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南校区所在地亦称康乐园,是原岭南大学的校园,康乐园内,有一批建于清末民初的建筑物。2002年8月,广东省文化厅批准将这批建筑物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华南地区首家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大学校园。
学校对这批有着悠久历史、建筑风格独特、文化积澱厚重的建筑物极为重视,计画投入巨资分期分批对58座建筑文物进行高标準维修,以加强对建筑文物的保护,维护校园的传统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康乐园与北大的未名湖,武大的珞珈山并称三大中国大学最美丽景观。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山大学南校区
- 位置: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
- 占地面积:1.17平方公里
- 别名:康乐园
- 主要学院:岭南学院、亚太研究院
历史沿革
1888年—1900年:格致书院
1900年—1912年:岭南学堂
1912年—1918年:岭南学校
1927年—1952年:私立岭南大学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以中山大学文理科和岭南大学文理科为主,同时吸收其他一些院校相关係科,组成以文理科为基础的综合性的新中山大学。
1952年10月21日:中山大学从广州的石牌迁入康乐园。
院系设定
院系设定:人文科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哲学系、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人文高等研究院(博雅学院、通识教育部)、逸仙学院、亚太经济研究院、岭南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汉语学院、外语教学中心、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社会科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1]、生命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中山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一、二年级在此就读。
主要建筑
康乐园内,树影婆娑,鸟语花香,环境十分优美。主要建筑有大钟楼,怀士堂,永芳堂,陈寅恪故居,黑石屋,马丁堂,竹根标本园,英东体育馆,明代乙丑进士牌坊等等。
南校区是中山大学的中心校区,主要行政机构坐落于此,校内学生以硕士生和博士生为主,也有少量院系的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