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网路语音协定

(2020-02-29 08:07:41) 百科综合
网路语音协定

网路语音协定

网路语音协定(Network Voice Protocol,缩写:NVP)为电脑网路协定中,藉由数据包化的通信网路传送人类的话语的先驱。因此,网路语音协定可视为今日VoIP技术的始祖。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网路语音协定
  • 外文名:Network Voice Protocol
  • 缩写:NVP
  • 被视为:VoIP的技术的鼻祖
  • 包含:控制协定以及数据传输协定
  • 实现时间:1973年
  • 实验地点:南加州大学信息学研究院

概述

网路语音协定(英语:NetworkVoiceProtocol,缩写:NVP)为电脑网路协定中,藉由数据包化的通信网路传送人类的话语的先驱。因此,网路语音协定可视为今日VoIP技术的始祖。
网路语音协定最早于1973年由南加州大学信息学研究院的网路研究员Danny Cohen所实现,其研究资金来自美国高等研究计画署(ARPA)的网路安全通信项目(Network Secure Communications program)。项目目标为发展及展示藉由分组交换的电脑通信网路进行安全、高质量、低频宽、即时、全双工数字声音通信的可行性,此外并藉由现有的加密器材来保护其中内容。而此研究的最主要目标是展示同时具备数位化的高质量、低频宽、以及具有加密语音处理的能力,以满足一般军事需求中全球加密语音通信的部分。

编码技术

网路语音协定在之前的用途为在阿帕网上运用了各种不同的语音编码技术从各个不同的节点上彼此传送语音频息,这些编码包括线性预测编码以及连续可变斜率增量调製(Continuously variable slope delta modulation)。其合作研究人员包含Steve Casner、Randy Cole、Paul Raveling、Paul Raveling(信息学研究院)、Jim Forgie(林肯实验室)、Mike McCammon(Culler-Harrison)、John Markel(Speech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Laboratory),以及John Makhoul(Bolt, Beranek and Newman BBN)。

内容

此协定包含了两个不同的部分,控制协定以及数据传输协定;控制协定包含了相对较基本的电话功能,例如来电显示,铃声,声音编码的交涉,以及结束通话。数据讯息则包含了语音的声码,对声码格式来说,一个"页框"(frame)的定义是指在传输交涉间隔中包含一些数字语音样本的数据包。
约在1981年2月,网路语音协定被美国高等研究计画署正在进行的数据包化声音研究,以BBN Butterfly的电脑为基础运用在实验性的语音漏斗(Voice Funnel)器材上。美国高等研究计画署的研究人员使用了语音漏斗以及相关的视频设备,在东西岸少数的站点上进行三方或是四方视频会议测试。

VoIP

VOIP ,即指在 IP 网路上使用 IP 协定以数据包的方式传输语音。使用 VOIP 协定,不管是网际网路、企业内部互连网还是区域网路都可以实现语音通信。一个使用 VOIP 的网路中,语音信号经过数位化,压缩并转换成 IP 包,然后在 IP 网路中进行传输。 VOIP信令协定用于建立和取消呼叫,传输用于定位用户以及协商能力所需的信息。电话网路的主要特点是低成本;数据、语音和视频在同一网路上的合成;集中式网路上的新服务以及对终端用户的简单化管理。

意义

网路语音协定和最早的网际网路流协定(Internet Stream Protocol)以及后来的流协定第二版(Stream Protocol, version 2)有关。虽然这些协定来自Internet Protocol research community,但是他们可视为服务质量以及连线导向网路协定(例如异步传输模式)中的实验成果。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