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满载排水量:10.2万吨。
长度:317米(相当于2个半足球场长)
高度:80多米(相当于一栋24层建筑)
造价:35亿美元,有两座核反应堆
长度:317米(相当于2个半足球场长)
高度:80多米(相当于一栋24层建筑)
造价:35亿美元,有两座核反应堆
乘员:约为5000人
建造者: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Newport News Shipbuilding Co.)
契约日期:1991年3月13日
下水日期:1993年11月11日
就役日期:1995年12月9日
契约日期:1991年3月13日
下水日期:1993年11月11日
就役日期:1995年12月9日
主体结构
推进系统
类型:2座核反应堆
最大航速:30节(56公里/小时)
螺旋桨数目:4个
螺旋桨重量:每个重达30吨
最大航速:30节(56公里/小时)
螺旋桨数目:4个
螺旋桨重量:每个重达30吨
甲板
蒸汽弹射器数目:4个
飞机升降机数目:4个
舰载机:80架作战飞机及其他型号的非作战飞机
飞机升降机数目:4个
舰载机:80架作战飞机及其他型号的非作战飞机
作战能力
斯坦尼斯号航母及其舰载第九舰载机联队(CVW-9)的主要任务是在全球军事行动中能够持续地进行战斗任务。CVW-9包括8至9个战斗机中队,使用机种包括F/A-18大黄蜂式战斗机、EA-6B徘徊者式电子反制机、S-3B维京式反潜机、E-2C鹰眼式预警机与SH-60海鹰式直升机等。
CVW-9具有能够摧毁敌人作战飞机、舰艇、潜艇和陆地目标等装备设施,或者进行远距离空中布雷任务的能力,所以它经常被作为主要的进攻力量,支援陆地战斗,保护航空母舰战斗群和其他友舰的安全,并且还能够完成海上和陆地封锁任务。在值勤时斯坦尼斯号通常是整个航空母舰战斗群的核心,或甚至作为旗舰使用,而战斗群中通常还包含有四到六艘其他的各型军舰作为支援。斯坦尼斯号的两具核反应堆使它拥有几乎无限制的续航能力,与最高达35节的最高航速。
舰上的4具蒸汽弹射器和4条拦截索可应付作战飞机非常频繁的起降,而斜向配置的降落甲板与足够大的面积能同时进行战机起飞与降落的任务,大幅提高作战效率。虽然本身是以核能作为动力来源,但斯坦尼斯号仍携带了大约三百万加侖的燃油,主要是供给它的舰载机和护航舰使用。此外,它还储藏了大量的武器弹药,以供长时间在海外执行作战勤务的需要。斯坦尼斯号具有很强的自我维修能力,舰上配属了一个飞机维修部门以修复中度损坏的飞机,一个微电子装备修复部门,和几个舰艇修
复部门。
复部门。
在自卫能力方面,斯坦尼斯号除了仰赖它所搭载之第九舰载机联队和其他护航舰的保护外,该舰本身也配置了北约RIM-7海麻雀短程防空飞弹,与主要是作为反飞弹用途的密集阵近防系统(Phalanx CIWS),以及SLQ-32电子作战系统。
发展历史
1998年3月11日,“约翰·斯坦尼斯”号在拖轮的前呼后拥下,缓缓离开圣迭戈码头,开始了首次作战部署。这次部署的目的地是阿拉伯海,“约翰·斯坦尼斯”号前去接替“乔治·华盛顿”号航母,执行对伊拉克南部禁飞区的巡逻任务。“约翰·斯坦尼斯”号航母在首次亮相中表现不凡,在横渡大西洋和印度洋的航渡过程中,在274小时内航行了8020海里,平均航速达到了惊人的29.4节。
战斗群中的护航舰艇包括“圣哈辛托”号(CG 56)“提康德罗加”级宙斯盾飞弹巡洋舰、“伯克”级宙斯盾飞弹驱逐舰“拉布恩”号(DDG 58)、“科尔”号(DDG 67)、“卡伦”号(DD 970)“斯普鲁恩斯”级飞弹驱逐舰、“辛普森”号(FFG 56)“佩里”级飞弹护卫舰、“桥”号(AOE 10)补给舰、“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圣保罗·明尼阿波利斯”号(SSN 708)、“普罗维登斯”号(SSN 719)等。经过4个月的磨鍊,“约翰·斯坦尼斯”号结束了首次长期海上部署。1998年7月19日,它穿过荷姆兹海峡,进入印度洋,向新的母港--圣迭戈北岛海军航空站进发。期间还访问了澳大利亚的佩斯和霍巴特市,并停靠了夏威夷的珍珠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