50万元。
据统计,2004年以来,全县100多家县直单位,54名县级领导联繫帮扶81户特困职工,为特困职工送去帮扶资金5万多元,解决就业30多人,送去粮食5000多公斤,办实事200多件。
……
罗放良是个内敛的人,他歉虚的说他做的“双联”工作只是尽责,尽力完成党和政府交给他的任务。但他做的一切职工是看得见,感知得到的。
罗放良:困难职工的贴心人
2006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双联”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困难企业、困难职工群体的存在,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命题。要创建和谐社会,就必须破解这道命题,于是我们看见成千上万的“双联”干部,他们扛起了扶贫帮困的大旗用他们火焰般的热情,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给“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新时期党的干部塑形。
困难企业、困难职工群体的存在,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命题。要创建和谐社会,就必须破解这道命题,于是我们看见成千上万的“双联”干部,他们扛起了扶贫帮困的大旗用他们火焰般的热情,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给“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新时期党的干部塑形。“双联”活动在全省大规模铺开8年来,有如阵阵春风吹拂三湘大地。
这里,我们采写了罗亚阳、陈嵘、罗放良3名机关干部,他们仅仅是我省各条战线上23万多名“双联”干部中的普通几员。
罗放良实在太忙了,几次约访都因为他忙着和困难企业领导讨论改制方案而推迟。
从1996年开始,罗放良被派到长沙市改制办主持工作。在这8年时间里,现任长沙市国资委主任,时任长沙市企业改制办主任的罗放良把他的每一刻工作时间都用在了为企业解难,帮职工解困上。他笑言:“长沙市的下岗职工可能没有不认识我的。”8年来,为困难职工解决了多少问题他已经记不清了,但他始终抱着一种态度,本着一个原则:维护困难企业利益,维护困难职工权益。
为帮助困难企业 主动“揽事”上身
长沙汽车油封厂是一家特困集体企业,由于历史原因,与长沙市天心区经贸局因为土地所有权的纠纷闹了十几年。该厂的书记兼工会主席彭慧玲,1994年接手这一工作后,跑遍了市区两级有关部门,问题始终没有协调。这事最后交到了罗放良这。
“罗主任,我们厂有一位职工是参加过自卫反击战的退伍军人,妻子已经下岗了,现在他已是癌症晚期,从1996年开始就没有报过一分钱医药费,厂里还有很多职工只能在外做点小生意维持生计,这4000多平米土地不算多,但却能解我们的燃眉之急啊!”在罗放良的办公室里,彭慧玲竹筒倒豆子般把厂里的情况一口气说完了。
听完这段话,罗放良沉默了片刻。“既然你找到了我,我一定帮你向上级领导反映你们的困难!”
“那幺,罗主任你现在又準备把我踢到哪去呢?”彭慧玲的语气里充满了不信任和无奈。“我知道这事不归他管,但我求助无门,就当是碰碰运气,其实当时我并没有指望他能帮我们解决好这个问题,我已经做好了被他踢到另一个部门的打算了!”这个事情的每一个细节,罗慧玲至今提起还历历在目。
又是片刻的沉默,罗放良把桌子一拍,这事我揽下了。
几天之后,在长沙市企改办的办公室里,罗放良主持了关于长沙汽车油封厂,天心区经贸局土地房屋历史遗留问题的协调会议,长沙市天心区经贸局、市区两级国土部门的负责人全来齐了,当时罗放良态度坚决地表示:“手心手背都是肉,我谁也不偏袒,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加快困难企业的改制速度,如果谁影响了企业改制的进程,我就和谁过不去。”三个小时后,在他的主持下,双方达成协定,认定4000多平米房屋所有权及土地使用权是属油封厂所有。
“我跑了8年的都没能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罗主任3个小时就解决了,他的办事高效率和原则性让我万分钦佩。”
历经风雨不改初衷
在帮助企业改制过程中,罗放良没少碰到难办的事,被职工围堵更是家常便饭。然而,挫折、阻力、困难都没有使他却步,反而更坚定了他为困难企业、困难职工服务的决心。
冬去春来的8个年头,同来的同事先后调走,荣升,只有他一直没有离开过改制办,没有离开过困难企业,没有离开过困难职工。
在他的工作字典里,“节假日”、“双休日”之类的字眼已消失得无形,逾时工作成了一种习惯。同事们说,他的工作时间是不能以“8小时”计算的。
长时间超负荷的劳累,超常规的付出,已经透支了他的健康,对于病痛苦楚,他从不声张,只是从医院开些药丸,边服药边工作,不改他那为困难企业争利益,为困难职工谋福利的初衷。
“有一位女职工曾经向我反映,她们夫妻都下岗了,家里上有老人,下有患白血病的孩子,生活举步维艰,于是我们给她送去了5000元慰问金。虽然送钱送物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但这至少说明我们的党,我们的干部是关心每一位困难职工的,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应该是我们不变的工作原则。”
8年的工作也让罗放良有了许多的心得,他说:“要创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就是要落实到为人民民众办实事上,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是一个最需要关心和帮助的群体,他们是社会的基石,现在我们能过‘双联’工作来关心帮助他们也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8年来我的工作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在‘双联’工作过程中,也是让我们自身受教育的一个过程,深入企业,深入职工,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他们的困难,也更坚定了我为他们服务的决心。”
“我出身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就因这个缘故,注定我的一生对职工民众有一中特殊的情结。”说这话的是保靖县委副书记、县“双联”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罗亚阳。
正是因为这特殊的情结,罗亚阳以宽厚仁爱之心,关爱体贴之情,通过组织开展“双联”工作,为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排忧解难。
“有很多地方的‘双联’工作都做得很好,也有很多优秀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但保靖有保靖的实际情况,所以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中央扶贫的少数民族特困县,经济发展慢、底子薄,这就是保靖县的现状。所以我们集中力量搞帮扶。”不生搬硬套,不墨守成规,这便是罗亚阳的“双联”工作态度,“群帮一,一帮三年,不脱贫,不脱钩”这便是罗亚阳在实践工作中总结出来了符合保靖特色的“双联”工作发展思路。
结合保靖县的实际,罗亚阳明确提出:坚持思想、政策、资金、物质帮扶并举,扶贫、扶技、扶项并行,当前帮扶和长远帮扶并重的原则,并採取实力雄厚的几家单位联合帮一户困难企业,一个县直单位帮一户特困户的办法,效果很好。
走进困难企业、走近困难职工
作为贫困县的第一帮扶责任人,罗亚阳深知“稳定是和谐的重要内涵”的道理。所以近年来,他多次率工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困难企业、困难职工中去。
县机械厂特困职工尹官武,全家6口人,夫妻两人患重病,丧失劳动能力。尹官武因病退休后,厂里欠缴养老金,领不到退休费,生活极度困难。罗亚阳主动帮他和县信用联社联繫,给他贷款7000元,县信用社还组织全社职工捐款3000元为他缴纳了养老保险金,并帮助他开了一个杂货店,现在尹官武每月收入达到了900多元,全家生活稳定。
保靖县植物没厂停产多年,职工强烈要求企业改制。罗亚阳听取了这些意见回来后,把职工反映最多和最强烈的启动植物油厂改制的建议与县政府协调,启动了植物油厂改制工、作。为了筹措企业改制、职工安置资金,罗亚阳和相关部门领导不知熬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但他的付出是值得的,植物油厂的改制工作已经走上了正轨。
许光友是罗亚阳的联繫对象,从汽车保修厂下岗后,一直没有稳定收入,家庭生活十分贫困,两个上中学的女儿也準备辍学,得知这一情况后,罗亚阳马上决定每月从自己工资中拿出100元,参在线上关县交通局每月拿出250元,给老许的两个女儿作读书生活费,并一再叮嘱老许:“千万不能让孩子失学,孩子读书就有希望,有什幺困难我信一起想办法解决。”在老许的女儿上大学后,交通局又为其提供了1000元学费。说到这事,老许感慨说:如果没有‘双联’,如果没有罗县长,我的两个孩子早就失学了!”
抽象的数据,浓浓的真情
数据是枯燥的、抽象的,但下面几组数据却能展现罗亚阳和他的“双联”工作组在保靖的业绩:
2005年两节期间,为100多户困难职工送去了“一包大米、一壶油、一封拜年信、一张购物券、一个小红包”的“五个一”慰问品;
动员全县200多个基层工会共看望慰问困难职工2000多人,送慰问金70多万元,粮油3万多公斤,棉被700多床;
通过和劳动部门、金融部门等多个部门的协调,免费让350个困难职工参加培训,免费为200多名困难职工提供就业贷款近50万元。
据统计,2004年以来,全县100多家县直单位,54名县级领导联繫帮扶81户特困职工,为特困职工送去帮扶资金5万多元,解决就业30多人,送去粮食5000多公斤,办实事200多件。
……
罗放良是个内敛的人,他歉虚的说他做的“双联”工作只是尽责,尽力完成党和政府交给他的任务。但他做的一切职工是看得见,感知得到的。
罗放良:困难职工的贴心人
2006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双联”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困难企业、困难职工群体的存在,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命题。要创建和谐社会,就必须破解这道命题,于是我们看见成千上万的“双联”干部,他们扛起了扶贫帮困的大旗用他们火焰般的热情,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给“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新时期党的干部塑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