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中山大学翻译学院

(2019-07-17 13:23:50) 百科综合
中山大学翻译学院

中山大学翻译学院

中山大学翻译学院(SIS ,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是中山大学麾下的第一级学院,学院下设翻译系、商务外语系、对外汉语系(与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合办)、国际事务系、西班牙语系、阿拉伯语系、朝鲜语系和俄语系。

翻译学院在中山大学外国语言学与套用语言学一级学科下招收“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型硕士(英语专业)。同时学院还肩负着培养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英文缩写为MTI)的重任,是全国首批(共15所)培养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单位之一。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山大学翻译学院
  • 英文名:SIS ,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 简称:中大翻院
  • 所属地区:广东省,广州市
  • 主要院系:翻译系、英语(商务外语、国际事务、对外汉语)系、西班牙语系、朝鲜语系、俄语系、阿拉伯语系
  • 现任院长:黄国文

师资力量

翻译学院现有全职和兼职教师40余名,专职教师中有三分之一是从英美澳加学成归来的硕士和博士。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合理,实力雄厚,有博士生导师三名、硕士生导师八名。
翻译学院现任院长黄国文,1956年出生,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2年获“套用语言学”博士学位(英国爱丁堡大学),1996年获 “功能语言学”博士学位(英国威尔斯大学),1992至1994年在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做“社会语言学”博士后研究,被聘为Research Associate,2004至2005年作为富布莱特学者在美国史丹福大学访学一年。1995年起任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1996年起任教授是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会副主席、中国功能语言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语篇分析研究会会长、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
黄国文图片黄国文图片
1. 《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报)编委;
2. 《当代语言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编委;
3. 《现代外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编委;
4. 《外语与外语教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学报) 顾问;
5. 《中山大学学报》(哲社版)(中山大学)编委;
6. 国际Social Semiotics杂誌 (英国Carfax Publishing Ltd出版) 顾问;
7. 《狂飙英语》(中山大学音像出版社) 编委;
8.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特约编审;9. 中国功能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
10. 《<当代语言学> 丛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主编之一;
11. 全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常务副院长王东风,,翻译研究、翻译教学与翻译实践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译协理事,中国译协翻译理论与教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编委,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常务理事,广州外事翻译学会副会长等职,王东风教授1982年毕业于安徽师範大学外语系,毕业后于安庆师院外语系任教,1987年任讲师,1992年调华南理工大学外语系任教,1993年任副教授,1996年考入北京大学英语系攻读博士学位,1999年获博士学位,毕业后被南京大学特聘为教授(1999年),以后曾先后担任广州《英文早报》副总编,华南师範大学B岗特聘教授,现任中山大学翻译学院常务副院长和翻译研究中心主任。此外还担任广州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客座教授,文科基地兼职研究员,中国译协翻译理论与教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广州外事翻译学会副会长,《中国翻译》和《外语研究》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语言学和比较文学。
王东风王东风
副院长程立教授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获得英语教育博士,是套用语言学的硕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百人计画”长期引进人才,2005年7月归国,任商务英语系兼对外汉语系系主任。

学校特色

英语

翻译学院根据外语教学特点和人才需求,开设以下几种特色办学模式:(1)132模式:
中山大学翻译学院中山大学翻译学院
一种专业(英语)、四个方向(翻译、商务外语、对外汉语、国际事务方向)、二门外语(英语与第二外语强化训练)。
该模式旨在培养具有专业实践能力的双语精英,故在落实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加大第二外语学时,强化二外训练。
学生可按自身修学程度,获得第二外语或辅修或双专业认证。目前,翻译学院已开设8门第二外语供学生选择:法、德、西班牙、俄罗斯、阿拉伯、日、韩、葡萄牙语,并拟增设义大利语。
(2)2+2模式或3+1模式:
根据国外大学的外语学习成功经验,本科外语学习者如有一年到所学外语国家学习生活经验,将大大提高其外语水平。故学院开设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旨在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将本科教育与国际接轨。
本模式经[中山大学]与[国外大学]的双方校长签署正式合作协定,明确规定两校教务管理部门互相承认学生在两校学习期间按相关要求所获得的学分。
中山大学翻译学院
本模式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并选择留学学校,现主已经开设了“英语+其它专业”方式、“英语+其它专业+二外”方式、“英语+二外”方式、“英语+二外+其它专业”方式。
专业设定
翻译学院努力实现宽口径、大英语专业路线,跟社会需要紧密结合,专业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满足了社会急需的三个专业方向。
英语(翻译方向)
目前翻译系在全国帅先开设了机助人译课程,更是全国唯一为本科生提供FGD同声传译训练的高等院校。
精品课程:连传、笔译、专题口译、国际会议同传、翻译理论与实践、新闻阅读与翻译、辞彙学等。
英语(商务外语方向)
该专业方向旨在培养能直接参与国际商务活动的双语精英,在强化英语教育和翻译训练同时,有针对性地开设国际商务、贸易、法律和管理等方面的实务课程训练,使学生以熟练的口笔译能力,参与涉外商务活动。
精品课程:现代商务理论与实务、市场学、国际贸易、经济学、职业规划和综合素质培养、商务写作、商务口译、商务笔译等。
英语(对外汉语方向,与中山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合办)
翻译学院为全国现在唯一将对外汉语方向设于英语专业中开办的高等院校。
目前全球稀缺能以外语教授中文的汉语教师,结合该就业形势,该方向旨在培养具有较高外语文化修养且能以外语为工作语言的汉语和中国文化教师,为旅游和各类涉外部门培养导游和翻译人才。中山大学国际交流学院的汉语培训专家将提供相应的专业协助。
英语(国际事务方向)
国际事务系成立于2012年,注重以国家战略利益需求为基础、以全球化与区域化互动格局为参照,培养通晓两门外国语言(英语+另一门外语)、熟知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历史与现实、胜任相关政治、经济、商务、外交、新闻传媒、跨文化教学与交流等事务的宽口径、双外语、实用型人才;同时也为人文、社会各相关学科提供优秀硕士生人选。

西班牙语

培养具有坚实的西班牙语基础,能在听、说、读、写、译方面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西班牙语,对西班牙语国家社会及文化有较广泛了解的专业人才。同时实行双语制教学,学生毕业时英语达到英语专业大专水平。学生可以用两种外语进行对外交流,成为涉外事务和职业中具有竞争力的双语人才。
中山大学校训中山大学校训
主要专业课程:综合西班牙语、西班牙语泛读、西班牙语听说、西语国家概况。
3+1模式:本模式经[中山大学]与[国外大学]的双方校长签署正式合作协定,明确规定两校教务管理部门互相承认学生在两校学习期间按相关要求所获得的学分。
本模式由学生自愿报名并选择西班牙或墨西哥的签约学校,通过院内选拔决定公费或自费留学。现主已经开设了现已开设“西班牙语+英语”的模式。

阿拉伯语

为培养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阿拉伯语高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实行双语制教学,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双语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阿拉伯语精读阿拉伯语语法阿拉伯语口语、高级阿拉伯语、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朝鲜语

培养朝鲜语套用型人才,能在外事、外贸、教育、科研等企事业中从事朝汉双向翻译、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本专业同时实行双语制教学,学生毕业时英语达到大专水平,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双语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综合朝鲜语、朝鲜语视听说、朝鲜语写作、朝鲜语翻译、朝鲜语文化阅读。
精品课程
国语、对外汉语教学导论、英汉语言对比、常见语法篇误分析、连续传译、第二语言习得、语言学、中国文化面面观等。

俄语

培养俄语和英语实践能力强、知识面广、有一定专业知识、具有国际视野和开拓创新意识的俄英双语複合型人才,使之能适应中国对外交流的发展要求,在毕业后能够从事与俄语、英语有关的涉外事务、管理、出版、文秘、教育、旅游、大众传媒等部门的工作,也能为今后在俄、英语学术领域继续学习深造奠定基础。
主要专业课程:
基础俄语、高级俄语、俄语听说、俄语阅读、俄语写作、俄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经贸俄语、外事俄语

附录

中山大学翻译学院与其他“二级学院”的区别:
中山大学翻译学院是一所一级四年制本科学院。其他全国重点院校内设二级学院或相似机构,其生源来自高考分未能上规定数的考生。二级学院虽然挂靠某一个公立大学,在经营管理上仍属民营性质,学费远远高出公立大学。中山大学翻译学院与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一样,按国家重点大学的标準招收新生和收取学费,与二级学院有本质的区别。
中山大学翻译学院的的师资聘用与国际接轨。专业课教师面向全球招聘,起薪(税前月薪)4000元,上限为3万元。新聘教师需完成三个契约期(每期两年),方能申请终身教职。翻译学院的专业课教师为三三制:三分之一为翻译学院本身的具有终身教职的专业教师;三分之一为翻译学院 从国内重点外语院校聘来的兼职教师(含优秀的博士研究生);三分之一教师保持流动状态(包括因不能胜任工作而被解聘)。建立这种全新师资结构的宗旨是要打破目前仍然盛行于中国高校的"大锅饭"终身制,为高校机制改革注入活力。
中山大学翻译学院下设"对外汉语系",主要是为对外汉语教学培养教师。近年来,对外汉语的毕业生因双语背景突出,遂又成为国际旅游等商业领域的抢手人才。中山大学开办"对外汉语"系并将它安排在翻译学院,是充分考虑到未来市场的巨大潜力及其对人才外语水平的更高要求。其宗旨是:以语言教授为起点,进而通过语言来完成文化传播交流的任务。能用所在国的民族语言来从事汉语教学、讲授中国文化,这是今后若干年内专业人才市场的一大需求。

学院杂誌

中山大学翻译学院团委12月份团刊《新季》是用iebook超级精灵电子杂誌製作软体製作的。这本电子杂誌涵盖了团委大大小小的各种活动;还有同学们各自的精彩展示:有的感人肺腑;有的轻鬆幽默。它是多彩的、丰富的、厚重的;几十页折射出的是团委永远的青春和活力。
中山大学翻译学院团委自2005年11月20日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五年的时光。五年的沉澱,每一点每一滴都是团委从一岁到五岁成长的见证。就让我们轻轻翻开这本电子杂誌——老朋友们,你们会寻找到昔日熟悉的感动,重温那份沉甸甸的温暖;新朋友们,在这里,你们会看到一个更真实的翻院团委,你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