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外的海滩壁画、人工椰树和白色沙滩营造出典型的巴哈马海景。馆内,两艘五彩斑斓的单桅纵帆船沿对角线陈列,两船之间的中央区域地面上绘有有巴哈马地图,船尾由敞开式的长廊相连,生动展现了巴哈马海洋运输的历史。展馆通过多方位展示,充分演绎了巴哈马自然风貌、人文习俗以及城市的发展演变。
基本介绍
- 展馆名称: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巴哈马馆
- 展馆位置:C片区,加勒比共同体联合馆
- 展馆主题:undefined
- 国家馆日:7月17日
基本信息
国名:巴哈马国(The Commonwealth of The Bahamas)。
国旗、国徽

面积:陆地面积13878平方公里,由700多个岛屿(其中30个岛有人居住)及2400多个珊瑚礁组成。
人口:33.3万(2007年),黑人占85%,其余为白人和少量华人。多数居民信奉基督教。英语为官方语言。
首都:拿骚(Nassau),人口22.2万。
场馆主题:undefined
国家馆日:7月17日
展馆位置:C片区,加勒比共同体联合馆
加共体国家馆日
7月17日上海世博会今天迎来“加勒比共同体馆日”,上午10时官方仪式在世博中心隆重举行。在世博中心中央大厅内,还上演了充满浓浓海岛风情的歌舞表演。加勒比共同体代表团总团长、盖亚那总统巴拉特・贾格迪奥,多米尼加总统尼古拉斯・利物浦,格瑞那达总理蒂尔曼・托马斯,巴贝多外交和外贸部长玛克辛・麦克林,加方参展总代表、加共体秘书长埃德温・卡林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等中外嘉宾出席。
加共体国家馆日

俞正声代表中国政府和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对加勒比共同体馆日的举行表示诚挚祝贺。他在致辞中说,中国和加勒比虽然相距遥远,但友谊源远流长。1972年,盖亚那和牙买加在英语加勒比国家中率先与中国建交,揭开了中加关係的新篇章。30多年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中国与加勒比的关係呈现健康、积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双方在政治、经贸、科技、教育、文化、国际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为双方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相信上海世博会必将为中加双方进一步加深了解、深化友谊、扩大合作提供新的契机。
加勒比共同体组织是加勒比海地区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在上海世博会浦东园区C片区,加勒比共同体联合馆吸引了不少游客参观。今天不仅是加共体成员国――安提瓜和巴布达、巴哈马、巴贝多、贝里斯、多米尼克、格瑞那达、盖亚那、海地、牙买加、圣基茨和尼维斯、圣露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苏利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国家馆日,还是加勒比共同体馆和加勒比开发银行馆的荣誉日,因此今天也成了上海世博会开幕以来同一天举办国家馆日、荣誉日最多的一天。
以蓝天、大海蓝色构成的加勒比共同体联合馆,给人乾净、简洁的印象。馆内还通过多种方式展示碧水蓝天的岛风光、繁忙壮观的现代化港口、精美绝伦的稻草编织的手工艺品、儿童阳光般的笑脸,洋溢着浓郁加勒比风情。
延伸阅读
加勒比海明珠--拿骚
巴哈马首都拿骚 (Nassau)在17世纪30年代是英国人的一个居民点,1660年发展成为较大的城镇,当时称“查尔斯敦”。1690年以英国亲王拿骚的名字命名。1729年正式建立城市,沿用“拿骚”名至今。拿骚有许多名胜古蹟和游览点,如坐落在城南菲茨威廉山的总督宫,宫前有大型的哥伦布塑像,纪念这位首先登上巴哈马的伟大航海家;市中心的罗森广场,议会、法院和政府都集中于此;布莱克比尔德塔曾经是当年海盗用的了望塔;城南贝内特山上有一座高达38米的水塔,从这里可以俯瞰拿骚全城和整个新普罗维登斯岛;在海港西部有当年抵御海盗入侵的夏洛特要塞。
展馆亮点
拿骚的过去、现状和未来展馆利用图片、电影等手段介绍了巴哈马首都拿骚的过去、现状和未来,还以视频等方式展现了当地狂欢节大游行的盛况。大萤幕播放有关海底世界、旅店、婚礼、历史景点等内容,多角度展现巴哈马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