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主世界(《Minecraft》一开始的次元)

(2019-07-22 22:28:06) 百科综合
主世界(《Minecraft》一开始的次元)

主世界(《Minecraft》一开始的次元)

主世界(The Overworld)是开放世界类型游戏《Minecraft》中的主要活动空间,游戏开始时玩家所在的默认世界,日称通常世界(オーバーワールド)。主世界下方是名为虚空(The Void)的空旷区域。

它是处于发展阶段的维度(平行世界),除主世界之外还有其它的维度,主世界是第一空间。下界(The Nether)是充满岩浆和攻击型生物、类似巨型洞穴的空间,而末路之地(The End)则是黑暗、随处可见末影人的空间。另外还有一个未能加入于游戏的天域(Sky Dimension),被末地代替,由多个浮空岛屿构成。并且,它是在不添加mod的情况下,唯一存在昼夜交替现象的维度。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主世界
  • 外文名:The Overworld
  • 其它称呼:通常世界
  • 登场作品:Minecraft

地点介绍

主世界是一个可以进行建设的三维空间,环绕的跨度为从高度上限一直下降至基岩表层并向每一个水平面方向延伸。
主世界
它的生成是通过一个秘密过程中製造多个噪声地图来创建不同海拔,主要区块形状,和複杂的山地和洞穴系统。
虽然Minecraft是建基于地球的地貌上,但是像不可能形成的模型,如浮岛之类,还是可以在主世界中发现。
主世界可以使用太阳和月亮的位置来导航,云的运动,和星星的运动。

生物

生物(Mob)是游戏世界中除了玩家(男性Steve和女性Alex)之外的一类实体(Entity,任何具备动态的对象的总称)。“Mob”的全称是“Mobile(可移动的)”,这个术语在游戏中用于形容能自主移动的有生命形式物体。生物死亡时会冒出一股白色烟雾。这就是生物尸体化为尘土或烟雾的画面效果。
游戏中,生物有几个分类:被动型(Passive,不会攻击玩家)、中立型(Neutral,只有被激怒才会攻击)、攻击型(Hostile,主动发动攻击)、可驯服(Tamable,这些生物可以被玩家驯化)、效用型(Utility,可以被玩家创造并且为玩家服务)和BOSS(拥有巨额生命值)。其中像殭尸与骷髅这些会在阳光下自燃的生物被视为亡灵生物(Undead)。
主世界是在游戏中拥有最多生物的空间,除了部分生物,其余的都可在主世界找到:狼、豹猫、兔子、猪、羊、马、牛、鸡、哞菇、鱿鱼、蝙蝠、北极熊、殭尸与殭尸村民以及尸壳、骷髅和流浪者、蜘蛛和洞穴蜘蛛、蜘蛛骑士和鸡骑士、蠹虫、末影人、爬行者、史莱姆、守卫者和远古守卫者、女巫以及NPC角色一般的村民等等。在携带版,有一种与村民相似的生物-NPC。
闪电会对部分被击中的生物造成影响,例如:在主世界的猪会变成殭尸猪人、爬行者可以变成高压爬行者、村民则是变成女巫、普通的马会变成骷髅马。虽然这些情况很少发生。
在其它空间也有生物,下界有恶魂,殭尸猪人,烈焰人,岩浆怪和凋灵骷髅等五种生物,而末影龙和潜影贝只可在末路之地出现。
也有不能自然生成的,例如末影螨(只能通过末影珍珠生成),洞穴蜘蛛(只能靠废弃矿井的刷怪箱生成),凋灵、雪傀儡以及铁傀儡(三者可由玩家亲手创造,铁傀儡在某种情况下在村庄自然生成)。
在《Minecraft》,存在着未使用、已移除或有计画的生物,它们不会在正常情况下出现于游戏。未使用:巨人、猪人、杀手兔、殭尸马,已移除:史蒂夫(生物)、黑史蒂夫、野兽小子、拉娜和人类,有计画:红龙、熊猫、鱼。另外还有一个传言人物-Herobrine。

地理事物

海拔高度
海拔高度(Altitude)通常指某一点距游戏环境底部(海拔高度为 0)的距离,单位长度为一个方块的棱长。在游戏中,海平面所在的方块层数(Layer)是62,(海拔高度为63);游戏环境最顶层为255(海拔高度为256)。云出现在127层(海拔高度为128)。
主世界的地貌随海拔高度改变主世界的地貌随海拔高度改变
游戏定义某个点的Y坐标的值是其海拔高度。游戏中最底一层基岩放置在Y=0之上(其上表面Y=1),而处于游戏允许的最大高度的方块,其处于第255层,上表面Y=256。玩家可使用F3键查看当前脚底和眼睛所在的Y坐标;玩家的眼睛离脚底约1.6方块高。例如,站在海边的玩家会查看到自己的脚底坐标为Y=63,眼睛坐标为Y≈64.6。
生物群系
物群系(Biome)是Minecraft里有不同的地域特色,植物,高度,温度,湿度评级的地区。在气候学和地理学上被定义为具有类似气候条件的地方,比如植物、动物和土壤生物组成的群落,它经常被称作生态系统。在Minecraft中,从万圣节更新开始,它意味着具有不同高度、温度、湿度、叶子颜色的区域。
目前一共有21种主要的生物群系,21种生物群系变种和19种技术性生物群系。不同的生物群系可以很容易地用草地和叶子的颜色以及出现的方块种类(例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和针叶林中的松树)来区分。
区块
区块(Chunk)是Minecraft近乎无限大的地图里面的一段。每个区块由16×16×256,总计65536个方块组成。当玩家第一次出现在世界时会在其周围生成区块,而随着玩家对世界的探索,相邻的区块也会被继续生成。
光(亮度)
亮度(Lighting)在Minecraft里会影响能见度,生物的出现,树木的生长,以及花和蘑菇会否留下。光可以由阳光,火把,火,岩浆,使用中的熔炉,和某些其他方块提供。
虚空
虚空(The Void)是生成边界以外的虚无的空间。在万圣节更新之前,虚空可在最底一层基岩下看到。曾经,岩浆层生成在第2层,而第1层的基岩被石头替代,这样玩家可以在生存模式不通过作弊到达虚空。
玩家只能通过地图编辑器或创造模式在主世界下方、下界顶部或底部的基岩层钻洞,或者跳下末路之地,来到达虚空。
世界界限
世界界限(World boundary,也就是“边境之地”) 是Minecraft地图可用区域的边界,存在于 X/Z 29,999,999附近。在1.7.9(正式版)之前,靠近该地区会发生一些奇怪的事情(例如严重扭曲的地形,不正常的卡顿)。

天空

日夜交替
日夜交替(Day-Night Cycle)是由白天转为夜晚或由夜晚转为白天的过程,主世界是拥有日/夜循环的唯一空间。
在白天,太阳将充当光源。此光强大到足以杀死殭尸和骷髅,令末影人消失和令蜘蛛们变中立。唯一能在白天生存和保持攻击性的怪物是爬行者、史莱姆和女巫。在晚上的时间月亮是唯一的自然光源,但它仅提供一个小光源,使得攻击性生物能生成。
在主世界中,需时20分钟。
白天是一天周期最长的一节,历时10分钟。
日落持续1.5(1 ½)分钟。
夜晚持续7分钟。
日出持续1.5(1 ½)分钟。
云(Cloud)出现在主世界的128层;虽然他们没有实际的作用。不过,云总是向西边飘动,可以让你简易的辨识方位。
太阳
太阳(Sun)是一个出现在早上的二维动画。其在天空中时会照亮所有上层的方块。当玩家在新地图出生时,太阳会在黎明时在水平线上升起。随着时间流逝,它会缓慢地划过天空,直到滑到水平面以下,同时相对地月亮会升起。
白天大概持续10分钟左右,期间是草生长蔓延的最佳时期。玩家越深入地下,日照亮度就越低,直到最终完全看不到任何东西。天井或间隙能让阳光从中照射进地底。
月亮
月亮(Moon)是一个出现在晚上的二维动画。草或树苗不会在月光下成长,也不会在月光下衰亡。月亮跟太阳都照亮最上层的方块,但月光的等级只有4,而太阳光的等级则是15。
月
夜晚的星空中,与月亮一起出现的还包括恆星(Star)。 恆星们看起来像小白色的方形并覆盖在虚空中,在夜晚不断的移动着。

天气

天气(Weather)是游戏世界中一种时常发生的环境效果,在游戏中不常见,但在出现时有很多变化。出现的天气类型依赖于生物群系:降雪会在较寒冷的生物群系(针叶林和冻原)中出现,而其它地方会出现降雨。而沙漠则不会出现任何降雨降雪过程。
两个不同的天气两个不同的天气
这些天气会使得天空更暗,并遮挡住太阳、月亮和星星。天气一般每7个游戏天出现一次(不同世界有所不同),并会持续15分钟。当玩家在床上睡觉后,天气变化的计时器会重置。即是,如果在入睡时正在降雨或降雪,醒来后这些天气就会停止。降雨和降雪可以同时发生。
降雨
降雨(Rain)是一种暂时的、整个地图会同时出现的随机天气,但在针叶林、冻原与沙漠生物群系中雨并不会出现。
主世界(《Minecraft》一开始的次元)
降雪
降雪(Snowfall)是游戏的元素之一。与降雨相同,它是一种天气变化。
主世界(《Minecraft》一开始的次元)
降雪偶尔发生且只会发生在冻原及针叶林生物群系里。它会使其上方无方块的水变成冰,而且还会在透明方块除外的所有方块铺上一层雪。
雷暴
雷暴(Thunderstorm)是一种在降雨,降雪或乾燥的沙漠期间随机发生的天气情况。所有这些天气变化都适用,虽然由于雷电会出现以及亮度水平会下降到7级,但是雷暴是截然不同的。
一道闪电击中一棵树;一只爬行者在森林中蹦跳。一道闪电击中一棵树;一只爬行者在森林中蹦跳。
即使是在大白天,攻击性怪物仍可以出现。然而,怪物数量会比晚上少得多,因为它只是勉强黑暗得足以让它们出现。
闪电(Lightning)是雷暴的一种致命元素。它会在地图中随机劈下来,製造出短暂的火灾。虽然几乎大多数都由雨水立即扑灭,但是会点燃木头和其他可燃物品也是可能的。

结构

结构(Generated Structures)是游戏基于某种算法生成的特定的方块排列次序。
主世界有着许多不同类型和大小的自然结构,包括地形和建筑物。详情见参考资料:。

我的世界分类项

另见:环境
环境
地理
高度
生物群系
区块
亮度
虚空
世界界限
世界大小
天空
昼夜更替
月亮
太阳
维度
主世界
下界
末路之地
默认
超平坦
放大化
世界类型
Java版
巨型生物群系
调试模式
自选
基岩版
旧世界类型
原主机版
典型
小型
中型
大型
生成结构
主世界
地形
海滩
空岛
山丘
山脉
表面
地表
平面
水域
珊瑚礁
湖泊
海洋
河流
大型
废弃矿井
洞穴
峡谷
要塞(末地传送门)
小型
沙漠水井
地牢
化石
巨型蘑菇
冰山
埋藏的宝藏
矿脉
生苔的巨石
沉船
涌泉
树木
水下遗蹟
建筑
沙漠神殿
雪屋
丛林神庙
村庄(结构)
林地府邸
沼泽小屋
海底遗蹟(结构)
即将到来
守卫者前哨站
下界
萤石堆
熔岩海
下界要塞
末地
末地城
终末之池
末地折跃门
黑曜石平台
黑曜石柱
回归传送门
人造结构
信标金字塔
潮涌框架
下界传送门
物质
方块(固体)(透明)
液体
实体(生物)(玩家)
物品
可再生资源
世界边界
音效
音乐
环境音效
天气
雷暴
地图主题
地图形状
地图类型
冬天模式
已移除
基岩版
下界反应堆
结构
砖块金字塔
无主之地(无主之地)
独石柱
黑曜石墙
天域
Indev房子
自定义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