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豹纹脂身鲇

(2019-03-03 04:14:40) 百科综合

豹纹脂身鲇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豹纹脂身鲇
  • 别称:清道夫、吸盘鱼、琵琶鱼
  • :植物界
  • :硬骨鱼纲
  • :鲇形目
  • :骨甲鲇科
  • :翼甲鲇属

形态特徵

体长25~40 cm,呈半圆筒形、侧宽、背鳍宽大,尾鳍是呈浅叉形,腹部扁平、体呈暗竭色、全身灰黑色带有黑白相间的花纹,布满黑色斑点,表面粗糙有盾鳞,头部和腹部扁平,左右两边腹鳍相连形成圆扇形吸盘,须1 对,胸腹棘刺能在陆地上支撑身体和爬行。雌性背体宽,倒刺软而柔滑,体色较淡不发黑,胸鳍短而圆;雄性背体狭,倒刺硬而粗糙,体色较深发黑,胸鳍长而尖,胸鳍有追星。
豹纹脂身鲇
生物学特性:属热带杂食性底层鱼类,生长适温23~28℃, 适应性强,喜欢弱酸性水,耐低氧能力强,易养殖;有吸盘,常吸附于池壁四周,舔食残渣剩饵,因而得名豹纹脂身鲇。成鱼体长达到30cm,活动于水体的底层,具有适应性强、易饲养、杂食性、耐低氧、起捕率高等特点。豹纹脂身鲇对光敏感,有惧光性。晚上在远处用灯光照射池壁上吸伏的豹纹脂身鲇,只要光线照到,即使没有任何响动,也会快速潜入水底,躲避光线。在南美洲,3~6 月份开始怀卵,9 月~次年1 月份为排卵季节,一次产约700~1000 颗卵粒。

地理分布

原产南美洲,广泛分布于亚马逊河流域,目前已在美国、墨西哥、南非、东南亚、日本、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形成入侵。豹纹脂身鲇能够与本地鱼类竞争食物和生存环境,排挤本地鱼类,破坏网具,影响渔民渔业生产活动,其掘洞产卵行为能够造成河堤水土流失,改变河流养分循环。
豹纹脂身鲇最早于1990年作为观赏鱼类引进中国广东省,随着观赏渔业贸易传播至全国各省。并于2014年被列入国家环保部和中国科学院发布的入侵物种名单。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