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中华民国陆军

(2019-08-19 02:55:34) 百科综合
中华民国陆军

中华民国陆军

中华民国陆军(英语:The Republic of China Army,ROCA)是中华民国国军的一个军种,台湾地区沿用此称呼台湾陆军。民国陆军经北洋军、国民革命军和中华民国国军三个时期。中华民国陆军的任务是平时从事基本战力与应变作战能力训练,依状况协力维护重要基地与厂、库设施安全,适应支援地区重大灾害防救工作;战时联合海、空军,遂行联合作战,击灭进犯敌军,确保国土安全,抗日战争时期对抵抗日军侵华做出了杰出贡献。鼎盛时期共有600万多人,是陆海空三军之中人数最多的军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华民国陆军
  • 外文名:The Republic of China Army
  • 时代:中华民国时期
  • 演变:台湾陆军前身

历史沿革

北洋军

1912年北洋政府改北洋军镇、协、标、营为师、旅、团、营,并大肆扩军,增编12个师、16个混成旅。1913年袁为镇压“二次革命”,派4个师、3个旅及武卫军(张勛部)对南方革命党人发动进攻,击败讨袁军,将原驻直、鲁、皖的北洋军势力发展到除滇、黔、桂及边远地区以外的长江以南各省(见讨袁战争)。1912-1914年,北洋军先后在豫、鄂、皖、陕、甘等省镇压了白朗农民起义军(见白朗起义)。1914年袁任命参谋本部次长陈宦为四川军务会办,并令其率北洋军3个混成旅入川。袁利用掌握北洋政府权力,极力扩大北洋军。至1916年初,北洋政府直辖和依附的军队总计33个陆军师、97个混成旅(含部分步、骑兵旅)、33个混成团(含部分独立步、骑兵团),总兵力达120万人,其中一半以上为北洋嫡系部队。

国民革命军

中国国民革命军,简称国军,由中国国民党在1925年创设。
早期国民革命军内部的将领和军官由国民党在广州创设的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加以培养训练,军队同时效忠国民党和中华民国。曾参加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共内战、中原大战、抗日战争等战争。
1947年中华民国行宪后改组为中华民国国军。

中华民国国军

中华民国陆军本部前身为「同盟国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部」,成立于民国三十三年冬(1944年),时抗日战争方殷,为配合盟军作战,牵制日本主力于中国及东南亚战场,于是成立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部,总部设于云南昆明,负责西南战区陆军部队之指挥及整训责任。
民国三十五年六月一日(1946年6月1日),军事委员会改组编成国防部,同时将同盟国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部于南京改编为「陆军总司令部」,时编制包含总司令办公室、第一至六署,以及总务、军械、军医等处。三十八年(1949年)七月因戡乱移驻广东,同年九月奉命前进云贵一带“剿共”,十月总司令部迭遭袭击,仅少部突围,大部分人员均告失散,至此总部组织暂不复存。

台军

一九五零年年四月十六日“陆军总司令部”奉命恢复,于高雄凤山(现陆军官校)以台湾防卫司令部改组编成,同年九月,迁驻台北市上海路二段一号营房(现中正纪念堂);一九七二年年五月实施「北碇」演习,复迁至桃园龙潭大汉营区。
2005年1月1日因应国防组织法,本部全衔改称「国防部陆军总司令部」,二零零六年二月十七日再改称为「国防部陆军司令部」,下辖政治作战主任室、督察室、人事军务处、军事情报处、战备训练处、后勤处、计画处、主计处、化兵处、工兵处、通信电子资讯处等幕僚部门。
台湾地区陆军司令部内设各处室,另下辖各军团指挥部、防卫指挥部、航特指挥部、教育训练暨準则发展指挥部、师指挥机构、装甲旅、机步旅、空骑旅、特战旅、守备旅、守备队。
兵科专科学校计有:陆军官校(军官)、陆军专科学校(士官)及陆军步兵学校、陆军装甲兵训练指挥部暨装甲兵学校 、陆军飞弹炮兵学校、陆军化学兵学校、陆军后勤学校、陆军通信电子资讯学校、陆军工兵学校等。
台湾陆军现有3个军团、4个防卫指挥部、7个地区指挥部、3个机械化步兵旅、4个装甲旅、3个炮兵指挥部、2个航空旅、2个特战群。
未来军队整併案,陆军司令部、联勤司令部、后备司令部三系统在整并,宪兵司令部则归为参谋本部宪兵指挥部,则不受陆军司令部掌管,也是唯一陆军兵科不受陆军司令管辖的。

军徽涵义

“青天白日国徽 象徵效忠中华民国,保护疆域之意涵,也象徵陆军是国家的军队,捍卫国家保护人民为职责。
一刀一枪 指挥刀与步枪代表陆军执干戈以卫社稷、两者合一为陆军的象徵,一刀一枪当思来处不易,尤应重视保养及维护!
七叶嘉禾 嘉禾象徵陆军对北伐、抗战、戡乱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并有以农建军,寓兵于民之意,两禾各七穗,用以砥砺官兵七七抗战精神。”

组织机构

陆军司令部
台湾陆军司令为台湾陆军司令部之指挥官,指挥台湾陆军,最初之名称为“陆军总司令”,2006年1月1日起,更名为“陆军司令”。
台湾陆军司令部 陆军司令部驻桃园龙潭
陆军总司令部设总司令一人、副总司令二人、参谋长一人、副参谋长多人。下设政治作战部、后勤司令部(在龙潭)、训练司令部(在凤山)、空降特种司令部(在屏东)、反共“救国”军指挥部(在东引)、第10军团司令部(在台中)、第6军团司令部(在中坜)、总司令办公室、副总司令办公室、参谋长联络室、第一署(人事)、第二署(情报)、第三署(作战)、第四署(后勤)、主计署、军医署 、政一处(人事)、政二处(心战)、政三处(党务)、政四处(保防)、政五处(民事)、政六处(政教)、陆光艺工大队、新闻组、总务处、主计处、经理处、飞弹处、工兵处、化学兵处、装甲兵处、兵工处、弹药处、通信处、运输处、动员处、军法处、史政处、战地政务处、军眷管理处、福利处、航空总队、特种军情报队、作战计画委员会、陆军出版社等机构。
内部机构
1、政治作战部
2、督察室
3、人事军务处(原人事署)
4、军事情报处(原情报署)
5、战备训练处(原作战署)
6、后勤处(原后勤署)
7、计画处(原计画署)
8、化学处
9、工兵处(原工兵署)
10、通信电子资讯处(原通信署)
11、主计处
军团指挥部 陆军六军团(驻桃园中坜)
军团指挥部
前身原为「台湾北部防守区司令部」,繫于1950年由舟山群岛防卫司令部原有人员改组编成,司令部初设台北公馆。四十三年以该司令部及预备兵团司令部为基干,于中坜龙冈合併编成「第一军团」,隶属陆军总司令部。六十五年一月改番号为「第三军团」,同年八月十六日,复改番号为「第六军团」迄今。
1、关渡地区指挥部(驻台北关渡)
2、兰阳地区指挥部(驻宜兰金六结)
3、269机械化步兵旅(驻桃园杨梅)
4、542装甲旅(驻新竹湖口)
5、584装甲旅(驻新竹湖口)
6、33化兵群(驻桃园中坜)
7、53工兵群(驻桃园八德)
8、73资电群(驻桃园中坜)
9、21炮兵指挥部(驻桃园中坜)
陆军八军团(驻高雄旗山)
前身为「预备部队训练司令部」,民国四十四年于桃园以第四军为基干编成后,旋即移驻台中,专责新训任务。五十三年因部队训练需要,改编为「陆军训练司令部」。五十五年为使教 育训练与作战发展相结合,复改编为「训练作战发展司令部」,并迁驻凤山。六十八年因「崑仑桉」改编为「第八军团」,隶属陆军总司令部,同时司令部移驻高雄旗山。
1、298机械化步兵旅(驻屏东万金)
2、564装甲旅(驻高雄阿莲)
3、39化兵群(驻高雄旗山)
4、54工兵群(驻台南市)
5、75资电群(驻高雄旗山)
6、43炮兵指挥部(驻高雄大树)
陆军十军团(驻台中新社)
前身「台湾南部防守区司令部」,民国三十九年由陆军总部及第八十军选派干部编成,司令部初设凤山。四十三年五月一日,于高雄凤山与中部防守区司令部,合併编成「第二军团」,隶属陆军总司令部。六十一年迁台中县新社乡。六十五年一月改番号为「第五军团」,同年八月十六日,复改番号为「第十军团」迄今。
1、586装甲旅(驻台中后里)
2、200机械化步兵旅(驻台中大里)
3、36化兵群(驻台中大雅)
4、52工兵群(驻台中太平)
5、74资电群(驻台中新社)
6、58炮兵指挥部(驻台中神冈)
防卫指挥部
防卫指挥部 花东防卫指挥部(驻花莲美侖)
台东地区指挥部(驻台东太平里)
澎湖防卫指挥部
前身为 「澎湖防守司令部」,三十八年成立于马公,由十二绥靖区司令兼四十军军部改组编成。同年底,改名「澎湖防卫司令部」,隶属东南长官公署。三十九年四月改隶陆军防卫司令部,四十七年七月复改隶陆军总部。五十八年「嘉禾桉」,改由军司令部兼防卫部。迄六十八年「崑仑桉」取消军部番号,正式专设「澎湖防卫司令部」。
金门防卫指挥部
前身原为第十二兵团司令部,三十八年初成军于浙江,同年十二月转进金门,并改编为 「金门防卫司令部」,时归东南军政长官公署指挥。三十九年公署裁撤后,遂直隶国防部指挥,并受陆军总司令部行政支援;成立迄今担负第一线防卫任务,先后于古宁头战役、八二三炮战获得胜利,奠定台海安定基础。
1、烈屿地区指挥部(驻金门烈屿)
2、金东守备队(驻金门金沙)
3、金西守备队(驻金门金城)
4、后屿守备队
5、金防部炮兵群
6、101两栖侦察营(欠)
马祖防卫指挥部(驻马祖南竿)
三十八年戡乱军事逆转,为便于作战指挥遂成立「马祖临时指挥部」,隶属台湾警备司令部,翌年六月改隶台湾防卫司令部,四十一年划归金防部,四十四年改编成立「马袓守备区指挥部」,同时改隶国防部指挥。五十四年再改编为「马祖防卫司令部」,五十八年改由军司令部兼防卫部;迄六十八年「崑仑桉」取消军部番号,正式专设「马祖防卫司令部」。
1、北高地区指挥部(驻马祖北竿)
2、莒光地区指挥部(驻马祖西莒)
3、东引地区指挥部(驻马祖东引)
航空特战指挥部
本部源起于民国三十三年一月一日在云南昆明成立「伞兵第一团」,民国四十七年三月一日在桃园龙潭成立「陆军特种部队司令部」,至民国六十三年四月一日为统一指挥体系,将「陆军空降司令部」与「陆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并编为「陆军空降特战司令部」。六十八年十月实施 「靖安专桉」,纳编陆军航空指挥部暨航空训练中心。迄八十八年十月一日因应「精实桉」改编为「航空特战司令部」。
1、601航空旅(驻桃园龙潭)
2、602航空旅(驻台中新社)
3、飞训部(驻台南归仁)
4、空降训练中心(驻屏东市区)
5、特战训练中心(驻台中谷关)
6、高空特种勤务中队(驻屏东凉山)
7、特种作战指挥部(驻桃园龙潭)
(1)特种作战862群
(2)特种作战871群
教育训练兼準则发展指挥部
1、行政综合处
2、作战模拟处
3、作战研发处
4、準则研发处
5、教育训练处
6、主计处
直属单位
1、保修指挥部
2、“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陆军军官学校)(驻高雄凤山)
3、兵科学校
(1)陆军步兵训练指挥部暨步兵学校(驻高雄凤山)
(2)陆军装甲兵训练指挥部暨装甲兵学校(驻新竹湖口)
(3)陆军炮兵训练指挥部暨炮兵飞弹学校(驻台南永康)
(4)陆军化学兵学校(驻桃园八德)
(5)陆军工兵学校(驻高雄燕巢)
(6)陆军通信电子资讯学校(驻桃园平镇)
(7)陆军后备勤务学校:兵工专长〔驻桃园中坜校本部〕、运输专长(驻台北土城校区〕、卫生勤务专长〔驻桃园龟山校区〕、经理专长〔驻台北莺歌校区〕
4、中华民国陆军专科学校(驻桃园中坜)
5、勤务指挥部(驻桃园龙潭)
6、辅导教育中心
7、北区人才招募中心
粗体字为直属陆军司令部的单位
特种部队
戴立忍──101两栖侦察营
杨儒门──101两栖侦察营
郝龙斌──101两栖侦察营
薛志正──反共救国军野战特战部队(陆一特)
贺一航──空特部神龙小组
检场──空特部62旅
陈为民──空特部62旅
赖世雄──空特部71旅
RIVER──空特部71旅
颜志琳──空特部
陈义信──空特部
李民雄──空特部空投连
佳暮四勇士(详见八八水灾)──航特部高空特勤队。
其他 雷政儒──台湾陆军飞弹指挥部军医队(未役毕,下部队后疑因适应问题自杀身亡)

陆军兵科

战斗官科:步兵、炮兵、装甲兵、政战(军官)
战斗支援兵科:航空兵、工兵、通信、化学兵、宪兵、飞弹
勤务支援官科:运输、兵工、测量、军医、行政、财务、军邮
一般勤务:政战(士官)、军法、行政、财务、经理
备注:陆军仪队为步兵官科、陆军乐队为行政官科。

武器装备

武器装备以联战指管、陆航、野战防空及地面防卫等“核心战力”为主。
手枪 M1911手枪 冲锋鎗 T77冲锋鎗 T51手枪 MP5冲锋鎗 T75手枪 乌兹冲锋枪 步枪 M14自动步枪 狙击步枪 巴雷特M82狙击步枪 T65突击步枪 M24狙击步枪 T91战斗步枪 机枪 T75班用机枪 M4卡宾枪 T74排用机枪 M16突击步枪 M249班用自动武器 白朗宁M2 榴弹发射器 MGL-140枪榴弹发射器 (南非制) 迫击炮 106无座力炮 T85榴弹发射器 T-75 81毫米迫击炮 Mk 19 Mod3榴弹枪(40榴弹枪) 63式120毫米迫击炮 反坦克火箭筒 AT4反坦克火箭筒 国造六六火箭弹(仿製美造M72火箭筒) APILAS反坦克火箭筒 FGM-148标枪飞弹 联战指管:战术区域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野战数位交换机、高高频无限接收器。
手枪 M1911手枪 冲锋鎗 T77冲锋鎗
T51手枪 MP5冲锋鎗
T75手枪 乌兹冲锋枪
步枪 M14自动步枪 狙击步枪 巴雷特M82狙击步枪
T65突击步枪 M24狙击步枪
T91战斗步枪 机枪 T75班用机枪
M4卡宾枪 T74排用机枪
M16突击步枪 M249班用自动武器
白朗宁M2
榴弹发射器 MGL-140枪榴弹发射器 (南非制) 迫击炮 106无座力炮
T85榴弹发射器 T-75 81毫米迫击炮
Mk 19 Mod3榴弹枪(40榴弹枪) 63式120毫米迫击炮
反坦克火箭筒 AT4反坦克火箭筒
国造六六火箭弹(仿製美造M72火箭筒)
APILAS反坦克火箭筒
FGM-148标枪飞弹
陆航 AH-1W攻击直升机 野战防空 M998复仇者防空飞弹系统 CH-47SD运输直升机 M42防空炮车 OH-58奇奥瓦侦察直升机 FIM-92刺针飞弹 UH-1直升机 MIM-23鹰式飞弹 MIM-72/M48欉树飞弹 天弓二型飞弹 地面防卫
陆航 AH-1W攻击直升机 野战防空 M998复仇者防空飞弹系统
CH-47SD运输直升机 M42防空炮车
OH-58奇奥瓦侦察直升机 FIM-92刺针飞弹
UH-1直升机 MIM-23鹰式飞弹
MIM-72/M48欉树飞弹
天弓二型飞弹
坦克 M60巴顿 轻坦克 M-41轻战车
CM-11战车 M-41D轻战车
CM-12战车 步兵战车 CM-22 120公厘迫炮车
装甲运兵车 M113装甲运兵车 CM-23 81公厘迫炮车
CM-21装甲运兵车 CM-32云豹装甲车
自行火炮 M109自行火炮 火炮 M101榴弹炮
M110A2自行火炮 M114榴弹炮
驱逐战车 BGM-71托式飞弹 M59加农炮
多管火箭炮 雷霆2000多管火箭系统 M115加农炮
工蜂六型多管火箭 M1 90公厘炮
运动型多用途车 悍马 运动型多用途车 五十铃ELF通信指挥车、卫星通信车。
哈雷500 三阳 中型战术轮型车辆

陆军司令

历任司令
何应钦:1944年—1946年5月 最初名称为陆军总司令
顾祝同:1946年5月—1948年5月 1947年8月4日-1948年5月13日,经由孙立人上将代理职务
余汉谋:1948年5月—1949年4月 (以上三任均系在国民党统治大陆时任期任职)
顾祝同:1949年4月—1950年3月
孙立人:1950年3月—1954年6月
黄杰:1954年6月—1957年7月
彭孟缉:1957年7月—1959年6月
罗列:1959年6月—1961年8月
刘安祺:1961年8月—1965年8月
高魁元:1965年8月—1967年6月
陈大庆:1967年7月—1969年6月
于豪章:1969年7月—1975年3月
马安澜:1975年3月—1978年3月
郝柏村:1978年3月—1981年11月
蒋仲苓:1981年11月—1988年6月
黄幸强:1988年6月—1991年7月
陈廷宠:1991年7月—1993年7月
李祯林:1993年7月—1996年7月
汤耀明:1996年7月—1999年1月
陈镇湘:1999年1月—2002年1月
霍守业:2002年1月—2004年2月
朱凯生:2004年5月-2006年2月 2006年1月1日起,原名称陆军总司令改为陆军司令
胡镇埔:2006年2月-2007年2月
赵世璋:2007年2月-2009年2月4日 2009年2月5日起,调任国防部副部长
杨天啸:2009年2月5日-至今

陆军军歌

主词条:中华民国陆军军歌
风云起,山河动,黄埔建军声势雄,革命壮士矢精忠。
金戈铁马,百战沙场,安内攘外作先锋。
纵横扫蕩,复兴中华,所向无敌,立大功。
旌旗耀,金鼓响,龙腾虎跃军威壮,忠诚精实风纪扬。
机动攻势,勇敢沉着,奇袭主动智谋广。
肝胆相照,团结自强,歼灭敌寇,凯歌唱。

陆军标誌

中华民国陆军帽徽 中华民国陆军官科识别章 中华民国陆军、海军陆战队阶级章
中华民国陆军帽徽
中华民国陆军官科识别章
中华民国陆军、海军陆战队阶级章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