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

(2019-08-31 09:31:59) 百科综合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成立于1978年,隶属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是中国国内唯一专门从事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研究与开发、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研究的国家级科研院所。

研究院从事的开发研究和可开展的技术服务主要有植物资源套用基础研究领域、天然产物开发与套用领域、食品工程及农副产品保鲜加工领域、天然香料开发利用领域、食药用菌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生物化工领域、农业技术服务与培训。

根据2018年11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有科技人员108名,其中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津贴专家9人,江苏省各类人才专家10人,研究员10人,副研及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44人;设立6个专业研究室及2个产业化研究所。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
  • 外文名:Nanjing Institute for Comprehnsive Utilization of Wild Plants,China CO-OP
  • 简称:NICUWP
  • 创办时间:1978年
  • 类型:国家级科研院所
  • 主管部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 现任领导:王松均
  •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蒋王庙街4号

历史沿革

1978年12月,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科研所正式成立。
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
1982年2月,商业部、粮食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三部合併,科研所更名为商业部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所,隶属商业部科学研究院领导。
1989年,改隶商业部商办工业管理司领导。
1994年1月,商业部、物资部合併,成立国内贸易部,研究所更名为国内贸易部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设计所。
1995年9月,因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从国内贸易部分出单列,经中央编委批覆同意,研究所仍划归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管理,更名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所。
1997年2月,更名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设计所。
2000年4月,更名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
2015年12月,“江苏省技术转移联盟”正式成立,研究院成为首批会员单位。
2016年4月,研究院螨类研究中心正式揭牌。同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农林特产资源科技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科研综合楼正式破土动工。
2017年11月,研究院与湘西洲经济开发区、吉首大学共建的“湘西州武陵山特色植物产业技术研究中心”正式挂牌。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根据2018年11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有科技人员108名,其中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津贴专家3人,江苏省各类人才专家10人,研究员10人,副研及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44人。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伍真林、张卫明、赵伯涛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4人):黄晓德、姜洪芳、石宝俊、孙力军
江苏省博士集聚计画(1人):林群英

科研部门

根据2018年11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设立6个专业研究室;建有2个产业化研究所。研究院为江苏省天然香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託单位;是全国辛香料标準化技术委员会挂靠单位,负责辛香料国家标準的制修订工作,是代表中国在国际标準化组织—农产辛香料分会中行使表决权的归口单位。
国家级测试中心(1个):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製品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下属专业研究室(6个):植物资源与化学研究室、食品工程研究室、生物化工研究室、工艺装备研究室、生物技术研究室、芳香植物研究室
下属产业化研究所(2个):食用菌研究所、天然日化研究所
下属研发平台(3个):天然香料工程技术中心、野生植物製品监督检验中心、土壤改良与污染修复技术中心

设施资源

根据2018年11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具有科研实验室5000平方米、中试实验室3000平方米,拥有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质谱、原子吸收光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凝胶成像系统、高速逆流色谱、分子蒸馏、中压层析分离系统、膜分离系统、高速冷冻离心、冷冻乾燥等大型分析和实验仪器,超音波逆流提取、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冷冻乾燥、压差气流膨化乾燥、超微粉碎等中试条件。

科研成就

研究成果

根据2018年11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承担并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80多项,其中2000年以来承担的各类国家级科研项目达50多项,有70多项研究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其中12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6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8项,在中国国内外相关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40多篇,出版学术专着11部,制修订国家标準42项。
名称
获得奖项
时间
高分子多糖生物质加工新技术与产品套用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11年
果蔬食品的高品质乾燥关键技术研究及套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2年
辣椒天然产物高值化提取分离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4年
食用菌工厂化高效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
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09年
典型生鲜食品的高品质乾燥关键技术研究及套用
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2009年
小麦蛋白肽及其衍生物在日化产品中的套用研究
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9年
食用菌功能成分提取分离与高效利用技术研究
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12年
玉米芯资源转化生物质化学品与能源技术
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12年
辣椒精深加工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
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2013年
花椒质量控制及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与产品开发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16年
以上仅列出国家级奖项,参考资料来源

学术期刊

  • 《中国野生动物资源》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杂誌系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管、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主办的综合性科技期刊。1982年创刊,主要栏目包括综述、研究报告、资源研究、套用开发、栽培技术、信息报导等。主要读者对象为农林、食品、医药、土特产、轻化工等部门科研、教学及生产人员。刊物先后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资料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资料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资料库来源期刊和中国核心期刊(遴选)资料库来源期刊。

学术交流

  • 农林特产资源发展战略研讨会
2014年10月14日-15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组织的农林特产资源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南京举行。研讨会就“十五”以来农林特产资源项目的发展进行总结,同时指出了农林特产资源产业未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大会中30余位专家分别进行了汇报,介绍了各自在特产资源研究领 域已取得的成绩,并就“十三五”农林特产资源专题项目布局和方向提出各自的见解,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研究目标。

荣誉表彰

2015年2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研究院被表彰为“驻苏部属科研院所为江苏地方经济服务先进集体”。

人才培养

2015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与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範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
2016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与南京师範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

文化传统

  • 形象标识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标识中心为变形的植物形状,四周环绕研究院的中英文名称及缩写。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
  • 办院宗旨
开发利用中国丰富的野生植物和经济作物资源,为工业生产和市场提供天然原料、新产品、新技术和新装备。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院长、党委书记
王松均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吴生高
赵伯涛
副院长
参考资料来源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