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型钾盐矿床。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东端。罗布泊北区。
1995 年,在原地质矿产部定向基金项目的支持下,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负责,项目负责人王弭力研究员,与新疆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的科研调查组,对罗布泊东北部凹地“罗北凹地”)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发现了埋藏于地下的第四系盐层中的滷水钾矿。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罗布泊钾盐矿床
- 外文名:Lop Nut potassium salt deposit
- 学科:矿床地质学
- 释文:超大型钾盐矿床
位置
超大型钾盐矿床。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东端。
罗布泊钾盐开採
罗布泊镇

罗布泊北部凹陷地区。罗北凹地钾矿区的位置是:东
经90°45′~91°20′,北纬40°30′~41°10′。
经90°45′~91°20′,北纬40°30′~41°10′。
特徵
超大型钾盐矿床。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东端,产在罗北凹地第四纪盐类沉积层中,矿床分布面积约1344平方千米。属于滷水钾盐矿,滷水平均品位KCl l. 40%,水化学类型为硫酸镁亚型。滷水主要储存于钙芒硝岩中,由一个潜滷水层和5个承压滷水层组成。钾盐储量1.45亿吨,资源量达2 5l亿吨。罗布泊钾盐矿床的成因是一种“反补”或“反湖链”模式,成矿物质来源于塔里木盆地西部古盐层、山区温泉、深层水及地表水。罗布泊钾盐矿床已经开发,其硫酸镁亚型滷水适宜生产高附加值的硫酸钾产品。
罗北凹地在平面图上象一个倒置的“葫芦”,在近南北剖面上呈一个“北深南浅”的箕状盆地,这种构造特徵造成补给的湖水“只进不出”,它就成为封闭性极好的成钾盆地。含矿地层主要为上更新统和全新统,其次为中更新统顶部。滷水钾矿赋存于钙芒硝岩中,钙芒硝岩发育蜂窝状孔隙,而罗布泊盐湖石盐沉积量相对很少,这种现象在国内外盐湖属首次发现,因此,该矿床为一种新类型钾盐矿。储卤层成似层状和偏透镜状分布。
成因
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早期,塔里木盆地东部大湖的範围很大,沉积环境以淡水湖泊沉积为主。罗布泊地区为鹹水环境,出现薄层及分散状石膏沉积。中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受新构造运动影响,罗布泊北部较强烈抬升,使中下更新统露出水面,同时使统一的罗布泊逐渐分割,形成次级成盐盆地。罗北凹地是其中一个最大的成盐盆地,出现了大量的钙芒硝沉积,晚期出现钠镁矾、杂卤石及石盐等沉积。全新世阶段,罗北凹地等次级盆地已完全演变为盐湖,出现大量石盐、杂卤石等盐类矿物沉积。
罗布泊区域地质略图

发现
人员
1995 年,在原地质矿产部定向基金项目的支持下,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负责,项目负责人王弭力研究员,与新疆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的科研调查组,对罗布泊东北部凹地“罗北凹地”)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发现了埋藏于地下的第四系盐层中的滷水钾矿。

王珥力,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是新中国自己培养的女地质专家。作为第三代找钾人,她对钾的追蹤已有三十多年。1995年开始,她牵头罗布泊钾盐项目组,承担并组织实施了罗布泊钾盐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等多项国家和部门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历程
"我搞了30年钾了,非常热爱这项工作,也深深地觉得我国缺钾太严重。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钾盐勘查方面,国家已投人大量的人力和经费,除了在柴达木盆地取得重大突破外,其它地区成果甚微,以至出现了中国’无钾论’的看法。中国是否能再找到大型钾盐矿床的问题,一直被包括我们在内的广大地质工作者和决策部门所关注。从中国石油发现史中得到很大启示,上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被戴上’贫油国’的帽子,但经过广大地质学家的努力和创新性理论指导,首先在大庆取得了找油的突破,接着又找到了很多油田.受此启示,我们反思总结,认为须从理论上进行探讨和创新,树立找钾信心。"
"’九五’之前的几个五年计画,我和我的同事们在柴达木盆地从事钾盐研究。多年来,通过柴达木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对比研究,认为在12万平方公里的柴达木盆地有丰富的钾资源,那幺,在56万平方公里的塔里木盆地也应该有钾的富集。因为,在第四纪青藏高原隆起之前,这两个盆地是相通的,应该有相似的物质来源,加上前人资料及遥感资料等分析;更坚定了我们的信念。于是说服了领导让我们实地考察,打打钻,对罗布泊到底有没有钾矿床作出一个明确的回答。这样,在1995年,’八五’课题一结束,我们项目组就踏上了奔赴罗布泊的征程。"谈起与钾的往事,王珥力就像讲述一位亲密的老友,钾盐已成为她生命中的重要元素。
王珥力运用在柴达木盆地找钾的实践经验与理论,作了对比研究后得出结论:塔里木盆地与柴达木盆地一样,具备袁见齐先生提出的"高山深盆"成盐环境。盆地沉积中心受新构造运动控制而迁移,钾盐的形成需要高山深盆环境,更需要考虑盆地的迁移。基于这一认识,她领导的项目组提出了"矿随盆移"的新概念,将"高山深盆"理论发展为"高山深盆迁移"论。
在新理论认识指导下,项目组把目光投向塔里木盆地东部的罗布泊地区,进而锁定在罗北凹地。1996年,在王饵力教授的多方奔走呼吁下,国家计委将"新疆罗布泊地区钾盐资源调查"列入国家一类重点地质勘察项目。国家科委305项目办也将该项目研究列为"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这期间,王饵力教授作为新疆305项目钾盐专题组负责人,带领科研院所和新疆地质矿产局的技术人员,先后五次进入罗布泊,採集了上千件样品,终于在罗布泊北部即罗北凹地的乾盐湖发现了巨厚的钙芒硝沉积,钙芒硝沉积的浅部有很薄的石盐沉积,而富钾滷水就储藏其中。而钙芒硝是盐类蒸发系列中位居碳酸盐之后、石盐之前析出的产物,属于盐类蒸发的第二阶段(硫酸盐阶段)的沉积物。传统理论认为,钙芒硝沉积段根本就不可能有钾。
经科学布置钻探工程,一座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硫酸盐型滷水钾盐矿床"浮出水面’。王珥力项目组跳出了传统的"三段式"模式的束缚,创新性地提出钙芒硝阶段成钾的"两段式成钾"理论,拓展了钾盐勘探领域。为此,他们兴奋地将本来的无名地正式命名为"罗北凹地"。2001年至2002年,用"两段式"成矿理论作指导,他们在罗布泊其他盐湖又发现两个中型钾盐矿床。
意义
套用方面
钾盐是农用钾肥的生产原料,在我国属大宗紧缺矿种,可溶性钾盐资源严重不足。目前,我国每年的钾肥实际消费量1100多万吨,而产量仅为230多万吨,每年进口钾肥近900万吨。上世纪50、60年代在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湖等找到大中型工业钾盐资源并进行开採。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罗布泊罗北凹地超大型钾盐矿床的发现(王弭力等,1996,1998,2001),是继察尔汗钾盐矿床之后,我国钾盐找矿的第二次突破,将对缓解当前我国钾肥80%的对外依存度起到积极作用。
理论方面
提出和完善了“高山深盆迁移论”,“两段式成钾论”和“含水墙成钾”模式等,这些成矿认识,指导了罗布泊盐湖钾盐大规模勘查和扩大找矿。
罗布泊盐湖结晶

开发
2000年,成立新疆罗布泊钾盐公司,先后完成中试,建成年产4万吨硫酸钾示範厂。2002年,国家批准在若羌县新增罗布泊镇,全镇面积四五万平方千米,几乎相当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总面积,堪称“中国第一大镇”。2006年4月25日,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120万吨钾肥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