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世界遗产》内容简介:目前,我国共有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及文化景观43处(不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编写《中国的世界遗产》,旨在让广大读者了解我国世界遗产的文化、历史、艺术及自然特点等。《中国的世界遗产》由罗哲文、曹南燕、柴福善、张义生编着,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予以全面展示,且文笔简洁流畅,无疑为一部我国世界遗产的集大成之作。《中国的世界遗产》可作为古建、自然、历史等研究人员及园林景观规划师的研究用书,也可作为古建、自然、历史及文物爱好者、旅游爱好者、摄影爱好者的欣赏用书。
基本介绍
- 书名:中华名胜大观:中国的世界遗产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页数:357页
- 开本:16
- 品牌: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罗哲文 曹南燕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111418436
内容简介
《中国的世界遗产》编辑推荐:中国是世界着名的文明古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文物古蹟遗存,同时又是一个疆域辽阔、河山锦绣的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非常丰富,如北京故宫、敦煌石窟、拉萨布达拉宫、泰山、黄山等均久负盛誉,万里长城更是作为世界中古七大奇蹟之一而闻名于世。
图书目录
前言
长城
明清故宫
莫高窟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泰山
黄山
武陵源
九寨沟
黄龙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曲阜孔庙、孔林、孔府
武当山古建筑群
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
庐山
峨眉山——乐山大佛
苏州古典园林
平遥古城
丽江古城
颐和园
天坛
大足石刻
武夷山
青城山——都江堰
明清皇家陵寝
龙门石窟
皖南古村落
云冈石窟
三江併流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澳门历史城区
殷墟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开平碉楼
中国南方喀斯特
福建土楼
三清山
五台山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中国丹霞
杭州西湖
元上都遗址
澄江化石地
后记
参考文献
长城
明清故宫
莫高窟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泰山
黄山
武陵源
九寨沟
黄龙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曲阜孔庙、孔林、孔府
武当山古建筑群
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
庐山
峨眉山——乐山大佛
苏州古典园林
平遥古城
丽江古城
颐和园
天坛
大足石刻
武夷山
青城山——都江堰
明清皇家陵寝
龙门石窟
皖南古村落
云冈石窟
三江併流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澳门历史城区
殷墟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开平碉楼
中国南方喀斯特
福建土楼
三清山
五台山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中国丹霞
杭州西湖
元上都遗址
澄江化石地
后记
参考文献
后记
本书历时两年编写,现在终于完稿付梓。
全书收录我国目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及文化景观43处,包括不久前列入的元大都遗址和澄江化石地,并辅以300余幅照片,使之图文并茂。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书没有收录。为编写好这本书,我们力所能及地蒐集了能够蒐集到的资料,以期儘量减少错误和缺憾。文前特编选部分彩照,以便更好地展示我国世界遗产的风貌。
本书照片及资料主要由罗哲文先生等提供,并参考了国家文物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遗产大观》、《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中国风景名胜区》等书及其他相关书籍,以充实完善,纠正错讹。同时,得到了一些地方管理部门及相关人士、朋友的大力支持,如浙江杭州西湖管理处寄来了第一手翔实资料,广东韶关丹霞山管委会郭世明主任寄来了丹霞山的精彩图片,东北史地重大问题研究专家、吉林省文史馆馆员、研究员张福友先生寄来了高句丽王城等照片,河南安阳市文物局提供了殷墟相关照片,云南澄江化石地发现者、国际古生物学会副主席、博士生导师侯先光先生亲自修改文稿、并提供照片,内蒙古锡林郭勒正蓝旗元上都遗址博物馆珊丹馆长及北京八达岭特区办事处李冬副主任也热情发来相关图片等。我们深知,一本书,犹如一个系统工程,既浸润了我们的心血,也是大家劳动的成果与智慧的结晶,在此对大家一併致以谢意。
这里,尤其要说明,本书选题,由罗哲文先生亲自提出。就在先生病重期间,多次提出编写的宝贵意见。怎奈先生以88岁高龄于今年5月驾鹤西归,未能见得本书出版,成为永远的遗憾了。先生弟子、建设部副司长曹南燕女士,先生弟子、中国文物学会副秘书长张义生先生,百忙中提供资料,且统稿全书,做了大量细緻工作;先生之子罗杨、儿媳黄彬帮助仔细查找先生照片,且奉献出自己拍摄的有关照片;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陈晨女士也寄来全国风景名胜区的相关资料及照片等。因此,才使本书得以高质量、高品位地如期面世,也可以告慰罗老在天之灵了。
由于我国的世界遗产逐年会有新的列入,所以,本书将适时予以增补。当然,由于编写者视野及资料所限,学识所囿,书中一定会有各种不足,敬请方家和读者不吝赐教。
柴福善
2012年12月
全书收录我国目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及文化景观43处,包括不久前列入的元大都遗址和澄江化石地,并辅以300余幅照片,使之图文并茂。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书没有收录。为编写好这本书,我们力所能及地蒐集了能够蒐集到的资料,以期儘量减少错误和缺憾。文前特编选部分彩照,以便更好地展示我国世界遗产的风貌。
本书照片及资料主要由罗哲文先生等提供,并参考了国家文物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遗产大观》、《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中国风景名胜区》等书及其他相关书籍,以充实完善,纠正错讹。同时,得到了一些地方管理部门及相关人士、朋友的大力支持,如浙江杭州西湖管理处寄来了第一手翔实资料,广东韶关丹霞山管委会郭世明主任寄来了丹霞山的精彩图片,东北史地重大问题研究专家、吉林省文史馆馆员、研究员张福友先生寄来了高句丽王城等照片,河南安阳市文物局提供了殷墟相关照片,云南澄江化石地发现者、国际古生物学会副主席、博士生导师侯先光先生亲自修改文稿、并提供照片,内蒙古锡林郭勒正蓝旗元上都遗址博物馆珊丹馆长及北京八达岭特区办事处李冬副主任也热情发来相关图片等。我们深知,一本书,犹如一个系统工程,既浸润了我们的心血,也是大家劳动的成果与智慧的结晶,在此对大家一併致以谢意。
这里,尤其要说明,本书选题,由罗哲文先生亲自提出。就在先生病重期间,多次提出编写的宝贵意见。怎奈先生以88岁高龄于今年5月驾鹤西归,未能见得本书出版,成为永远的遗憾了。先生弟子、建设部副司长曹南燕女士,先生弟子、中国文物学会副秘书长张义生先生,百忙中提供资料,且统稿全书,做了大量细緻工作;先生之子罗杨、儿媳黄彬帮助仔细查找先生照片,且奉献出自己拍摄的有关照片;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陈晨女士也寄来全国风景名胜区的相关资料及照片等。因此,才使本书得以高质量、高品位地如期面世,也可以告慰罗老在天之灵了。
由于我国的世界遗产逐年会有新的列入,所以,本书将适时予以增补。当然,由于编写者视野及资料所限,学识所囿,书中一定会有各种不足,敬请方家和读者不吝赐教。
柴福善
2012年12月
序言
自然和文化遗产,是人类赖以生存环境的一部分和祖先世代劳动创造的结晶,人类的无价之宝,如何将其保护好,传之子孙后代,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多少年来,在中国,在世界,人类为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事业都曾作出不同程度的努力。公元前3世纪,埃及境内的托勒米王朝就在亚历山大城的宫殿内,建立了一座专门存放文物珍品的缪斯庙。古埃及金字塔和世界其他许多国家的古建筑,同样受到当局保护。中国在公元前17~前11世纪的商王朝时期,就有甲骨文的收藏;周王朝时期则“多名器重宝”,设专门的“收藏室”,并有《薄录》予以登记。宫室、陵园、宗庙、府库等大都保存了珍贵文物。3000多年来,除了收藏保存珍贵文物之外,历代王朝和官府对宫殿、陵寝、寺观、山川树木、古蹟园池等,也都明令加以保护。此外,中国民间还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以乡规民约的形式对公共建筑(如祠庙会馆)、水利工程、山川林木等加以保护,甚至刻石立碑共同遵守。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的发达、交往的频繁、信息传递的便捷和旅游事业的发展等,
人们对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近现代工业化进程中对文化和自然遗产所造成的破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如果不对这些遗产加以保护,将是人类的重大损失,而且这种损失是无法挽回的。为此,世界各国一些专家学者、有识之士发起联合起来保护人类共同遗产的呼吁,先后通过《雅典宪章》、《威尼斯宪章》、《马丘比丘宪章》、《华盛顿宪章》、《洛桑宪章》和保护考古及历史遗产的欧洲公约、美洲公约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景观和遗址的风貌与特性的建议》等。
为进一步加强保护与管理力度,得到国家政府的重视与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11月在其巴黎总部举行的十七届大会上,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定义、标準作出明确规定,并确定了实施公约的指导方针。这一公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範围内制定和实施的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国际準则性档案,目前已有187个国家成为公约缔约国。公约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确定世界範围内被认为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使之作为人类共同遗产,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与共同保护。
为更好地落实遗产公约各项规定,得到各国支持与合作,一个政府间国际合作机构“世界遗产委员会”1976年宣告成立,其日常办公机构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保护中心.具体执行遗产保护的经常性工作。遗产委员会每年举行一次会议,主要进行以下三项工作:一、审议确定由缔约国申报要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并提交缔约国代表会议通过并公布。二、管理“世界遗产基金”,审定各缔约国提出的财政和技术援助的申请项目。一这笔基金来源,主要来自缔约国常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缴纳会费的1%的款项,以及缔约国政府和其他机构与个人的自愿捐赠。这笔基金虽然数目不大,但对于促进世界各国,特别是开发中国家和不发达地区某些重要文化与自然遗产项目的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三、对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与自然遗产项目保护与管理情况进行监测,以促进其保护与管理水平的改善与提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为使保护、评审、监测、技术援助等工作质量的水平提高,特约请国际权威专业机构国际古蹟遗址理事会(ICOMOS)、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和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ICCROM)为其专业谘询顾问。凡遗产的考察、评审、监测、技术培训、财政与技术援助,以及研究、宣传和为专家服务等工作,均由这几个专家集团派专家予以帮助。
文化遗产定义:一、文物,从历史、艺术和科学的角度看,是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部件和结构、铭文、窟洞、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组合体;二、建筑群,从历史、艺术和科学的角度看,是在建筑形式、统一性及其与环境景观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繫的建筑群体;三、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的角度看,是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自然与人类结合工程,以及考古遗址的地区。
文化遗产评审标準:列入名录的文化遗产,应具有以下所列的任何一种特质,一、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天才的杰作;二、能在一定时期内或在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三、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四、可作为一种类型的建筑物、建筑群或景观的杰作範例,展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五、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範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容易损毁的地点;六、与某些事件或现行传统、思想、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明显关联,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此一款理由,委员会认为只能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或该项标準与其他标準共同考虑时才能作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标準。
自然遗产定义:一、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体组成的自然面貌;二、从科学或保护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境区;三、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区域。
自然遗产评定标準:列入名录的自然遗产,应系属于以下所列的任何一类。一、代表地球演化史上重要阶段突出的例证:二、代表不同生态系统和动植物群体之重大演变发展过程的重要例证:三、具有独特绝妙的自然现象或含有丰富的自然美景、在美学上有重要意义的地带;四、对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大意义的自然栖息地,包括从科学和保护角度来看,濒危动植物生长地。
此外,凡是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与自然遗产,一旦受到严重威胁,世界遗产委员会在经过专家调查和审议后,可将其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以便採取紧急措施加以抢救和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一贯对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十分重视,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关于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活动。1985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中国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世界遗产公约》),使中国成为公约缔约国之一。1986年,中国首批将长城、北京故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和泰山6处申报世界遗产,1987年被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1991年10月,在第八届《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大会上,中国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在1992、1993年第十六、十七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中国连续两届当选为委员会副主席,使中国对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工作做出了更多的努力。截止到2012年,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与自然遗产项目共43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7项,世界自然遗产9项,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文化景观3项。此外,还有数十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风景名胜区,列入了世界遗产预备名单,未来将逐年分批、分期予以申报。而我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崑曲、京剧、中医针灸、剪纸等29项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目前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由于本书只收录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对于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只能留待以后另行考虑了,请读者见谅。
从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43处文化与自然遗产,不难看出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以及锦绣河山和自然风光的独特。从历史文化来说,白50万年前北京猿人遗址、春秋战国时期万里长城到北京明清故宫(图4)、承德避暑山庄,上下几十万年,还有代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曲阜孔庙、孔林、孔府。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几千年来、几十万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一直绵延不断,可以说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文明古国都是难以相比的。不仅如此,中国自古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多民族文化,如布达拉宫、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等就是代表性杰作。此外,如敦煌莫高窟壁画彩塑、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均是世界着名的文化珍宝。至于自然遗产中的黄龙、九寨沟(图5)、三江併流、中国南方喀斯特、三清山等独特的地质、地形、动植物和优美的自然景观,都是世界少有的。像泰山、黄山、武夷山(图6)、峨眉山——乐山大佛等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正反映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特色,在世界其他国家中也是罕见的。而在1993年才开始列入名录的文化景观方面。中国的以突出体现“自然与人类结合工程”的庐山与西湖等胜景,也被列入名录。可以说,中国仅这43个已列入名录的项目,便把世界遗产的文化、自然、文化与自然双重、文化景观几个方面都包括齐全了,这也为其他国家所罕见。
如何把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好,是我们十分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称其为上对祖先、下对子孙负责的千秋伟业。这些文化与自然的瑰宝。一旦被破坏,将不可再造,不可复得,不可再生,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国家在文化遗产方面提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思想。在
自然遗产方面提出了“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这是完全必要的,与《世界遗产公约》及世界遗产委员会制定的规章、办法相一致的。
近年来,世界遗产委员会开拓了深入化工作的範畴,加强对遗产保护的监测工作。不断派出专家分别到列入名录的各国遗产地进行考察和监测。1994年,得到中国政府同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派专家小组来华,对中国1987年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长城、北京故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泰山、莫高窟6项世界遗产进行实地监测考察,后又不断派专家来华对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进行监测考察。专家们对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也坦率提出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得到中国主管部门的积极採纳,有力推动了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
总之,中国是一个世界遗产大国,当之无愧。对这些世界遗产,我们应该更好地保护、研究并发挥其作用,为保护人类共同遗产作出我们的努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的发达、交往的频繁、信息传递的便捷和旅游事业的发展等,
人们对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近现代工业化进程中对文化和自然遗产所造成的破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如果不对这些遗产加以保护,将是人类的重大损失,而且这种损失是无法挽回的。为此,世界各国一些专家学者、有识之士发起联合起来保护人类共同遗产的呼吁,先后通过《雅典宪章》、《威尼斯宪章》、《马丘比丘宪章》、《华盛顿宪章》、《洛桑宪章》和保护考古及历史遗产的欧洲公约、美洲公约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景观和遗址的风貌与特性的建议》等。
为进一步加强保护与管理力度,得到国家政府的重视与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11月在其巴黎总部举行的十七届大会上,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定义、标準作出明确规定,并确定了实施公约的指导方针。这一公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範围内制定和实施的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国际準则性档案,目前已有187个国家成为公约缔约国。公约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确定世界範围内被认为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使之作为人类共同遗产,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与共同保护。
为更好地落实遗产公约各项规定,得到各国支持与合作,一个政府间国际合作机构“世界遗产委员会”1976年宣告成立,其日常办公机构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保护中心.具体执行遗产保护的经常性工作。遗产委员会每年举行一次会议,主要进行以下三项工作:一、审议确定由缔约国申报要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并提交缔约国代表会议通过并公布。二、管理“世界遗产基金”,审定各缔约国提出的财政和技术援助的申请项目。一这笔基金来源,主要来自缔约国常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缴纳会费的1%的款项,以及缔约国政府和其他机构与个人的自愿捐赠。这笔基金虽然数目不大,但对于促进世界各国,特别是开发中国家和不发达地区某些重要文化与自然遗产项目的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三、对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与自然遗产项目保护与管理情况进行监测,以促进其保护与管理水平的改善与提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为使保护、评审、监测、技术援助等工作质量的水平提高,特约请国际权威专业机构国际古蹟遗址理事会(ICOMOS)、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和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ICCROM)为其专业谘询顾问。凡遗产的考察、评审、监测、技术培训、财政与技术援助,以及研究、宣传和为专家服务等工作,均由这几个专家集团派专家予以帮助。
文化遗产定义:一、文物,从历史、艺术和科学的角度看,是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部件和结构、铭文、窟洞、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组合体;二、建筑群,从历史、艺术和科学的角度看,是在建筑形式、统一性及其与环境景观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繫的建筑群体;三、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的角度看,是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自然与人类结合工程,以及考古遗址的地区。
文化遗产评审标準:列入名录的文化遗产,应具有以下所列的任何一种特质,一、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天才的杰作;二、能在一定时期内或在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三、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四、可作为一种类型的建筑物、建筑群或景观的杰作範例,展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五、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範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容易损毁的地点;六、与某些事件或现行传统、思想、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明显关联,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此一款理由,委员会认为只能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或该项标準与其他标準共同考虑时才能作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标準。
自然遗产定义:一、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体组成的自然面貌;二、从科学或保护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境区;三、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区域。
自然遗产评定标準:列入名录的自然遗产,应系属于以下所列的任何一类。一、代表地球演化史上重要阶段突出的例证:二、代表不同生态系统和动植物群体之重大演变发展过程的重要例证:三、具有独特绝妙的自然现象或含有丰富的自然美景、在美学上有重要意义的地带;四、对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大意义的自然栖息地,包括从科学和保护角度来看,濒危动植物生长地。
此外,凡是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与自然遗产,一旦受到严重威胁,世界遗产委员会在经过专家调查和审议后,可将其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以便採取紧急措施加以抢救和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一贯对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十分重视,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关于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活动。1985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中国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世界遗产公约》),使中国成为公约缔约国之一。1986年,中国首批将长城、北京故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和泰山6处申报世界遗产,1987年被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1991年10月,在第八届《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大会上,中国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在1992、1993年第十六、十七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中国连续两届当选为委员会副主席,使中国对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工作做出了更多的努力。截止到2012年,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与自然遗产项目共43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7项,世界自然遗产9项,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文化景观3项。此外,还有数十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风景名胜区,列入了世界遗产预备名单,未来将逐年分批、分期予以申报。而我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崑曲、京剧、中医针灸、剪纸等29项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目前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由于本书只收录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对于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只能留待以后另行考虑了,请读者见谅。
从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43处文化与自然遗产,不难看出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以及锦绣河山和自然风光的独特。从历史文化来说,白50万年前北京猿人遗址、春秋战国时期万里长城到北京明清故宫(图4)、承德避暑山庄,上下几十万年,还有代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曲阜孔庙、孔林、孔府。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几千年来、几十万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一直绵延不断,可以说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文明古国都是难以相比的。不仅如此,中国自古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多民族文化,如布达拉宫、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等就是代表性杰作。此外,如敦煌莫高窟壁画彩塑、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均是世界着名的文化珍宝。至于自然遗产中的黄龙、九寨沟(图5)、三江併流、中国南方喀斯特、三清山等独特的地质、地形、动植物和优美的自然景观,都是世界少有的。像泰山、黄山、武夷山(图6)、峨眉山——乐山大佛等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正反映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特色,在世界其他国家中也是罕见的。而在1993年才开始列入名录的文化景观方面。中国的以突出体现“自然与人类结合工程”的庐山与西湖等胜景,也被列入名录。可以说,中国仅这43个已列入名录的项目,便把世界遗产的文化、自然、文化与自然双重、文化景观几个方面都包括齐全了,这也为其他国家所罕见。
如何把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好,是我们十分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称其为上对祖先、下对子孙负责的千秋伟业。这些文化与自然的瑰宝。一旦被破坏,将不可再造,不可复得,不可再生,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国家在文化遗产方面提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思想。在
自然遗产方面提出了“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这是完全必要的,与《世界遗产公约》及世界遗产委员会制定的规章、办法相一致的。
近年来,世界遗产委员会开拓了深入化工作的範畴,加强对遗产保护的监测工作。不断派出专家分别到列入名录的各国遗产地进行考察和监测。1994年,得到中国政府同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派专家小组来华,对中国1987年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长城、北京故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泰山、莫高窟6项世界遗产进行实地监测考察,后又不断派专家来华对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进行监测考察。专家们对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也坦率提出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得到中国主管部门的积极採纳,有力推动了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
总之,中国是一个世界遗产大国,当之无愧。对这些世界遗产,我们应该更好地保护、研究并发挥其作用,为保护人类共同遗产作出我们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