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际网路流协定(IPv5)是一个资源协定,被称为网际网路流协定(ST)。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网际网路流协定
- 领域:计算机
简介
目的是提供服务质量(QoS),支持多媒体在网际网路上实时传输。需要注意的是:IPv4与IPv5无关,IPv5也已嵌入至IPv6。
服务质量
服务质量(英语:Quality of Service,缩写QoS)是一个术语,在分组交换网路领域中指网路满足给定业务契约的机率;或在许多情况下,非正式地指分组在网路中两点间通过的机率。QoS是一种控制机制,它提供了针对不同用户或者不同数据流採用相应不同的优先权,或者是根据应用程式的要求,保证数据流的性能达到一定的水準。QoS的保证对于容量有限的网路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对于流多媒体套用,例如VoIP和IPTV等,因为这些套用常常需要固定的传输率,对延时也比较敏感。
在电话业务领域中,服务质量是指线路噪音和声音,适当的音量水平等指标的衡量,并且不能与服务等级相混淆。
实质上有两种方式提供QoS保证。第一种,就是简单地提供大量的资源,用丰富、安全的余量设备应付预期中的“高峰”需求。这样既好又简单,然而有人认为这种方式代价昂贵,而且不能应对高峰需求超越预期的情形,部署额外的资源也很耗费时间。
第二种是要求用户预约频宽,并且仅在能够提供可靠服务的前提下接受预约。自然,可以为预约服务向用户收费。常用的实现方法有两类。
IPv4
网际协定版本4(英语:InternetProtocolversion4,IPv4),又称网际网路通信协定第四版,是网际协定开发过程中的第四个修订版本,也是此协定第一个被广泛部署的版本。IPv4是网际网路的核心,也是使用最广泛的网际协定版本,其后继版本为IPv6,直到2011年,IANAIPv4位址完全用尽时,IPv6仍处在部署的初期。
IPv4在IETF于1981年9月发布的RFC 791中被描述,此RFC替换了于1980年1月发布的RFC 760。
IPv4是一种无连线的协定,操作在使用分组交换的链路层(如乙太网)上。此协定会尽最大努力交付数据包,意即它不保证任何数据包均能送达目的地,也不保证所有数据包均按照正确的顺序无重複地到达。这些方面是由上层的传输协定(如传输控制协定)处理的。
IPv6
网际协定第6版(英文:InternetProtocolversion6,缩写:IPv6)是网际协定(IP)的最新版本,用作网际网路的网路层协定,用它来取代IPv4主要是为了解决IPv4地址枯竭问题,不过它也在其他很多方面对IPv4有所改进。
IPv6的设计目的是取代IPv4,然而长期以来IPv4在网际网路流量中仍占据主要地位,IPv6的使用增长缓慢。在2017年7月,通过IPv6使用Google服务的用户百分率首次超过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