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英文:Virginia-class SSN),是美国海军隶下的一型核动力快速攻击潜艇(Nuclear-powered fast attack submarines),从美国攻击型核潜艇发展时间和级别来看,它是第七代攻击核潜艇;但从发展研製的技术特徵和用途来看,它属于第四代攻击核潜艇。
维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是冷战结束后,美国以多功能和多用途为主要任务研製的一级攻击型核潜艇,主要用以替换大量在役的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逐渐成为21世纪近海作战的主要力量,同时也保留了远洋反潜能力。
维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计画建造30艘,首艇于1998年开工建造,2004年正式服役,截至2018年SSN789印第安纳号服役,已经服役了16艘。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维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
- 英文名称:Virginia-class SSN
- 前型/级:海狼级攻击核潜艇
- 次型/级:本级艇为最新
- 研製时间:1990年-1998年
- 服役时间:2004年10月23日
- 定型时间:1998年
- 国家:美国
- 立项名称:百人队长级→NSSN
- 建造单位:通用电船公司和纽波特纽斯造船厂
- 建造数量:约18艘
- 服役情况:16艘在役
- 艇型:攻击核潜艇
发展沿革
研製背景
冷战时期,美国海军攻击型核潜艇的主要使命和任务是在全球範围内,特别是在大洋深处与苏联的核潜艇进行对抗,特别是对苏联的弹道飞弹核潜艇进行长期的跟蹤与监视。因此在那一段历史时期内,美国海军攻击型核潜艇的基本设计思想是把具有水下高速、大深度下潜能力以及安静性作为攻击型核潜艇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为了提高这些性能,美国海军每研製一种新型号的攻击型核潜艇,其排水量和建造费用都在有增无减。美国海军的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和海狼级攻击核潜艇正是体现美国海军冷战时期攻击型核潜艇设计思想的典型代表,尤其是海狼级,其主尺度和建造经费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1970年美苏核潜艇相撞事件中的SSN639“隆头鱼”号

1990年,早在海狼级攻击核潜艇的首艇尚处于建造阶段时,美国海军已经对一级新的攻击型核潜艇开展了有关方面的初步论证和设计工作,而海狼级高达30亿美元的造价在当时受到美国军方及其他各界的猛烈抨击,舆论几乎是一边倒地倾向于要求儘快中止这项耗资巨额的建造计画。在这种形势下,美国海军急需一种价格较为低廉的潜艇作为海狼级的替代品。
1991年,美国海军计画将之前已经开展论证工作的攻击型核潜艇方案作为海狼级的替代方案,并将此计画命名为“百人队长”级(Centurion Class)攻击核潜艇,对该级潜艇的基本要求是比海狼级排水量小,经济实用,性能又好的多用途攻击型核潜艇,并希望其成本能压低至海狼级的2/3。与此同时,随着苏联解体,冷战对峙局面的消失,美国海军的攻击型核潜艇失去了昔日在大洋深处的苏联对手,已不需要像海狼级那样在大洋中有效压制、猎杀苏联任何核潜艇以夺得水下制海权,因此其主要使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新的形势下,美国海军赋予攻击型核潜艇的主要使命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层出不穷的地域性战争、利用潜射飞弹对陆地目标实施攻击、对特种作战部队进行支援与情报蒐集(即潜艇本身在敌方海域蒐集电子情报等)、在近岸沿海区域从事反潜作战以及担任航母作战编队的直接支援等,因此十分强调潜艇执行多重任务的弹性。而这就要求美国海军攻击型核潜艇的设计思想应以多功能、多用途为主,除了保留冷战时期原有的安静性之外,不应再把水下高速和大深度下潜能力作为追求的目标,这样才能顺利执行美国海军即将开始实行的“由海向陆,前沿部署”的战略。
NSSN项目的预想图

建造沿革
立项设计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海军开始迅速修正早在冷战时期初步制定的“百人队长”级攻击核潜艇的性能指标。1992年1月,有关当局与美国海军舰队和潜艇指挥官们进行协商之后,认为“百人队长”级攻击核潜艇不应该再作为海狼级的后续艇或者替代艇,而应该成为适应冷战结束之后新环境要求的攻击型核潜艇,并因此对其展开一系列的需求指标修改。同时在1992年1月29日,在苏联解体之后还不到两个月的时候,时任美国国防部长迪克·切尼正式宣布中止了海狼级的建造计画,最终仅建造了前三艘。1993年,“百人队长”级被更名为“新型攻击型核潜艇(New Attack Submarine Centurion,即NSSN)”,并準备正式展开论证和设计。
NSSN的首艇SSN774的预想图

1994年8月,NSSN进入第一阶段设计,1995年6月30日进入论证阶段, 1997年1月,美国国防报的作战研究分析报告指出,由于外部通讯系统、拖曳声吶和反舰飞弹方面还缺少正式的计画和足够的资金,加之国防部预算资金不足,NSSN计画必须有大幅的下调,后经美国海军的多方努力,预算资金才得以到位。在资金问题得到解决后,美海军便开始了新型潜艇技术方面的攻关。1997年9月,美国国防部对NSSN的一些艇载系统如TB29型拖曳声吶、MK48 ADCAP重型鱼雷、战斧巡航飞弹、高数据率多频碟形天线和都卜勒声吶进行了关键技术评估,之后正式进入建造申请阶段。
设计指标
美国军方认为由于冷战结束的新环境要求,核潜艇应加强在沿海、浅海水域等局部作战环境中的作战能力和多用途性。然而近海海区可能遇到的状况,例如複杂的水文与海底情况、严重的水下背景杂音干扰、敌方布放水雷甚至是面对新一代俄制传统动力潜艇等,都与美国海军以往所熟悉的大洋反潜作战有极大差异。特别是在发生区域冲突并且美国可能军事介入的场所,多数离美国本土很远,周边没有国家能够支持和援助,只能独立地施展军事参与。因此美国海军在NSSN的设计中加入许多以往美国潜艇所不具备的元素,例如能在噪声严重的浅海有效操作的声吶系统(特别是高频主动声吶)、水雷侦测/反制装备以及多种无人遥控载具的操作能力、完善的特战部队相关设施等,而这些都将对现行美国海军的潜艇运用方式造成巨大的冲击与改变。除此之外,还要求NSSN保留海狼级的降噪技术,适当降低最高航速和减少最大下潜深度,保留海狼级的作战系统性能,减少武器荷载和武器投放速度,减少艇员人数。
维吉尼亚级核潜艇LSV-2卡斯罗特号模型艇(建造比例1/3.4)

同时在NSSN设计上体现了最佳效费比原则,它是一种高性能、低价位的潜艇,平均每艘造价约22亿美元,能够对付来自敌方的各种威胁,既能实施传统的远洋反潜、反舰作战、远程侦查,又可用于浅水作战环境中的多种作战行动。NSSN的设计过程和方法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徵,这个时代特徵就是计算技术在潜艇的设计和建造中得到了在美国潜艇设计和建造史上空前的套用。设计人员选用了IBM/Dassault公司的计算机辅助三维互动式(CATIA)数字设计系统和计算机辅助三维互动式数据管理程式(CDM)作为该级核潜艇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建造应用程式的基础。在设计过程中,利用这些综合性的软体工具可以使设计人员在输入了必要的数据之后,由计算机萤幕直接显示出设计图形以及潜艇内部各种设备和系统的三围布置模型,与手工设计相比,它大大缩短了潜艇的整个设计周期。由于把计算机技术和美国最新的工业建造技术与NSSN的总体结构的设计过程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从而为该级潜艇的高效率建造提供了有利的基础。
计算机辅助设计

建造历程
NSSN于1998财年被批准建造,首批共建造4艘,建造时间分别是1998年、1999年、2001年和2002年。美国海军最初时曾打算对NSSN首先进行定型设计,然后进行批量建造。在以后的批量建造过程中根据技术进步的情况再使其也像洛杉矶级和阿利·伯克级驱逐舰那样,分阶段小批量地加以改进。按照美国海军的计画,打算至少建造30艘NSSN。然而国会中具有影响力的一些议员反对海军的这种做法,他们认为应该将最初的4艘NSSN作为试验性的母型,分别对动力系统的安静性以及艇体设计等方面进行评估,等到海军获得了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客观评价意见之后,再进入批量建造阶段。
维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首艇SSN774

在决定NSSN的建造厂家时,美国海军曾经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最初,美国海军核动力处预定由通用电船公司(通用动力公司电船分公司)承担该级潜艇的全部建造任务。但是,具有建造多艘航空母舰以及核潜艇等舰船业绩的纽波特纽斯造船及船坞公司(诺斯洛普·格鲁门造船厂/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在得知这一情况之后通过法律手段提出了诉讼,同时纽波特纽斯造船厂还利用广告宣传和对国会的游说等方式,为跻身于建造NSSN的行列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其结果使得美国海军最后只好把建造该级核潜艇的一半任务委託给纽波特纽斯造船厂。根据美国国会的意见,1998-2001财年度的4艘NSSN将会由通用电船公司和纽波特纽斯造船厂联合建造。
1998年9月,在通用电船公司即将开工建造NSSN时,美国採用了以往弹道飞弹核潜艇使用的州名将NSSN正式命名为“维吉尼亚”级,美国最新一代攻击型核潜艇终于开始建造了。与另类的海狼级相比,维吉尼亚级核潜艇的编号又回到了正常轨道,接在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之后。
採购风波
维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的採购过程进行的并不是一帆风顺,相反它却有可能是美国海军潜艇发展史上,採购方案最多变的一个型号。美国海军最初希望维吉尼亚级核潜艇以最先进的科技,最少的建造数量来达到原有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群相同的任务能力。1999年11月前完成的美国JCS水下力量结构研究报告提出,在2015年以前,必须至少建成18艘维吉尼亚级核潜艇。为此,原定每年一艘的建造速度必须加快,同时,费用也是一个建造速度要加快的重要原因。经测算,如以每年採购一艘维吉尼亚级的速度来计算,每艘造价约19-20亿美元,而如果每年採购两艘,则费用会下降到每艘18亿,如果每年採购3-4艘的话,费用则会进一步下降到16-17亿。
第12艘SSN785即将下水

服役历程
2003年8月16日,维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首艇SSN774“维吉尼亚”号举行了下水命名仪式,2004年6月7日,正式交付美国海军之后顺利完成海试,2004年10月23日在诺福克港正式服役,后续艇也按照既定计画和时间陆续建造服役,维吉尼亚级将逐步取代洛杉矶级和海狼级,成为21世纪初美国海军攻击核潜艇部队的主力,而海狼级在未来也很可能将性能提升至与维吉尼亚级相当的水平。
维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

2004年12月,由于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驻伊美军费用连续攀升等原因,美军被迫採取应急方案,对包括维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DDX驱逐舰(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F-22战斗机等武器进行了预算删减,其中美国国防部取消了三艘维吉尼亚级的建造预算。
2005年后,随着美国陷入反恐战争的泥潭,军费开支中作战费用的暴增又加剧了装备採购费用的日渐拮据,美国国会不但继续推迟了维吉尼亚级年购两艘的计画,并将该级艇每年开工建造两艘的步调从2009年起减缓至每年一艘,并将后续批次艇的採购进行延期。还一度计画将最终採购数量压缩到10艘,在完成原有订单后最终停产,代之以更新更便宜的核潜艇,维吉尼亚级核潜艇项目发展前景开始前途未卜。
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在其他项目纷纷被砍的“悲惨岁月”里,维吉尼亚级却出人意料的迎来了春天。2008年第三批次的维吉尼亚级的採购契约被正式授予通用电船公司和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契约总额达到了140亿,採购数量为8艘。2011年,美国海军在维吉尼亚级的採购成本达到20亿美元的预期目标后,重启了年购两艘的装备规划。2014年美国海军又订购了10艘维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契约总价将达到178.278亿美元。至此,维吉尼亚级彻底扭转了停止建造的一些不利传闻,重新走上了正常的建造採购路程。
根据美国海军2014年的30年造舰计画,维吉尼亚级核潜艇的建造和交付至少将持续到2043年,总共将建造48到50艘。美国海军现役攻击型核潜艇数量为52艘,远期目标为48艘。按照该建造计画,随着洛杉矶级的大量退役,从2025财政年开始,美国海军攻击型核潜艇部队总兵力规模或将低于“目标值”。
技术特点
设计特点
作战任务
维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主要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地区活动,与主要用于在深海大洋等待与敌方战舰决斗的“前辈”们相比,採用自动导航控制设备的维吉尼亚级核潜艇的近海作战能力尤其突出,这包括执行攻击式/防御式布雷、扫雷、特种部队投送/回撤(美国先进蛙人输送系统规划)、支援航母作战编队、情报收集与监视、使用新型战斧巡航飞弹精确打击陆上目标的能力等。
维吉尼亚级构造图

模组设计
维吉尼亚级的内部设计比较独特,它採用了计算机技术支持的功能模组化设计,包括潜艇艏端的声吶系统、指挥控制舱中的作战指挥系统以及武器装备等艇上的重要装置和设备等,各分舱可按照具有不同功能的舱段模组分别独立建造。例如,在标準型维吉尼亚级核潜艇的鱼雷舱段中,鱼雷发射管的后面是备用鱼雷台架,如果对这一部分的舱段模组稍做改动,即可在备用鱼雷台架的位置上加设一个可容纳40名特种部队人员及其装备的居住舱,这样维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便轻易地被改为一艘输送特种部队人员的专用核潜艇。维吉尼亚级核潜艇的指挥台围壳为装有非穿透型潜望镜、8根天线和桅桿接口的独立模组结构,如果将来需要使维吉尼亚级核潜艇以蒐集情报或者侦察为主的话,可适当改变指挥台围壳内的天线和桅桿接口内容,使其更加灵活、机动和高效地执行侦察和情报蒐集等方面的任务。此外由于採用了这种模组化设计,维吉尼亚级推进设备使用的动力电缆和阀门、断路器和泵等,其数量仅分别为洛杉矶级的50%、40%和30%左右。
维吉尼亚级艇艏模组

维吉尼亚级由于採用了开放式结构设计和成熟商业技术概念,实现了艇上各种系统的即插即用,声吶系统是最早使用这项技术的,而其他电子武备系统也基本上实现了这个功能。这样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美国海军可以根据环境的需要和未来新技术的发展情况,利用先进的模组化技术,在维吉尼亚级新艇建造的过程中或者利用维吉尼亚级在役艇大修的机会可以迅速、便捷地更换具有不同功能的舱段模组,对艇上的重要设备及时地装设最新的功能模组,而且是即插即用,使维吉尼亚级在标準型的基础上衍生出不同种类的或者具有不同专项用途的核潜艇。从而使该级潜艇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它所具有的潜能,并且永远保持与时代高新技术处于同步状态的先进性能。
分段建造的舱段模组

维吉尼亚级早在处于方案论证阶段时,美国海军便已经在考虑利用模组化技术把维吉尼亚级核潜艇迅速改为弹道飞弹核潜艇的可行性。从维吉尼亚级核潜艇的技术特点来看,利用功能性舱段模组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这样在将来美国海军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逐渐退役的时候,利用模组化技术,以标準型的维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为基础,增加功能舱段模组将其改换成弹道飞弹核潜艇,以便对美国海军弹道飞弹核潜艇的数量加以补充。与重新设计和建造新型的弹道飞弹核潜艇相比,採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大量节约研製费用,而且还可缩短新型弹道飞弹核潜艇的建造周期。
维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SSN780

艇型结构
艇型
维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体採用高强度钢建造,外型仍沿用了圆柱形水滴流线艇体,指挥台围壳设在艇体中前部,艇身较海狼级小,尺寸虽较类似洛杉矶级,但是由于沿用许多海狼级的研发成果,诸多外型特徵如具有圆弧状弯角造型的指挥台围壳、艇艏可伸缩水平舵、两舷侧各三个宽孔径被动测距声吶基阵、六片式尾翼以及艉部泵喷式推进器等,都与海狼级一模一样,因此从外观看起来仿佛是海狼级的缩小版。
维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俯侧图

舱室
维吉尼亚级的内部布置与之前的海狼级和洛杉矶级基本一致,从艇艏至艇艉主要有艏部球形声吶、飞弹垂髮系统、前压载水舱、武器舱和指挥控制舱、特种部队装备存储舱(特设)、生活起居舱、反应堆舱、主机控制舱、主机舱和后压载/平衡水舱。艇内装饰和艇员适居性也比之前海狼级和洛杉矶级提升不少。
动力系统
维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装备了一座S9G型压水堆,它採用了价格更低而效率更高的蒸汽发生器,一次装料可使用30-33年,与维吉尼亚级本身的服役寿命相同,这意味着潜艇在全寿命周期内无需中途另行换装核燃料。
艇载武器
基本配置
维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在艇艏球形声吶的后方上装备有12个巡航飞弹垂直发射筒,可发射射程为2500千米的对陆攻击型战斧巡航飞弹,能够对陆地纵深目标实施打击,未来维吉尼亚级将会加装正在研发中的先进对地攻击飞弹(ALAM)。另外在指挥台围壳前端艇身两侧,飞弹垂直发射筒的后部区域还装备了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一说660毫米鱼雷发射管),与海狼级相同,鱼雷发射管也具有(ATP)涡轮气压系统,免除了发射前需要注水而会产生噪音的老问题。可以发射MK48型鱼雷(ADCAP Mod5/6/7型线导鱼雷)、鱼叉反舰飞弹以及布放Mk67/Mk60捕食者水雷/其他新型水雷,其中MK48型鱼雷战斗部重量267千克,作战深度900米,可以主被动制导,射程38千米-50千米,速度40节-55节。
12具垂直发射管採用了新的大筒多管技术

特种设备
维吉尼亚级还可以发射、回收自主式水下航行器(AUV),通过鱼雷发射管操作。这种航行器上装备有声学和非声学感测器、无线电频率和视频信号感测器、目标识别和分类装置等,它可以在远离潜艇主体的海域完成警戒、侦察以及反潜战等方面的任务,大幅度地增强维吉尼亚级的水下探测和侦察能力。此外,从维吉尼亚级的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还能发射可以遥控的侦查用无人机。无人机可以完成对陆地目标的侦察,并把侦察结果实时传输给维吉尼亚级核潜艇,保证其能够对陆上目标实施精确打击。没搜维吉尼亚级可携带包括鱼雷、飞弹以及水下无人航行器在内的各种武器总量为38件。
特种对接舱口

维吉尼亚级为了支持特种作战任务,专门装设了一个可以放出和回收的特种人员运载器(先进海豹运输艇ASDS)以及与其对接的艇上接口,特种人员运载器可容纳6-10名特种作战人员和为执行特种任务所需要的各种装备,他们可以同时离艇执行任务,而在此之前,美核潜艇上的设闸室每次只能派出2名特战人员,这2人必须在低温海水环境下等待其他人员陆续离艇会合,这不仅威胁特战人员健康,也可能暴露目标。在把特种人员运载器在水下秘密遣送出去之后,特种作战人员可执行救援、搜寻、破袭、情报收集以及引导空中打击等任务,完成上述任务之后,特种作战人员可以利用运载器隐蔽地返回潜艇。
搭载在其他核潜艇上的先进海豹运输艇-ASDS

另外,由于敌方在沿海布设水雷阻挡美国舰队的可能性极高,新一代的美国主战舰艇本身都要具备足够的水雷侦测与反制能力,使其不必使用专业水雷反制舰艇就能在第一时间内迅速排除此一障碍,因此维吉尼亚级2004年起将配备波音公司开发的新型“长期水雷侦测系统”(Long-term Mine Reconnaissance System,LMRS),包括两具长度6m的无人水下载具(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s,UUV)、一具拥有18m长机械臂的水雷回收/爆破遥控机器人以及相关支持的装备,可由艇上的鱼雷管施放与回收,该装置也将装备于美国海军其他各型攻击潜艇上。
水声系统
维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由于设计较晚,採用了比海狼级更先进的科技与装备。维吉尼亚级装备有最新的AN/BQQ-10型整合式声吶系统,包括艏部球形主/被动BQQ-10型综合声吶、两舷侧各三个BQG-5A型(WAA型)宽孔径被动测距声吶、装备在指挥台围壳前部和艏部下方的CHIN型高频主动声吶、TB16型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製造的TB29(A)型拖曳声吶各一具、以及WLY-1型侦查声吶。其中,CHIN型高频主动声吶主要用于探测水下雷场和猎雷,同时还具有很强的绘製海底地形图的能力,大幅加强了潜艇近岸操作与反水雷能力,声吶操作人员也能及时发现潜艇在水下航行过程中是否偏离航线,对于纠正航行偏差可以发挥很大作用。此外,当前往浅水海域执行任务或在不熟悉的海域部署特种作战人员时,利用这套声吶的绘图能力,可以探测到水下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减少潜艇及特种作战人员面临的风险,这是以往美国潜艇所不具备的。
艇艏球形声吶

艇电系统
桅桿
维吉尼亚级指挥台上的桅桿系统包括内含GPS的电子桅桿、可自卫星高速传送对地武器所需目标数据的高数据交换率桅桿、无线电收发桅桿以及2根可调整任务的AN/BVS-1型光电搜寻/攻击潜望镜桅桿组等。这其中一个重大进步是无需穿透潜艇耐压艇体的AN/BVS-1型光电桅桿,为总体布置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度,AN/BVS-1型潜望镜部分由着名的美国潜望镜公司柯尔摩(Kollmorge)研发,整合有低光度电视摄影机(low light TV,LLTV)、光学摄像机、红外线摄像机与雷射测距仪,不仅功能远比传统光学潜望镜强大,其摄像机自动记录数位化的影像数据后,直接利用光纤感测器将清晰的图像传至控制中心的大萤幕显示器上,取代了老式传统潜望镜,也就不再需要其底下的目视镜,因此指挥舱可以从潜望镜下方位置移到下层甲板更加宽敞的地方。AN/BVS-1型的桅桿部分为柯尔摩公司与其义大利次承包商Calzoni合作生产的通用模组化桅桿群(UnⅣersal Modular Mast)。
AN/BVS-1型光电桅桿感测器头结构图

指挥
维吉尼亚级的各种艇载电子设备採用了最先进的C4ISR(即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查,C3I系统升级版)自动化指挥系统,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海洋电子部与NE&SS水下系统公司主导研发,指挥舱内有许多大型先进平面显示器以及大型开放配置图,採用先进的触摸式操控作为主要操作接口,可以提供给指挥官充分的信息并帮助其判断与决策,同时採用了数位化的航行操控系统,舵手通过类似电动玩具的双桿或四按钮游戏桿系统来控制潜艇的航行运动,由于实现了计算机自动控制,操艇部位仅有2个舵手,比之前的海狼级和洛杉矶级减少了2人。计算机控制技术可对水下深度和运动加速度的变化作出连续跟蹤判断,并做出自动补偿,使水下高速航行变得十分平稳,潜艇不仅可以快速完成各种旋迴运动,还能迅速改变在水下的深度,并可以长时间的保持在一定深度上。此外,按动一下转换按钮,可立即把自动操艇模式改换成手动,而一旦自动模式发生故障,可自动转换为手动模式。维吉尼亚级还使用了Eavesdropper型收发系统,该系统可侦测数海里外连卫星也无法截获的讯号,可用来进行卫星通讯或武器控制,因此维吉尼亚级具有电子讯号及情报收集能力。
操作潜艇像开“游戏模拟机”

战斗
维吉尼亚级使用了雷声公司(Raytheon)新开发的AN/BSY-3型战斗系统,该战斗系统具有很高的整合度(整合艇上所有侦测、通讯与作战装备),大大提高了作战效率并节省了人力,该系统的架构与CCS MK-2型类似,採用开放式系统(Open System Architecture,OSA),大量使用民用组件,并使用本身就有数据处理能力的Q-70彩色显示控制台。由于技术先进,再加上美国海军之前有运用BSY-2型的开发和使用经验,AN/BSY-3型战斗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据说可以达到BSY-2型的七倍,但成本却只有BSY-2型的1/6。
数位化显示控制台

维吉尼亚级的电子对抗措施主要是装备了可重新装填的诱饵及反鱼雷诱饵发射装置,其中诱饵发射装置艇外14部,艇内1部;与海狼级相同的AN/WLY-1水下警告/反制系统、AN/BLQ-10型雷达天线及无线电通信侦查分析装置,此外,还装备了I/J波段的海面搜寻雷达。
隐身技术
维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的武器荷载量、航速以及潜航深度都不如海狼级,但是静音能力继承了海狼级的超高水平。首先该级核潜艇的主机舱採用浮筏式减震的整体模组设计,大幅度降低了艇上噪音;其次该级艇拥有各项与海狼级相同的最新的静音技术,例如精心设计的轮机/管路设定、艇体外部据说採用的聚氨酯整体浇筑式消声瓦、降低水流噪声的艇体外型设计、主机的弹性减震基座以及新型泵喷式推进器等;全艇各处总共设有600个噪音/震动侦测器(海狼级只有26个),随时监控艇上各处的震动情况,发现异常便立刻处理,将整体噪音降到最低;此外,为了降低引爆感应水雷的机率,本级艇也使用了消磁技术。早在2001年,美国海军曾公开改进型维吉尼亚级的设计细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採用类似俄罗斯705型攻击核潜艇和971型攻击核潜艇的“先进指挥台围壳”,不仅可以提高潜艇在浅海的隐身性,而且可以增大围壳内空间、安装更多的探测设备。
维吉尼亚级艉部

性能数据
艇体参数(基本型) | |
---|---|
艇长 | 114.91米 |
艇宽 | 10.36米 |
吃水 | 9.3-10.1米 |
水上排水量 | 6950吨 |
水下排水量 | 7800吨/7925吨 |
航速 | 28节/34节(水下) |
潜深 | 244米(工作) 450米-488米/500米(极限) |
自持力 | 90天 |
艇员编制 | 134人(军官14名,士兵120名) |
传动 | 单轴单桨,泵喷式推进 |
动力系统 | 1座S9G型压水堆 2台汽轮机主机,功率为4万马力 1台辅助应急推进电机 |
衍生型号
维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由专门的团队负责潜艇的研究、开发、採购、维护和全寿命周期支持。根据美国海军现有的订购方案,该级核潜艇分为四个批次,未来估计还会再订购1-2个批次。
第一批
Block Ⅰ型,1998-2001财年度,美国海军订购的第一批4艘,于2004年-2008年期间陆续服役的的SSN774-SSN777,主要配备了BQQ-10大型球状艇艏声吶和12管巡航飞弹垂直发射系统。
第二批
Block Ⅱ型,2003-2004年期间,美国海军订购的第二批6艘,2008年-2013年期间服役的SSN778-SSN783,配置与Block Ⅰ型基本相同,但建造分段数量由10个减少到4个,使每艘的生产成本下降了3亿美元。
第三批
Block Ⅲ型,2008年12月,美国海军订购的第三批8艘,其中SSN784-SSN788这5艘已经服役,SSN789-SSN791处于建造中。Block Ⅲ型改进较大,潜艇大约有20%的部分是重新设计的,主要针对艇艏部分,包括用马蹄形的大孔径适形阵列声吶(LAB)替换潜艇前端传统的BQQ-10球形声吶;移除了艇艏12个独立的MK-45型潜用垂直发射装置,取而代之的是两个新型的MAC六联装圆柱式垂直发射装置(VPT),每个载荷发射管都能发射六枚战斧巡航飞弹,此外还能够装载多种其他武器、感测器和潜航器。这些改进能在降低潜艇的採购成本的同时,保持潜艇杰出的作战能力。
维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

第四批
Block Ⅳ型,2014年4月,美国海军订购了10艘维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採购契约为固定价格,整个契约期将持续五年,每年将採购2艘维吉尼亚级核潜艇,契约总价格达176.45亿美元,加上为每艘潜艇提供备件的费用,10艘潜艇的契约总价将达到178.278亿美元。这笔订单的规模不仅是美国史上之最,一次订购的潜艇数量也创下了美国历史纪录。儘管如此,美国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NAVSEA)潜艇项目执行官戴夫·詹森少将表示Block Ⅳ型维吉尼亚级核潜艇17亿美元左右的单艇成本将低于Block Ⅲ型,而且Block Ⅳ型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也将随之降低。契约的主承包商为通用电船公司和纽波特纽斯造船厂的潜艇製造订单也将因此持续到2018年。纽波特纽斯造船厂总裁马特·穆尔赫林说,在经济和政治环境不利于造船业的现状下,这笔订单对两家造船厂而言都是一个重大利好;而通用电船公司主席杰弗里·盖革则表示,这笔契约不论对美国海军,还是对通用电船公司,甚至对全美潜艇工业都有着重要意义,海军和潜艇工业团队也将因此保持稳定和高效运转。
Block Ⅳ型编号从SSN792至SSN801,其中有6艘已命名,美国海军计画在2019-2023年,以每年2艘的速度建造。SSN792已于2014财年获得立项,预计建造将从2014年5月1日开始,SSN801则计画于2023年交付。Block Ⅳ型艇体参数和配置与原型基本一致,对可维护性进行了增强,大修次数由4次减为3次,部署周期从14个增加到15个。除此之外,BlocK Ⅳ型还将针对特战任务和极区活动进行改进,计画在艇身中段插入维吉尼亚载荷模组(VPM),可携带40枚垂直发射巡航飞弹,以填补俄亥俄级SSGN(每艘装备154具垂直发射管)退役造成的对陆攻击火力缺口。
服役动态
2009年7月和9月,夏威夷号和德克萨斯号先后进驻珍珠港。太平洋舰队发言人斯科特·古莱克上校透露:“珍珠港将成为维吉尼亚级核潜艇的主要基地,大约有2/3的该级潜艇会驻扎在这里”。美国海军计画订购30艘维吉尼亚级潜艇,这意味着有20艘会部署在夏威夷地区。
2015年8月1日,约翰·沃纳号潜艇在维吉尼亚州的诺福克海军基地进行试航。
2018年,SSN-780“密苏里”号移防夏威夷珍珠港基地。
该级各艇
序号 | 艇号 | 艇名 | 英文艇名 | 建造厂家 | 开工日期 | 下水日期 | 服役日期 |
1 | SSN774 | 维吉尼亚 | Virginaia | 通用电船 | 1998.9.30 | 2003.8.16 | 2004.10.23 |
2 | SSN775 | 德克萨斯 | Texas | 纽波特纽斯 | 1999.3 | 2004.7.31 | 2006.9.9 |
3 | SSN776 | 夏威夷 | Hawaii | 通用电船 | 2000.11.13 2004.8.27铺龙骨 | 2006.4.28 | 2007.5.5 |
4 | SSN777 | 北卡罗来纳 | North Carolina | 纽波特纽斯 | 2002.1.29 | 2007.5.5 | 2008.5.3 |
5 | SSN778 | 新罕布夏 | New Hampshire | 通用电船 | 2003.8.14 | 2007.6.21 | 2008.10.25 |
6 | SSN779 | 新墨西哥 | New Mexico | 纽波特纽斯 | 2004.1.29 | 2009.1.18 | 2010.3.29 |
7 | SSN780 | 密苏里 | Missouri | 通用电船 | 2004.12.29 | 2010 | 2010.7.31 |
8 | SSN781 | 加利福尼亚 | California | 纽波特纽斯 | 2006.1.30 | 2011.10 | 2011.10.29. |
9 | SSN782 | 密西西比 | Mississippi | 通用电船 | 2007.2.1 | 2012 | 2012.6.2 |
10 | SSN783 | 明尼苏达 | Minnesota | 纽波特纽斯 | 2008.2 | 2013.6 | 2013.9.7 |
11 | SSN784 | 北达科他 | North Dakota | 通用电船 | 2009 | 2014.8.18 | 2014.10.25 |
12 | SSN785 | 约翰·华纳 | John Warner | 纽波特纽斯 | 2010 | 2014.9.10 | 2015.6.25 |
13 | SSN786 | 伊斯诺伊 | Lllinois | 通用电船 | 2011 | 2015.10.10 | 2016.10.29 |
14 | SSN787 | 华盛顿 | Washington | 纽波特纽斯 | 2011.9 | 2016.3.5 | 2017.5.26 |
15 | SSN788 | 科罗拉多 | Colorado | 通用电船 | 2015.3.7铺龙骨 | 2016.12.3 | 2018.3.17 |
16 | SSN789 | 印第安纳 | Indiana | 纽波特纽斯 | 2015.5.16铺龙骨 | 2017.4.29 | 2018.9.29 |
17 | SSN790 | 南达科他 | South Dakota | 通用电船 | 2016.4.4铺龙骨 | / | 预计2018.8 |
18 | SSN791 | 德拉瓦 | State of Delaware | 纽波特纽斯 | 2016.4.30铺龙骨 | / | / |
19 | SSN792 | 佛蒙特州 | Vermont | 通用电船 | / | / | / |
20 | SSN793 | 俄勒冈 | Oregon | 通用电船 | / | / | / |
21 | SSN794 | 蒙大拿 | Montana | 通用电船 | / | / | / |
22 | SSN795 | 海曼·乔治·里科弗 | Hyman G. Rickover | 通用电船 | / | / | / |
23 | SSN796 | 新泽西 | New Jersey | 通用电船 | / | / | / |
24 | SSN797 | / | / | / | / | / | / |
25 | SSN798 | 麻萨诸塞 | Massa Chusetts | / | / | / | / |
26 | SSN799 | 爱达荷 | Idaho | / | / | / | / |
27 | SSN800 | 阿肯色 | Arkansas | 纽波特纽斯 | / | / | 预计2023 |
28 | SSN801 | / | / | / | / | / | 预计2023 |
总体评价
维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是一种先进的安静型多用途攻击型核潜艇,装有巡航飞弹和鱼雷,适于深海反潜战和近海作战。该级艇的重大创新是使用两根外置式的光电桅桿替换了使用近百年的光学潜望镜,这在潜望镜发展史上,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
维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

维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的战术目标是同时主宰近海和深水两大区域,能够完成反潜、反水面舰、打击、特种部队作战、情报、监视和侦察、非常规战争、水雷战、蒐集情报以及派遣/回收特种作战人员等多项任务。因此与生俱来的隐身性、自持力、火力以及感测器组件使得维吉尼亚级能够完成六项海上战略核心能力中的五项:即制海权、力量投射、前沿部署、海上安保以及威慑。它独特的模组化功能设计使它既是具有多用途的攻击型核潜艇,又是在战略威慑力量和多种专项用途方面具有很大潜力的水下作战平台。客观地说,21世纪美国海军水下战场的主力非维吉尼亚级莫属,这也正是该级核潜艇处于设计阶段的时候便引起各国海军格外瞩目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