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大赛是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举办的大型诵读比赛。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大赛
导语
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大赛紧紧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传统经典诗文的道德、情感、美感、意蕴、声韵等等,体现了系统的、全面的、可感知的、可吟咏的文化内涵。大赛组委会邀请过传忠、何勇等专家学者精心製作各个竞赛环节题库,所选定的经典篇目,如《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唐诗、宋词等,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

意义
中华文化积澱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代代相传根植在人们骨子里,塑造了他们的审美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举办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大赛是一场优秀传统文化盛宴拉近了传统文化与现代人之间的距离、并为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的机遇。
选题
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大赛决赛中的所有题目均由大赛组委会邀请过传忠、何勇等专家学者从《孔孟》、《论语》、《大学》、《中庸》、《三字经》以及唐诗宋词中择句而成,“中华经典太过博大,考虑到範围太广会让选手答题痛苦,我们只能限定一定範围。”昨日的决赛现场也按“选择、判断、接龙、诵读”四种打乱顺序的题型进行。

题型
四种题型中,“诵读”始终最让台上选手和台下观众血脉贲张。现场五位评审会从语音(通假字、读音)、句读、表现(语言、肢体、意境)、理解四个方面,对参赛选手的“诵读”做评判。比赛现场,唐诗《过故人庄》“青山郭外斜”中的“斜”字,究竟是读xié还是xiá引发了不少争议,纷纷扰扰中,评审过传忠最终给出了解答:“按照古音应该读xiá,与颔联‘邀我至田家’中的‘家’字押韵。但教委规定,我们读古诗文要按国语读,这里是存在矛盾的,所以我们两种读法都要学会。”
点讚
我们知道,中华传统经典可以说是凝聚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精髓,作为民族智慧与精神的载体,表征着我们民族的魂与根,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这些经典的诵读与研习,不仅可以提升自我修养、塑造自身道德,更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文化与传统。
诚然,中华传统经典在当今遇到了极大的挑战,一方面其中的很多内容与当今社会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另一方面也受到了来自西方很多观念的冲击。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中华传统经典与现代化并不是矛盾冲突的,诵读研习中华传统经典,也不是让大家回到两千多年前去,而是希望通过诵读,一方面可以含英咀华、沐仁浴义、修德养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对我们国家、民族历史的深入了解和热爱。
我们真诚希望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大赛有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其中。同时,我们更迫切地希望传统经典诵读活动可以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逐渐成为市民日常生活中很自然的一部分。
连结
自(2014年)4月23日启动,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大赛共有逾2万人参加街镇海选。上海各街镇社区文化中心通过组织市民网上、线下答题,层层筛选出200位选手进入决赛场争夺“诵读达人”的称号。参赛选手中既有白髮稀疏的老人拄着拐杖不输士气,也有稚气未脱的儿童摇头晃脑沉着应答,亦有意气风发的青年人引经据典博古通今。历时5个月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大赛昨晚在上海保利大剧院落下帷幕,经过现场两轮竞赛的激烈角逐,宝山区永清路国小语文教师徐罗艳、年仅8岁的最小参赛选手张人匀和金山区朱泾中学语文教师胡怡泓从最终入围终极赛的10名“诵读进士”中脱颖而出,分别夺得“诵读状元”、“诵读榜眼”和“诵读探花”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