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中,“罗马字”是使用拉丁字母来表记[注]日语的一种方法。目前常用的罗马字系统有平文式罗马字和训令式罗马字。
在中文界中,由于其与汉语拼音职能的相似性,这种表记日语的方法也被叫做“罗马音”或“罗马拼音”(不规範称呼,一般指代平文式罗马字;不推荐在正式文献或书籍中使用该称呼)。
本词条中,“罗马字”特指日语中的罗马字。在一般情况下,“罗马字”指代“拉丁字母”。除日本外,其他国家也存在使用罗马字母来表记语言的现象,而这些表记方法有更加通用的称呼,例如“汉语拼音”。
*由于百度百科会对正文内容进行中文繁简转换,故部分日文内容的汉字部分不能正常显示。
[注]中文中不存在“表记”一词,此处及本词条多处借用日语汉字“表记”(hyōki),取“语言的文字呈现”一义。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罗马字
- 外文名:ローマ字
- 英文名:romaji
- 罗马字:rōmaji(平文)/rômazi(训令)
发展历史
概述
在初期,罗马字的主要职能是满足东西方交流的需要。19世纪在日本兴起的文字改革运动讨论了以罗马字代替汉字和假名的可行性。经过讨论与发展,最终形成罗马字表记统一标準。由于文字改革的不成功,目前罗马字的职能主要是标注假名和汉字的发音以及提供日语文本键入方案。
初期
- 16世纪,欧洲来日的传教士因传教需要,使用罗马字表记日语。
- 1591年,最早的日语罗马字表记出现在使用古葡萄牙式罗马字出版的《サントスの御作业の内抜书》(Santos no Gosagveo no uchi Nuqigaqi)中。
现将古葡萄牙式罗马字记载如下:
(注:本表列出前6行供参考。)
あ段 | い段 | う段 | え段 | お段 | 拗音 | |||
---|---|---|---|---|---|---|---|---|
あ行 | a | i | u | ye | vo | - | ||
か行 | ca | qi | qu | qe | co | qia | qiu | qio |
さ行 | sa | xi | su | xe | so | xa | xu | xo |
た行 | ta | chi | tçu | te | to | cha | chu | cho |
な行 | na | ni | nu | ne | no | nha | nhu | nho |
は行 | fa | fi | fu | fe | fo | fia | fio |
- 17世纪,研究荷兰学术的学者因研究需要,荷兰式罗马字产生。下表列出前6行供参考:
あ段 | い段 | う段 | え段 | お段 | |
---|---|---|---|---|---|
あ行 | a | i | oe | e | o |
か行 | ka | ki | koe | ke | ko |
さ行 | sa | si | soe | se | so |
た行 | ta | ti | toe | te | to |
な行 | na | ni | noe | ne | no |
は行 | fa | fi | foe | fe | fo |
该系统与后来的日本式罗马字相似,每行尝试以同一辅音的方针设计。
- 后来,西欧各国为探寻东方形式,德语式、法语式等各种系统应运而生。
近现代
- 1867年,詹姆斯·柯蒂斯·赫本(James Curtis Hepburn)设计了平文式罗马字,他以英文发音作为依据设计了此套罗马字系统。(请参考下一节中的平文式罗马字与参考发音)
- 1884年,罗马字会创立,次年发布平文式罗马字。
- 1885年8月,田中馆爱橘在《理学协会杂誌》上发表了他设计的日本式罗马字,他按照音韵学理论设计了此套罗马字系统。他指出,平文式罗马字不符合日语性质。他在该杂誌的第17号的《发音考》文章中提到:标记语音细微的差别并非实用文字的职能。(请注意,当时的日本有使用罗马字替代假名和汉字的风气)
- 1902年,文部省设立国语调查委员会,以调查假名的罗马字的优缺点为方针。有关文字改革的讨论兴起。
- 1908年,部分官员决议以平文式罗马字为标準。
- 1910年~1930年,日本式罗马字陆续在各方面被採用。
- 1930年11月,文部省设立临时罗马字调查会,旨在解决二者使用问题。
- 1937年9月21日,《内阁训令第3号》颁布,训令式罗马字产生。这套罗马字系统以日本式罗马字和平文式罗马字为依据。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1952年4月28日《旧金山和约》生效为止,日本处于以美军为首的同盟军的占领下,决策听命于驻日盟军最高司令部(GHQ)。1945年9月3日,驻日盟军最高司令部发布对日第二号指令,其第二部分第十七款命令日本政府在所有城镇、乡村的公路入口及铁路站台标示牌上使用平文式罗马字。平文式罗马字再次兴起,造成罗马字的使用混乱。
- 1946年,《内阁告示第33号》颁布,对现代假名的使用(现代仮名遣い)作出规定。
- 1954年,《内阁告示第1号》颁布,1937年颁布的《内阁训令第3号》被废止。
- 1986年,《内阁告示第1号》颁布,对现代假名的使用(现代仮名遣い)再次作出规定,同时废止1946年的《内阁告示第33号》。
- 1989年,国际标準化组织(ISO)採用了训令式罗马字作为标準(ISO 3602)。
现在
文字改革的不成功使得以罗马字代替汉字和假名的构想破灭,罗马字在如今的职能主要是标注汉字和假名的读音以及提供日语文本键入方案。虽然训令式罗马字是国际标準,但目前使用平文式罗马字的场合更多。
主要系统
目前常用的罗马字系统有平文式罗马字和训令式罗马字两种,另有日本式罗马字和新日本式罗马字等。对应的罗马字表请见下一节。
比较
这几种罗马字系统存在以下几处不同:
训令式 | 平文式 | 日本式 | 新日本式 | 参考发音1 | 参考发音2 | |
---|---|---|---|---|---|---|
し | si | shi | si | si | [ɕi] | [ʃi] |
じ | zi | ji | zi | zi | [dʑi] | [dʒi] |
ち | ti | chi | ti | ci | [tɕi] | [tʃi] |
つ | tu | tsu | tu | cu | [tsɯ̈] | [tsu] |
ふ | hu | fu | hu | hu | [ɸɯ] | [fu] |
しゃ | sya | sha | sya | sya | ||
じゃ | zya | ja | zya | zya | ||
ちゃ | tya | cha | tya | cya | ||
しゅ | syu | shu | syu | syu | ||
じゅ | zyu | ju | zyu | zyu | ||
ちゅ | tyu | chu | tyu | cyu | ||
しょ | syo | sho | syo | syo | ||
じょ | zyo | jo | zyo | zyo | ||
ちょ | tyo | cho | tyo | cyo |
从参考发音可以看出,平文式罗马字所表记的日语与英文发音存在近似性。
罗马字表
平文式
主词条:平文式罗马字
あ段 | い段 | う段 | え段 | お段 | 拗音 | |||
---|---|---|---|---|---|---|---|---|
あ行 | a | i | u | e | o | - | ||
か行 | ka | ki | ku | ke | ko | kya | kyu | kyo |
さ行 | sa | shi | su | se | so | sha | shu | sho |
た行 | ta | chi | tsu | te | to | cha | chu | cho |
な行 | na | ni | nu | ne | no | nya | nyu | nyo |
は行 | ha | hi | fu | he | ho | hya | hyu | hyo |
ま行 | ma | mi | mu | me | mo | mya | myu | myo |
や行 | ya | (i) | yu | (e) | yo | - | ||
ら行 | ra | ri | ru | re | ro | rya | ryu | ryo |
わ行 | wa | i | (u) | e | o | 拨音“ん”请见下文表述。 | ||
が行 | ga | gi | gu | ge | go | gya | gyu | gyo |
ざ行 | za | ji | zu | ze | zo | ja | ju | jo |
だ行 | da | (ji) | (zu) | de | do | (ja) | (ju) | (jo) |
ば行 | ba | bi | bu | be | bo | bya | byu | byo |
ぱ行 | pa | pi | pu | pe | po | pya | pyu | pyo |
下面的假名仅在表记外来词时使用,在此单独列出。
イェ ye | ||||
ウィ wi | ウェ we | ウォ wo | ||
ヴァ va | ヴィ vi | ヴ vu | ヴェ ve | ヴォ vo |
ヴュ vyu | ||||
スィ si | ||||
ズィ zi | ジェ she | |||
ティ ti | トゥ tu | チェ che | ||
ディ di | ドゥ du | ヂェ je | ||
ファ fa | フィ fi | フェ fe | フォ fo |
训令式
主词条:训令式罗马字
あ段 | い段 | う段 | え段 | お段 | 拗音 | |||
---|---|---|---|---|---|---|---|---|
あ行 | a | i | u | e | o | - | ||
か行 | ka | ki | ku | ke | ko | kya | kyu | kyo |
さ行 | sa | si | su | se | so | sya | syu | syo |
た行 | ta | ti | tu | te | to | tya | tyu | tyo |
な行 | na | ni | nu | ne | no | nya | nyu | nyo |
は行 | ha | hi | hu | he | ho | hya | hyu | hyo |
ま行 | ma | mi | mu | me | mo | mya | myu | myo |
や行 | ya | (i) | yu | (e) | yo | - | ||
ら行 | ra | ri | ru | re | ro | rya | ryu | ryo |
わ行 | wa | i | (u) | e | o | 拨音“ん”请见下文表述。 | ||
が行 | ga | gi | gu | ge | go | gya | gyu | gyo |
ざ行 | za | zi | zu | ze | zo | zya | zyu | zyo |
だ行 | da | (zi) | (zu) | de | do | (zya) | (zyu) | (zyo) |
ば行 | ba | bi | bu | be | bo | bya | byu | byo |
ぱ行 | pa | pi | pu | pe | po | pya | pyu | pyo |
对上二表的注释
1.对于平文式罗马字和训令式罗马字在表记上的不同之处,已使用粗体标出;
2.对于括弧的解释
在现代日语中:
(1)や行的い段和え段假名与い和え相同,故使用括弧;
(2)わ行的う段假名与う相同,故使用括弧;
(3)だ行的“ぢ”“づ”“ぢゃ”“ぢゅ”“ぢょ”的发音和“じ”“ず”“じゃ”“じゅ”“じょ”相同,前者只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使用。一般地,在多数情况下,只使用后者。由于上述原因,使用括弧。
3.わ行い段和え段假名分别为ゐ和ゑ,二者在现代日语中不使用。如果遇到文本中存在此二假名,仍应表记为i和e。
日本式
日本式罗马字与训令式罗马字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区别。
现将有区别的行列举如下:
や行 | ya | yi | yu | ye | yo |
---|---|---|---|---|---|
わ行 | wa | wi | wu | we | wo |
だ行 | da | di | du | de | do |
对于日本式罗马字和训令式罗马字在表记上的不同之处,已使用粗体标出。
日本式罗马字严格保证了每行假名所对应的罗马字辅音字母相同。
新日本式
新日本式罗马字由岩濑顺一提出。
新日本式罗马字仅在“た”行上表记与日本式罗马字存在区别,这些区别已经使用粗体标出。
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90年出版的《中日交流·标準日本语》中,使用了该种罗马字。
た行 | ta | ci | cu | te | to | cya | cyu | cyo |
---|
特殊情形
拨音
一般地,拨音使用“n”表示,在"b""p""m"之前的一些少数情况,使用“m”(例如:なんば——Namba)。
在使用“n”进行表记时,可能会存在被误解的情况。如“しんいち”使用平文式罗马字表记为“shinichi”,此时可能会被误认作“しにち”,所以在此时使用符号“’”,表记为“shin’ichi”。
促音
一般地,表记促音只需要将下一个假名的辅音字母双写,但存在以下例外:
对于平文式罗马字,将“っし”表记为“sshi”,将“っち”表记为“tchi”,将“っつ”表记为“ttsu”。
长音
对于类似“けい”“せい”等的长音,按假名依次表记即可。
例:えいえん——eien
せいふ——平文式罗马字:seifu(训令式罗马字:seihu)
其余段(あ/い/う/お段)的长音表记存在多种情况,时有混用,请参见各罗马字系统对应词条。但对于长音的表记,一般会使用长音符号,即在字母上加一短横线(平文式罗马字适用)或“ˆ”符号(训令式罗马字适用)。
在部分人名、地名的表记中,会使用“h”表示お段长音。
例:自由——jiyū/ziyû
母さん——kāsan
ケーキ——kēki
大阪——Ōsaka
助词
一般地,“は”“へ”“を”在用作助词时要转写成"wa""e""o"。
例:家への道——ie e no michi
私は田中です。——Watashi wa tanaka desu.
パンを食べる——pan o taberu
使用场合
一般地,在书写日语时,不需要用到罗马字。
在书写地名、人名、商标时可能会用到罗马字。
例如:毛利さん——Mōrisan(也可以加上短横线:Mōri-san)
大阪——Ōsaka
英文中,许多地名的表述,如“大阪(Osaka)”都省去了长音记号。
进行计算机输入时,罗马字输入是较为常用的输入方式。
另外,平文式罗马字和训令式罗马字的适用场合也有不同:
- 在日本中国小教材、学术论文和日语教育中常常用到训令式罗马字,它也是ISO 3602国际标準。
- 在日本护照和国际场合中会用到平文式罗马字。
表记规则
- 在名词、动词、代词、形容词(含形容动词)、副词、助词后使用空格隔开。用言的活用词尾紧跟词干,不需要拆开写(“书きます”写成"kakimasu"而不是"kaki masu")。
- 句首首字母大写的规则同样适用,即在句首和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等场合会使用到大写字母。在转写标题时,可以将所有词的首字母大写,但助词不作大写处理。
例:海をゆく狮子→(平文式罗马字)Umi o Yuku Shishi - 表记人名时,一般会在姓和名之间插入空格。
- 标点符号转换
对日语文章进行转写时,需要对标点符号进行转换,罗马字使用的标点符号均为半角字元。
下面针对第一点做更详细的介绍:
- 接头词连写或使用短横线(-);【例:お酒——osake】
- 接尾词连写或使用短横线(-),但专有名词后的分写,ぐらい・だらけ分写。入り・売り・集め・选び・落し前使用短横线(-)。らしい连写;【例:仆たち——bokutachi】
- 助动词原则上连写;
- 複合词视情况使用连写、分写和短横线(-);
- 接续词的“と”连写;
- “な”表禁止时连写;
- 附于用言的助词连写;
- 人名示例:佐藤美雪——Satō Miyuki
- 地名示例:静冈県——Shizuoka-ken
输入法
目前的罗马字输入法一般可以使用多种罗马字系统进行输入。
然而,由于不同的罗马字系统在表记上的重叠和录入的特殊性,某些假名可能不能使用某个罗马字系统录入。
现将这些假名列举如下:
假名 | 输入法 | 平文式 | 训令式 | 日本式 | 新日本式 | 否则 | |
---|---|---|---|---|---|---|---|
全部不适用 | を | wo | o(作为助词) | お | |||
ん | nn | 多种表记方式,参见本词条“特殊用法”节 | n* | ||||
ティ | thi/texi | ti | 不适用 | ち | |||
ウォ | uxo | wo | 不适用 | を | |||
スィ | sxi | si | 不适用 | し | |||
ズィ | zxi | zi | 不适用 | じ | |||
トゥ | toxu | tu | 不适用 | つ | |||
ディ | dhi | di | 不适用 | ぢ | |||
ドゥ | doxu | du | 不适用 | づ | |||
×新日本式 | ち | ti/chi | chi | ti | ti | ci | し |
つ | tu/tsu | tsu | tu | tu | cu | く | |
特殊 | 小写あ行 | x+ | 不适用 | - |
*由于在输入"n"后存在输入“な”行假名的可能,故此时“ん”不上屏。
**本表中,"x"可替换为"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