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方便世界华人“观古匾、拜祖姓、寻己根”,滁州在琅琊山脚下修建一座涵盖234个姓氏的“中华姓氏牌匾博物园”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华姓氏牌匾文化博物园
- 地理位置:滁州市琅琊山下
- 涵盖姓氏:234个
- 面积:350多亩
项目介绍
“中华姓氏牌匾文化博物园不仅是滁州的一个重要招商引资项目,同时也是滁州顺应国家发展文化产业政策,挖掘、复兴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华姓氏牌匾文化博物园建在“琅琊山旅游区,东坡路以西範围内”,占地面积约350亩;内容包括234个姓氏牌匾博物馆、中华始祖(五帝)缅怀馆、中国古代翰林牌匾博物馆、3箇中华姓氏牌匾综合馆、主题广场、文物流通市场和古玩市场等。
中华姓氏牌匾文化博物园将按“一姓一馆、一姓一会所”的形式,其中排名前10位的将採用四合院的布局方式,11位至234位的姓氏牌匾博物馆和会所採用一进一层布局。此外,博物园内还将根据不同姓氏的宗族文化特色,建成具有多种不同建筑风格的博物馆群。
姓氏文化
姓作为“远禽兽,别婚姻”的符号,是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记。经过数千年的分衍发展,中国历史上曾使用过的姓氏有24000多个,其中绝大部分均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延续下来的却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缘纽带。
据悉,中国的姓氏文化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时期,所以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女字底;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所取代,赐士以姓的治理国家手段便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