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罗岗镇

(2020-02-05 08:01:53) 百科综合
罗岗镇

罗岗镇

罗岗镇,隶属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位于兴宁市北部,四面环山,距兴宁市40公里,史称兴宁“北六中心”,是革命老区。中心位置约在东经115°38',北纬24°25'。东接黄陂镇、黄槐镇,西邻龙川县赤光镇、新田镇,南连大坪镇,北靠罗浮镇,全镇面积151.06平方千米(2017年)。境内有省道S226线(罗大公路)、省道X014线(甘罗公路),镇内村村通公路。

罗岗镇始建于明代后期。1949年5月18日兴宁解放,6月8日设立罗岗区;1950年4月初,设罗黄区;1950年5月,改划为浮岗区(第五区);1987年4月,罗岗区改为罗岗镇。

罗岗镇聚居者皆为汉族,讲客家语言,原是从长江中下游两岸迁至闽、赣中南部定居的汉族人,后来辗转迁徙到兴宁罗岗一带落居,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罗岗镇总人口40507人(2017年)。2017年,罗岗镇经济总收入6.5323亿元。

罗岗镇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长冬短,阳光充足,气温较高,雨量均匀,四季宜耕。是“资源之乡”、“文化之乡”、“商贸之乡”、“竹林之乡”,素有“广东攀枝花”之誉称。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罗岗镇
  • 外文名称:Luogang Town
  • 行政区类别:镇
  • 所属地区: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
  • 下辖地区:30个行政村和1个居民社区
  • 政府驻地:罗岗镇社区
  • 电话区号:0753
  • 邮政区码:514535  
  • 地理位置:位于兴宁市北部
  • 面积:151.06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40507人(2017年) 
  • 气候条件: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白鹤仙师寺,龙西寺,高陂村瀑布等
  • 车牌代码:粤M
  • 生产总值:6.5323亿元(2017年) 

历史沿革

罗岗镇始建于明代后期。当时汉人从闽、赣中南部迁至兴宁时,有姓罗和姓江的两姓人落居此地,便以姓氏得名为“罗江”,因客家语“江”与“岗”同音,且此地的山岗较多,后人又将“罗江”写成“罗岗”,罗岗由此而得名。
1949年5月18日兴宁解放,6月8日设立罗岗区。
1950年4月初,设罗黄区。1950年5月,改划为浮岗区(第五区)。
1951年10月至1956年12月划为罗岗区(第五区)。
1957年1月罗岗区分设罗东乡、罗西乡。
1958年9月,成立罗岗人民公社。
1978年4月,罗岗公社分为罗岗、官庄、霞岚3个公社。
1983年11月,3个公社合併为罗岗区。
1987年4月,罗岗区改为罗岗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罗岗镇辖30个行政村和1个居民社区,镇政府驻罗岗镇社区。
居民社区
罗岗镇社区
行政村
五五村
罗中村
徐坑村
联兴村
五福村
白水村
元潘村
霞岚村
联东村
溪联村
白群村
潘洞村
红星村
官庄村
溪庄村
柿子坪村
德丰村
红旗村
高陂村
溪东村
蕉坑村
富强村
坳下村
澄清村
溪一村
蕉一村
福胜村
罗东村
源清村
溪群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罗岗镇位于兴宁市北部,四面环山,距兴宁市区40公里。中心位置约在东经115°38',北纬24°25'。东接黄陂镇、黄槐镇,西邻龙川县赤光镇、新田镇,南连大坪镇,北靠罗浮镇。辖境地形狭长,境内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15公里,全镇面积151.06平方千米(2017年)。
广东省兴宁市罗岗镇

地形地貌

罗岗镇地形狭长,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有海拔360米的虎子嶂,是兴宁山系主脉大望山的主峰。圩镇周围有龙母嶂、黄毛嶂、莲花寨、冬瓜嶂等山峰,山峰高耸,四季常青。地质多半是石灰岩质风化而成的黄泥土、乌泥土,大多数呈酸性,主要分布于低山丘地区。山岗海拔高度300米、坡度37度左右,山岗土壤一般是黄泥土和沙壤土,土质疏鬆。

气候

罗岗镇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长冬短,阳光充足,气温较高,雨量均匀,四季宜耕,植物生长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在19.4—21.4℃之间,一月份的低温期月平均为11.4℃,七月份为高温期,月平均为27.3℃,极端最高温度为38.3℃,年均日照时数1723小时。

水文

罗岗镇境内罗岗河由溪美河、蕉坑河、元潘河三大支流汇合而成,经联兴、罗东、罗中、德丰、福胜、霞岚等村流入宁江,全长30公里,宽30米,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山塘、水库较多,较为大型的有坪田水库、热水水库、元潘水库等,还有石硖、牛栏棚、龙塘、铁坑、荷树排、秀基坑、白石嶂、龙李坑等水库山塘。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罗岗镇山多地少,截至2014年末,全镇共有山地面积191456亩,耕地面积25309亩,其中水田17930亩,旱地7379亩。

动物资源

罗岗镇地处山区,主要动物包括兽、禽、爬行类软体动物、鱼、昆虫等5类。

植物资源

罗岗镇盛产木材、毛竹、油茶。1998年,发展溪联万亩毛竹基地。2008年,引进种植速生丰产林4000多亩,改造低产林地5000多亩,植树绿化荒山1000多亩。2009年,发展各类林木13200多亩,种植油茶3500多亩。2011年末,森林覆盖率达68.9%,活立木蓄积量288532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

罗岗镇矿产资源有1710万吨储量的煤炭,上亿吨的石灰石,还有铁、锰、钨、铝、铅、锌、萤石、云母石、水晶石、钾长石、稀土、钴砂等矿产资源。位于霞岚村的兴宁霞岚钒钛磁铁矿,已探明储量约2360万吨,是梅州市重点开发项目。

人口民族

2016年,罗岗镇总人口75758人。人口结构为:农业人口70955人,占总人口的94%;非农业人口4803人,占总人口的6%。
40507人(2017年)。
罗岗镇聚居者皆为汉族,是客家人,原是从长江中下游两岸迁至闽、赣中南部定居的汉族人,后来辗转迁徙到兴宁罗岗一带落居。

政治

党委书记
钟安胜
党委副书记、镇长
黄浩灵
人大主席
周建平
党委副书记
陈伟忠
党委副书记
刘世泉
党委委员、副镇长
余冰
副镇长
刘文海
副镇长
温春祥
副镇长
刘嘉焕
纪委书记
杨浪辉
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
钟宇兵
人大副主席
高绍廉
以上名单是2016年当选的领导班子,引自兴宁市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系统。

经济

概况

1979年,罗岗镇三个公社经济总收入合计不过几百万元,如霞岚公社只有96万元,官庄公社144.7万元。三社并区后的第一年(1984年),全区工农业总收入已达1246万元。至2000年,全镇经济总收入2.87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09亿元,镇级预算内财政收入106.15万元。第一、二、三产业比重为50:40:10。
罗岗镇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经济基础薄弱,镇办企业只有电厂、建筑公司、煤矿,民营企业亦较少。财政比较困难,主体税源小、分散。2002年全镇社会总产值1.54亿元,农村人均收入3115元,镇级财政收入210多万元(其中:镇自筹90多万元)。
2016年,罗岗镇经济总收入6.16亿元,比2015年增8.79%,其中农业产值27713万元,工业产值9293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8405元,比2015年增8.33%。镇级财政总收入2482.18万元,其中上级拨款1871.18万元。
2017年,罗岗镇实现生产值6.5323亿元,比增6.1 %,其中农业产值29126万元,工业产值9841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9136元,比增8.7%。全镇财政总收入2683万元,对比去年增加9.4个百分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1.92万元,对比去年减少了47.46万元。

第一产业

2011年,罗岗镇先后培养发展元潘、潘洞油茶基地,五福、溪联毛竹基地,霞岚林果基地,柿子坪蔬果基地等农业种植基地。2011年,全年粮食总种植面积4.5万亩,总产量1.79万吨,农业总产值1.95亿元。
1985年,罗岗镇先后成立了采育场,建起了溪美古坑、棚板桥、白水、霞岚、红旗等林场。1998年,发展溪联万亩毛竹基地。2008年,引进种植速生丰产林4000多亩,改造低产林地5000多亩,植树绿化荒山1000多亩。2009年,发展各类林木13200多亩,种植油茶3500多亩。2011年末,森林覆盖率达68.9%,活立木蓄积量288532万立方米。
2016年,罗岗镇农业产值27713万元。
2017年,罗岗镇农业产值29126万元。

第二产业

罗岗镇民众素有开小煤矿、烧石灰、造纸、编织竹木器、织草蓆、烧砖瓦等职业传统,福胜、霞岚、徐溪等村的小煤窑,霞岚、红旗、德丰的石灰窑,元潘的竹木器加工,潘洞的高山茶油,甘村的草蓆编织,竹牙寮生产的草纸,联兴、白水烧制的砖瓦等都响极一时。建国后,罗岗的工业和手工业逐步发展,成立了手工业联社。1955年,建立了铁器社、木器社、缝纫社、酒厂、食品厂、铸造厂等。至1985年,罗岗境内有3条煤矿,3家电厂,2个发电站,2间水泥厂、石灰厂,以及农机具厂、木器厂、服装厂、农机厂、纸袋厂、综合厂、纸厂、农械厂,建筑一、二、三队和鱼苗场等几十家企业,其中煤矿、石灰、水泥、建筑尤为突出。
2016年,罗岗镇工业产值9293万元。
2017年,罗岗镇工业产值9841万元。

第三产业

罗岗镇商业主要有生活用品、建材等商品交易。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1958年,罗岗镇建起影剧院,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座位1236个,经常开展文艺演出、电影放映活动。20世纪70年代中期办起了公社文化站。1997年在圩镇万丰街办起老年文化活动中心,面积达200多平方米。2001年增设罗岗文化活动中心,30个村也办起文化室和老人文化室,办起了4间农家书屋。镇文化站每年出版《龙母山下》文艺刊物,2006年镇成立梅州市首个乡镇书法协会,此后先后注册成立了音乐协会、山歌协会、大学生联合会等民众社团。
2016年,罗岗镇政府按照“文化兴镇”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大镇文化活动中心、一村一文化中心等场馆建设;投入49万元,兴建了人民广场;投入33.8万元,兴建罗岗镇历史文化展厅,以图文和视频、艺术品等形式,多角度、多层次展示罗岗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当代各行业、领域的文化传承。

教育事业

建国前,罗岗镇有中学1间,完全国小5间,初级国小12间,学生2725人。1939年创办了兴宁县立二中(今兴宁市罗岗中学)。1961年,罗岗中学参加高考人数92人,被大专院校录取78人,佔毕业生人数的85%,名列兴宁县第一名,全省第三名,《南方日报》头版以“山中飞出金凤凰”为题报导了这一成绩,在罗岗教育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2011年末,有中学4间,国小30间,幼稚园27间,专任中国小教师512人,中小学生6701人,国小入学率达100%,国中学生入学率100%。
2016年,罗岗镇筹资350万元,用于兴宁市罗岗中学创建梅州市一级学校,顺利通过了专家组的考核验收。

医疗卫生

建国前,罗岗区只有1间卫生所,医师2人,接生员1人,圩镇开设了5间药房。建国初期,设立了区卫生院,中医联诊所。1956年建起了中心卫生院1间,乡卫生站8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社17个乡建立了卫生站,有医生40人,接生员43人。至1985年罗岗卫生院有大专毕业医师5人,中专毕业的医师、医生、护士、助产士、药剂士等12人。2000年镇卫生院更新医疗设施,兴建了万丰街医疗大楼,2007年购进先进设备,总投入达270万元;2009年,镇卫生院投入263万元兴建基础设施和添置了康复医疗设备;2011年,投资110多万元,兴建了妇幼综合大楼(火财楼)。2011年末,镇级卫生院1间,村级卫生站(点)42间,共有医生99人。城乡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4.8%。

社会保障

截至2016年,罗岗镇共有低保户1356户,保障人口2592人,其中2016年新增低保(含五保)114户124人。2016年共发放低保金580万多元,对192户五保户发放救助金152万多元。发放老龄津贴补助8万多元,发放残疾人重度护理补贴和生活津贴174万多元。投入资金15万元,对敬老院的消防安全设施进行升级改造。

基础设施

建国前,罗岗圩镇店铺低矮破旧,街道短窄。建国初,兴建了塘背新菜市(农贸市场),扩大了塘背市场。1994年,兴建250米长的万丰街,2001年,开发建设了新规划区鬼子坝和府前街共1000多米街道,并改造老街面积11300平方米;2002年对老街68间门店进行了改造,将原街道扩宽至15米,成立了城管队;2003年完成了老街主街道、塘背、供销街、塘背农贸市场的改造,改造府前广场;2007年,兴建坝尾路,改造塘背老街开发建设唐兴街,使圩镇总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
2016年,罗岗镇政府加大道路水泥硬底化建设,投入297.6万元(其中镇村自筹130.2万),对9.3公里村道进行水泥硬底化;投入86万元,对元潘、富强、高陂、大桥至官庄、源清、福胜、溪一等7个村破损村道进行修补;投入32万元,对下崩坡道路进行砌石修复;投入5万多元,对白鹤仙师、源清、澄清公路安装了交通警示标誌。引进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工程项目,投入300多万元兴修水利设施,改善耕地排灌条件,惠及霞岚、红旗、德丰、白水、柿子坪5个村。引进中小河流域治理项目,投入4300多万元,对罗岗河、官庄河、溪美河进行升级改造,惠及白水、白群、柿子、蕉一、罗中、德丰、富强、福胜、坳下、罗东、联兴、联东、官庄、溪庄、溪东、溪一、溪群17个村,提高防洪抗灾能力。

交通

建国后,修筑甘罗公路,浮岗公路。20世纪70年代,修筑罗大公路(罗岗镇至大坪镇)、甘村公路(霞岚至福胜)、官庄公路。乡村大修机耕道、乡道。90年代,开展公路水泥硬底化建设和村村通水泥道路建设。对省道S226线(罗大公路)、省道X014线(甘罗公路)进行了升级改造。至2011年底,村级水泥硬底化道路总长达130多公里。
罗岗镇附近连线S226省道的高速公路出入口有:坪洋(济广高速)、黄陂(济广高速)、兴宁西(梅河高速)。

历史文化

人文历史

罗岗镇聚居者皆为汉族,讲客家语言,原是从长江中下游两岸迁至闽、赣中南部定居的汉族人,后来辗转迁徙到兴宁罗岗一带落居,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先辈在这里繁衍子孙后代,人口密集,姓氏较多,其中姓氏较大的是袁、刘两姓,还有陈、彭、曾、杨、黄、黎、钟、赖、邹、何、罗、苏、蒋、曹、李等姓。罗岗外出谋生,经商、办厂、从事军政界人士较多,海外华侨多数定居在美国、加拿大、印度、泰国、马来西亚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

客家民居

客家民居又称为围龙屋、围屋、转龙屋、客家围龙屋等,是汉族客家文化中着名的特色民居建筑。围屋始建于唐宋,兴盛于明清。狭义的围屋指的是围龙式的围屋,而广义的围屋可以指各式的客家围楼或围屋。广义上的围屋的外形基本分同心圆形、半圆形和方形三种,此外也有前方后半圆形、八卦形、椭圆形等形状的。围屋结合了汉族古朴遗风以及南部山区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罗岗镇现存客家民居有善述围等。
罗岗镇最具代表性民居为柿子坪村的“善述围”,2009年被兴宁市人民政府评为“兴宁十大古民居”。2012年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善述围是袁氏十八世祖袁述初主建,始建于清朝光绪十年(1884年),历时13年,于清朝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竣工。楼房主体长72米,宽49米,整屋占地面积7157平方米,建筑面积7268平方米,为4栋4横屋砖瓦土木两层结构,共354个房间,20个会客厅,大小天井25个。4个高出平房两倍的“楼角”座落有序地分布在房屋最外边的东南西北四个角落,“四角楼”因此而得名。

风景名胜

综述
白鹤仙师白鹤仙师
罗岗镇有白鹤仙师寺、龙西寺、高陂村瀑布、龙母嶂、府前街夜景、元潘水库、溪美温泉等风景名胜。
白鹤仙师
白鹤仙师旅游区是罗岗镇开闢的第一个旅游区,位于罗岗镇东南方霞岚村、红旗村境内,毗邻黄陂镇。
龙母嶂
龙母嶂龙母嶂
龙母嶂是罗岗一座标誌性名山,在文学作品中,人们常以“龙母山下”喻罗岗。由于龙母嶂姿雄景秀,被列为兴宁老八景之一。龙母嶂位于罗岗西部,距圩镇4公里,面积近万亩,处在本镇罗中村、元潘村与大坪镇交界处,山脚有元潘水库,主峰龙母嶂海拔668.2米。
溪美温泉
溪美温泉附近风景溪美温泉附近风景
溪美温泉位于罗岗镇东北角、溪庄村境内,距圩镇7.2公里。再里面是溪联村。溪美温泉依山傍水,自然景色秀美。前面是一条清澈透明的溪美河,流经狭长的溪美村后,出官庄汇入罗岗河。周围是一片自然生态林区。上边不远处是两个水库,两个水库的山麓边便是温泉。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