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错银铜牛灯,为东汉青铜器,1980年出土于江苏邗江县甘泉2号东汉墓,现收藏于南京博物院。
铜牛灯由灯座、灯盏、烟管三部分组装而成,灯座是一俯首站立、双角上耸的黄牛。牛腹中空,背负圆形灯盘,灯盘一侧设定扁平把手,便于转动灯盘,盘上饰两片可以灵活转动的灯罩,其中一片刻镂空菱形斜方格形纹,起到散热、挡风和调光的作用。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东汉错银铜牛灯
- 出土地点:扬州邗江县甘泉2号东汉墓
- 馆藏地点: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山东路321号
- 所属年代:汉
- 规格:通高46.2厘米,牛身长36.4厘米
- 出土时间:1980年
- 所属博物馆:南京博物院
- 所属地区:江苏南京
展品介绍
铜牛灯由灯座、灯盏、烟管三部分组装而成,三部分均可拆卸,使用和擦洗很方便。灯座是一俯首站立、双角上耸、四足矮而敦实、尾捲曲向上、雄浑壮硕的黄牛。牛腹中空,背负圆形灯盘,灯盘一侧设定扁平把手,便于转动灯盘,盘上饰两片可以灵活转动的灯罩,其中一片刻镂空菱形斜方格形纹,起到散热、挡风和调光的作用。灯罩上紧扣穹顶形罩盖,盖顶之上均匀弯曲的烟管与牛头顶上方凸出的短管紧密套接。当灯火点燃时,所产生的烟尘通过烟管导入灯座腹腔中的清水被溶解,从而确保室内空气的清新。该灯不但设计精美,而且在製作时巧用铜银二种不同材质的色泽,形成颜色的完美搭配。铜牛灯通体光滑,工艺精湛,运用流云纹、三角纹、螺旋纹图案为地,饰以龙、凤、虎、鹿以及各种神禽异兽等图案,线条流畅,飘逸潇洒。

造型奇特
此灯由灯座、灯盏、烟管三部分组装而成。它的三部分均可拆卸,使用和擦洗相当方便。灯座是一俯首站立、双角上耸、四足矮而敦实、尾捲曲向上、雄浑壮硕的黄牛。牛腹中空,背负圆形灯盘,灯盘一侧设定扁平把手,便于转动灯盘,盘上饰两片可以灵活转动的灯罩,其中的一片刻镂空菱形斜方格形纹,起到散热、挡风和调光的作用。灯罩上紧扣穹顶形罩盖,盖顶之上均匀弯曲的烟管与牛头顶上方凸出的短管紧密套接。当灯火点燃时,所产生的烟尘通过烟管导入灯座腹腔中的清水被溶解,从而确保室内空气的清新。
环保意识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人在青铜灯具的设计上就已具备了环保意识,如长信宫灯宫女的袖筒、云纹牛灯的双角,它们即是造型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又发挥着烟尘导管的作用,匠心独运,令人叹服。这项发明在世界灯具史上处于领先地位,如15世纪义大利科学家达·文西发明铁皮导烟灯罩,与我国相比晚了1500年,到了18世纪,法国人肯开和瑞士人阿乾德才改用玻璃罩代替了铁皮灯罩。
相关信息
扬州古称广陵,西汉设广陵国,东汉改为广陵郡,与错银铜牛灯同出土的还有“广陵王玺”龟钮金印、虎钮玛瑙印以及镌刻“山阳邸”、“建武二十八年造”等铭文的雁足灯等,由此可推断错银铜牛灯应属于王室器物。
数字博物馆
2013年,南京博物院与中文百科强强联手,共同打造了数位化、立体化的权威知识普及台:南京博物院之百科数字博物馆。该数字馆通过青铜器馆、玉器馆、陶瓷器馆,书画馆等分馆,全方位展示了南京博物院的众多珍贵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