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桌球外交

(2018-11-17 01:51:10) 百科综合
桌球外交

桌球外交

“桌球外交”指1971年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两国桌球队互访的一系列事件。中美两国桌球队的友好往来,不仅推动了中美两国关係正常化的进程,也加速了新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桌球外交
  • 外文名:Ping-pong diplomacy
  • 时间:1971年
  • 建交双方:中国、美国
  • 影响:中美外交的重要方式
  • 双方领导人:毛泽东、尼克森

历史背景

1960年代末,美国经过十多年的越战,耗费了至少二千五百亿美元军费,与苏联比较起来,美国的国际地位相对下降,客观上美国需要寻求抗衡苏联的力量。而中国两弹一星的成功,使得其国际地位大幅度提高,成为美国争取结盟的对象。
另一方面,新中国也希望恢复对美外交,以求提高国际政治形象及争取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多年的政治意识形态的隔膜,使得两国缺乏一个合理的契机。后来亨利·基辛格也说“尼克森总统入主白宫后,非常关心中国的发展,但却苦于找不到打通两国关係的渠道,无法跟中国联繫”。

事件经过

“桌球外交”起于1971年3-4月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界桌球锦标赛。在中断了两届后,中国桌球队在名古屋世乒赛上回归。之前中国队收到国际乒联和日本方面的多次邀请。当时的国际乒联主席罗伊·埃文斯宣称自己曾与周恩来接触,并对其称文革以后中国需要通过运动交流与世界联繫。由于当时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参赛将牵涉到“五国六方”的国际关係,所以国内许多人主张中国还是不参赛为好。在这节骨眼上,是周恩来总理果断指出:“这次不去,将为以后出去参加比赛增加更大的麻烦。”因此他立即向毛主席写了一份报告,阐述了我国参加世乒赛的政治斗争策略。毛主席批示“照办”。这样,中国桌球队终于在1971年3月21日踏上了赴日参赛的征程。
开赛前夕,周恩来召集有关人士开会时要求这次参赛“接触许多国家的代表队”,“我们也可以请他们来比赛”。同时他要在座的人“动动脑筋”。
中国队在男子团体比赛中力克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瑞典,并最终战胜东道主而再次捧得冠军杯时,在日本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但大洋彼岸的美国白宫似乎并不关心这一点。尼克森正在伏案研究的是国务院情况报告中提到的三件事:第一,周恩来在上月会见日本前外相藤山爱一郎时说,中国与美国的关係“可能在某一时间突然引人注目地有所改善”;第二,毛泽东和周恩来不久前接见了美国朋友埃德加·斯诺;第三,北京已派出它的桌球队到日本参加国际比赛。就在尼克森全神贯注地分析这三件事之间是否有某种联繫时,在4月2日日本乒协组织各国选手在美丽的三重岛海面观光时,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那是美国选手格伦·科恩在游艇上热情地向不远处的中国选手打招呼:“哈罗!你们中国队的球打得真漂亮。找个机会,也和我们打几盘吧!”中国的领队一时有些不知所措,但年轻的中国队员则笑着大声回答:“好,好!”美国选手见中国选手笑着答应了,一个个兴高采烈,又进一步提出要求说:“听说你们已邀请我们的朋友(指加拿大和英国队)去中国访问,什幺时候轮到我们呀?”中国青年也大方地答道:“会的,总有一天你们会去的。”
不过,真正与美国运动员发生联繫的,是源于4月4日中美两国桌球手的一次偶遇:美国队员科恩在体育馆训练了太久,就快到比赛的时间了,他看到了外面还有一辆车,就上了车,但一上车却发现登上了中国队的车。当时中国队员庄则栋主动上前和他握手、寒暄,并送他一块中国印有黄山图案的杭州织锦留作纪念。当时在车上科恩想回赠点什幺,但在包里只找到一把梳子。他说“我想送给你点什幺,但我总不能送你梳子吧”。下车时科恩手持织锦的情景被在场记者抓拍,成为爆炸性新闻。第二天,科恩準备了一件印有和平标记和“Let It Be”字样的运动衫,专门在中国队的必经之路上等待庄则栋,回赠他并与他拥抱。记者问科恩是否想去中国,科恩回答:“我想去任何一个我没到过的国家,阿根廷、澳大利亚、中国。”记者再问:“那特别是中国这个国家,你想去吗?”科恩给予肯定。……从毛泽东的护士长吴旭君那里得知,当她为毛泽东念《参考讯息》有关此事的报导时,老人眼睛一亮,不但让她把这则花絮再念一遍,还说了一句: “这个庄则栋,不但球打得好,还会办外交。此人有点政治头脑。”虽然,庄则栋后来一直在乾他的老本行体育,并未涉足外交,但是,这位世界桌球锦标赛冠军对于中美接触所做的贡献,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
其实,关于是否邀请美国队访华的问题,早就在国家体委和外交部酝酿了,不过大多数人认为时机尚不成熟。因此,4月3日,一份不邀请美国队访华的报告送给了周恩来,报告上指出支持蒋介石政府的美国政府的球队访华乃是不合时宜。周恩来又转给毛泽东批示。毛泽东想了很久,才在4月6日犹豫地画了圈,表示同意两部委的意见,并将报告退给了外交部。但是,毛泽东在反覆思考中非常清楚:中美关係已到了一个重大转折点,如果现在邀请美国桌球队访华,也许是最恰当和最及时的外交方式。晚上11点多,毛泽东经过再一次的反覆斟酌后,终于改变了主意,决定邀请美国队访华。并催促马上通知外交部,“赶快办,要不就来不及了!”
次日,美国国务院接到驻日本大使馆《关于中国邀请美国桌球队访华的报告》,立即向白宫报告。尼克森在深夜得知这个讯息后,立即发电报给美国驻日大使,同意中方的邀请。事后尼克森说:“我从未料到对中国的主动行动会以桌球队访问北京的形式得到实现。”
4月10日至17日,美国桌球协会运动员4位官员和科恩、雷塞克等9位运动员等和一小批美国新闻记者经香港抵达北京,科恩等成为自1949年以来第一批获準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美国运动员。期间周恩来每天都有详尽明确的批示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如1971年4月12日11时周在批示中特意指出“可以安排他们去参观故宫”;4月13日晚建议“看样板戏的剧场,既然政协礼堂不太合适,应安排在人民大会堂三楼小礼堂”等。
美国队在北京和上海进行了两场比赛。4月14日凌晨,美国、加拿大几名队员突然生病,美国桌球代表团与中方翻译发生误会,以为中方有意把美国队员留下不让走。周恩来得知后批示迅速给予治疗,如能参与接见儘量安排,并保证美国队员的人身自由。当天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接见美国桌球队时说:“你们在中美两国人民的关係上打开了一个新篇章。我相信,我们友谊的这一新开端必将受到我们两国多数人民的支持。”在周恩来发表讲话的几个小时后,尼克森宣布一系列对华开禁措施。访问团还游览了长城,参观了清华大学等地。
桌球外交
作为回报,美国桌球队邀请中国桌球队访问美国。1972年4月11日,中国桌球队回访美国。队员参观了底特律的工业基地,游览了迪斯尼乐园。

事件影响

中美两国桌球队互访轰动了国际舆论,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被媒体称为“桌球外交”。从此结束了中美两国20多年来人员交往隔绝的局面,使中美和解随即取得历史性突破。1972年2月21日,尼克森访华,中美关係终于走向了正常化发展的道路,并为后来新中国的国际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后续事件

2006年03月27日,庆祝“桌球外交”35周年的“红杉树友谊之旅”在北京举行。美国桌球代表团一行25人,包括当年到访球队的6人以及当时已故的运动员科恩的母亲,与当年中国队的成员及相关人员重聚。
2008年6月9日,一个为期三天的桌球外交纪念活动在位于美国加州的约巴林达市的理察·米尔豪斯·尼克森图书馆及纪念馆举行。当年(1971年)的中美桌球队队员再度会面并进行了一场友谊赛。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