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网路心理谘询

(2020-03-02 08:29:38) 百科综合
网路心理谘询

网路心理谘询

网路心理谘询,是指以网路为媒介,运用各种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帮助当事人以恰当的方式解决其心理问题的过程:就目前而言,网路谘询务方式主要包括即时聊天软体(QQ,ICQ)、电子邮件(E—mail)、电子布告(BBS)个别或团体交谈等。 正如网际网路给现社带来的影响喜忧参半。网际网路被人们形象地喻作“双刃剑”一样。网路心理谘询作为一种新形式。它既有传统心理谘询(主要包括门诊谘询、信件谘询和电话谘询)所无法替代的优势。又有其明显的弱点与限制。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网路心理谘询
  • 谘询方式:QQ,E—mail,BBS,网路平台
  • 形式:门诊谘询、信件谘询和电话谘询
  • 优点:便于为当事人保密、信息量丰富

优点

便于为当事人保密
现实生活中的心理谘询有一个很大的障碍就是当事人对保密性的怀疑,而网路谘询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在上网时,当事人是以虚拟的身份登录,可以隐瞒你的真实姓名、外表形象以及声音等人的隐私,甚至连其性别别人也无从知晓。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将个人资料在电子布告(BBS)上,别人也无法对号入座,猜测到你究竟是谁。
平等与轻鬆的咨访关係
传统心理谘询中谘询双方的关係是一种类似于上下级、师生之间的垂直型人际关係。而在虚拟条件下的交流,避免了面对面的压力和尴尬。这就会使当事人不必担心社会评价,消除了种种顾虑。敞开心扉,儘可能真实详细地陈述心理的困惑和自己的需要.从而有利于谘询师更全面地了解当事人的真实心理状况,採取恰当的措施为其分忧解难。
选择的自由度增大
网路谘询不像传统的心理谘询一样要受到交通等客观条件的制约,使人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当事人来去自由,行动方便。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谘询或终止谘询,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谘询师,或以新的身份重新登入。
信息量丰富
有些当事人心理癥结的形成是因为阅历的缺少以及信息的闭塞,因而往往要求心理治疗师有丰富的经验和较大的信息量。但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经历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而上网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矛盾。在网上交流可以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接触範围的广泛程度和丰富程度是在现实生活中无法相比的。当事人可以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相处来间接地做心理咨洵。这种谘询方式赋于个体很大的主动性。对于问题的解决和心理的成长都大有裨益。
方便快捷
网路方便快捷的特点也使网路心理谘询广受欢迎。无论当事人人身处何地,只要有一台可以上网的计算机,就可以寻求心理专家或诸多网友的帮助,这样可以及时解决心理上困惑的问题,以免留下心理疾病的引子。而谘询师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上网进行回复。
便于思考分析
当事人与谘询师通过E-mail或通过论坛的方式进行沟通,都需要书写。书写本身也是一种整理思想、进行自我反思的过程。它不像面对面谘询和电话谘询一样需要即时领会对方的意图并做出反应,而是可以有一个相对宽鬆的时间仔细思考与进行分析,从而增强了对问题把握的準确度。
便于存储和查询案例
在传统的心理谘询中,案例的保存和查询是一件相当费时费力的琐碎事务,而藉助于现代技术手段,这一点在网路谘询中很容易实现。由此首先极大提高了谘询师进行督导和研究工作效率,同时也为当事者提供了更宽广的选择空间。当事者可以从各大搜寻引擎中或根据网页的栏目设定找到相关内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先看一看备有的案例,找一找是否有想要的东西。如果还不明白。再确定进一步自己去谘询。
此外,网路谘询也是一种经济、省时的谘询方式。目前国内的格线谘询大多数不收费,即使收费也比面对面谘询要价低廉。网路谘询也免除了人们搭乘交通工具的麻烦,尤其是在拥挤的都市,这一点更具吸引力。

弱点与限制

问题的真实与否
网路的匿名性使人们敢于更真实地表达自己,而不必担心社会评价,可以避免面对面交流中出现的顾虑和尴尬,却也带来了责任感的缺失——当事人可以毫无顾忌地展示自己的内心隐私和黑暗。甚至有些人为了填补内心的空虚而编造夸张离奇的故事。本着维护当事人的利益,为当事人服务的职业準则,谘询师应该立足于信任和尊重当事人,但却不免苦笑:对方虚假,而我却要真诚以待。
信息不全面
网路谘询是一种间接的人际互动,听不到对方的声音,看不到对方的长相、表情与动作姿势,双方沟通中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就缺失了。仅仅通过文字表达有时难以起到与语言表达相同的效果。在面对面的交往中,谘询师会结合当事人的谈吐与表情举止,来对其加以综合分析推断并及时做出恰当反应。而在网路谘询中,倘若当事人或谘询师文字表达能力不强,会十分影响谘询的进程与效果。
咨访关係不稳定长久
心理障碍的解除不可能立竿见影、药到病除。因此,当代大多数的心理学者和临床工作者都十分强调建立一种彼此信任的谘询关係,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双方共同探讨,才能将问题澄清,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而在网路谘询中,有一部分人是为了消遣而上网,或者说,他们把上网当作了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他们的行为带有很大的试探性与随机性。有些人只来一次便从此消失,有些人过了很久又冒了出来。有的人虽然希望通过网路谘询解决自己的心理困惑,但由于他们的阻抗或犹豫未能被谘询师及时察觉并给予有效回馈.或者谘询师的对质令他们感觉不舒服(而对质常常是有效谘询的必要条件),正当问题如剥茧抽丝般即将澄清时,十分令人遗憾:他们逃避了。
受制于技术水平等客观因素
网路心理谘询要求当事人与谘询师具有便利的上网条件,具备一定的网路知识和电脑水平,要求网路运行正常,传输快捷。国内某心理网站就曾出现伺服器故障,致使大量邮件停留,谘询师的回覆无法发出。
目前国内的网上心理服务大多数不收费,这对于网民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但网站却要为办公场地、设备以及谘询师的工作付费。商业的基本原则是追求利润,提供免费午餐只是一种经营手段,如果服务得不到期望中的回馈(如吸引来广告)。或者网站财力有限,势必会影响网路谘询的发展。
综上所述,心理谘询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网路谘询虽然具备其它谘询方式所不具备的优势,但其弱点与限制也十分明显。当事人与心理医生通过网路的沟通是间接的,停留在较浅的层次,远不如当面谘询来得更直接、更具体、更亲切、更深入、更具有可操作性。即使将来网路技术手段有了很大改进,即时视听套用于线上谘询中,人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在网上互动,网路心理谘询无法替代网路外长期而系统的面对面谘询。
同时,我们还须看到,网际网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运用网路开展心理谘询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由于具有方便快捷、安全,经济、省时、宽鬆自由等特点和优势,网路谘询必将随着网路技术手段的发展和网路进一步普及与提速而不断发展,会被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接受.成为推动心理谘询行为成长与壮大,促进国人心理踺康以及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当然同时还需要通过技术及法律的支持,使接受心理服务的个人和提供心理服务的网站均能从中获取更大的收益。
网路心理谘询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网路心理谘询是一种新兴的快速发展的心理谘询服务形式,传统的以面谈为主的心理谘询形式必将受到这一新形式的冲击和挑战。并且网路心理谘询还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变得更为方便和有效,尤其是网路频宽的提升、视频技术的进步,在网路中进行面对面心理谘询的形式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得以实现,这为网路心理谘询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网路心理谘询要真正的得到大的发展,必须直面以上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一)严格网路心理谘询的準入制度
众所周知,进行心理谘询,涉及的是人们的隐私。虽然人们在网路上都是匿名的,但是人们对于向陌生人透露隐私仍然具有很高的防御性。这就要求进行网路心理谘询的机构具有一定的资质,使人们对相关的心理谘询站点有足够的信任。这就要求政府等相关机构制定严格的网路心理谘询準入制度。通过严格的审查,给予合格的网路心理谘询站点颁发相应的许可证书。从而保证网路心理谘询的信誉。与此同时,在法律、制度等的规範下,网路心理谘询站点也就更容易得到投资,能够不断完善和壮大。从而进一步加强网路心理谘询站点、谘询师、来访者三者之间的信任。
(二)加强网路心理谘询人员职业道德
网路心理谘询是伴随着网际网路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心理谘询形式,正是由于其是一种新型的心理谘询方式,人们在广泛运用这一新形式的同时,对于网路心理谘询这一新形式所带来的一些新问题一直缺乏有效的解决办法,其中最令人担忧的就是从事网路心理谘询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由于在网路上的心理谘询具有便利性的特徵,这也就使得各种各样的人员都有可能进行心理谘询,这就难以保证网路心理谘询人员的都具有较高的素质。同时网路心理谘询作为一种新的职业,缺乏与之相应的网路心理谘询伦理守则,这就导致了网路心理谘询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堪忧的现状,而要提高网路心理谘询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要严格网路心理谘询人员的资格认证。要进行网路心理谘询,谘询者必须要有一定的谘询能力,要掌握一定的谘询技巧。而这些并不是完全是生活阅历所能胜任的,因此进行心理谘询的人员必须要有一定的心理谘询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训练,而这种资格认证的最好办法就是要求从事心理谘询人员必须具备二级以上的心理谘询师证。这样就能保证网路心理谘询人员具备相应的谘询能力。
第二、健全网路心理谘询伦理守则的建设。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应的健全的网路心理谘询的伦理守则,任何一个行业只有规範的行业準则才能保证该行业的规範运作、有序发展,对于网路心理谘询来说也一样,因此我们必须健全网路心理谘询伦理守则建设。目前,在西方国家,一些专业协会在网路心理谘询伦理守则建设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形成了一定的网路心理谘询伦理守则。例如美国心理谘询协会(ACA) 专门制定了通过网际网路使用电子通信提供网路心理谘询服务的準则(ACA, 1999, Oct)。美国全国注册谘询师委员会(NBCC)制定了13条网路心理谘询伦理守则。这些对于我国的网路心理谘询伦理守则的建设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三、加强网路心理谘询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建设。要加强网路心理谘询人员的职业道德就必须使其从思想上确立爱岗敬业、尊重职业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网路心理谘询人员忠于本职工作,热爱本职工作。才能使网路心理谘询人员勤奋工作,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精益求精,在自身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
(三)提高视频技术等可视技术在网路心理谘询的套用。
目前进行网路心理谘询的主要途径还是通过聊天室的途径来进行的。这一方面是因为人们不愿意透露自己过多的信息,另一方面也是人们对自身的一种自我保护,因为目前的网路心理谘询还不是很规範,但是通过文字形式的交流,并不能了解被谘询者的所有信息都能传递给谘询者,这样就会对谘询者的判断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视频技术在网路心理谘询中的套用是网路心理谘询未来趋势。然而目前的视频技术并不能使谘询者完全看清被谘询者的内心活动的外在体现。因而必须加强高清视频技术的套用。同时也要训练心理谘询人员对高技术的运用。这样才是真正将新技术运用于心理谘询当中。
(四) 鼓励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心理谘询机构和个人通过网路进行心理谘询。
目前在我国,心理谘询的主要研究和谘询机构仍在高校。而且,在高校当中由于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越来越多问题,学校也特别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谘询,这也就为高校在心理谘询方面积累了相当的经验。而据调查显示进行网路心理谘询的主要人群也是年轻人。这就为高校等一些心理谘询机构进入网路心理谘询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而高校作为高等学府,本身就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就使得更多的人愿意通过这些有知名度的高校来进行谘询,这样也就能够保证网路心理谘询的信誉。当然,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个人在网上进行心理谘询也能吸引更多的人前来谘询,从而促进网路心理谘询的发展。
网路心理谘询业初露端倪
QQ平台、网路语音、电子邮件、BBS……随着网际网路逐渐普及,这些现代网路交流方式广泛运用于心理谘询行业。如今,我市一些医院、学校或个人建立心理谘询网站或网页开展心理治疗或健康教育,由此涌现出一批网路心理谘询工作者。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加,人们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升学、就业、投资等每一件都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如果这些压力得不到及时消解,时间一久,便容易出现一些心理不适。正是这一潜在的需求,催生出心理谘询行业,目前心理谘询多样化,除面对面谈话形式外,网路谘询形式渐渐被人们所接受。内业人士说,网路谘询的最大好处就是为不愿直接面对谘询师的来访者提供了很好的途径,他们可以通过网路尽情倾诉内心深处的隐秘和痛苦。
目前,由于学校区域网路建立与健全,网路心理谘询活动首先在学校得以广泛开展。现在我市不少有条件的学校已开展网路心理谘询,在校园网里设心理谘询网页或QQ平台。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温州大学、外国语学校等都投入一定的财力与人力,建立了这些网路平台,这种网路互动形式因谘询私密性强,学生参与谘询交流较为广泛。
同时,近年来校园网路心理谘询形式也逐渐被社会所採纳。社会上一些医院或个人也积极从事网路心理谘询业务,这些专业性的网路心理谘询网站或网页往往採用BBS论坛与语音谘询的方式。网民们将自己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惑以发贴子的方式发布在BBS上面,请一些有知名度的专家学者或心理学工作者给来访者回信,解决他们的烦恼和心理问题。我市苍南一位心理谘询师李加波,他在中国心理谘询网开设“恳谈李”个人专页,进行网路心理专业谘询,主要接受家庭婚姻心理问题的谘询,他坚持数年,巧解心结,现成为该网最有人气的谘询师之一。
“BBS心理谘询方式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我更倾向于一对一的语音方式。”谘询师李加波谈了他的心得,“不过,网路谘询不比面对面谘询容易。因为它无法呈现表情等非语言信息,而有可能引起信息解读困难。不成熟的谘询师更容易‘上语言的当’。成熟的谘询师必然要有相当的语言涵养,相应的洞察力和剖析力。”
网路心理学
网路心理学是一个新兴的网路名词。通常是指以心理学经典理论为基础,以实证研究为手段,研究网际网路相关情景下,人的心理、行为及其规律性的一门套用心理学学科。截至到此条目撰写时止,网路心理学仍处在形成和完备阶段。
目前来看,网路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主要有,网际网路使用对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一般能力、记忆能力、学习能力、社会适应性等心理特徵的一般影响;网际网路人格的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网际网路使用者的网上/网下双重人格问题;网际网路对青少年人格形成的影响;网际网路使用成瘾(或称网路成瘾、网瘾)的早期干预、治疗,及网路成瘾者的愈后的社会再适应问题;色情、暴力、反社会、反政府等不良网路信息对网路使用者的影响;等。其中最热门的题材,即网瘾形成及及戒断方法、网际网路对人格形成改变和重建的影响。
目前来说,网路心理学的理论假设和实证方法多源于变态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等既有的理论体系,其中又以行为主义学派的强化理论、社会学习论、替代学习论、变态反应论影响较大。研究者多为临床心理学学者,心理社会心理学学者,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
总体说来,网路心理学研究领域还集中在热门社会问题上,网路心理学既没形成其核心理论,也没形成其特有的研究方法。更没有其专业的研究队伍和学术期刊。因而更多时候,网路心理学还只是作为一个正在形成的学科而被提及。儘管如此,学术界创建网路心理学的热情非常巨大,别有用心者也着意用网路心理学相关名词愚弄公众。这使得网路心理学的知名度远远大于其学术地位。我们相信,随着广大心理学研究工作者的不断努力,随着社会生活网路化的不断推进。网路心理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将很快被完备起来。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