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字版·文化经典:中华句典 中华文典》是中国历代经典文学作品和传世经典名句的合辑。“文典”部分选取了诸子百家文、唐诗、宋词、元曲、文论及近现代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精粹警辟之作。“句典”部分以名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名句时间跨度相当大、範围非常广。
基本介绍
- 书名:中华句典•中华文典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页数:768页
- 开本:16
- 作者:李承林
- 出版日期:2011年3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040318265, 7040318261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李承林编着的《中华句典 中华文典》是中国历代文学作品和传世经典名句的合辑。《中华句典》以名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名句时间跨度大、範围广。《中华文典》则选取了诸子百家文、唐诗、宋词、元曲、文论及近现代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精粹。
本书所选编的传世经典记载了5000年文明古国的盛衰兴亡,震撼着中华民族丰富而深邃的灵魂。当你深入透彻地理解了它们的时候,你一定会再次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由衷地喝彩。
本书所选编的传世经典记载了5000年文明古国的盛衰兴亡,震撼着中华民族丰富而深邃的灵魂。当你深入透彻地理解了它们的时候,你一定会再次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由衷地喝彩。
作者简介
《大字版文化经典》编委会由几十位出版社资深编辑及策划人组成,是一支庞大而经验丰富的团队。他们在出版行业都有成功的策划经验和扎实的编辑功底,对市场中的图书有很强的把控能力,曾多次成功推出了多套市场销售极佳的丛书,在业界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图书目录
中华句典
诗词曲赋佳句 三
立志成才篇 四
志存高远 四
报国济民 一五
求知若渴 二五
国事民生篇 三二
身居庙堂 三二
士农工商 三六
议兵治军 三八
治乱兴衰 四二
交际处事篇 四六
诚信正直 四六
宽以待人 四八
择友交友 五一
立德养生篇 五六
严于律己 五六
尊师重道 五八
虚怀若谷 六〇
节俭珍惜 六三
品德操行 六五
日常养生 七一
情感人生篇 七六
血浓于水 七六
君子之交 八一
情比金坚 八六
思乡情切 九四
世间万物篇 一〇二
山川地貌 一〇二
花草树木 一〇九
四季时令 一一四
小说杂记名言 一一九
人生事理篇 一二〇
辩证条件 一二〇
祸福相伴 一二三
生活智慧 一二七
国家要事篇 一三〇
君臣施政 一三〇
纳言法度 一三五
商贾赋税 一三八
战争谋略 一四五
成就功业篇 一四七
人生方向 一四七
好学善学 一五六
惜时持恆 一六九
人际交往篇 一八〇
礼貌教养 一八〇
真诚处世 一八三
察人交友 一八七
砥砺品行篇 一九七
诚信廉正 一九七
慎行自製 二〇七
耿直谦恭 二一六
仁义德行 二二六
民间俗谚 二三五
世间百态 二三六
真情感人 二三六
家长里短 二四〇
社会交往 二四七
人格锤鍊 二五四
积极进取 二五四
明辨是非 二五七
谦恭虚心 二五九
完善品德 二六三
奇趣歇后语 二六九
千言万物 二七〇
众生百态 二七〇
十二生肖 二七六
人生情感 二九一
欢乐喜庆 二九一
认可赞同 二九四
聪明能干 二九七
事理人情 三〇〇
巧妙谜语 三〇五
文学点睛 三〇六
成语谜 三〇六
诗词谜 三一二
万物寻蹤 三二五
人名谜 三二五
地名谜 三二七
植物谜 三三三
物品谜 三三九
智慧对联 三四三
经典名对 三四四
名人联 三四四
名胜联 三五五
励志联 三六五
绝对 三六七
应时佳联 三七六
喜联 三七六
寿联 三八〇
輓联 三八三
节日联 三八七
春节联 三八七
元宵节联 三九〇
句典故事 三九三
诗赋对联 三九四
巧妙对联 三九四
诸葛亮巧对周瑜 三九四
解缙联嘲富豪 三九五
于谦对僧人 三九六
唐伯虎巧对祝枝山 三九七
梅子酸牙 三九七
纪晓岚对讽“石先生” 三九八
联讽慈禧 三九九
袁世凯对不住人民 四〇〇
趣味小说联 四〇一
诙谐诗赋 四〇二
数字诗唤回负心人 四〇二
曹子建巧赋双关诗 四〇三
妙趣横生的迴文诗 四〇四
趣谜妙语 四〇五
智解谜语 四〇五
孔圣人解谜 四〇五
“绝妙好辞” 四〇六
黄庭坚巧解字谜 四〇七
天下第一味 四〇八
妙趣语典 四〇八
鱼乐之辩 四〇八
晏子巧言顶范昭 四〇九
阿堵物 四一一
苏东坡妙语尝狗肉 四一二
《论语》无“此” 四一二
中华文典
中华传世名诗 四一七
先秦两汉 四一八
关雎·《诗经》 四一八
蒹葭·《诗经》 四二〇
九歌·国殇·屈原 四二二
孔雀东南飞·汉乐府民歌 四二四
长歌行·汉乐府民歌 四三七
三国两晋南北朝 四三八
观沧海·曹操 四三八
短歌行(其一)·曹操 四四〇
白马篇·曹植 四四三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四四五
西洲曲·南朝民歌 四四七
木兰诗·北朝民歌 四五〇
敕勒歌·北朝民歌 四五三
唐代 四五五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四五五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四五六
回乡偶书(其一)·贺知章 四五八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四五九
凉州词·王之涣 四六四
过故人庄·孟浩然 四六五
凉州词·王翰 四六七
出塞(其一)·王昌龄 四六九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四七〇
别董大·高适 四七二
山居秋暝·王维 四七三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四七五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四七六
将进酒·李白 四七八
行路难(其一)·李白 四八一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四八三
月下独酌(其一)·李白 四八五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四八七
春望·杜甫 四九〇
蜀相·杜甫 四九一
春夜喜雨·杜甫 四九三
登高·杜甫 四九五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四九八
枫桥夜泊·张继 五〇〇
游子吟·孟郊 五〇二
题李凝幽居·贾岛 五〇三
题都城南庄·崔护 五〇五
乌衣巷·刘禹锡 五〇七
长恨歌·白居易 五〇八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五一六
泊秦淮·杜牧 五一八
山行·杜牧 五二〇
夜雨寄北·李商隐 五二一
无题(其一)·李商隐 五二三
乐游原·李商隐 五二五
两宋 五二六
泊船瓜洲·王安石 五二六
题西林壁·苏轼 五二八
山园小梅·林逋 五二九
示儿·陆游 五三一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五三二
过零丁洋·文天祥 五三四
明清 五三六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五三六
狱中题壁·谭嗣同 五三七
中华传世名词 五三九
唐五代十国 五四〇
忆江南·白居易 五四〇
梦江南·温庭筠 五四一
虞美人·李煜 五四二
浪淘沙·李煜 五四四
两宋 五四六
雨霖铃·柳永 五四六
蝶恋花·柳永 五四八
渔家傲·范仲淹 五五〇
苏幕遮·范仲淹 五五二
蝶恋花·晏殊 五五四
玉楼春·宋祁 五五五
蝶恋花·欧阳修 五五七
水调歌头·苏轼 五五九
念奴娇·苏轼 五六一
江城子·苏轼 五六三
临江仙·晏几道 五六五
卜运算元·李之仪 五六六
鹊桥仙·秦观 五六八
青玉案·贺铸 五七〇
如梦令·李清照 五七一
醉花阴·李清照 五七三
声声慢·李清照 五七五
满江红·岳飞 五七七
卜运算元·陆游 五七九
破阵子·辛弃疾 五八〇
永遇乐·辛弃疾 五八二
青玉案·辛弃疾 五八四
扬州慢·姜夔 五八六
中华传世名曲 五八九
元代 五九〇
窦娥冤(第三折)·关汉卿 五九〇
沉醉东风(渔夫)·白朴 五九五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五九七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五九八
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 六〇〇
西厢记(长亭送别)·王实甫 六〇二
明清 六〇八
牡丹亭(游园)·汤显祖 六〇八
桃花扇(哀江南)·孔尚任 六一二
中华传世辞赋 六一五
先秦 六一六
登徒子好色赋·宋玉 六一六
汉代 六二〇
子虚赋(节选)·司马相如 六二〇
三国两晋南北朝 六二六
洛神赋·曹植 六二六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六三三
唐宋 六三八
阿房宫赋·杜牧 六三八
秋声赋·欧阳修 六四三
前赤壁赋·苏轼 六四六
中华传世散文 六五一
先秦 六五二
曹刿论战·《左传》 六五二
论语(学而)·《论语》 六五五
道经(第一章)·《道德经》 六六一
召公谏厉王止谤·《国语》 六六二
触詟说赵太后·《战国策》 六六五
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 六七〇
公输·《墨子》 六七六
鱼我所欲也·《孟子》 六八一
逍遥游(北冥有鱼)·《庄子》 六八四
五蠹(上古之世)·《韩非子》 六八九
劝学·《荀子》 六九七
去私·《吕氏春秋》 七〇〇
秦汉六朝 七〇二
谏逐客书·李斯 七〇二
鸿门宴·司马迁 七〇八
报任安书·司马迁 七一七
过秦论(上)·贾谊 七三二
前出师表·诸葛亮 七三八
陈情表·李密 七四四
桃花源记·陶渊明 七四八
三峡·郦道元 七五二
唐宋 七五四
师说·韩愈 七五四
捕蛇者说·柳宗元 七五九
陋室铭·刘禹锡 七六三
滕王阁序·王勃 七六五
岳阳楼记·范仲淹 七七一
醉翁亭记·欧阳修 七七五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七七九
寄欧阳舍人书·曾巩 七八三
石钟山记·苏轼 七八九
黄州快哉亭记·苏辙 七九三
爱莲说·周敦颐 七九七
明清 八〇〇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八〇〇
卖柑者言·刘基 八〇四
核舟记·魏学洢 八〇七
柳敬亭传·黄宗羲 八一二
梅花岭记·全祖望 八一六
黄生借书说·袁枚 八二一
登泰山记·姚鼐 八二四
少年中国说·梁啓超 八二八
中华传世文论 八三五
三国两晋南北朝 八三六
典论(论文)·曹丕 八三六
文赋·陆机 八四一
文心雕龙(神思)·刘勰 八五二
诗品序·钟嵘 八五八
文选序·萧统 八六六
唐宋 八七四
二十四诗品之自然·司空图 八七四
诗词曲赋佳句 三
立志成才篇 四
志存高远 四
报国济民 一五
求知若渴 二五
国事民生篇 三二
身居庙堂 三二
士农工商 三六
议兵治军 三八
治乱兴衰 四二
交际处事篇 四六
诚信正直 四六
宽以待人 四八
择友交友 五一
立德养生篇 五六
严于律己 五六
尊师重道 五八
虚怀若谷 六〇
节俭珍惜 六三
品德操行 六五
日常养生 七一
情感人生篇 七六
血浓于水 七六
君子之交 八一
情比金坚 八六
思乡情切 九四
世间万物篇 一〇二
山川地貌 一〇二
花草树木 一〇九
四季时令 一一四
小说杂记名言 一一九
人生事理篇 一二〇
辩证条件 一二〇
祸福相伴 一二三
生活智慧 一二七
国家要事篇 一三〇
君臣施政 一三〇
纳言法度 一三五
商贾赋税 一三八
战争谋略 一四五
成就功业篇 一四七
人生方向 一四七
好学善学 一五六
惜时持恆 一六九
人际交往篇 一八〇
礼貌教养 一八〇
真诚处世 一八三
察人交友 一八七
砥砺品行篇 一九七
诚信廉正 一九七
慎行自製 二〇七
耿直谦恭 二一六
仁义德行 二二六
民间俗谚 二三五
世间百态 二三六
真情感人 二三六
家长里短 二四〇
社会交往 二四七
人格锤鍊 二五四
积极进取 二五四
明辨是非 二五七
谦恭虚心 二五九
完善品德 二六三
奇趣歇后语 二六九
千言万物 二七〇
众生百态 二七〇
十二生肖 二七六
人生情感 二九一
欢乐喜庆 二九一
认可赞同 二九四
聪明能干 二九七
事理人情 三〇〇
巧妙谜语 三〇五
文学点睛 三〇六
成语谜 三〇六
诗词谜 三一二
万物寻蹤 三二五
人名谜 三二五
地名谜 三二七
植物谜 三三三
物品谜 三三九
智慧对联 三四三
经典名对 三四四
名人联 三四四
名胜联 三五五
励志联 三六五
绝对 三六七
应时佳联 三七六
喜联 三七六
寿联 三八〇
輓联 三八三
节日联 三八七
春节联 三八七
元宵节联 三九〇
句典故事 三九三
诗赋对联 三九四
巧妙对联 三九四
诸葛亮巧对周瑜 三九四
解缙联嘲富豪 三九五
于谦对僧人 三九六
唐伯虎巧对祝枝山 三九七
梅子酸牙 三九七
纪晓岚对讽“石先生” 三九八
联讽慈禧 三九九
袁世凯对不住人民 四〇〇
趣味小说联 四〇一
诙谐诗赋 四〇二
数字诗唤回负心人 四〇二
曹子建巧赋双关诗 四〇三
妙趣横生的迴文诗 四〇四
趣谜妙语 四〇五
智解谜语 四〇五
孔圣人解谜 四〇五
“绝妙好辞” 四〇六
黄庭坚巧解字谜 四〇七
天下第一味 四〇八
妙趣语典 四〇八
鱼乐之辩 四〇八
晏子巧言顶范昭 四〇九
阿堵物 四一一
苏东坡妙语尝狗肉 四一二
《论语》无“此” 四一二
中华文典
中华传世名诗 四一七
先秦两汉 四一八
关雎·《诗经》 四一八
蒹葭·《诗经》 四二〇
九歌·国殇·屈原 四二二
孔雀东南飞·汉乐府民歌 四二四
长歌行·汉乐府民歌 四三七
三国两晋南北朝 四三八
观沧海·曹操 四三八
短歌行(其一)·曹操 四四〇
白马篇·曹植 四四三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四四五
西洲曲·南朝民歌 四四七
木兰诗·北朝民歌 四五〇
敕勒歌·北朝民歌 四五三
唐代 四五五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四五五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四五六
回乡偶书(其一)·贺知章 四五八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四五九
凉州词·王之涣 四六四
过故人庄·孟浩然 四六五
凉州词·王翰 四六七
出塞(其一)·王昌龄 四六九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四七〇
别董大·高适 四七二
山居秋暝·王维 四七三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四七五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四七六
将进酒·李白 四七八
行路难(其一)·李白 四八一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四八三
月下独酌(其一)·李白 四八五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四八七
春望·杜甫 四九〇
蜀相·杜甫 四九一
春夜喜雨·杜甫 四九三
登高·杜甫 四九五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四九八
枫桥夜泊·张继 五〇〇
游子吟·孟郊 五〇二
题李凝幽居·贾岛 五〇三
题都城南庄·崔护 五〇五
乌衣巷·刘禹锡 五〇七
长恨歌·白居易 五〇八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五一六
泊秦淮·杜牧 五一八
山行·杜牧 五二〇
夜雨寄北·李商隐 五二一
无题(其一)·李商隐 五二三
乐游原·李商隐 五二五
两宋 五二六
泊船瓜洲·王安石 五二六
题西林壁·苏轼 五二八
山园小梅·林逋 五二九
示儿·陆游 五三一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五三二
过零丁洋·文天祥 五三四
明清 五三六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五三六
狱中题壁·谭嗣同 五三七
中华传世名词 五三九
唐五代十国 五四〇
忆江南·白居易 五四〇
梦江南·温庭筠 五四一
虞美人·李煜 五四二
浪淘沙·李煜 五四四
两宋 五四六
雨霖铃·柳永 五四六
蝶恋花·柳永 五四八
渔家傲·范仲淹 五五〇
苏幕遮·范仲淹 五五二
蝶恋花·晏殊 五五四
玉楼春·宋祁 五五五
蝶恋花·欧阳修 五五七
水调歌头·苏轼 五五九
念奴娇·苏轼 五六一
江城子·苏轼 五六三
临江仙·晏几道 五六五
卜运算元·李之仪 五六六
鹊桥仙·秦观 五六八
青玉案·贺铸 五七〇
如梦令·李清照 五七一
醉花阴·李清照 五七三
声声慢·李清照 五七五
满江红·岳飞 五七七
卜运算元·陆游 五七九
破阵子·辛弃疾 五八〇
永遇乐·辛弃疾 五八二
青玉案·辛弃疾 五八四
扬州慢·姜夔 五八六
中华传世名曲 五八九
元代 五九〇
窦娥冤(第三折)·关汉卿 五九〇
沉醉东风(渔夫)·白朴 五九五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五九七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五九八
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 六〇〇
西厢记(长亭送别)·王实甫 六〇二
明清 六〇八
牡丹亭(游园)·汤显祖 六〇八
桃花扇(哀江南)·孔尚任 六一二
中华传世辞赋 六一五
先秦 六一六
登徒子好色赋·宋玉 六一六
汉代 六二〇
子虚赋(节选)·司马相如 六二〇
三国两晋南北朝 六二六
洛神赋·曹植 六二六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六三三
唐宋 六三八
阿房宫赋·杜牧 六三八
秋声赋·欧阳修 六四三
前赤壁赋·苏轼 六四六
中华传世散文 六五一
先秦 六五二
曹刿论战·《左传》 六五二
论语(学而)·《论语》 六五五
道经(第一章)·《道德经》 六六一
召公谏厉王止谤·《国语》 六六二
触詟说赵太后·《战国策》 六六五
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 六七〇
公输·《墨子》 六七六
鱼我所欲也·《孟子》 六八一
逍遥游(北冥有鱼)·《庄子》 六八四
五蠹(上古之世)·《韩非子》 六八九
劝学·《荀子》 六九七
去私·《吕氏春秋》 七〇〇
秦汉六朝 七〇二
谏逐客书·李斯 七〇二
鸿门宴·司马迁 七〇八
报任安书·司马迁 七一七
过秦论(上)·贾谊 七三二
前出师表·诸葛亮 七三八
陈情表·李密 七四四
桃花源记·陶渊明 七四八
三峡·郦道元 七五二
唐宋 七五四
师说·韩愈 七五四
捕蛇者说·柳宗元 七五九
陋室铭·刘禹锡 七六三
滕王阁序·王勃 七六五
岳阳楼记·范仲淹 七七一
醉翁亭记·欧阳修 七七五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七七九
寄欧阳舍人书·曾巩 七八三
石钟山记·苏轼 七八九
黄州快哉亭记·苏辙 七九三
爱莲说·周敦颐 七九七
明清 八〇〇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八〇〇
卖柑者言·刘基 八〇四
核舟记·魏学洢 八〇七
柳敬亭传·黄宗羲 八一二
梅花岭记·全祖望 八一六
黄生借书说·袁枚 八二一
登泰山记·姚鼐 八二四
少年中国说·梁啓超 八二八
中华传世文论 八三五
三国两晋南北朝 八三六
典论(论文)·曹丕 八三六
文赋·陆机 八四一
文心雕龙(神思)·刘勰 八五二
诗品序·钟嵘 八五八
文选序·萧统 八六六
唐宋 八七四
二十四诗品之自然·司空图 八七四
文摘
志存高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战国)屈原《离骚》。
追求真理的道路非常漫长,我将为此而不懈努力。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战国)屈原《离骚》。
我心中所追求的是美好的,即便是要为之付出生命,我也绝不后悔。
昂昂累世士,结根在所固。
(汉代)孔融《杂诗二首》。
贤能之士的高尚志向,好像树木的根一般深入泥土之中无法动摇。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汉代)桓宽《盐铁论·地广》。
不因困窘而改变节操,不因卑贱而转移志向。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大丈夫志在四海,即使相隔万里之遥也好像在附近一样。
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
(三国·魏)曹植《篇》。
小鸟在藩篱间玩耍,它们怎幺能够理解鸿鹄要遨游四方的志向呢?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魏)曹操《龟虽寿》。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中,它的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有远大志向的人即使到了晚年,他奋发向上的雄心也不会停止。枥:马棚。
人生各有志。
(三国·魏)王粲《咏史诗》。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志向。
苟怀四方誌,所在可游盘。
(晋代)欧阳建《临终诗》。
如果志在四方,那幺无论到了哪里都可以有所作为。游盘:盘桓。
浮萍本无根,非水将何依。
(晋代)傅玄《明月篇》。
浮萍本身没有根,如果没有了水,那幺它还有什幺可以依託呢?
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晋代)陶渊明《杂诗·其四》。
大丈夫四海为志,希望自己永远不知道老。
千金何足重,所存意气间。
(南朝·宋)鲍照《代朗月行》。
千金没什幺贵重的,最重要的是有志气。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唐代)李贺《致酒行》。
少年人应有凌云壮志,不能因暂时的挫折而唉声叹气,那是谁也不会来怜惜你的。幽寒:处境困难。
男儿屈穷心不穷。
(唐代)李贺《野歌》。
男子汉身处困境,仍然壮志满怀。屈:困境。
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
(唐代)李白《赠韦侍御黄裳》。
经历过挫折之后,仍然能坚持自己志向的人才是大丈夫。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唐代)李白《上李邕》。
大鹏随风而起,直冲九万里的高空,即使风停了落下来,它也能掀起巨大的波浪。比喻心怀大志的人,积极进取,把握机遇施展自己的才华。
心藏风云世莫知。
(唐代)李白《猛虎行》。
心中藏着经天纬地的大志,世间没有人知道。
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唐代)李白《与韩荆州书》。
虽然身高不满七尺,但是雄心胜过一万个人的心志。
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
(唐代)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
大丈夫一定要有纵横四海的远大志向。
愿保金石志,勿令有夺移。
(唐代)孟郊《同年春宴》。
(我)希望永远保持坚定的志向,使它像金石般坚硬,不会动摇。
慨慷丈夫志,可以耀锋芒。
(唐代)孟郊《遣兴联句》。
大丈夫的豪情壮志可以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战国)屈原《离骚》。
追求真理的道路非常漫长,我将为此而不懈努力。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战国)屈原《离骚》。
我心中所追求的是美好的,即便是要为之付出生命,我也绝不后悔。
昂昂累世士,结根在所固。
(汉代)孔融《杂诗二首》。
贤能之士的高尚志向,好像树木的根一般深入泥土之中无法动摇。
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汉代)桓宽《盐铁论·地广》。
不因困窘而改变节操,不因卑贱而转移志向。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大丈夫志在四海,即使相隔万里之遥也好像在附近一样。
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
(三国·魏)曹植《篇》。
小鸟在藩篱间玩耍,它们怎幺能够理解鸿鹄要遨游四方的志向呢?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魏)曹操《龟虽寿》。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中,它的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有远大志向的人即使到了晚年,他奋发向上的雄心也不会停止。枥:马棚。
人生各有志。
(三国·魏)王粲《咏史诗》。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志向。
苟怀四方誌,所在可游盘。
(晋代)欧阳建《临终诗》。
如果志在四方,那幺无论到了哪里都可以有所作为。游盘:盘桓。
浮萍本无根,非水将何依。
(晋代)傅玄《明月篇》。
浮萍本身没有根,如果没有了水,那幺它还有什幺可以依託呢?
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晋代)陶渊明《杂诗·其四》。
大丈夫四海为志,希望自己永远不知道老。
千金何足重,所存意气间。
(南朝·宋)鲍照《代朗月行》。
千金没什幺贵重的,最重要的是有志气。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唐代)李贺《致酒行》。
少年人应有凌云壮志,不能因暂时的挫折而唉声叹气,那是谁也不会来怜惜你的。幽寒:处境困难。
男儿屈穷心不穷。
(唐代)李贺《野歌》。
男子汉身处困境,仍然壮志满怀。屈:困境。
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
(唐代)李白《赠韦侍御黄裳》。
经历过挫折之后,仍然能坚持自己志向的人才是大丈夫。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唐代)李白《上李邕》。
大鹏随风而起,直冲九万里的高空,即使风停了落下来,它也能掀起巨大的波浪。比喻心怀大志的人,积极进取,把握机遇施展自己的才华。
心藏风云世莫知。
(唐代)李白《猛虎行》。
心中藏着经天纬地的大志,世间没有人知道。
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唐代)李白《与韩荆州书》。
虽然身高不满七尺,但是雄心胜过一万个人的心志。
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
(唐代)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
大丈夫一定要有纵横四海的远大志向。
愿保金石志,勿令有夺移。
(唐代)孟郊《同年春宴》。
(我)希望永远保持坚定的志向,使它像金石般坚硬,不会动摇。
慨慷丈夫志,可以耀锋芒。
(唐代)孟郊《遣兴联句》。
大丈夫的豪情壮志可以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序言
前言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今天,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文化经过不断积累、沉澱,汇聚了世世代代中国人的经验和智慧,衍生出了光辉灿烂的文学典籍以及许多经典名句。
本书是中国历代文学作品和传世经典名句的合辑。《中华句典》以名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名句时间跨度大、範围广;从先秦时期的重要着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样式,书中都有涉猎。另外,书中还提及了一些关于名句的趣味故事,或引人发笑,或使人心酸,或令人感慨,这些故事可以使读者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名句。
从古至今,不论是文人雅士,还是贩夫走卒,都能脱口而出一些脍炙人口的传世名句。身处新时代的现代人,也理应掌握一些经典的名句,既可以用于日常交谈和文学创作,也可以汲取前人的经验、智慧,充实我们的头脑。“人贵有志,学贵有恆”,“走尽崎岖路,自有平坦途”,“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满招损,谦受益”……这些历久弥新的经典名句,历经时代的变迁,逐渐形成特定的含义,不仅琅琅上口,而且言简意赅,清新隽永,哲理丰富。它们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和永恆财富,可以让我们领略古代文学的特殊韵味,体味历代名家的人文精神,感受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
《中华文典》则选取了诸子百家文、唐诗、宋词、元曲、文论及近现代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精粹,划分为“中华传世名诗”、“中华传世名词”、“中华传世名曲”、“中华传世辞赋”、“中华传世散文”、“中华传世文论”六大类别,并辅以名句採撷、原文、译文、赏析等板块。编者意在藉此弘扬中华文化,引导人们穿越中华文学巨观的时代跨度去重温经典,领略中华文典的博大、厚重与丰富多彩,铭记那些震撼心灵的经典句段。
5000年的中华文明史,先人留给了我们难以计数的文学瑰宝。诗、词、曲、赋、散文、文论等文学体裁,使汉语的潜能发挥到了极致,它以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魅力芬芳了整个艺术苑圃。读过《中华文典》以后,我们一定可以了解诗之源远流长、词之美不胜收、曲之诙谐洒脱、赋之浮华藻饰、散文之深邃意境、文论之经世致用。
总之,本书所选编的传世经典记载了5000年文明古国的盛衰兴亡,震撼着中华民族丰富而深邃的灵魂。当你深入透彻地理解了它们的时候,你一定会再次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由衷地喝彩。读过这些经典之后,若能使您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进而有所触动、了悟,心生自豪之情,那便是编者最大的满足了。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今天,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文化经过不断积累、沉澱,汇聚了世世代代中国人的经验和智慧,衍生出了光辉灿烂的文学典籍以及许多经典名句。
本书是中国历代文学作品和传世经典名句的合辑。《中华句典》以名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名句时间跨度大、範围广;从先秦时期的重要着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样式,书中都有涉猎。另外,书中还提及了一些关于名句的趣味故事,或引人发笑,或使人心酸,或令人感慨,这些故事可以使读者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名句。
从古至今,不论是文人雅士,还是贩夫走卒,都能脱口而出一些脍炙人口的传世名句。身处新时代的现代人,也理应掌握一些经典的名句,既可以用于日常交谈和文学创作,也可以汲取前人的经验、智慧,充实我们的头脑。“人贵有志,学贵有恆”,“走尽崎岖路,自有平坦途”,“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满招损,谦受益”……这些历久弥新的经典名句,历经时代的变迁,逐渐形成特定的含义,不仅琅琅上口,而且言简意赅,清新隽永,哲理丰富。它们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和永恆财富,可以让我们领略古代文学的特殊韵味,体味历代名家的人文精神,感受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
《中华文典》则选取了诸子百家文、唐诗、宋词、元曲、文论及近现代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精粹,划分为“中华传世名诗”、“中华传世名词”、“中华传世名曲”、“中华传世辞赋”、“中华传世散文”、“中华传世文论”六大类别,并辅以名句採撷、原文、译文、赏析等板块。编者意在藉此弘扬中华文化,引导人们穿越中华文学巨观的时代跨度去重温经典,领略中华文典的博大、厚重与丰富多彩,铭记那些震撼心灵的经典句段。
5000年的中华文明史,先人留给了我们难以计数的文学瑰宝。诗、词、曲、赋、散文、文论等文学体裁,使汉语的潜能发挥到了极致,它以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魅力芬芳了整个艺术苑圃。读过《中华文典》以后,我们一定可以了解诗之源远流长、词之美不胜收、曲之诙谐洒脱、赋之浮华藻饰、散文之深邃意境、文论之经世致用。
总之,本书所选编的传世经典记载了5000年文明古国的盛衰兴亡,震撼着中华民族丰富而深邃的灵魂。当你深入透彻地理解了它们的时候,你一定会再次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由衷地喝彩。读过这些经典之后,若能使您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进而有所触动、了悟,心生自豪之情,那便是编者最大的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