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罗盘行动

(2020-01-31 08:09:24) 百科综合
罗盘行动

罗盘行动

罗盘行动(Operation Compass)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北非战场的首次大规模联合军事行动。

1940年12月至1941年2月,大英国协军队袭击了侵入埃及西部的意军并向利比亚东部省份的昔兰尼加(Cyrenaica)反击,取得了巨大成功。

约30000人的少而精的英军在理察·奥康纳(Richard O'Connor)中将的率领下,由埃及的梅莎马特鲁(Mersa Matruh)进发,向鲁道夫·格拉齐亚尼(Rodolfo Graziani)元帅指挥的义大利第10集团军的阵地发起了持续五天的突袭,意军在昔兰尼加的西杜拜拉尼(Sidi Barrani)驻有约150000人的军队。

由于遭到突袭且驻营分散,绝大多数部队为徒步步兵的第10集团军很快落败,于是英军决定将攻势继续下去,将第10集团军的残部一路追赶至苏尔特湾的贝达富姆(Beda Fomm)和阿盖拉(El Agheila),英军俘虏13.8万名意军,缴获千余门火炮和不少飞机,自身伤亡仅1900人,但其中90%的损失为装甲兵。

由于装甲车辆在长途行军时的故障损坏和军队于追击途中分散,再加上1941年3月开始的“光辉行动”将英军在北非的精锐调往希腊增援,导致英军在抵达阿盖拉后停滞不前,从而错失了将轴心国势力一举逐出北非的大好时机。

基本介绍

  • 名称:罗盘行动
  • 地点:埃及,利比亚
  • 时间:1940年12月8日—1941年2月9日
  • 参战方:英国,澳大利亚义大利王国
  • 结果:英军取得决定性胜利
  • 参战方兵力:英国:36,000名士兵120门火炮275辆坦克142架飞机
    义大利:150,000名士兵1,600门火炮600辆坦克331架飞机
  • 伤亡情况:英国:500人阵亡1,373人负伤55人失蹤
    义大利:5,500人阵亡10,000人负伤113,298人被俘
  • 主要指挥官:英国: 阿奇博尔德·珀西瓦尔·韦维尔义大利: 鲁道夫·格拉齐亚尼
  • 控制区域变更:英军收复埃及西部并攻占昔兰尼加

战役背景

义大利王国第10集团军

战争开始时,第5集团军(由伊塔洛·加里波第(Italo Gariboldi)将军指挥)位于利比亚西部的的黎波里塔尼亚(Tripolitania),第10集团军(由马里奥·贝蒂(Mario Berti)将军指挥)位于利比亚东部的昔兰尼加。一旦突尼西亚的法军不再对的黎波里塔尼亚构成威胁,第5集团军的部分军队就被用来加强第10集团军。
当利比亚总督伊塔洛·巴尔博(Italo Balbo)被友军火力误杀后,格拉齐亚尼元帅接替了他的职位。格拉齐亚尼对大规模非机械化部队击败英军的能力表示怀疑,北非英军虽然数量较少,但机械化程度非常高。
第10集团军在接受第5集团军的援助后,拥有军队150000人、火炮1600门、坦克和战车600辆、飞机331架。其拥有以下四个军的编制:第二十军下辖第六十萨布拉塔(Sabratha)步兵师,第二十一军下辖第一3月23日(23 Marzo)黑衫军步兵师、第二10月28日(28 Ottobre)黑衫军步兵师和第六十三瑟瑞尼(Cirene)步兵师,第二十二军下辖第六十一苏尔特(Sirte)步兵师,第二十三军下辖第四1月3日(3 Gennaio)黑衫军步兵师、第六十四卡坦扎罗(Catanzaro)步兵师。
新的利比亚集团军拥有马莱蒂集团、第一利比亚步兵师(由路易吉·西贝勒(Luigi Sibelle)将军指挥)和第二利比亚步兵师(由奥尔玛多·佩斯卡托里(Armando Pescatori)将军指挥)。
格拉齐亚尼解释说,他这支数量庞大但机械化程度很低的军队没有足够的力量击败英国人那支人数虽少、但机械化程度很高的军队,他仅有的非步兵编制是部分摩托化和轻装甲化的马莱蒂集团,马莱蒂集团(由彼得·马莱蒂(Pietro Maletti)将军指挥)在1940年7月8日于德尔那成立,作为第10集团军最重要的机动力量,它下辖七个利比亚摩托化步兵营,一个菲亚特M11/39中型(轻型)坦克连、一个L3/33轻型(超轻型)坦克连和一个摩托化炮兵连。
然而马莱蒂集团缺乏运输车辆,它的坦克更多是只装配机关枪的菲亚特L3/33轻型战车,哪怕是最重型的菲亚特M11/39也只配备了一门火力较弱的37毫米反坦克炮,且数量远远无法与英军同等级、性能更佳的巡洋坦克相比较,更不用说英军还拥有少量强大的玛蒂尔达II步兵坦克。
8月29日,随着越来越多的坦克从义大利本土运抵北非,成立了由瓦伦蒂尼(Valentini)上校指挥的利比亚坦克司令部。该坦克司令部预设由以下三个集团组成:艾瑞卡集团(由艾瑞卡(Aresca)上校指挥)拥有第I中型坦克营、第31、61和62轻型坦克营;特沃里集团(由安东尼奥·特沃里(Antonio Trivioli)上校指挥)拥有第II中型坦克营、不满编的第IX、XX和LXI轻坦克营;已经成型的马莱蒂集团拥有第LX轻型坦克营和从第II中型坦克营中抽调出的M11 / 39中型坦克连。
其中马莱蒂集团与利比亚第一步兵师、利比亚第二步兵师同属利比亚殖民军皇家陆军调遣。

英联合王国北非军

由阿奇博尔德·韦维尔(Archibald Wavell)将军指挥的西部沙漠军拥有约36,000名士兵、120门火炮、275辆坦克和162架飞机。
两个飓风战斗机(Hurricane)中队、一个角斗士战斗机(Gloster Gladiator)中队、三个布伦海姆轰炸机(Bristol Bombay)中队、三个威灵顿轰炸机(Vickers Wellington)中队、一个孟买运输轰炸机(Bristol Bombay)中队,共46架战斗机和116架轰炸机。
西部沙漠军由理察·奥康纳(Richard O'Connor)中将指挥,下辖第四印度步兵师(由诺尔·佩尔斯(Noel Beresford-Peirse)少将指挥)和奥康纳亲率的第七装甲师。从12月24日起,第六澳大利亚步兵师除一个旅外,都被派往东非(由伊文·马凯(Iven Giffard Mackay)少将指挥)取代了第四印度步兵师。
英国人拥有不少装备QF-2磅炮的Mk I、MK II和MK III之类的巡洋坦克,它们的性能普遍优于义大利的菲亚特M11 / 39坦克。英国人还拥有一个玛蒂尔达II步兵坦克营,它们同样装备了2磅炮,儘管速度缓慢,厚重的装甲却能抵御当时义大利反坦克炮和野战炮的威胁,虽然同德国88毫米高射炮一样的意军高射炮可以击穿它们。

边境冲突

义大利于1940年6月10日向英国和法国宣战。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驻利比亚意军与埃及的大英国协军队之间爆发了数场小规模的武装冲突。
在这一系列冲突中值得注意的是,6月12日,英军俘虏了意军63名士兵;6月17日,英军第十一骑兵旅攻占了意属利比亚的卡普措要塞(Fort Capuzzo)。贝尼托·墨索里尼催促利比亚总督伊塔洛·巴尔博(Italo Balbo)对埃及的英军发动大规模攻势,墨索里尼的即时目标是占领苏伊士运河,最终希望将意属北非与意属东非连在一起。不过,基于很多原因,巴尔博不愿意这样做,当巴尔博于6月28日因意外而死去后,墨索里尼催促其继任人——鲁道夫·格拉齐亚尼元帅发动进攻,儘管与巴尔博一样,格拉齐亚尼亦不愿意这样做。
1940年6月12日,英国地中海舰队炮击托布鲁克,利物浦号(Liverpool)、格洛斯特号(Gloucester)轻巡洋舰与义大利皇家海军的圣乔治号(San Giorgio)装甲巡洋舰交上了火,英国皇家空军的布伦海姆轰炸机以一枚炸弹命中圣乔治号。6月19日,英国潜艇帕提亚号(Parthian)向圣乔治号发射了两枚鱼雷,未命中。
当时圣乔治号的任务是为当地提供防空火力支援,它声称自己击毁了47架英国飞机,当然它同样还击落了自己人——伊塔洛·巴尔博元帅的座机(Savoia-Marchetti SM.79),巴尔博元帅当时兼任利比亚总督和北非意军总司令。

战役过程

手术刀行动

1940年9月13日,义大利第10军越过利比亚和埃及边境入侵联合王国,随着意军的不断挺进,塞卢姆(Sollum)地区的小股英军撤退到梅莎马特鲁以东的主要防御阵地。
前进中的意军遭到了英军第三冷溪近卫团及其附属炮兵和其他部队的骚扰,在攻克卡普措要塞后,意军在三天内只推进了95公里(59英里),并于9月16日止步于西杜拜拉尼,而这里距离另一个据点马克蒂拉(Maktila)有16公里(9.9英里)。
意军开始翻修维多利亚大道(Vittoria)沿线以等待更多的援军和补给,该公路是利比亚和埃及边境的巴尔比亚大道(Balbia)的延伸部分。他们还在距海岸东部24公里(15英里)的马克蒂拉附近的西杜拜拉尼建造了五座营地,包括南部的Tummar East和Tummar West,至于Nibeiwa和Sofafi则位于西南方向的陡坡上。

指南针行动

随着意军的进展,韦维尔命令英军驻埃及总司令亨利·梅特兰·威尔逊(Henry Maitland Wilson)中将準备发起一次有限的攻势,以期将意军赶回利比亚。由于行政管理方面的原因,罗盘行动最初计画为仅持续五天的突袭,后来考虑到继续展开行动以利用已取得的成功。
11月28日,韦维尔写信给威尔逊:虽然我并没有对这次行动抱多大期望,但我还是得通知你,假若撞见重大机遇,我们在道德上、心理上和行政上都要做好充分利用它的準备。
第七支援小组监视着位于悬崖边的意军军营Sofafi,以防驻军干扰行动,而剩下的部队则从Sofafi和Nibeiwa的中间通过。一支印度步兵旅和第七皇家坦克团的步兵坦克将从西面进攻Nibeiwa,第七装甲师负责保护他们的北翼。
一旦攻陷Nibeiwa,第二印度步兵旅和第七皇家坦克团将进攻Tummar。来自马特鲁的驻军(第三冷溪近卫营加上一些炮兵)会压制住海岸边的敌营,英国皇家海军也计画炮轰马克蒂拉和西杜拜拉尼以支援陆军的推进。
在11月25日至26日举行的秘密演习只有少数军官知晓,作为演习的行动目标则是Nibeiwa和Tummar的仿製营地。部队还被告知会有第二次演习,甚至在12月7日前他们都不知道这次行动是真的,直到他们抵达了各自的出发地,一切都已準备就绪。
12月8日晚,一名义大利侦察机组人员报告说,英军即将向马克蒂拉和Nibeiwa发动进攻,但马克蒂拉的驻军未能及时获悉这一至关重要的信息。
直到12月9日的时候,意军的兵力布置如下:利比亚第一步兵师驻守在马克蒂拉;利比亚第二步兵师驻守在Tummar;马莱蒂集团位于Nibiewa;第四黑衫军步兵师连同利比亚集团军司令部一起驻扎在西杜拜拉尼;第六十三步兵师和第二十一军指挥部在Sofafi;第六十四步兵师在Buq Buq(地名);第二十三军指挥部和第二黑衫军步兵师分别位于塞卢姆和哈法雅隘口(Halfaya Pass);第六十二步兵师在塞卢姆以南的西迪奥马尔(Sidi Omar)。
当第10集团军总指挥贝蒂将军请病假(刚抵达利比亚时,英国人也是如此)与加里波第将军一同离开利比亚时,第一黑衫军步兵师和第十军指挥部还远在前沿阵地巴迪亚(Bardia)。
12月7日晚,罗盘行动的第一战正式打响(意方称其为马尔马里卡战役,英方称其为军营战役,马尔马里卡这个名字来源于作战区域的海岸平原,军营这个名字源自意军在西杜拜拉尼镇外的防线上建立的独立而分散的营地),驻埃及英军尽数出动,第七装甲师、第四印度步兵师和第十六步兵旅向前移动了113公里(70英里),早早待命在攻击阵线。
英军1800人的塞尔比部队(Selby Force)离开梅莎马特鲁,在沙漠中伪装了一支不存在的坦克旅,随后于12月9日黎明前抵达了马克蒂拉东南部(用他们能找到的一切交通工具)。
英国皇家空军率先袭击了意军前沿阵地的机场,29架意军飞机还没来得及起飞就被摧毁在跑道上。英国皇家海军也有力地呼应了陆军和空军的攻势,恐怖号(Terror)浅水重炮舰和蚜虫号(Aphis)炮艇轰击了马克蒂拉,西杜拜拉尼同样遭到了瓢虫号(Ladybird)炮艇的轰击。

Nibeiwa战役

12月9日凌晨5时,一支英军炮兵分队抵达由马莱蒂集团控制的Nibeiwa东部,并对它进行了一个小时的火力压制,上午7时15分,英军师属炮兵开始进行炮火準备。
第十一印度步兵旅以第七皇家坦克团为先导,从西北部向Nibeiwa发动攻击,此时正是马莱蒂集团最虚弱的时刻,因为坦克手们正在享用早餐。马莱蒂集团有28辆坦克布置在围墙外,它们被突袭的英军一一摧毁,随后英军坦克突破围墙继续进攻。
意军的炮兵发现哪怕在距玛蒂尔达II仅27米的地方开炮,自己的反坦克炮都无法击穿它们厚重的装甲,他们唯有抱着手榴弹争取与敌人的步兵坦克同归于尽。在本就未做好準备的防线被坦克突破后,一辆辆卡车装载着英军步兵直接开进营地,英军士兵们熟练地跳下车并立刻投入战斗。
马莱蒂将军没有选择后退,他携带着机枪亲自冲上前线鼓舞士气,上午8时30分,马莱蒂本人中弹身亡,但意军的顽强抵抗一直持续到上午10时40分才陆续停止。
意军阵亡819人,1,338人负伤,2000多人被俘,坦克被悉数摧毁或缴获,马莱蒂集团宣告覆灭;英军阵亡56人,27辆坦克因故障和损毁等原因被停用或废弃。

Tummars战役

对Tummar West的袭击开始于13时50分,第七皇家坦克团对防御阵地进行了持续一小时的炮击。另一次攻势来自西北部的坦克冲击,二十分钟后英军步兵开始跟进。
驻守在Tummar West的意军事先有了警惕,因此坚持抵抗的时间也比Nibeiwa的马莱蒂集团要久。直到16时,东北角的意军依然坚守在阵地上,儘管这只是做无用功。
英军坦克接着向Tummar East突击,夜幕降临时分,驻守在那里的意军多数都成为了俘虏,英军第四装甲旅挺进至阿兹亚(Azziziya),那里有400名意军投降。第七胡萨尔(Hussar)骑兵队截断了从西杜拜拉尼到Buq Buq的道路,第十一胡萨尔装甲车队更进一步向西延伸,第七装甲旅则时刻準备着应对意军的反击。
在这场行动中,利比亚第二步兵师阵亡26名军官和1327名士兵,另有32名军官和804名士兵受伤,倖存者也大多被英军俘虏。

后续

在接下来的三天内,超过4,000名意军被杀或被俘,237门大炮、73辆轻型及中型坦克和大约38,300名士兵被击毁彧被俘,进攻的英军沿维多利亚公路向西推进,通过哈法雅隘口,再次攻占利比亚境内的卡普措堡。
理察·奥康纳中将想继续进攻,他希望最少能占领班加西,但是,阿奇博尔德·珀西瓦尔·韦维尔已命令英印第4步兵师转去参与进攻意属东非的意属东非战役,奥康纳事后表示:“这令他感到十分震惊及不高兴……”,他的即时反应是要为此而付出代价。1940年12月14日,澳大利亚第6步兵师被派来代替印度军队,他们刚刚接受完训练,缺乏装备,只有一连配有新型的25磅大炮的炮兵连支援。
对于奥康纳的进攻速度,防守剩余的利比亚之意军感到震惊,当大英国协的军队向前推进时,数个意军大型单位因物资供应中断及战败而投降,经过激烈战斗,一个跟一个单位投降,澳大利亚军队于1941年1月5日占领巴迪亚、1月22日攻占图卜鲁格及于2月3日占领德尔纳。
墨索里尼在西迪巴拉尼任命贝尔贡佐利中将指挥部队防守巴迪亚,但40,000名意军士兵在澳大利亚第6步兵师进攻巴迪亚一天后便投降, 贝尔贡佐利因此在大英国协进攻图卜鲁格时指挥部队守城。
最终,他在第10军团于比达夫门被包围及战败时成为了俘虏。
英军之快速进攻令意军决定放弃昔兰尼加,1941年1月底,英军知道意军从比达夫门撤出昔兰尼加,由米高·摩尔·默克尔少将率领的英军第7装甲师截击正在撤退中的义大利第10军团。
默克尔的决定是进攻将通过默基利、墨斯及安特拉特,而澳大利亚第6步兵师将沿由阿卡达山脉向北到海岸的公路追击意军,恶劣的地形令坦克很难前进,因此他要求在利比亚沙漠西南面峡谷的部队协助,这部队包括第11骑兵旅、第1皇家禁卫军旅、皇家来福枪旅第2营、皇家空军反坦克中队、第3皇家骑炮兵部队及第4皇家炮兵团C分队,整个部队大约有2,000人,只配备一些MK VI轻型坦克及巡逻坦克。
1941年2月4日,峡谷部队到达比达夫门镇及建立防御工事以截击撤退中的第10军团,第2日,意军前锋部队到达及展开进攻,他们的攻势猛烈而不顾一切,但终于失败。
2天后,峡谷部队的步枪手、坦克及大炮包围了这支由超过100辆坦克及200门大炮支援的大约20,000名意军,大部份坦克均是新到的菲雅特 M13/40中型坦克,M13是M11的改良型,拥有一门较佳的47毫米反坦克炮,这能击毁英军的轻型及巡逻战车。
战事在近距离内发生及经常出现白刃战。最后一支意军在2月7日到达,当时最后20辆意军坦克冲破了由少数步枪手及反坦克炮所组成的包围圈,但这次突围却因为部署在几码外的英军反坦克炮火力而被制止,当最后一次突围失败后,英军第7装甲师到达及从班加西到来澳大利亚第6步兵师会合,意军集体投降。

战役结果

经过10个星期的战事,义大利第10军团全军覆没,大英帝国的军队前进了800公哩,击毁了400辆坦克及1,292门大炮,俘虏意军超过130,000人,相反,大英帝国只有494人阵亡及1,225人受伤,但是,将义大利人赶出非洲北部的进攻被迫停止,当前进到阿格海拉时,温斯顿·邱吉尔首相命令停止进攻及将军队因希意战争调往希腊协防,还有,在1941年1月11日,光辉号航空母舰因为遭受俯冲轰炸机轰炸而受损,这容许德国非洲军能到达的黎波里塔尼亚(向日葵行动),沙漠上的战事又出现完全不同的局面。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