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世忠,1962年11月21日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家里总共七姊妹,他排行老幺。1982年从军,后来因为伤病的影响,他选择退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罗世忠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出生地:贵州省瓮安县金星村
- 出生日期:1962
- 职业:退伍军人
- 主要成就:老山自卫反击战中,发扬孤胆作战的精神,第一个冲上老山主峰
侄子回忆
记得那是我还在上国小二年级的时候,放学刚一到家,很远就听见奶奶喋喋不休的在念叨,而我叔父闷闷不乐的坐在屋檐下小凳子上一言不发,也许是因为我叔父没有接我奶奶话茬的原因,奶奶越说越激动,到了最后居然顺手拿起扫地的扫帚叫我叔父滚回去,当时因为叔父是在县城上班,平时也难得见到叔父,可那次事情却一直在我记忆中直到现在,事情的缘由是在我随后的好些年后才从长辈门的口中知道,当时应该是91年的10月份左右,叔父因为是单位物流部的发货人员,所以常年往返我们县城与临县的火车站间,他当时跟往常一样发完货物后坐上回县城的中巴车,汽车急速的在贵州特有的盘山公路上盘旋,因为突然的会车加上司机的大意,汽车从40多米高的山崖上翻滚而下,当时叔父因为从部队转业没几年,在部队中磨练出来的军事技能救了他一命,在车祸发生的瞬间他果断的站了起来,手抓到了车顶的行李架,大腿牢牢的靠在了前排座椅上,就这样他随车翻滚着到了山脚,在从翻滚的眩晕中适应了两分钟后,他艰难的爬了出来,当时没顾得上伤痛马上把车上的人一个个艰难的给抢救了出来,车上加上司机和他一共有10人,不幸的是当时就有三人遇难,在与附近的村民把伤者送往医院的途中又一名重伤者离开了人世,等到了医院把伤者都安排妥当后他只身离开了医院,也许是又从死神手上捡回了一条命,所以他顾不上其他直接赶回了老家,当时可能是想着回去给爷爷奶奶报个平安,但回到家把事情告诉爷爷奶奶后,就出现了开头我回家看见的一幕,很多年来我都不是很理解当时叔父的行为,因为按照农村的惯有风格,当时他应该要在医院多呆些时日,毕竟就算是没多大的伤但也会有相应的误工费、护理费……等等的赔偿!但这一切他没有过多的解释,直到去年我多次跟他敞开心扉聊起很多往事的时候他才说起他当时的想法,他说到能在次捡回一条命已经是上苍对他的又一次眷顾了,她甚至还告诉我一个直到爷爷奶奶去世他都没告诉他们的一个秘密,那就是在出车祸后政府对他当时因为顾不上自己的伤而奋不顾身的去救其他的乘客要给予1500元的奖励,但当时他毅然的拒绝了,其实想想在那些年1500元可以说已经很具诱惑了,可他却选择了拒绝!经过近两年对我叔父当兵的事迹慢慢了解后,我从很多地方见到了一个以前从未在书本中见到的名词《老山精神》,通过车祸这件事,我想我叔父当时的所作所为应该最能诠释老山精神这个词语了。
老山主攻营7连战士罗世忠插旗照片

人物轶事
我叔父叫罗世忠,1962年11月21日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家里总共七姊妹,他排行老幺。因为家在贵州大山里的农村,本身就贫穷的家庭加上一大家子人需要吃饭,所以他们从小日子就过得非常艰苦,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帮着家里乾农活,日复一日的挑水、担粪、做砖瓦(手工用泥生产盖房用的砖、瓦---很苦很累的活)练就了他一身强壮的体魄,可从小的营养不良也造成了他只有1.62的身高(现在只有1.58)。就是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他仅上完国中后就辍学回家专职乾农活,也许是不甘心一辈子就这样过下去,也许是想通过当兵保家卫国成就一番事业,他怀着满腔热血在1982年元月份光荣的走进了军营。说起他当兵的故事,自我记事以来只知道叔父以前当过兵,打过仗、但每当我们小辈坐到火炉边缠着叔父让他讲打仗的故事时,却每次都会让我们失望,那时候我就在想,为什幺叔父不愿跟我们说起呢!这个谜团一直到2012年我才把他解开。那是在去年初春的一天,我在网上无意间发现一张图片,图片的内容是老山主攻营7连战士罗世忠、何天华把胜利的旗帜插上了老山主峰。当时我第一反应是这上面说的罗世忠不会是我叔父,但我还是打通了我叔父的电话,在电话中跟他询问了他当年所在的连队及其他相关情况后,这才证实图片中的罗世忠其实就是我叔父(见图一:该图经过他的回忆及我们的分析后照片里面的主人翁的确是他及何天华,但实际上也许是因宣传需要而摆拍的)。证实这事情后没多久,我特地回了趟老家,在饭后跟叔父谈起了这件事,可能是不愿意回忆当年战争的残酷,以及在他身边牺牲的那些兄弟,所以这幺多年来,他一直把当年打仗的事深深的埋藏在心底。经过我耐心的开导及无数次的表露出想了解他打仗的故事后,他终于把埋藏在心底近三十年的心事说了出来!1982年还差些日子才满20岁的他怀着对当兵的嚮往,毅然选择了进入军营,当年我们县城一起从军的有204人,他们当时有20多人到部队后被分到驻扎在云南金殿的35207部队(即118团),在经过一年多枯燥的新兵训练后于83年4月转移至弥勒县驻防,在呆到8月份他又被安排回昆明在40师骨干教导队集训,一直训练到过完春节后才集结到南温河一带,此时的他已经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当军委确定即将收复越南蚕食的国土老山时,他怀着那满腔的热血与连队的很多战友写下了请战书,希望能上前线真正履行一名军人的职责。他回忆说到,当时部队叫大家可以写封遗书,他说因为文笔有限,所以在信件中着重强调着如果为国牺牲后,叫爷爷奶奶不要过度伤心,因为家里还有好几个兄弟给父母送终!后来中央军委在战略部署上跟他们的愿望不谋而合,于1984年4月27日晚,他所在的3营7连与其他连队的战友藉助月色的光线,向老山主峰靠近,在拂晓时分冲锋的命令下达后,我叔父所在的连队所有英雄冒着越军的炮火、子弹以及遍地的地雷义无反顾的沖向主峰,在冲锋途中他们连队因为走错了路,在绕了一个小圈后才回到了战前指挥部部署的路线上,这时候在他们前面的5连因遇到顽强的抵抗,已经牺牲了很多英雄,其中也包括张大权连长,在他们见到很多的战友牺牲后,悲愤的心情激励着他们的内心,大家不顾一切的沖了上去,随着战争的残酷现实,很多身边的兄弟一个个都倒在了途中,伤亡的战友中也包括他自己和他所在5班的班长,当时一发炮弹在他不远处爆炸后将一截大树炸飞砸在他背上,同时一块弹片镶进了他大腿上,但他顾不得疼痛,用手直接拔掉腿上的弹片后继续冲锋,指挥部在了解班长受伤的情况后通过军用通信安排我叔父火线入党,同时接替班长的职务带领全班战士(含当时其他连队打散后的战士)继续冲锋,因看见身边的兄弟一个个倒下,在悲愤的心情中他带领全班剩下的人最先冲到了山顶,当时因为已经到达山顶,而越军在看到我方人员已经快拿下高地时就已经在陆续撤退,因为激烈、紧张的冲锋,所以导致大家过度紧张而口渴,这时他们认为越军已经全部撤退,刚好边上还有一洼溪水,所以他跟战友相互掩护喝口溪水解渴,在火箭筒手黄维忠喝完水后他跟着趴下喝水,就在这时越军还未来得及撤离的两人扣动了机枪,因越军隐蔽得非常好,所以当时他们根本就没发现,而两边的直线距离只有不到20米,所以子弹刚好打在了黄维忠的身世,当时他往黄维忠身边就地一滚,刚好抱住了黄维忠,此时两越军开完枪后往另一方向撤退,他当时顾不上其他,解下黄维忠身上的火箭筒就向越军沖了过去,因越军被他疯狂的举动吓着了,居然顾不上反击而慌不择路的钻进了一个屯兵洞内,此时他扣下了火箭筒,看见屯兵洞爆炸后与战友沖了进去,此时里面的两越军已经奄奄一息,在他们把两人拽出来后迅速的调整方向,清理山顶其他容易躲藏越军的地方,在检查完阵地已经没有敌人后他们又立马转为防守,同时他发射了两枚信号弹告知后方指挥部。直到后方部队陆续冲上来后,在清理战场时当时捕获的两越军已经只剩下一个还未咽气,具我叔父回忆说,这个活着的俘虏好像还是当时老山主峰打响后在上面捕获的唯一一个战俘。在战斗换防后他们被撤换了下来,因为身上有伤,所以他在战地医院住院修养差不多一个多月,在后来的表彰大会上,他荣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个人二等功及全班集体二等功,同时获得连队的战斗英雄称号。后来因为伤病的影响,他选择退伍,退伍回来后分配到瓮福磷矿上班,但在2002年因为企业体制改革加上军人直爽的性格让他无法跟领导很融洽的相处,最终导致下岗!下岗后他当年在战斗中受伤的身体慢慢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严重,到现在他已经驼背,而且由于战争后遗症影响加上长期焦虑已经导致满头的白髮!因为婶婶94年在北京被人抢劫而遇害(警方给出的结案依据是抢劫遇害,该案件直到现在都没抓到兇手),当时仅留下他及年仅不到5岁的儿子相依为命生活,在那以后他至今都一直未娶。在一个人艰难的把堂弟抚养到高中毕业后,因堂弟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当时通过一个外来的所谓“老师”介绍到了湖南的一个私立大学,等到学校交完学费后才发现学校的情况跟那位”老师”的介绍有天壤之别,当堂弟看见一起去的其他人陆陆续续离开后,也选择了逃离学校,这让本身就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在是继续供堂弟上学还是终止上学的艰难抉择后,叔父于07年7月把唯一的一套房子变卖来供我堂弟继续上学。然后选择了回老家在爷爷奶奶留下的老房子里一个人孤苦伶仃的生活,而且每月600元的退休工资在每月买完药后都会所剩无几,当去年春节时我问起他现在内心想法时,他沉默了几十秒后说“我只想去老山看看,看看在那趟了近三十年的兄弟”说完后他眼眶湿润了,然后就什幺也不愿跟我说了。在回来后我将工作的事情提前安排开后于2012年7月份带上他踏上了去往老山的路上,在到老山麻栗坡烈士陵园找到他当年认识的一个个兄弟后,他哭出了声音,我也掉泪了,这是我记事以来第一次看见他,一个铮铮铁骨的男人哭得那幺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