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2007-2008年韩国发展报告

(2018-02-25 02:47:57) 百科综合

2007-2008年韩国发展报告

《2007-2008年韩国发展报告》由山东大学韩国学院组织研究韩国问题的专家学者编写而成,全面介绍了2007年度韩国政治、经济、外交、军事、韩朝关係以及信息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业和社会、教育发展情况。有助于加强对韩国现状的基础性研究,为韩国问题的研究教学人员、实际工作者及对韩国问题感兴趣的各界人士提供準确翔实的系统性资料。

基本介绍

  • 书名:2007-2008年韩国发展报告
  • 又名:Korean Development Yearbook (2007-2008)
  • 作者:牛林杰,刘宝全
  • ISBN:7509702313, 9787509702314
  • 页数:318页
  •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年9月1日
  • 开本:16

目录

专题篇
2007年韩国政治发展报告
2007年韩国外交发展报告
2007年韩朝关係发展报告
2007年韩国经济发展报告
2007年韩国军事发展报告
2007年韩国信息产业发展报告
2007年韩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2007年韩国旅游业发展报告
2007年韩国社会发展报告
2007年韩国社会福利发展报告
2007年韩国教育发展报告
附录1
2007年韩国经济社会发展统计资料
附录2
2007年中韩关係大事记

文摘

不同类型的产业有着不同的发展条件。韩国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产业政策,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予以重点扶植,使之成为支柱产业。由被选定的产业引领韩国经济的方向,支撑“韩国製造”的神话,从而实现了产业结构的阶梯式升级和经济的压缩式发展。
(一)不同年代的主导产业选择
1.20世纪60年代——轻纺工业的选择
20世纪60年代初的韩国,虽然通过农业的恢复出现过一度的景气,但由于农业本身的局限和进口替代政策的束缚,总体经济形势未能摆脱贫困的恶循环。朴正熙政权把执行理念扭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通过当时国情的分析,选择了以工业化推进现代化的道路。从具体的国情出发选择以轻纺工业为主导产业,予以重点投资(约占70%)、大力发展。当时的轻纺工业包括纤维、成衣、假髮、鞋类、皮革、胶合板、食品等。轻纺工业的劳动密集型特点,适应了韩国劳动力多的特点,而且轻纺工业的投资相对较少,建设周期相对较短,有利于迅速形成生产力。于是仅在短短的五年便显现出成效,至十年后的70年代初,韩国已改变了60年代初没有拳头产品出口的局面,在总出口中製成品的比重由1962年的27%提高到1970年的87.9%,同时期的出口总额由5500万美元上升到46.24亿美元。产业结构中的工业比重由1961年的15.4%提高到1970年的23%。
2.70-80年代——重化工业的选择
20世纪70~80年代,由于能源危机,国际经济不景气,市场需求转向耐用消费品,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假髮、胶合板,逐步丧失竞争力。特别是政治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国防上的需要,促使韩国不遗余力地扶持重化工业。在政府强有力的主导下,国营企业和私人大型企业对重化工业投资十分活跃。钢铁、有色金属、石化等材料工业和造船、汽车、电子、电气、机械工业发展迅速。特大型工业基地,如浦项钢铁基地,巨济、玉浦造船基地,蔚山石化基地,龟尾电子工业基地,昌原机械工业基地等相继建成。80年代初,电子、钢铁、船舶、塑胶等依靠其高附加值,成为主要出口产品。

序言

为了加强对韩国现状的基础性研究,为研究韩国问题的教学人员、实际工作者及对韩国问题感兴趣的各界人士提供準确翔实的系统性资料,山东大学韩国学院与国内有关单位合作,组织研究韩国问题的部分专家学者,编写了年度韩国发展报告,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2007年度的发展报告。
谈论2007年的韩国,政治方面最大的话题当然是“大选”——总统选举。李明博的当选被称作是“10年后的政权交替”。韩国国民在对卢武铉国民参与政府的“审判”和对李明博政府改善经济的期盼中迎来了新的2008年。
2007年是卢武铉总统执政的最后一年,在这一年里,政治改革仍然是他念念不忘的话题,但是,他领导下的韩国政局依旧直面很多问题。他在2007年初提出的“改宪动议”不了了之,“4?25再、补选”的结果再一次表明了韩国政局的动荡与不安,政党进一步分化和重组,卢武铉和舆论界的“斗争”打得难解难分。而年终的大选和李明博新总统的选出,引发了更多关于韩国政治“进步”与“保守”的论争。
在均衡主义与实用主义外交原则的指导下,2007年韩国以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维持半岛和平与稳定为外交重点,积极发展对外关係,韩国和世界各国进一步加强了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合作。韩国和美国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自由贸易协定;在“韩中交流年”的背景下,韩中政治高层互访频繁,推动了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韩日围绕独岛主权与历史认识等问题仍争执不断,但经济交流成效显着;利用每年一度的东协“10+3”、东协峰会、韩国—东协峰会等机制增强了与东协及其成员国的关係;另外,韩国还加强了其“能源外交”,积极与俄罗斯、非洲、拉美等国家加强多领域特别是能源领域的合作。
2007年也是韩朝关係史上南北交流最频繁、经济合作最活跃的一年。在政治领域,韩朝双方“首脑会谈”的成功举行和《南北关係发展与和平繁荣宣言》的发表备受世人瞩目。在经济合作领域,开城工业园建设、金刚山旅游和韩朝铁路、公路连线等三大南北经济合作项目进展顺利,韩朝轻工业和地下资源开发合作也开始进入实质性合作阶段。2008年2月,李明博就任韩国第17任总统并阐明了其对朝政策的基本原则,今后韩朝关係的发展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有待我们继续关注。
2007年,韩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增长迟缓的势头,年GDP增长4.9%,比2006年低了0.1个百分点。虽然由于全球经济成长放缓抑制了海外市场需求,但由于出口增速快于预期,建筑及资本投资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製造业的拉动,加之个人消费开支也持续稳步增加,因此GDP增长高于预期。贸易方面,中国仍然保持韩国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国地位的同时,首次超过日本,成为韩国最大商品进口来源国。韩国人均国民总收入首次突破2万美元,但人均国民总收入增长率(GDI)为3.9%,不及GDP增长率。
2007年里,韩国社会发展状况总体比较平稳、和谐,社会结构日趋合理、完善,国民和劳动力素质持续提高。国家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科技创新的财政投入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与国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各项指标表现良好,城乡差距较小。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总体状况良好,政府维持社会稳定的能力较强。但人口老龄化加剧、就业(尤其是青年群体)困难、贫富差距加大、房价居高不下等社会问题较为突出,部分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受到影响,需要加以妥善解决。
2007年度韩国发展报告与上一年度发展报告一样,我们仍然详细介绍了韩国在2007年的政治、经济、外交、韩朝(南北)关係、军事等情况,保留了中韩关係大事记、社会发展统计资料等栏目。但今年的报告比去年的更为详尽,增加了信息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业和社会、教育发展报告等,内容更加丰富,比较翔实、全面地反映出了韩国发展的全貌。特别是参加本年度发展报告的写作阵容有所加强,吸纳了国内有关问题的专家,《2007-2008年韩国发展报告(附VCD光碟1张)》是编委们集体智慧和辛勤劳动的结晶。
2008年3月8日,《2007~2008年韩国发展报告》编委会在北京组织了一次审稿会,包括中韩友协副会长、中国第一任驻韩国大使张庭延,中国现代国际关係研究院研究员戚保良,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研究员朴键一,北京大学韩国研究中心教授沈定昌和军事科学研究院王宜胜研究员等在内的国内朝鲜半岛问题研究知名专家学者,仔细审阅了每位作者的草稿,并从结构设定、写作内容、文章体例等各个方面提出了非常精闢和中肯的修改意见。在此,谨对各位顾问表示衷心的感谢!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各位领导一直给予我们大力的支持,责编为该书的出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我们在此一併表示衷心的感谢!此书的出版得到韩国国际交流财团的大力支持和资助,在此一併表示感谢。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