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山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规定,现公布2013年中山市监察局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本报告包括六个部分:概述,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理情况、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複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自2013年1月1日起至2013年12月31日止。
一、概述
依法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是人民政府密切联繫民众、转变政风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现代政府,提高政府的公信力,稳定市场预期,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重要举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施行以来,政府信息公开迈出重大步伐,取得显着成效。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和信息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政务信息发布与回应机制越来越规範,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和正确引导舆情提出了更高要求,做好信息公开工作是提升政府公信力和社会凝聚力的有效体现,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2013年中山市监察局着力推动党风政风转变、推进行政审批改革、严格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等方面下功夫,争取把信息公开工作推上新台阶。
(一)打造服务热线,满足民众政务谘询需求
最佳化整合各职能部门现有的投诉举报平台,加强集行政投诉、消费维权申诉、经济违法行为申诉举报和对外谘询等功能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成为一个强大的知识库,打造中山的政务“百度”,又快又準地满足民众的谘询需求。市监察局负责对统一话务平台的办件处理实施分级、同步电子监察,重点加强对成员单位办理效率和效果的监察。同时,市绩效办根据职能部门处理谘询的业务量、被投诉并查实的次数、解决行政投诉、消费维权申诉、经济违法行为申诉举报的效率效果表现等情况,开展绩效考核工作,考核结果纳入全市政府绩效管理一併套用。
(二)推动信息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平台优势
一是深入推进审批流程再造和运行模式创新。积极发挥效能监察职能,推动网上办事大厅中山分厅建设,完成“网上办事”、“政务公开”、“投资审批”、“政民互动”、“效能监察”五大栏目建设,开发中山分厅点对点通讯工具,实现“透明办公”功能。二是推进电子平台建设。建设电子纪检监察综合平台。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思路,将中山市单一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逐步拓展建成中山市电子纪检监察综合平台。项目建设内容覆盖 “四个市场、四项资金、四个公开及六大领域”18个子系统,其中省建8个系统,市自建10个系统。三是抓好农村党廉平台运行管理。加大力度推进建设、强化宣传提高知晓度、严格督促提升上传率。为促进全市农村“三公开”工作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
(三)规範新媒体信息公开发布与回应工作机制
为加强我市纪检监察微博工作的管理,充分发挥政务微博新媒体功能,促进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交流,打造全新综合工作平台,提升反腐倡廉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社会影响力,中山市纪委、监察局(预防腐败局)制定了《中山市纪检监察微博工作管理规定(试行)》,规定中加强对政务微博审核登记、信息发布、问题回复、后续跟蹤等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增强微博信息发布与回应的权威性、时效性。强化对新媒体政务信息发布与回应的指导和管理,积极探索市纪委官方微博公共服务规範的有效模式。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2013年全年主动公开政府信息37条。主动公开的信息中,公文类信息4条,约占总体比例的10.8%,机构设定类信息3条,约占总体比例的8.1%。财政类信息4条,约占总体比例的10.8%,信息公开年度报告1条,约占总体比例的2.7%工作动态类信息25条,约占总体比例的67.6%,其中财政信息在2013年预算公开的基础上,关于领取《中山市市级预算单位2012年度部门决算批覆书》的通知(中财库〔2013〕28号)要求,主动公开2012年委局部门决算。主动向市政府提供专题信息225篇,向市委报送专题信息253篇,主动向市委督查室提供专题信息87篇。
三、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情况
本年度未受理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依申请事项。
四、谘询情况
本年度未受理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谘询。
五、複议、诉讼和申诉情况
本年度未受理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複议、诉讼和申诉。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2013年,我局虽然在全市信息公开工作通报排名靠前,但也存在不足,如《政务动态》更新不及时,公文类信息公开数量相对较少等问题。
2014年我局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定期开展网上信息公开情况自查,按照委局对公开目录管理分工,督促各室严格按题材分类、及时更新。全面提高公文类和工作动态类信息公开的数量。
(二)建立新媒体网路舆情沟通联繫机制,建立重大舆情分析联席会议制度,做好信息发布、舆情研判和舆论引导工作。
(三)增加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效,把信息公开发布和回应社会关切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业务培训,狠抓工作落实,对相关工作的督查和指导,确保信息公开工作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