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中华经典古籍库

(2019-07-16 23:26:59) 百科综合
中华经典古籍库

中华经典古籍库

《中华经典古籍库》为中华书局2014年推出的大型古籍资料库。2015年8月,中华书局成立古联(北京)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主营《中华经典古籍库》的全部研发和推广工作。

《中华经典古籍库》所收图书涵盖了经、史、子、集各部,目前已收录近1274种中华书局出版的整理本古籍图书,涵盖经史子集各部,总共7.5亿字。包含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通鉴系列”、“新编诸子集成”、“十三经清人注疏”、“史料笔记丛刊”、“学术笔记丛刊”、“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佛教典籍选刊”等经典等系列。

目前“古籍库”已推出4期资源,以后每年都会递增文献资源,在资料库的技术和功能上也会不断完善。

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中华经典古籍库》陆续推出了四款产品:镜像版、网路版(线上版)、微信版、微信专业版。这四款产品的功能和价格各异,充分照顾到了机构用户和个人用户的差异性需求,也可以同时满足专业学者和非专业人士各自的需求。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华经典古籍库
  • 外文名:Zhonghua Database of Chinese Classic Books
  • 出版单位:中华书局
  • 研发机构:古联(北京)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 总    计:约7.5亿字 
  • 当前资源:1-4期 

基本信息

“中华经典古籍库”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古籍数位化阅读、检索服务,提供了必备的辅助工具,特别提供了数据与原书图像的对照,方便读者了解版式信息,省去了读者核对纸书时的麻烦,为读者带来便利。
“中华经典古籍库”的出版回响了学界一直以来的要求,中华书局这一百年经典品牌第一次走向数字出版。中华书局近百年来整理了数千种古籍,其内容质量远超前代,在海内外享有广泛的声誉。古籍库的将这些优质古籍整理资源通过信息技术聚合在一起,极大的提高了读者使用古籍的效率。
“中华经典古籍库”在数据製作的过程中,一方面通过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校对,保证了图书出版高标準的编校质量。另一方面,我们也进行了而外的数位化编辑工作,修改了原书中的一些错误。
本产品第一辑所收书目大多是中华书局近百年来古籍整理的精品:
“二十四史”及《清史稿》是我国最为重要的基本史料。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是由中华书局组织全国百余位文史专家,历时二十年完成的新中国重大古籍整理工程。参与整理的当代史学家均为一时之选,代表了新中国史学界各断代史研究的最高水平。点校基本上选用了当时最好的底本,并撰写了内容翔实的校勘记。点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出版问世之后,成为海内外学术界最权威、最通行的版本,享有“国史”标準本的美誉。
编年体史书我们选择了《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和《明通鉴》等,记载了从战国的明的历史,史料广博,与纪传体互为补充。《资治通鉴》以清胡克家翻刻的元刊胡注本为底本进行标点;《续资治通鉴》以冯集梧补刻本为底本进行标点排印;《续资治通鉴长编》本书以清光绪七年浙江书局刊本为底本,卷二〇九以前用宋手抄本、宋撮要本对校,并用文津阁本和活字本通校全书;《明通鉴》依据1897年湖北官书处重校本标点。这些书都是目前整理校为完善的版本。
子书是我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华书局修订重印了由原世界书局出版的《诸子集成》。但其中未能包括一九四九年后一些学者整理子书的新成果,所收的子书种类不够多,断句、排印尚有不少错误,为此中华书局从一九八二年开始编辑出版《新编诸子集成》,至今已出满四十种。每一种都选择到目前为止较好的注释本,有的书兼收数种各具优长的注本,出版以来深受读者欢迎。
自汉至清,经学在各门学术中占有统治的地位。清代经学家在经书文字的解释和名物制度等的考证上,超越了以前各代,取得了重要成果,这对研究古代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以至科技等,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中华书局在《十三经清人注疏》这个名称下,选择这方面有代表性的着作。对收入的书,均按统一的体例加以点校。第一辑收录了《论语正义》、《周礼正义》、《礼记集解》等十三种。
中华书局的“历史史料笔记”丛刊系列收录了从唐代到清代的笔记体史料,内容庞杂,涉及历史评论、市井见闻、哲学思辨、文字训诂、乐理戏曲等诸多方面,大多生动有趣,又能补史籍之阙。
第一辑还收录有一些诗文总集,如《全宋词》、《全唐书》、《元史选》、《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等;收录了“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中《李太白全集》、《杜诗详注》、《徐渭集》、《柳宗元集》等十余种;收录了“理学丛书”、“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中国历史文集选刊”、“佛教典籍选刊”、“学术笔记丛刊”“历史纪事本末”中的内容。同时收录了政书、国小、史评、诗文评等多类古籍整理品种。

文献来源

《中华经典古籍库》所收书目全部为经过整理的点校本,每本书都汇集了民国以来无数专家的研究成果,尤其是二十五史和通鉴等系列,都以中华书局点校本为最高标準。
《中华经典古籍库》自2014年6月问世以来,截止到2017年1月已发布了四期产品,数据总计7.5亿字。古籍库一直坚持做精品化古籍库,所收全部为正版图书,选取权威整理版本,并经过深度编辑加工,旨在呈现给用户一个优质的、可信的、可直接徵引的善本古籍库。
除中华书局出版的古籍外,从第四期开始还与天津古籍出版社、凤凰出版社、齐鲁书社、巴蜀书社、辽海出版社、华东师範大学出版社等六家专业古籍出版社进行了着作权合作,引入多个出版社的优秀整理本古籍。其中包括凤凰出版社的《册府元龟》、《全元文》,巴蜀书社的《郭店楚简老子集释》、《苏轼文集编年笺注》,华东师範大学出版社的《中州集》、《竹窗随笔》,天津古籍出版社的《辑校万曆起居注》、《三十国春秋辑本》,齐鲁书社的《宋代序跋全编》、《诗经异文汇考辨证》和辽海出版社的《唐翰林学士传论》、《八旗文经》等共403种优秀整理本古籍。

所收书目

《中华经典古籍库》所收书目全部为经过整理的点校本古籍图书。资料库以传统四部分类法为纲,涵盖经史子集各部。
以下以“古籍库”中部分中华书局整理本古籍的出版系列加以举例说明。
二十五史系列
“二十四史”加上《清史稿》,就是通常所说的“二十五史”。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南齐书》
《梁书》
《陈书》
《魏书》
《北齐书》
《周书》
《隋书》
《南史》
《北史》
《旧唐书》
《新唐书》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宋史》
《辽史》
《金史》
《元史》
《明史》
《清史稿》
通鉴编年系列
通鉴源于司马光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取宋神宗“有鑒于往事,以资于治道”之意,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记述历史。后世多效仿司马光,或续资治通鉴,或撰当代通鉴,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
本系列包括《资治通鉴》在内的五部通鉴体书籍及后世编年体史书,参照各家底本及所引着述、笔记、墓誌等材料加以点校考证,内容翔实可信,使用方便,是目前通鉴类书籍较为完善的版本。
《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长编》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明通鉴》
《汉纪》
《后汉纪》
《纲鉴易知录》
《东华录》
《皇朝编年纲目备要》
《续编两朝纲目备要》等
纪事本末系列
纪事本末体以历史事件为主体,把大量史料加以剪裁整理,完整地叙述一个历史事件始末的史书体裁。它克服了编年体记事分散和纪传体记事重複的缺点,在编年、纪传、政书三体之外又创立了一种史书新体裁,从而为史学发展开闢了一条新途径。
“纪事本末体”,始创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其后有明朝陈伟瞻的《宋史纪事本末》、清朝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李有棠的《辽史纪事本末》《金史纪事本末》等。本系列多书互校,择善而从,较为完善。
《宋史纪事本末》
《辽史纪事本末》
《金史纪事本末》
《元史纪事本末》
《明史纪事本末》
《三藩纪事本末》
《绎史》
《筹办夷务始末》等
十三经清人注疏
自汉迄清,经学在我国学术系统中一直占统治地位。其发展经历了几个不同阶段,而清代是很重要的也是最后的一个阶段,清代经学家在经书文字的解释和名物制度等的考证上,超越前代,取得了重要成果,这对我们利用经书所提供的材料研究古代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科技等,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清代的经学着作,数量极多,体裁各异,研究的重点也有不同。其中用疏体写作的书,一般是吸收、总结前人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又是现在文史哲研究者较普遍需要参考的书。
《周易集解纂疏》
《尚书今古文注疏》
《尚书孔传参正》
《今文尚书考证》
《毛诗传笺通释》
《诗三家义集疏》
《周礼正义》
《礼记训纂》
《礼记集解》
《礼书通故》
《大戴礼记解诂》
《大戴礼记补注》
《春秋左传诂》
《春秋穀梁经传补注》
《论语正义》
《校正孔氏大戴礼记补注》
《榖梁古义疏》等
历代史料笔记丛刊
1998年我局曾将“历代史料笔记”整体推出,近几年又推出“唐宋史料笔记丛刊”、“元明史料笔记丛刊”、“清代史料笔记丛刊”。笔记形式活泼,内容广泛,并且大都是亲见亲闻,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
《隋唐嘉话》
《朝野佥载》
《明皇杂录》
《大唐新语》
《东斋记事》
《春明退朝录》
《龙川略志》
《游宦纪闻》等
元明史料笔记丛刊
《菽园杂记》
《归潜志》
《水东日记》
《戒庵老人漫笔》
《典故纪闻》
《玉堂丛语》
《寓圃杂记》
《震泽纪闻》等
清代史料笔记丛刊
《池北偶谈》
《蕉廊脞录》
《古夫于亭杂录》
《分甘余话》
《清秘述闻》
《冷庐杂识》
《海国四说》
《浪迹丛谈》等
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
本丛刊辑录了各朝官私史书,包括编年体、语录体、纪传体等不同体裁,并采野史、杂史、地誌、笔记等资料,搜罗广泛,并加以点校注释考订,以资读者参考利用。
《明季北略》
《明季南略》
《十国春秋》
《汉官六种》
《宋太宗皇帝实录校注》
《皇宋十朝纲要校正》
《皇明通纪》
《东观汉记校注》
《隆平集校证》
《国语集解》
《越绝书校释》
《靖康稗史笺证》
《宋季三朝政要笺证》
《大金国志校证》
《宋史全文》等
中外交通史籍丛刊
据《汉书·西域传》记载,早在公元前2世纪,我国同中亚各国就有往来。4世纪以后,我国许多使节、僧侣与商人不断前往西域、东洋及南海诸国进行政治访问与商业、文化活动,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他们留下了许多游记、回忆录等资料,这部分文献流传至今,已成为今天研究亚洲各国古代史和中外交通史的重要材料。本丛刊收录有关中外关係方面的古籍,多是中国古代外交、经济文化交流极具价值的史料,细为校勘整理,对研究亚洲各国史及中外交通史多有助益。
《西洋番国志》
《郑和航海图》
《两种海道针经》
《鹹宾录》
《新疆赋》
《西域行程记》
《诸蕃志校释》
《汉书西域传补注》
《真腊风土记校注》
《西游录》
《异域志》
《安南志略》
《海外纪事》
《唐大和上东征传》
《日本考》
《东西洋考》
《往五天竺国传笺释》
《经行记笺注》
《西洋朝贡典录校注》
《职方外纪校释》
《大唐西域记校注》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校注》
《岛夷志略校释》
《西域水道记》等
中国佛教典籍选刊
“中国佛教典籍选刊”选有重要的佛教史籍,也有中国佛教几个主要宗派(如天台宗、三论宗、唯识宗、华严宗、禅宗)的代表性着作,还有与中国佛学渊源关係较深的佛教译籍。所有书都选择较好的版本为底本,经过校勘和标点,整理出便于研读的本子。对于其中的佛教哲学着作,还在此基础上,充分吸收现有研究成果,写了深入浅出、简明扼要的注释。
《出三藏记集》
《法苑珠林校注》
《宋高僧传》
《五灯会元》
《古尊宿语录》
《大乘起信论校释》
《童蒙止观校释》
《三论玄义校释》
《成唯识论校释》
《华严金师子章校释》
《续高僧传》
《祖堂集》
《释氏要览校注》
《浮士十要》
《居士传校注》等
中国文学研究典籍丛刊
中国古代学者对文学的认识、思考、研究和总结,是以多种形式书写、流传并发生影响的,有的是理论性的专着,有的是随笔式的评论,有的是作品前后的序跋,有的是作品之中的评点。这些典籍数量丰富,种类众多,涉及各个时期不同的文学现象和文学思潮,以及不同的作家作品和文体文类。《中国文学研究典籍丛刊》,选择历代具有代表性的典籍,採用所能得到的善本,进行深入的整理。为学术界提供了一套承载中国古代学者文学研究成果的、内容更为準确、使用更为方便的基础资料。
《诗品译注》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
《诗人玉屑》
《词苑丛谈》
《养一斋诗话》
《增订文心雕龙校注》
《白雨斋词话全编》
《教坊记》
《光宣诗坛点将录笺证》
《曲品校注》
《升庵诗话新笺证》
《艺概注稿》
《全浙诗话》
《太和正音谱笺评》
《宋词纪事》等
诗文总集
收录先秦至明清的诗文全集,体裁涉及诗、词、曲、变文等,是中国古典诗文总集中收录篇幅最多最完整的一套书,对研究我国古代文学和文学史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
《元诗选初集》
《元诗选二集》
《元诗选三集》
《元诗选癸集》
《古谣谚》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全唐诗》
《全唐诗补编》
《全唐文补编》
《全元散曲》
《全宋词》
《全元诗》等
此外,还有新编诸子集成、新编诸子集成续编、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学术笔记丛刊、中国古典文学丛刊、理学丛书、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古体小说丛刊、中国历史文集丛刊、典籍丛刊、易学、学案、经学、国小、政书、史评、中国古代都城资料选刊、年谱丛刊、道教典籍选刊、书名题跋丛书等系列。

发展历程

中华书局积澱时期

中华书局自2001年开始进行古籍数位化工作,此后不断开始进行古籍数位化工作的相关尝试。2003年启动“中华古籍语料库”,同年成立古籍资源部。
2009年,开始建设“中华基本史籍分析系统”项目,尝试把二十四史为代表的中国基本史籍作深度加工。
2011年,中华书局启动了古籍数字出版项目———中华经典古籍库,将古籍语料库成果作更进一步编辑加工,开发面向机构用户的古籍资料库产品。

数字产品初具规模

2014年6月10日,中华书局正式推出了《中华经典古籍库》。
2015年8月27日,《中华经典古籍库》(线上版)全球发布。

古联数字公司时期

2015年10月27日,中华书局在古籍资源部的基础上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古联(北京)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中华经典古籍库》及其他数位化工作。
2016年4月23日,中华书局推出《中华经典古籍库》微信版。
2017年1月13日,《中华经典古籍库》第四期,暨“古籍库”个人专业版上线。
“中华经典古籍库”第四期暨“古籍库”个人专业版联合上线“中华经典古籍库”第四期暨“古籍库”个人专业版联合上线

产品类别

镜像版

《中华经典古籍库》的发布,使得用户在进行学术研究等活动时可以拥有可直接引用的可靠的数位化古籍。此产品具有以下特点:
1、实现了中国高质量古籍整理图书的数位化;
2、保留专名、注释、校勘等全部整理成果;
3、提供原书扫描图像页与数字文本一一对照。
查阅方式:可在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等十几家图书馆进行查阅。

网路版

《中华经典古籍库》(网路版)于2015年8月27日正式上线。相较于镜像版“古籍库”,具有以下特点:
1、线上运行的基于古籍整理成果的中文古籍资料库;
2、在传播方式上从线下转为线上;
3、数据规模上得到进一步提升;
4、增加了“专名词库”和“分类主题词表”两种知识拓展功能。

微信版

微信版又分为普通版和专业版。
普通版微信版提供检索全文、线上阅读、在线上字典等工具,方便用户通过手机和PAD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阅读和利用古籍。
中华经典古籍库微信版中华经典古籍库微信版
“中华经典古籍库”的微信专业版,则是面向个人用户的升级产品,相较普通版,它主要增加了三种功能:
1、可以查看原书的页码与书页图像;
2、电脑浏览器、电脑微信客户端、平板电脑微信客户端等多个终端均可使用;
3、引用更方便,複製后可以自带出处信息。

特色功能

功能设定

●阅读导航
左侧通过导航栏可以方便的选择图书。右侧在检索结果、文本、原书版面图中可以方便切换。
●图文对照
本产品不仅包含原书全部内容,并且提供原版图像与文字的全面对照,页码一一对应,读者在浏览的过程中可通过点击图示对应到图像,从而随时进行查检和引用。
图文对照图文对照
●人名异称关联
本产品在繁简、异体字关联检索的基础上,整理收录了二十五史人名索引,从而增加了人名异称的关联,人物检索更加灵活全面。关联词表还会在后续版本中不断扩充。
●分类检索
由于本产品完全保留了古籍点校成果,故用户在检索时可勾选正文、校注、书名、专名、标题等分类选项锁定範围,使结果更为精準。  
引用格式自动生成引用格式自动生成
●引用格式自动生成
用户可以在选中要引用的文本后右键选择引用选项,系统将自动生成带引用出处的文本供用户贴上使用。

辅助功能

●在线上字典
目前自带在线上字典选用的是中华大字典,同时提供关联字的搜寻结果,用户可以通过点击上方状态栏的在线上字典按钮或右键选择的方式进行单字的查询。
在线上字典在线上字典
●纪年换算
为方便读者的阅读,本产品配置了纪年换算功能,用户可通过直接输入年份、乾支查询,也可以通过关键字,如时期、帝王、年号等进行筛选查询。
纪年换算纪年换算
●笺注书籤
笺注书籤笺注书籤
用户可以在任意一个书页的位置通过点击右键添加书籤,并且可以输入相关笺注,方便日后的浏览与使用。

优势

●内容质量佳
本产品所收录的书目着作权皆中华书局自有,大多为古籍整理精品,在学术界享有广泛讚誉。
数字版包含原书全部信息,保留了专名线、校勘记等整理成果,原书扫描图像页与数字文本相对应。便于读者查看原书版式、核查原文。
●数据质量高
本产品在数据整理的质量高,并在加工中进行了数位化编辑,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数据质量相较纸书更优。
●使用方便
系统提供了方便的导航与检索功能,提供了在线上字典、纪年表等辅助工具,提供了人名的关联词表、笺注笔记、自动加注引文出处等功能。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