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报告:2011-2012年度档案资料彙编》指出每年一度的高职高专档案彙编已经在高职院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及时总结和推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功经验,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中留下阶段记载,2008年开始,在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处指导下,成立《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报告》编写组,编写组承接以往年度资料彙编的编写基础,负责编纂年度改革与发展报告。《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报告:2011-2012年度档案资料彙编》共分为八编:领导讲话、政策档案、理论探索、实践创新、示範建设、质量保障、就业创业、信息参考等内容。
基本介绍
- 书名: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报告:2011-2012年度档案资料彙编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页数:743页
- 开本:16
- 定价:90.00
- 作者:《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报告》年度档案资料彙编编写组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040387902
- 品牌:高等教育出版社
内容简介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报告:2011-2012年度档案资料彙编》可供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高职高专院校领导和相关人员、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者和专家、高职院校教师等人员借鉴和参考。
图书目录
第一编领导讲话
2011年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l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坚持改革创新狠抓工作落实 努力开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刘延东在201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深入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袁贵仁在201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鲁昕在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编制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2年
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奋力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刘延东在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刘延东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扎扎实实推进教育规划纲要贯彻落实——袁贵仁在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袁贵仁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632作会议上的讲话
袁贵仁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画”工作部署视频会上的讲话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袁贵仁在教育部党组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扩大会议上的发言
推动教育结构科学调整 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鲁昕在教育部党组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扩大会议上的发言
第二编政策档案
2011年
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
教职成6号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
教职成9号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12号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
教职成13号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画的意见
教职成14号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
供销科联字7号
2012年
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
教职成5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国发41号
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教发9号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1214号
教育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教发10号
……
第三编研究与探索
第四编信息参考
2011年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l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坚持改革创新狠抓工作落实 努力开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刘延东在201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深入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袁贵仁在201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鲁昕在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编制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2年
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奋力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刘延东在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刘延东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扎扎实实推进教育规划纲要贯彻落实——袁贵仁在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袁贵仁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632作会议上的讲话
袁贵仁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画”工作部署视频会上的讲话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袁贵仁在教育部党组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扩大会议上的发言
推动教育结构科学调整 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鲁昕在教育部党组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扩大会议上的发言
第二编政策档案
2011年
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
教职成6号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
教职成9号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12号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
教职成13号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画的意见
教职成14号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
供销科联字7号
2012年
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
教职成5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国发41号
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教发9号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1214号
教育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教发10号
……
第三编研究与探索
第四编信息参考
文摘
着作权页:
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分类发展,已经形成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实践格局。如英国形成了传统大学和“新大学”的“双重”格局,传统大学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新大学以培养技术套用型人才为主。法国高等教育明显分为“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两个系统。承担精英教育的“大学校”,严进严出,培养社会“精英”,而承担大众教育任务的综合大学和短期职业技术学院,实行宽进严出,培养职业套用型人才。德国高等教育系统对大学和高等专业学院分工,大学为学术型高校,而高等专业学院则为职业套用型高校。美国高等教育体系同样存在这样的现象。美国的许多州立学院和州立大学分校类似于欧洲的非大学高等教育部门,而美国的社区学院和初级学院,更明显属于职业高等教育系统。日本高等教育同样明显地分为学术型高等教育和套用型高等教育。日本的传统大学属于学术型高等教育,而短期大学属于职业型高等教育。世界比较发达的高等教育体系都已经或正在分化为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个子系统,形成合理分工的发展格局,是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世界性发展趋势。
3.高等职业教育层次迅速上移
为适应经济社会的需要,世界职业教育除了规模不断加速扩充之外,办学层次不断向上“高移”也是非常重要的共同发展趋势。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层次“上移”的变化速度更快。据学界粗略估计,职业教育办学层次从初等到中等历经数百年,从中等层次到高等专科层次历经百余年,从专科层次上移到本科层次仅几十年,而硕士、博士层次的高职类教育几乎接踵而至。
产业界技术结构和社会职业结构的变化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二战后,已开发国家经济持续增长,产业不断升级,生产工艺日益複杂,对高级专门职业人才的要求大大提高,原来仅仅面向某一岗位或某一种技术的高等职业教育,已难以适应技术密集部门和複杂工艺的需要。据德国不莱梅大学技术和教育研究所的调查,“1936年汽车维修职业的工作程式说明书只有60页,而到2000年达到20万页”,这种变化意味着工作複杂程度大幅提高,对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为主动适应产业技术不断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趋势,许多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层次不断上移,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完善。
德国的高等专科学校的发展变化是这场变革的典型。20世纪60年代,德国高等技术学校和工程师学校组建为三年制高等专科学校。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为适应企业对套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更高素质的迫切需求,高等专科学校又纷纷升格为四年制套用科技大学。20世纪90年代后,德国的FH开始引入英美的学士课程,并逐步设立了学士和硕士课程。目前,德国的FH可以授予三种学位:学士(一般为三年制)、专业硕士(一般为四年制)和硕士。这种变革使高等职业教育在经费投入、招生形势、社会声望、政策环境等方面都得到很大改善,也进一步提升了高等职业教育技术套用特色的学术地位和研究职能。
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分类发展,已经形成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实践格局。如英国形成了传统大学和“新大学”的“双重”格局,传统大学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新大学以培养技术套用型人才为主。法国高等教育明显分为“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两个系统。承担精英教育的“大学校”,严进严出,培养社会“精英”,而承担大众教育任务的综合大学和短期职业技术学院,实行宽进严出,培养职业套用型人才。德国高等教育系统对大学和高等专业学院分工,大学为学术型高校,而高等专业学院则为职业套用型高校。美国高等教育体系同样存在这样的现象。美国的许多州立学院和州立大学分校类似于欧洲的非大学高等教育部门,而美国的社区学院和初级学院,更明显属于职业高等教育系统。日本高等教育同样明显地分为学术型高等教育和套用型高等教育。日本的传统大学属于学术型高等教育,而短期大学属于职业型高等教育。世界比较发达的高等教育体系都已经或正在分化为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个子系统,形成合理分工的发展格局,是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世界性发展趋势。
3.高等职业教育层次迅速上移
为适应经济社会的需要,世界职业教育除了规模不断加速扩充之外,办学层次不断向上“高移”也是非常重要的共同发展趋势。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层次“上移”的变化速度更快。据学界粗略估计,职业教育办学层次从初等到中等历经数百年,从中等层次到高等专科层次历经百余年,从专科层次上移到本科层次仅几十年,而硕士、博士层次的高职类教育几乎接踵而至。
产业界技术结构和社会职业结构的变化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二战后,已开发国家经济持续增长,产业不断升级,生产工艺日益複杂,对高级专门职业人才的要求大大提高,原来仅仅面向某一岗位或某一种技术的高等职业教育,已难以适应技术密集部门和複杂工艺的需要。据德国不莱梅大学技术和教育研究所的调查,“1936年汽车维修职业的工作程式说明书只有60页,而到2000年达到20万页”,这种变化意味着工作複杂程度大幅提高,对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为主动适应产业技术不断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趋势,许多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层次不断上移,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完善。
德国的高等专科学校的发展变化是这场变革的典型。20世纪60年代,德国高等技术学校和工程师学校组建为三年制高等专科学校。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为适应企业对套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更高素质的迫切需求,高等专科学校又纷纷升格为四年制套用科技大学。20世纪90年代后,德国的FH开始引入英美的学士课程,并逐步设立了学士和硕士课程。目前,德国的FH可以授予三种学位:学士(一般为三年制)、专业硕士(一般为四年制)和硕士。这种变革使高等职业教育在经费投入、招生形势、社会声望、政策环境等方面都得到很大改善,也进一步提升了高等职业教育技术套用特色的学术地位和研究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