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条并不是中国饮食的专利。在麵条发明者的问题上,中国人和义大利人相持不下了多年。据说前不久在青海出土了4000年前的麵条实物,似乎为这场争议划上了句号。其实麵条是世界性的大众食品,许多民族都有独特的製作和烹饪方法,仅是中国麵条的做法便何止千万。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麵条
- 英文名:chinesenoddle
- 主要食材:麵条
- 类数:500多种
食品介绍
麵条是我国粮食食品之一,历史悠久,分布甚广。麵条烹调简单,并可根据各人的口味和地方习惯,加入不同佐料製成鹹面、甜面、辣麵以及牛奶、鸡蛋、番茄、可可等多种花色的麵条,并可採用煮、蒸、炒、拌等多种烹调方法,因此很受消费者欢迎。地方传统产品也很多,如福建的龙鬚麵、棋子面,江苏的空心面,山西的刀削麵、浙江的馄饨麵等,各具特色,驰名全国。
製作方法
中国製作麵条的方法大致有:
1.拉抻法:将经过充分熟化的麵团反覆拉抻成为麵条。这种方法多为手工操作,经验性强,对麵粉质量和熟化要求相当严格。许多名产麵条,如龙鬚麵、空心面等都属此类。
2.擀压法:将麵团先反覆擀压或碾压成片,然后铡条。一般大宗市售机制新鲜切面属于这一类,再加上晾乾(或烘乾)、切断、包装等环节则成为挂麵(是因为将湿麵条挂在竹桿上乾燥而得名)。麵团熟化程度和麵条乾燥条件是影响挂麵质量的重要生产因素。
3.挤压法:将麵团放在压模中加压,麵团从模孔中挤出成条。这种麵条又特称作“饸饹”,口感硬实。用掺小麦的粗粮粉或全部粗粮粉製作麵条时常用这种方法。有机器压制,也有小规模的手工压制。陕北地区延安市内使用的麵条挤压机压力较大,麵条在挤压过程中温度升高,成品可达到半熟状态,所製成的粗粮麵条具有弹性。
麵条製作方法,除在麵条成型过程上有不同之处外,另外表现麵条特色的重要环节是添加辅料,尤其是拉抻成型的名产麵条,一般都添加适量的食盐或小苏打。
工艺特点
1.福建的龙鬚麵(又称长寿麵、线面等)
製作特点是合面时加水较多(50~60%),麵团的熟化时间长,并需根据原料麵粉的质量和生产时的气候条件加入5~10%的食盐。
工艺流程 合面→搓油条(拉成粗条)→搓粉条(拉、搓成细条)→串面→拉麵
在每经一步操作后麵团都须经过熟化,最后拉成的细面要求直径在0.6毫米左右。目前有的地方也有用机器代替手工的,但质量还赶不上手工製品。
2.福建的棋子面
将盐水合好的4公斤重麵粉的麵团(用盐量与龙鬚麵同)用擀麵杖将它压平后放在两根悬架着的竹桿上,然后用手工将麵团向四周渐渐拉抻,随着面积的增大逐渐增加竹桿,最后将麵团拉抻成有10平方米大的、厚薄均匀而透明的面片,晾晒后切条。这种麵条易消化,多供老、弱、病、小孩和产妇食用。
3.江苏的空心面
麵条中心并非空心,只是在合面时长时间的充分揉和,使用团内含有较多的空气,呈微孔型,这种麵条的其它操作步骤与龙鬚麵相仿。
4.山西刀削麵
合面时加水量较少,经过长时间的用力揉合,使麵团光滑、坚硬,然后将合好的麵团搁置在左手臂上,右手持刀削麵,麵条长约17厘米左右,断面略呈三角形。目前已有不少饭馆改用机器代替手工,其方法是将经过熟化后的麵团,放入绞龙式的挤压削麵机,在出口处装有三把转动着的刀,用来削麵,但口感还不及手工製作的好,主要是不够“筋道”。
老北京炸酱麵

质量标準 我国目前对生产麵条的原料(小麦麵粉)以及麵条的本身质量尚无完整的指标和科学的检验方法。一般要求是:挂麵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条,苏面少,麵条挺直,厚薄均匀,表面光洁,抗弯曲能力强;烹调时煮熟快,不糊汤,不粘结,不断条,吃起来爽口而又有韧性。
区别
在人们通常的印象中,南方的麵条是做不过北方的。但四川的担担麵和湖北的热乾麵却独树一帜,赢得众多拥趸。担担麵和四川所有美食一样以辣闻名。炒得酥香的肉末舀入煮好的手擀切面中,再用芝麻酱、辣椒油、花椒麵、葱花、蒜末、川东菜、豌豆尖等製成汤头,浇在麵条上,红红火火、热热辣辣。热乾麵用的是硷面,麵条煮熟后拌油摊晾,吃时再入锅烫热,捞出沥水,拌入萝蔔乾、芝麻酱和各种调料,金黄油润,喷香筋道。
西北拉麵

当然,把麵条做得最精彩的还是西北人。岐山臊子麵的麵条要擀得薄如蝉翼,猪肉用辣椒麵和陈醋烹透,豆腐、黄花、木耳等做配菜,讲究汤多面少,油多汤热,酸辣鲜香。西安油泼麵的麵条是宽面,煮熟后捞在碗中,放入葱花和肉丝,撒上厚厚一层辣椒麵,舀一勺滚沸的花生油,“呲啦啦”泼在面碗中,顿时椒香四起。吃兰州牛肉拉麵最好先看师傅拉麵,麵条在双手之间上下翻飞,一个麵团可以拉出大宽、宽、韭叶、细、二细、毛细等各种宽度的麵条,汤用牛肉、牛髓、牛肝、牛骨和十多种香料熬制而成,汤色清醇,诸味和谐。吃山西刀削麵也是口福与眼福并重。削麵师傅站在沸水锅前,左手持麵团,右手持瓦片刀,手起刀落,三棱形的麵条便如雪片般落入锅中。技艺高超的师傅甚至将麵团置于头顶,削的时候双手并用、左右开弓,看得人眼花缭乱。
中国麵条500种
特色及评论
本书所收麵条500余种,品种比较全面,且具有代表性。将国内和地方的传统风味品种、名师、名店、名牌品种、创新品种和民族品种,以及寺院和宫廷品种等皆儘量选入,并特别注意选编一些家常品种以满足广大民众日常生活之需。
目录
1、肉丝汤麵 2、雪菜肉丝汤麵 3、榨菜肉丝汤麵 4、枫镇大面 5、排骨汤麵 6、扣肉麵 7、红焖排骨麵 8、肉丝油麵 9、台南度小月担仔麵(1) 10、台南度小月担仔麵(2) 11、肉燥面 12、沙茶猪肉麵 13、家常面 14、韩城大刀面 15、蒲城春撇子 16、羊肉鲫鱼面 17、羊汤麵 18、张三口羊肉麵 19、奶汤羊肉麵 20、羊肉萝蔔汤麵
中国麵条500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