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3:功能性胃肠病(中文翻译版)(原书第3版)》对功能性胃肠病提出新的分类,从罗马Ⅱ的七大类,增加为八大类,共45种疾病。书中对每一种疾病提出了定义、有关修改诊断标準的理由、生理和心理特徵、诊断标準以及治疗的最新观点,充分套用了循证医学的标準。罗马委员会的专家们还指出了功能性胃肠病研究和诊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罗马3:功能性胃肠病(中文翻译版)(原书第3版)》还对功能性胃肠病的基础研究、精神心理问题、药理和药代动力学、临床试验设计、诊断问卷等进行了详细论述。
基本介绍
- 书名:罗马3:功能性胃肠病
- 译者:柯美云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页数:881页
- 开本:16
- 品牌:科学出版社
- 作者:德罗斯曼
- 类型:医学
- 出版日期:2008年6月1日
- 语种:英语
- ISBN:9787030213143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罗马3:功能性胃肠病(中文翻译版)(原书第3版)》是一本集国际一大批研究学者智慧的、具指导意义的巨着,很值得译成中文,供中国的同道们参考。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德罗斯曼 译者:柯美云 方秀才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功能性胃肠病与罗马Ⅲ的制定
第二章 神经胃肠病学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 套用神经胃肠病学原理:生理学/动力-感觉
第四章 功能性胃肠病治疗药物的药理学和药代动力学
第五章 性别、年龄、社会、文化及患者感受
第六章 功能性胃肠病的心理社会问题
第七章 功能性食管病
第八章 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病
第九章 功能性肠病
第十章 功能性腹痛综合徵
第十一章 胆囊和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
第十二章 功能性肛门直肠病
第十三章 儿童功能性胃肠病:新生儿/婴幼儿
第十四章 儿童功能性胃肠病:儿童/青少年
第十五章 功能性胃肠病治疗试验设计
第十六章 罗马Ⅲ诊断性问卷的编制和验证
第十七章 罗马之路
术语表
Thompson WG和罗马Ⅲ委员会
附文A 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準
附文B 成人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Ⅱ与罗马Ⅲ诊断标準比较表
附文C 成人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性问卷(包括警报问题)和评分方法
附文D 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心理社会警报问卷
附文E 儿科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性问卷
父母报告表
儿童和青少年自我报告表
父母报告表和儿童/青少年自我报告表评分说明
罗马Ⅲ委员会成员照片
初稿评议人员名单
索引
第二章 神经胃肠病学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 套用神经胃肠病学原理:生理学/动力-感觉
第四章 功能性胃肠病治疗药物的药理学和药代动力学
第五章 性别、年龄、社会、文化及患者感受
第六章 功能性胃肠病的心理社会问题
第七章 功能性食管病
第八章 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病
第九章 功能性肠病
第十章 功能性腹痛综合徵
第十一章 胆囊和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
第十二章 功能性肛门直肠病
第十三章 儿童功能性胃肠病:新生儿/婴幼儿
第十四章 儿童功能性胃肠病:儿童/青少年
第十五章 功能性胃肠病治疗试验设计
第十六章 罗马Ⅲ诊断性问卷的编制和验证
第十七章 罗马之路
术语表
Thompson WG和罗马Ⅲ委员会
附文A 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準
附文B 成人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Ⅱ与罗马Ⅲ诊断标準比较表
附文C 成人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性问卷(包括警报问题)和评分方法
附文D 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心理社会警报问卷
附文E 儿科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性问卷
父母报告表
儿童和青少年自我报告表
父母报告表和儿童/青少年自我报告表评分说明
罗马Ⅲ委员会成员照片
初稿评议人员名单
索引
文摘
第一章 功能性胃肠病与罗马Ⅲ的制定
功能性胃肠病的展望
纵观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除了肠道结构性疾病以外,还有一些疾病产生诸如疼痛、噁心、呕吐、胀气、腹泻、便秘或排便困难等多种症状。结构性疾病能被病理学家诊断,有时可通过医疗技术治癒;而非结构性即所谓“功能性”症状始终令人费解,无法得到合理解释或有效治疗,这些症状常被视为“生活中的难题”。生理学、心理学及社会文化等因素会放大患者对这些症状的主观感受,从而使人产生严重不适或有威胁的体验,继而影响日常生活。受这些症状折磨的人们将其归罪于某种疾病,进行自我医治或寻医求药。于是,受过常规训练的医师们便开始寻找疾病(炎症、感染、肿瘤或其他结构性异常),以便做出诊断,并针对诊断提出特异性的治疗。在多数病例中,没有发现结构性的病因,医生便得出结论:该患者属于“功能性”问题,患者要接受功能的评估和治疗。
这样的临床处理来自于人们对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的一种错误观念,某些医师、患者和大多数人认为FGII)s具有含糊其辞、不善意甚至潜意识的贬义之嫌。一些临床医生由于习惯于寻求病理证据,当诊断FGIDs时常感到不安。在美国胃肠病学协会(AGA)随机调查的704位会员中,对FGIDs最为常见的注解是“……没有已知的结构陛(例如病理学或影像学)异常,或感染性、代谢性病因”(81%)。其次是“一种紧张性疾病”(57%回答者为执业医师、34%为大医院医生和接受培训人员),最后认为是“动力障碍性疾病”(43%为执业医师、34%为大医院医生和接受培训人员)。
功能性胃肠病的展望
纵观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除了肠道结构性疾病以外,还有一些疾病产生诸如疼痛、噁心、呕吐、胀气、腹泻、便秘或排便困难等多种症状。结构性疾病能被病理学家诊断,有时可通过医疗技术治癒;而非结构性即所谓“功能性”症状始终令人费解,无法得到合理解释或有效治疗,这些症状常被视为“生活中的难题”。生理学、心理学及社会文化等因素会放大患者对这些症状的主观感受,从而使人产生严重不适或有威胁的体验,继而影响日常生活。受这些症状折磨的人们将其归罪于某种疾病,进行自我医治或寻医求药。于是,受过常规训练的医师们便开始寻找疾病(炎症、感染、肿瘤或其他结构性异常),以便做出诊断,并针对诊断提出特异性的治疗。在多数病例中,没有发现结构性的病因,医生便得出结论:该患者属于“功能性”问题,患者要接受功能的评估和治疗。
这样的临床处理来自于人们对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的一种错误观念,某些医师、患者和大多数人认为FGII)s具有含糊其辞、不善意甚至潜意识的贬义之嫌。一些临床医生由于习惯于寻求病理证据,当诊断FGIDs时常感到不安。在美国胃肠病学协会(AGA)随机调查的704位会员中,对FGIDs最为常见的注解是“……没有已知的结构陛(例如病理学或影像学)异常,或感染性、代谢性病因”(81%)。其次是“一种紧张性疾病”(57%回答者为执业医师、34%为大医院医生和接受培训人员),最后认为是“动力障碍性疾病”(43%为执业医师、34%为大医院医生和接受培训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