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争端,又称中美贸易战,也叫中美贸易摩擦,是中美经济关係中的重要问题。贸易争端主要发生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领域;二是中国没有优势的进口和技术知识领域。前者基本上是竞争性的,而后者是市场不完全起作用的,它们对两国经济福利和长期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
2018年9月6日下午举行的商务部例行发布会上,有媒体提问时指出,美拟对华2000亿输美商品加征关税,商务部明确回应将反制。9月9日,中方向世贸组织提出了贸易报复授权申请。
2018年9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2018年12月1日晚,王毅在会上表明,中美两国元首达成共识,停止相互加征新的关税。
2019年5月10日,美方将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的关税从10%上调至25%。
2019年5月13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提高加征关税税率的公告。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美贸易争端
- 外文名:Trade disput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 别名:中美贸易摩擦
- 类别:中美经济关係中的重要问题
- 两个方面:出口领域和进口技术知识领域
产生背景
中美贸易关係自从两国建立贸易关係以来就在摩擦和曲折中发展。一年一度的最惠国待遇审议,与贸易有关或者无关的人权问题,正是中国“入世”前中美贸易关係特点的真实写照。中国“入世”随着两国经贸关係的发展,贸易摩擦出现的频率反倒有所增加,美国成为了与中国发生贸易摩擦最多、最激烈的国家。美国公司对海外竞争对手提出的倾销指控中,有20%以上涉及中国。儘管庞大的美国市场和迅速崛起的中国市场,以及日益密切的经贸往来,使得这两个国家相互之间存在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是如此激烈的贸易摩擦,不禁让人担心中美经贸关係的前景。美国贸易不是单纯的经济决策,而是经济利益和政治现实的平衡。
中美贸易摩擦

词语定义
中美贸易争端指在国际贸易中,中国与美国之间在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在贸易平衡上所产生的影响,例如中国对美国的轮胎出口会影响到美国国内轮胎企业而导致两国之间的矛盾发生。
中美贸易争端一直不断,2003年至2005年末,由美国单方面挑起的一系列贸易摩擦给中美贸易关係蒙上了浓重的阴影,贸易大战似乎一触即发,中美两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贸易摩擦期。中美贸易摩擦作为中美经贸关係的一部分随中美政治关係的发展和国际局势的变幻而发生变化。2018年,特朗普政府不顾中方劝阻,执意发动贸易战,掀起了又一轮的中美贸易争端。
产生原因
贸易摩擦的经济分析
赵瑾曾提出,引起中美双方贸易摩擦的原因和类型归纳为五种:因一方某些进口激增或者进口限制引起的微观经济摩擦;双方贸易不平衡导致的巨观经济摩擦;与国际投资有关的投资摩擦;因双方贸易制度不同引发的摩擦;因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引起的技术摩擦。实际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贸易摩擦在所难免。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市场经济制度还不完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和美国都有很大的差异,出现一些贸易摩擦属于正常现象。
中美建交特别是中国的“入世”促进了两国经济贸易往来,但长期存在于两国贸易关係中的一些问题,例如汇率问题、贸易不平等问题等,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随着两国经济融合进一步加深,双方在制度方面还会发生很多的碰撞,产生各种问题。
近年来,随着中美经贸关係的快速发展,双边贸易摩擦也呈现日益加剧的趋势。贸易不平衡、纺织品特保、对华反倾销等问题构成了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内容。中美两国经济利益的争夺、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的回流以及美国对中国的战略遏制等是双边贸易摩擦日益增多的主要原因。贸易摩擦对中美经贸关係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消极影响。
中美贸易摩擦主要是以微观经济摩擦为主,但还会扩大到其他领域。2003年的人民币汇率问题已经是巨观经济摩擦,而且一直持续到现在。正如“入世”并没有减少中美贸易摩擦一样,“入市”也难以保证中国不会面临或多或少限制。未来的中美贸易可能扩展到包括劳动标準、补贴、卫生检验标準、安全问题、贸易不平等、与投资和贸易有关的制度安排等多领域中。
贸易摩擦政治分析
1、公平贸易取代自由贸易。美国在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这段时间的主调是自由贸易。70年代以后因为巨额贸易赤字等问题开始转向公平贸易政策,其基本观点是认为美国市场开放度远远高于别国。而最终美国从中增强了自己的竞争力,而且常常藉此来以经济手段来制裁其他国家,这就导致别的国家不服,从而贸易摩擦就产生了。
2、偏重双重标準和单边标準主义。这种双重标準和单边主义行动,很容易招致其他国家的报复行动,贸易摩擦就在所难免了。
3、利益集团对贸易政策有重要影响。各种利益集团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和利益积极影响美国立法和其他政策决策,对直接或间接关係到其成员的公共关係决策施加影响。在美国的特有制度下,我们经常会看到,对于有利于美国的事情,美国政界睁只眼闭只眼,而对于不利于美国的事情,哪怕仅仅影响到了一小部分人的利益,也立刻会有反对的意见。
4、国会管理贸易。美国的宪法规定,国会有管理同外国贸易的商务契约,并制定和徵收关税的权利。美国的行政部门更具国际视野却不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更注重本地区利益的议员却可以制定对外贸易政策,因此贸易保护主义经常得到体现。
5、代言制度。在美国的民主制度下,议员和政府官员往往是某种利益的代言人。在选举的制度下,个人影响力和知名度对于前途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美国的政界人士不是本人拥有巨额的财产就是能得到他人的资助。官员当选后,资助的要求就可以得到体现,因此就很容易因为某些官员的一些利益而导致贸易摩擦!
处理对策
政府
政府方面,应把握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经济与贸易发展战略,按照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增长模式,在处理外需和内需的关係上,採取更加均衡的战略。政府要积极参与国际谈判,在贸易壁垒制定的标準和规则方面,中国要有一席之地。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融入WTO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我们应加快制度的调整和创新,儘快建立符合WTO规则的、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消除可能诱发国际贸易摩擦的制度因素。建立贸易摩擦预警机制,政府有关部门应实时跟蹤一些产品的出口贸易情况,防止可能爆发的贸易摩擦。
中美贸易摩擦

企业
中国加入WTO已经17年,中国企业应进一步熟悉WTO争端的解决机制并熟练掌握WTO争端解决机制规则,为抑制贸易战、打赢贸易战做好準备。具体而言,发生贸易争端时,解决贸易争端、平息贸易摩擦的办法之一就是拿起世界贸易组织争端机制这个武器,争取以磋商方式解决争端。而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企业竞争力,从提高产品档次,形成产品的个性化竞争优势入手,打造产品国际品牌,这是解决贸易摩擦的根本途径。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不仅可以使东道国对进口的保护措施失去原有的威力,而且还可以打开新的市场,将发生贸易摩擦的风险降至最低。
利益关係
利用利益关係解决贸易摩擦。当今世界,存在着一条公认的真理:没有永恆的敌人,也没有永恆的朋友,永恆的东西是利益。美国跨国公司加快了对华投资的发展,以利用中国廉价的智力资源劳力资源。对华经贸中的巨大的商业利益对美国一些行业和公司具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这种日益发展的对华利益集团将是中国可充分利用的经济资源和政治资源。
美国国会
美国当地时间7月11日,美国参议院以88:11的压倒性票数通过了一项决议,约束特朗普的关税权力。美国参议院以国家安全为由通过该项决议,呼吁特朗普加征关税时应得到美国国会的批准。
中方措施
2018年7月16日,美国将中国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指称中国政府针对美钢铝232措施实施的应对措施不符合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则。商务部条约法律司负责人指出,美钢铝232措施以“国家安全”为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这已成为世贸组织众多成员的共识。美方措施是对多边贸易规则的严重破坏,损害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贸组织成员的正当权益。中方已按世贸规则向美方提出补偿磋商请求,但美方拒绝予以回应。中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相关规定,不得不採取进一步行动,以平衡美钢铝232措施对中方造成的利益损失,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中方措施是维护国家利益和多边贸易体制的必要举措,是正当的,也是符合多边贸易规则的。
在美方公布拟对中国20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之后,中方已经于2018年8月3日公布了针对自美进口约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的反制措施,商品清单已经公布。
2018年8月22-24日中美双方就经贸问题在华盛顿举行的副部级磋商结束后,双方工作层仍在继续保持接触和沟通,就彼此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致力于解决中美经贸问题。
2018年9月6日下午举行的商务部例行发布会上,美国对华2000亿美元输美商品徵税徵询公众意见结束,儘管超过9成参与者持反对意见,但有讯息称特朗普寻求在公众意见徵询期结束后继续推进对华关税措施,商务部明确回应将反制。

9月9日,中方向世贸组织提出了贸易报复授权申请。在提交的档案中,中方估计每年约有70.43亿美元的商品受到了美国反倾销措施的影响,中方要求实施等额报复,并表示将根据最新的数据每年更新。
2018年9月18日,美国政府宣布实施对从中国进口的约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的措施,自2018年9月24日起加征关税税率为10%,2019年1月1日起加征关税税率提高到25%。
2018年9月21日,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将召开特别会议,讨论中国诉美反倾销措施世贸争端案。
当地时间2018年12月1日晚上10点30分许,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就中美元首会晤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王毅在会上说,中美双方就经贸问题进行的讨论十分积极,富有建设性,两国元首达成共识,停止相互加征新的关税。
(中美)双方工作团队将根据两国元首达成的原则共识,朝着取消所有加征关税的方向加紧磋商。
中方愿意根据国内市场和人民的需要扩大进口,包括从美国购买适销对路的商品,逐步缓解贸易不平衡的问题。
双方都认为,这次会晤达成的原则共识意义重大,不仅有效阻止了经贸摩擦的进一步扩大,而且为双方合作共赢开闢了新的前景;不仅有利于中美两国各自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而且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各国的利益。
美方案例
20世纪90年代,美国曾三次对中国进行“特别301调查”,分别是1991年、1994年和1996年。入世之后,2010年10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应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申请,将按照《美国贸易法》第301条款,对中国政府所制定的一系列新能源政策和措施展开调查。这是美国自中国加入WTO以来首次动用“301条款”对其他经济体贸易行为进行调查,最终中国与美国在WTO争端解决机制项下进行磋商,同意修改《风力发电设备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涉嫌禁止性补贴的内容。
2009年,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对中国产乘用车轮胎髮起特保调查。随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中国轮胎扰乱美国市场为由,建议美国在现行进口关税的基础上,对中国输美乘用车与轻型卡车轮胎连续三年分别加征55%、45%和35%的从价特别关税。
2011年10月3日,美国参议院不顾中方坚决反对,以79比19的投票结果,程式性通过了“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立项预案。此案以所谓“货币失衡”为藉口,将汇率问题进一步升级,採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严重违背世贸组织规则。
2012年9月底,欧巴马签署了22年来第一个禁止外国投资的总统命令,否决三一重工的关联公司在美国的风电投资。
2012年10月8日,美国众议院发布调查报告,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止中国两家通信设备製造商华为和中兴进入美国系统设备领域。
2012年10月10日,美国商务部终裁判定,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
2012年10月13日,美国太阳能公司Solyndra向中国最大的三家光伏製造企业尚德、英利和天合提起“反垄断”诉讼。
2018年1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对进口大型洗衣机和光伏产品分别採取为期4年和3年的全球保障措施,并分别徵收最高税率达30%和50%的关税”。
2018年2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对进口中国的铸铁污水管道配件徵收109.95%的反倾销关税”。
2018年2月27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铝箔产品厂商徵收48.64%至106.09%的反倾销税,以及17.14%至80.97%的反补贴税”。
2018年3月9日,特朗普正式签署关税法令,“对进口钢铁和铝分别徵收25%和10%的关税”。
2018年3月22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因智慧财产权侵权问题对中国商品徵收500亿美元关税,并实施投资限制”。
2018年4月4日,美国政府发布了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将对我输美的1333项5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美方这一措施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严重侵犯我国合法权益,威胁我国家发展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相关规定,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汽车、化工品等14类106项商品加征25%的关税。实施日期将视美国政府对我商品加征关税实施情况,由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另行公布。
2018年4月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要求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依据“301调查”,额外对1000亿美元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这一做法严重违反国际贸易规则。
2018年4月17日,美国商务部部长罗斯宣布,对产自中国的钢製轮毂产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即“双反”调查);美商务部还初裁从中国进口的通用铝合金板存在补贴行为。
2018年5月29日,美国白宫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含有“重要工业技术”的500亿美元商品徵收25%的关税。其中包括与“中国製造2025”计画相关的商品。最终的进口商品清单于2018年6月15日公布,并很快对这些进口产品徵收关税。
2018年6月15日,美国政府发布了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对约340亿美元商品自2018年7月6日起实施加征关税措施,同时对约16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开始徵求公众意见。
2018年7月6日00:01(台北时间6日12:01),美国开始对第一批清单上818个类别、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作为反击,中国也于同日对同等规模的美国产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
2018年7月10日,美国政府公布进一步对华加征关税清单,拟对约200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10%的关税,其中包括海产品、农产品、水果、日用品等项目。这一轮关税措施将经公众评论,并在8月20日至23日举行听证会。美国政府将在8月30日公共评论结束后决定下一步行动。
2018年8月2日,美国贸易代表声明称拟将加徵税率由10%提高至25%。
2018年8月8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公布第二批对价值160亿美元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清单,8月23日起生效。最终清单包含了2018年6月15日公布的284个关税项目中的279个,包括机车、蒸汽轮机等产品,将徵收25%关税。
2018年8月23日,美国在301调查项下对自中国进口的160亿美元产品加征25%关税。
2019年2月2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他将推迟3月1日上调中国输美商品关税的计画。
2019年5月10日,美方将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的关税从10%上调至25%。
中方案例
2011年12月14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将对原产于美国的排气量在2.5升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徵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实施期限2年,自2011年12月15日起到2013年12月14日止。
2017年8月30日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欧盟和新加坡的进口卤化丁基橡胶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该产品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40023910和40023990税号。
2018年3月23日,中国商务部发布了针对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的中止减让产品清单并徵求公众意见,拟对自美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以平衡因美国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给中方利益造成的损失。其中计画对价值30亿美元的美国产水果、猪肉、葡萄酒、无缝钢管和另外100多种商品徵收关税。
2018年4月2日起,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7类128项进口商品中止关税减让义务,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关税。
2018年4月4日,商务部发布2018年第34号公告,将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等农产品、汽车、化工品、飞机等进口商品对等採取加征关税措施,税率为25%,涉及2017年中国自美国进口金额约500亿美元。
2018年4月17日,商务部发布2018年第38号公告,公布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反倾销调查的初步裁定。商务部裁定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存在倾销,国内高粱产业受到了实质损害,且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係,并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根据裁定,自2018年4月18日起,进口经营者在进口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时,应依据裁定所确定的各公司保证金比率(178.6%)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提供相应的保证金。该产品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10079000项下。初裁后,商务部将继续对本案进行调查并作出最终裁定。商务部将按照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和世贸组织规则保障各利害关係方的正当程式权利。
2018年4月19日,商务部发布2018年第39号公告,公布对原产于美国、欧盟和新加坡的进口卤化丁基橡胶(也称卤代丁基橡胶)反倾销调查的初裁裁定。
2018年4月20日起,进口经营者在进口原产于美国、欧盟和新加坡的卤化丁基橡胶时,应依据裁定所确定的各公司倾销幅度(26.0%-66.5%)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提供相应的保证金。
2018年4月20日,商务部公告2018年第37号 ,关于原产于美国、加拿大和巴西的进口浆粕反倾销措施再调查裁定的公告:调查机关裁定,在原审调查期内,原产于美国、加拿大和巴西进口浆粕的倾销行为导致中国国内浆粕产业受到实质损害,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係。调查机关决定,继续按照商务部2014年第18号公告内容实施反倾销措施。
2018年5月18日,商务部公告2018年第44号,关于终止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反倾销反补贴的公告:调查机关发现近期国内猪肉价格持续下降,许多养殖户生计面临困难,在此情况下,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採取反倾销反补贴措施不符合公共利益。终止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反倾销反补贴。
2018年5月29日,针对美国白宫发布的声明,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迅速回应表示,我们对白宫发布的策略性声明既感到出乎意料,但也在意料之中,这显然有悖于不久前中美双方在华盛顿达成的共识。无论美方出台什幺举措,中方都有信心、有能力、有经验捍卫中国人民利益和国家核心利益。中方敦促美方按照联合声明精神相向而行。
2018年6月15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659项约5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对农产品、汽车、水产品等545项约340亿美元商品自2018年7月6日起实施加征关税,对其余商品加征关税的实施时间另行公告。
2018年6月19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国白宫2018年6月18日声明发表谈话,发言人说,美方在推出500亿美元徵税清单之后,又变本加厉,威胁将制定2000亿美元徵税清单。这种极限施压和讹诈的做法,背离双方多次磋商共识,也令国际社会十分失望。如果美方失去理性、出台清单,中方将不得不採取数量型和质量型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做出强有力反制。
2018年7月6日12:01,中国对美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正式实施。
2018年8月3日,针对美方措施,中方被迫採取反制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5207个税目约6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20%、10%、5%不等的关税。如果美方一意孤行,将其加征关税措施付诸实施,中方将即行实施上述加征关税措施。
2018年8月8日,中国为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和多边贸易体制,不得不做出必要反制,决定对160亿美元自美进口产品加征25%的关税,并与美方同步实施。
2018年8月23日,中国在世贸组织起诉美国301调查项下对华160亿美元输美产品实施的徵税措施。同时自本日12时01分起正式对约160亿美元自美进口产品加征25%的关税。
2018年9月18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方决定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发表谈话,发言人指出,美方不顾国际国内绝大多数意见反对,宣布自9月24日起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的关税,进而还要採取其他关税升级措施。对此我们深表遗憾。为了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和全球自由贸易秩序,中方将不得不同步进行反制,美方执意加征关税,给双方磋商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希望美方认识到这种行为可能引发的不良后果,并採取令人信服的手段及时加以纠正。
2019年5月13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提高加征关税税率的公告。对《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约600亿美元进口商品实施加征关税的公告》(税委会公告〔2018〕8号)中部分商品,提高加征关税税率,按照《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第二批)加征关税的公告》(税委会公告〔2018〕6号)公告的税率实施。即:对附属档案1所列2493个税目商品,实施加征25%的关税;对附属档案2所列1078个税目商品,实施加征20%的关税;对附属档案3所列974个税目商品,实施加征10%的关税。对附属档案4所列595个税目商品,仍实施加征5%的关税。
经贸磋商
主词条: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
- 2018年
2018年5月3日至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与美国总统特使、财政部长姆努钦率领的美方代表团就共同关心的中美经贸问题进行了坦诚、高效、富有建设性的讨论。双方均认为发展健康稳定的中美经贸关係对两国十分重要,致力于通过对话磋商解决有关经贸问题。双方就扩大美对华出口、双边服务贸易、双向投资、保护智慧财产权、解决关税和非关税措施等问题充分交换了意见,在有些领域达成了一些共识。双方认识到,在一些问题上还存在较大分歧,需要继续加紧工作,取得更多进展。双方同意继续就有关问题保持密切沟通,并建立相应工作机制。
2018年5月30日下午,美方经贸磋商工作团队已抵达北京。美方50余人的团队将与中方团队就具体落实中美双方联合声明共识展开磋商。
2018年6月2日至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带领中方团队与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带领的美方团队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就两国经贸问题进行了磋商。双方就落实两国在华盛顿的共识,在农业、能源等多个领域进行了良好沟通,取得了积极的、具体的进展,相关细节有待双方最终确认。中方的态度是始终一贯的。为了满足人民民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中国愿意从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增加进口,这对两国人民和全世界都有益处。改革开放和扩大内需是中国的国家战略,我们的既定节奏不会变。中美之间达成的成果,都应基于双方相向而行、不打贸易战这一前提。如果美方出台包括加征关税在内的贸易制裁措施,双方谈判达成的所有经贸成果将不会生效。
2018年8月22日至23日,应美方邀请,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率中方代表团在华盛顿与美国财政部副部长马尔帕斯率领的美方代表团就双方关注的经贸问题进行了磋商。
2018年12月1日,“习特会过后,中美同意关税战休兵”,路透社以此为题报导称,中美两国一致同意在激烈的贸易战中停火,包括明年1月1日起不会调高关税。白宫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特朗普维持对2000亿美元中国进口产品徵收10%的关税,明年初税率不会提高到25%。白宫称,“中国将同意从美国採购非常大量的农业、能源、工业和其他产品,以降低两国之间的贸易失衡,但购买数额待定”。
2018年12月19日,中美举行经贸问题副部级通话,就双方关心的问题进行沟通。
- 2019年
2019年1月4日上午,中美双方举行副部级通话,确认美国副贸易代表格里什于1月7日至8日率领美方工作组访华,与中方工作组就落实两国元首阿根廷会晤重要共识进行积极和建设性讨论。1月30日至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带领中方团队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带领的美方团队在华盛顿举行经贸磋商。双方在两国元首阿根廷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指引下,讨论了贸易平衡、技术转让、智慧财产权保护、非关税壁垒、服务业、农业、实施机制以及中方关切问题。双方牵头人重点就其中的贸易平衡、技术转让、智慧财产权保护、实施机制等共同关心的议题以及中方关切问题进行了坦诚、具体、建设性的讨论,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双方还明确了下一步磋商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2019年2月9日讯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将于2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举行新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双方将在不久前华盛顿磋商基础上,就共同关注问题进一步深入讨论。美方工作团队将于2月11日提前抵京。
2019年2月14~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在北京举行第六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
双方认真落实两国元首阿根廷会晤共识,对技术转让、智慧财产权保护、非关税壁垒、服务业、农业、贸易平衡、实施机制等共同关注的议题以及中方关切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就主要问题达成原则共识,并就双边经贸问题谅解备忘录进行了具体磋商。双方表示,将根据两国元首确定的磋商期限抓紧工作,努力达成一致。
2019年2月21日至24日,习近平主席特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在华盛顿举行第七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双方进一步落实两国元首阿根廷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围绕协定文本开展谈判,在技术转让、智慧财产权保护、非关税壁垒、服务业、农业以及汇率等方面的具体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在此基础上,双方将按照两国元首指示做好下一步工作。
2019年3月28日至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在北京共同主持第八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双方讨论了协定有关文本,并取得新的进展。
刘鹤副总理将于2019年4月初应邀访美,在华盛顿举行第九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
2019年4月3日至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在华盛顿共同主持第九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双方讨论了技术转让、智慧财产权保护、非关税措施、服务业、农业、贸易平衡、实施机制等协定文本,取得新的进展。双方决定就遗留的问题通过各种有效方式进一步磋商。
2019年5月9日至10日,在华盛顿举行的第十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牵动全世界目光。磋商期间,美方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的关税从10%升至25%。对于美方此举,中方深表遗憾,并将不得不採取必要反制措施,同时再度重申:加征关税无法解决问题,合作和协商才是正确出路,但必须以尊重彼此核心关切为前提。
争端影响
2018年3月23日,A股两市遭到重创,三大股指暴跌均超3%,逾3000只股下跌。下午开盘,股指延续跌势。从3月底至8月上旬,上证指数跌了约500点,跌幅约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