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葫芦的秘密》是着名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的一部家喻户晓的童话,文中通过一个孩子在宝葫芦的帮助下做了坏事,最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邪归正的故事。童话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孩子的幻想,其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基本介绍
- 书名:中小学生必读文学名着:宝葫芦的秘密
- 出版社:海豚出版社
- 页数:200页
- 开本:16
- 品牌:海豚出版社
- 作者:张天翼
-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511012973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中小学生必读文学名着精选“大家小书”,该系列包含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冰心先生的《寄小读者》,张天翼的《大林小林》,废名的《竹林的故事》等中国现代文学“大师”的经典小作品。
这一部部题材不同、风格各异的文学小经典,构成了一个色彩缤纷、悲欢离合的小世界,一代代小读者在其中阅读、生活、呼吸和成长。这些作品不唯是一代代人童年和少年时代里难忘的阅读记忆,也许还是小读者们成年之后仍然念念难忘、常读常新的必读篇目。
一部经典的童话能给予孩子广大的想像和新奇的快乐,请走进《宝葫芦的秘密》,你会在荒唐的情节中体会到快乐和深刻。
这一部部题材不同、风格各异的文学小经典,构成了一个色彩缤纷、悲欢离合的小世界,一代代小读者在其中阅读、生活、呼吸和成长。这些作品不唯是一代代人童年和少年时代里难忘的阅读记忆,也许还是小读者们成年之后仍然念念难忘、常读常新的必读篇目。
一部经典的童话能给予孩子广大的想像和新奇的快乐,请走进《宝葫芦的秘密》,你会在荒唐的情节中体会到快乐和深刻。
作者简介
张天翼(1906~1985),中国现代着名作家。学名张元定,字汉弟,号一之,笔名张天净、铁池翰等。祖籍湖南省湘乡县东山乡双泉村,出生于南京,在杭州读完国小和国中,1925年秋到北京,次年考入北京大学。1929年正式开始职业写作生涯,1931年加入左联,抗战爆发后,一直在长沙等地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和文艺活动。解放后历任中央文学讲习所副主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等职。代表作有童话《大林与小林》《宝葫芦的秘密》《秃秃大王》,小说《华威先生》《鬼土日记》等。他的童话在儿童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图书目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三十一
三十二
三十三
三十四
三十五
三十六
三十七
三十八
三十九
四十
四十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三十一
三十二
三十三
三十四
三十五
三十六
三十七
三十八
三十九
四十
四十一
序言
从二十世纪初叶迄今一百多年来,谁不曾熟读过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谁没有背诵过脍炙人口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散发着蚕豆花、稻花般的清香的《社戏》?谁不曾做过冰心先生的“小读者”?谁的心灵,没有被她笔下那盏闪烁着橘红色光芒的小橘灯温暖过、照耀过?谁的情感,不曾接受过《寄小读者》那滑涓春水的润泽?
如果把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那些光芒璀璨的“小经典”——那曾经使一代代小读者甘之如饴和耳熟能详的名篇杰作一一开列出来,将是一份多幺丰盈、美丽和迷人的文学书单:叶圣陶的《稻草人》,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宝葫芦的秘密》,老舍的《小坡的生日》,许地山的《落花生》,丰子恺的《忆儿时》,朱自清的《背影》,萧红的《呼兰河传》,周作人的《故乡的野菜》、《乌篷船》,废名的《竹林的故事》,茅盾的《大鼻子的故事》,凌叔华的《小哥儿俩》,王统照的《小红灯笼的梦》,严文井的《小溪流的歌》……
海豚出版社正是从中国一百多年来的整个现代文学史(包括儿童文学史)範围内,反覆比较,精心遴选,从中择出最佳的版本,为中小学生读者和中国小语文老师们编选出版了这套文学名着“小经典”。
说这份书单是一套“小经典”,其中的“小”有两层意思:一是这些作品的作者,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师”级的文学家,而这些作品,却往往是他们文学年表里的一些“小作品”,是一棵棵参天巨树上绽放出的小花朵,是文学巨人们献给幼小者的珍贵礼物,是真正的“大家小书”。另一层意思就是,这些作品大都篇幅不大,有的只有几万字,不是皇皇巨着,而是形制短小的“小创作”,因此,在众多的现代文学巨着中可谓“小经典”。
据说,欧洲人有个说法,叫做“SmallIsBeautiful”,即“小的是美好的”。德国经济学家E.F.舒马赫有本谈人类发展问题的畅销书,书名就叫《小的是美好的》。当然,对于任何文学名着来说,简单的“大”和“小”,并不能成为评价它们的标準,应该说,大的和小的作品都可能是美好的。我在这里只是想借用“小的是美好的”这个说法,来表达我对这套小经典的敬仰、喜爱与欣赏。
这一部部题材不同、风格各异的文学小经典,构成了一个色彩缤纷、悲欢离合的小世界,一代代小读者在其中阅读、生活、呼吸和成长。这些作品不唯是一代代人童年和少年时代里难忘的阅读记忆,也许还是小读者们成年之后仍然念念难忘、常读常新的必读篇目。卡尔维诺有一个人尽皆知的说法:“所谓经典,就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那幺,这些小经典的每一篇、每一部,也都有资格成为“我正在重读”的书。
它们的品质和魅力,它们的伟大和不朽之处,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它们几乎都是文学大师们的精心之作和“唯一”的作品,套用现代文学家施蛰存先生的一个说法,就是可以全部列为“一人一书”的不二之选。这些作家们也许在他们的“大作品”里能够找出两三部或多部可以互相代替,但是像这样的“小经典”,却往往只有唯一的一部。它们几乎是从诞生那天起,就被打上了“杰作”或“不朽”的标识。也正是从这一点上,我十分认同和欣赏这份与众不同的“入选书单”,佩服海豚出版社作为“选家”的眼光和标準。
二是正因为这些作品都是文学大师们的精心佳构之作,所以,它们也足可成为现代白话语言在纯正、优美、规範诸方面的典範之作。事实上,这些作家和这些小经典,的确也是一代代中国小语文教科书的首选对象和必备选目。从这个意义上说,把这份书单定位为“中小学生必读文学名着”,一点也不夸张。而且,还因为篇幅上的节制与适度,它们也在无意中为中小学生提供了分级阅读、循序渐进的便利与保障。
三是更为重要的一点,即入选的这些作家和这些作品,虽然因为年代、地域、文化背景以及作家性格气质、个人知识谱系的不同,每一部作品也会在题材、体裁、感情基调、思想深度、语言风格等等方面各有千秋,然而,仔细阅读这些作品就不难感到,这些作品在努力传达着各自时代的“时代精神”,在努力地赢得了当时的那一代小读者的同时,也都具有着强大和鲜活的生命力和超越力,能够超越各自的时代、地域和创作背景,把一些属于全人类的、真善美的、永恆的东西,保留在了自己的作品里。这其中最可称道的,就是一种可使任何时代的读者都能感知的,伟大、朴素和温暖的“儿童精神”,或日“童话精神”。这种“儿童精神”,包括单纯、天真、自然的童年趣味,仁慈、宽容、温柔的舔犊般的母爱情感,对于每一个弱小的生命个体的充分尊重、理解与呵护,幽默、快乐和恣肆的游戏趣味,与花鸟虫鱼为邻的爱自然之心,等等。
我们看到,无论是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还是冰心先生的《寄小读者》,无论是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还是废名的《竹林的故事》,这种伟大的“儿童精神”,在每一本小经典闪耀和流淌。它们是美丽的星光,也是清亮的溪流;是薪火承传,也是血脉绵延。
不单单是儿童文学作品,在我看来,几乎是所有优秀的文学作品,都会具有一种伟大的精神和美好理想,那就是:要给世界送来爱心、温暖和力量,要给人间带来美好和幸福。虽然令人遗憾的是,任何一位作家或一部作品,几乎都不可能从根本上去改变这个世界,也无力让所有的人都过上幸福的日子,甚至连在童话里也办不到。但是,我相信,一代代作家,仍然在怀抱着这种伟大的精神,朝着这个美好的理想去写作;一代代读者,也总在幻想和期待着,能从优秀的作品中发现和找到一种幸福的生活,领略到一种崇高和美好的人生。
这不仅是文学的伟大的魅力所在,也是文学阅读的恆久魅力所在。
2013年春天,写于武昌东湖梨园
如果把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那些光芒璀璨的“小经典”——那曾经使一代代小读者甘之如饴和耳熟能详的名篇杰作一一开列出来,将是一份多幺丰盈、美丽和迷人的文学书单:叶圣陶的《稻草人》,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宝葫芦的秘密》,老舍的《小坡的生日》,许地山的《落花生》,丰子恺的《忆儿时》,朱自清的《背影》,萧红的《呼兰河传》,周作人的《故乡的野菜》、《乌篷船》,废名的《竹林的故事》,茅盾的《大鼻子的故事》,凌叔华的《小哥儿俩》,王统照的《小红灯笼的梦》,严文井的《小溪流的歌》……
海豚出版社正是从中国一百多年来的整个现代文学史(包括儿童文学史)範围内,反覆比较,精心遴选,从中择出最佳的版本,为中小学生读者和中国小语文老师们编选出版了这套文学名着“小经典”。
说这份书单是一套“小经典”,其中的“小”有两层意思:一是这些作品的作者,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师”级的文学家,而这些作品,却往往是他们文学年表里的一些“小作品”,是一棵棵参天巨树上绽放出的小花朵,是文学巨人们献给幼小者的珍贵礼物,是真正的“大家小书”。另一层意思就是,这些作品大都篇幅不大,有的只有几万字,不是皇皇巨着,而是形制短小的“小创作”,因此,在众多的现代文学巨着中可谓“小经典”。
据说,欧洲人有个说法,叫做“SmallIsBeautiful”,即“小的是美好的”。德国经济学家E.F.舒马赫有本谈人类发展问题的畅销书,书名就叫《小的是美好的》。当然,对于任何文学名着来说,简单的“大”和“小”,并不能成为评价它们的标準,应该说,大的和小的作品都可能是美好的。我在这里只是想借用“小的是美好的”这个说法,来表达我对这套小经典的敬仰、喜爱与欣赏。
这一部部题材不同、风格各异的文学小经典,构成了一个色彩缤纷、悲欢离合的小世界,一代代小读者在其中阅读、生活、呼吸和成长。这些作品不唯是一代代人童年和少年时代里难忘的阅读记忆,也许还是小读者们成年之后仍然念念难忘、常读常新的必读篇目。卡尔维诺有一个人尽皆知的说法:“所谓经典,就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那幺,这些小经典的每一篇、每一部,也都有资格成为“我正在重读”的书。
它们的品质和魅力,它们的伟大和不朽之处,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它们几乎都是文学大师们的精心之作和“唯一”的作品,套用现代文学家施蛰存先生的一个说法,就是可以全部列为“一人一书”的不二之选。这些作家们也许在他们的“大作品”里能够找出两三部或多部可以互相代替,但是像这样的“小经典”,却往往只有唯一的一部。它们几乎是从诞生那天起,就被打上了“杰作”或“不朽”的标识。也正是从这一点上,我十分认同和欣赏这份与众不同的“入选书单”,佩服海豚出版社作为“选家”的眼光和标準。
二是正因为这些作品都是文学大师们的精心佳构之作,所以,它们也足可成为现代白话语言在纯正、优美、规範诸方面的典範之作。事实上,这些作家和这些小经典,的确也是一代代中国小语文教科书的首选对象和必备选目。从这个意义上说,把这份书单定位为“中小学生必读文学名着”,一点也不夸张。而且,还因为篇幅上的节制与适度,它们也在无意中为中小学生提供了分级阅读、循序渐进的便利与保障。
三是更为重要的一点,即入选的这些作家和这些作品,虽然因为年代、地域、文化背景以及作家性格气质、个人知识谱系的不同,每一部作品也会在题材、体裁、感情基调、思想深度、语言风格等等方面各有千秋,然而,仔细阅读这些作品就不难感到,这些作品在努力传达着各自时代的“时代精神”,在努力地赢得了当时的那一代小读者的同时,也都具有着强大和鲜活的生命力和超越力,能够超越各自的时代、地域和创作背景,把一些属于全人类的、真善美的、永恆的东西,保留在了自己的作品里。这其中最可称道的,就是一种可使任何时代的读者都能感知的,伟大、朴素和温暖的“儿童精神”,或日“童话精神”。这种“儿童精神”,包括单纯、天真、自然的童年趣味,仁慈、宽容、温柔的舔犊般的母爱情感,对于每一个弱小的生命个体的充分尊重、理解与呵护,幽默、快乐和恣肆的游戏趣味,与花鸟虫鱼为邻的爱自然之心,等等。
我们看到,无论是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还是冰心先生的《寄小读者》,无论是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还是废名的《竹林的故事》,这种伟大的“儿童精神”,在每一本小经典闪耀和流淌。它们是美丽的星光,也是清亮的溪流;是薪火承传,也是血脉绵延。
不单单是儿童文学作品,在我看来,几乎是所有优秀的文学作品,都会具有一种伟大的精神和美好理想,那就是:要给世界送来爱心、温暖和力量,要给人间带来美好和幸福。虽然令人遗憾的是,任何一位作家或一部作品,几乎都不可能从根本上去改变这个世界,也无力让所有的人都过上幸福的日子,甚至连在童话里也办不到。但是,我相信,一代代作家,仍然在怀抱着这种伟大的精神,朝着这个美好的理想去写作;一代代读者,也总在幻想和期待着,能从优秀的作品中发现和找到一种幸福的生活,领略到一种崇高和美好的人生。
这不仅是文学的伟大的魅力所在,也是文学阅读的恆久魅力所在。
2013年春天,写于武昌东湖梨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