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中岛1式战斗机

(2019-12-02 14:27:21) 百科综合
中岛1式战斗机

中岛1式战斗机

二战日本陆军航空兵标準战机。一式战斗机是中岛飞机公司于1937年12月开发的单发单座战斗机,又名隼式战斗机,是一型优秀的战机。直至结束共生产5751架,数量仅次于海军的三菱“零”式舰载战斗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中岛1式战斗机
  • 英文名称:Nakajima ki-43-1
  • 前型/级:97式战斗机
  • 研製时间:1937年
  • 服役时间:1940年
  • 国家:日本
  • 服役部队:日本陆军航空兵
  • 生产数:5751架
中岛1式战斗机

简介

中岛1式战斗机,是1937年日本陆军提出开发一种替代97式战斗机的新型号要求,当时由中岛飞机公司小山悌工程师主管设计。1938年12月原型机试飞成功。次年又制出第2、第3号机继续进行试验,证明飞机符合设计要求。1940年5月正式以中岛1式投产,一共有Ⅰ、Ⅱ、Ⅲ三种修改型。后由立川协助生产,直至结束共生产5751架,数量仅次于海军的三菱“零”式舰载战斗机。
中岛1式战斗机

发展沿革

设计指标

1937年12月日本陆军指示开发的单发单座战斗机,用于取代九七式战斗机(中岛Ki-27)。军方要求该机的最大速度达到500公里/时,能够在5分钟内爬升至5000米高度,续航距离必须在800公里以上,武器则为两挺7.7毫米机枪。新飞机必须拥有等同于九七式战斗机的优异机动性。
原型机原型机

设计特点

中岛任命由小山悌所领导的设计团队进行设计,除了可收放式起落架设计以外,中岛一式基本结构大多与九七式战斗机相同,测试结果表现出一式战斗机的续航力以及最高速度比九七式战斗机来的优秀,但是在迴转性上比九七式来的差,陆军对此机型满意并下令量产。
最初装备的7.7mm机枪无法满足需求,在一型丙上改为两挺12.7mm机枪,一型甲乙也陆续改装为一型丙。

技术特点

这是日本陆军第一架配备可收缩起落架,防弹装甲及自封油箱之机种。一式战斗机的续航力以及最高速度比九七式战斗机来的优秀,但是在迴转性上比九七式来的差。
中岛一式战斗机中岛一式战斗机

一型

一式战斗机一型(Ki-43-I)
Ha-25型引擎装备的早期生产型。武装再试作型以及初期生产型上为2挺7.7mm机枪、之后换装为7.7mm机枪1门+12.7mm机枪一门。在生产时自封油箱设计为可以耐7.7mm机枪的攻击。一型的生产型依照时间而有甲、乙、丙三批小幅度改进之机种。主要区分为火力上的强化。
  • Ki-43(一型)
    原型机
  • Ki-43-I Mark.1a(一型甲)
    装备两挺7.7mm航空机枪,使用三个橡胶自封油箱。
  • Ki-43-I Mark.1b(一型乙)
    换装一挺7.7mm航空机枪和一挺12.7mm航空机枪。
  • Ki-43-I Mark.1c(一型丙)
    换装两挺12.7mm航空机枪,可在翼下挂载两枚30千克航空炸弹;随着更多12.7mm机枪列装,早期的1a、1b型都陆续被升级到1c型的架构。
一型丙一型丙
正式名称
一式战斗机一型丙
试作名称
キ43-I丙(Ki-43-I丙)
全宽
11.43m
全长
8.85m
全高
3.27m
空重
1590kg
一般全备重量
2580kg
发动机
Ha-25(离陆出力970匹马力)
最快速度
492km/h(高度4000M)
爬升率
3450 英尺/分钟
续航距离
1000km~2200km
固定武装
机身内12.7mm机枪2门
外挂武装
60kg炸弹x2

二型

一式战斗机二型(Ki-43-II)一式战斗机生产最多的型号。主要与一型的差别为机身结构强化使其俯冲速限提高至600~650km程度、换装Ha-115式引擎、将主翼切短30厘米、螺旋桨由二叶换装为三叶螺旋桨。
武装换装为12.7mm机枪两门、自封油箱加强为可抗12.7mm机炮攻击、并在驾驶舱后方加装防12.7mm机枪子弹攻击之装甲板。由于生产时间的不同因此机首的造型以及冷却器排气口的位置都有些微差异。
  • Ki-43-II[2](二型)
    原型机、验证机,採用了Ha-115发动机、更短更坚固的机翼、反射式瞄具。
  • Ki-43-II Mark.2a[2](二型甲)
    可以携带两枚250千克炸弹。
  • Ki-43-II Mark.2a 后期型[2](二型甲后期型)
    改善滑油系统散热效率,加装着陆灯,座舱增加12mm装甲板。
  • Ki-43-II Mark.2b[2](二型乙)
    加装无线电,驾驶员靠背增加装甲。
  • Ki-43-II Mark.2b 后期型[2](二型乙后期型)
    可以携带副油箱。
  • Ki-43-II-Kai Mark.2改[2](二型改)
    使用燃油直喷发动机技术,增加油箱容量。
一式战斗机二型一式战斗机二型
正式名称
一式战斗机二型
试作名称
キ四三-二(Ki-43-II
全宽
10.837m
全长
8.92m
全高
3.085m
空重
1,975kg
一般全备重量
2,590kg
发动机
Ha-115(离陆出力1,150匹马力)
最快速度
536km/h(高度6,000m)
爬升率
5000米/4分48秒
续航距离
3000km(加挂副油箱状态)/1620km(机内燃油)
固定武装
机身内12.7mm机枪2门(携带弹药各270发)
外挂武装
30kg~250kg炸弹x2

三型

一式战斗机三型(Ki-43-III)
换装为加装甲醇水注入装置之Ha-115-2发动机,武装与防弹装备与二型相同。中岛飞机公司进行试製,实际量产为立川飞机公司。在此型的小改版上有武装强化为20mm机炮2挺的试作型(Ki-43-III乙)。
一式战斗机三型乙一式战斗机三型乙
不过从一式战斗机二型后期开始不断增加的装备使得机身空重直线上升,到最后隼已经脱离了一开始设计时的"轻型战斗机"设定(欧美机型没有轻型战斗机此种分类)。
  • Ki-43-III Mark.3[2](三型)
    原型机,使用1230马力的Ha-115-II发动机,可挂载两个110升副油箱。
  • Ki-43-III Mark.3a[2](三型甲)
    安装可以雪地起飞的滑撬。
  • Ki-43-III Mark.3b[2](三型乙)
    换装两门20mm航炮。(只生产了两架)

四型

一式战斗机四型(Ki-43-IV)
换装为加装甲醇水注入装置之Ha-112-2引擎(与海军使用之金星六二式类似),并将机体部份改变成木製结构;不过此种机型还在设计图阶段计画便终止。

作战经历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际,一式陆战是日本陆军最重要的战斗机,足迹遍及所有日本陆军涉及的战区,也是盟军经常碰上的对手。由于在外型上与三菱的零式战机相近,很多盟军飞行员的作战纪录其实是遭遇一式陆战,而非零式战斗机。大战末期一式陆战除了担任第二线的任务之外,也参与神风特攻队的自杀任务。
女高中生欢送神风队员女高中生欢送神风队员
最早的Ⅰ型于1941年8月投入中国战场使用,Ⅱ、Ⅲ型也陆续配至日本陆军航空队驻东北基地。当时伪满洲国空军亦曾配少量该机装饰门面,均以所谓民众“捐献”飞机定名为“满洲石油×号”。另外,1943年日陆军第64战队的一架Ⅲ型因故障迫降在云南地区,被中国空军缴获,给予机尾编号P-5017。1945年10月,国民党空军利用接收的日本军用飞机编成空军第6大队,其中的第18、第19中队均以中岛1式为主力,曾参与对山东人民解放军作战,由于缺乏零件补充,次年6月该大队便告解散。
中岛1式战斗机

国家

  • 日本(生产国)
  • 泰国
二次大战时亲日的泰国皇家空军也装备过一式战。
  • 法国
二次大战后,重返中南半岛的法军也曾用一式战对付过由胡志明领导的越盟。
  • 印尼
二次大战后印尼人用日本人留下的一式战对抗过想重新接管印尼的荷兰军,他们把日军红太阳标记的下半部涂白,变成如同印尼国旗的标记。
  • 中华人民共和国
抗战胜利后,解放军在中国东北接收到4架一式战二型,编入东北老航校作为训练。
博物馆中的一式战斗机博物馆中的一式战斗机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