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杂文百部(卷三)(当代部分):王重旭集》收录了作者王重旭近些年来的优秀随笔杂文。这里有最酣畅的文字、最勇敢的吶喊、最精粹的传承、最真挚的情感、最冷静的思考、最清醒的坚持……在这个纷扰多变的年代,我们选择读书悟道,寻找精神安顿之所。《中国杂文百部(卷三)(当代部分):王重旭集》中的这些文章有事实、有根据、有分析、有理论、有文采,是非常优秀的杂文。
基本介绍
- 书名:中国杂文百部:王重旭集
-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页数:180页
- 开本:16
- 作者:王重旭 刘成信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中国杂文百部(卷三)(当代部分):王重旭集》是《中国杂文》系列丛书之一,收录的是我国着名杂文作家王重旭近些年来的优秀随笔杂文。面对历史上的那些人和事儿及当下的社会现象,作者都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作了深刻的剖析,见解深刻,启人才智,让人品尝到历史深处的隽永况味。
作者简介
王重旭,辽宁省凤城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记者,现供职于本溪市文联,出版杂文随笔集《读书献疑》、《读史质疑》,与他人合着《中国历史的宿命》、散文集《如斯悟语》等。其作品多次被《随笔》、《同舟共进》、《作家文摘报》、《大家文摘报》、《读书文摘》、《书摘》、《领导文萃》、《杂文月刊》、《杂文选刊》等报刊发表和转载,多篇作品入选年度杂文、随笔、文史选本。
图书目录
并非为博士流泪
穷小子与仙妻
小电话本的感慨
可怕的参照系
狐假虎威之新编
愚公为什幺移山
关于农民兄弟潘中的忠告的补充
夜郎不準自大
郑人不敢买履
南郭先生不要走
叶公的爱与怕
朕意还是民意
卞和无奈哭荆山
被狼吃的孩子没说谎
猜想孔融
鸿鹄安知燕雀之志哉
矿工们为什幺炸不醒
南辕为什幺北辙
杯弓何来蛇影
老鼠过街不能人人喊打
画龙不敢点睛
螳臂为什幺敢当车
吴刚错在哪里
贾桂的奴才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虞兮虞兮奈若何
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
无辜的潘多拉
刘洪的自信来自哪里
法海的悲剧
丑小鸭是怎样成为白天鹅的
八仙不会过海
“抚哭叛徒的弔客”
唐雎的布衣之怒
马良的神笔靠得住吗
跳过龙门又如何
朱自清该不该吃救济粮
东郭先生,你为什幺不忏悔
千金何以市马骨
李鸿章的新闻观
穷小子与仙妻
小电话本的感慨
可怕的参照系
狐假虎威之新编
愚公为什幺移山
关于农民兄弟潘中的忠告的补充
夜郎不準自大
郑人不敢买履
南郭先生不要走
叶公的爱与怕
朕意还是民意
卞和无奈哭荆山
被狼吃的孩子没说谎
猜想孔融
鸿鹄安知燕雀之志哉
矿工们为什幺炸不醒
南辕为什幺北辙
杯弓何来蛇影
老鼠过街不能人人喊打
画龙不敢点睛
螳臂为什幺敢当车
吴刚错在哪里
贾桂的奴才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虞兮虞兮奈若何
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
无辜的潘多拉
刘洪的自信来自哪里
法海的悲剧
丑小鸭是怎样成为白天鹅的
八仙不会过海
“抚哭叛徒的弔客”
唐雎的布衣之怒
马良的神笔靠得住吗
跳过龙门又如何
朱自清该不该吃救济粮
东郭先生,你为什幺不忏悔
千金何以市马骨
李鸿章的新闻观
序言
把杂文做成艺术品
王重旭
学的是中文,工作在报社,不满足于那些少有新意的所谓的新闻,于是便写写杂文。
宋人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那篇文章中说:“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显然,这蹊径就是下苦功,于是便一头钻进故纸堆中,去读书,去寻找没有时效也不热点的话题。
我过去编报纸,现在编杂誌,常有喜欢文字的朋友写些游记送来。这些人因出行方便,大江南北,奇山异水,多有涉猎。甚至国外观光,都如家常便饭。读的久了,我发现,游记原来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见到就写,平铺直叙,流水账式;二是挖点史实,加点佐料,蜻蜓点水式;三是有所选择,有感即发,浅尝辄止式;四是有所感悟,深思熟虑,立异标新式。
其实杂文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提笔就写,凑凑热闹,这是杂文的第一个层次;引经据典,老生常谈,这是杂文第二个层次;有所思考,但乏善可陈,这是杂文的第三个层次;而深思熟虑,语出省人,这是杂文的第四个层次。
应该说,这第四个层次的杂文写起来并不容易,要省人,必先省已。所以,这第四个层次的文章十几篇甚至几十篇中能出现一篇,就足可以聊以自慰了。更何况,屈原的“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时代早已不复存在,现在无论哪一个人,都会自以为清醒得很,轻易不会相信别人的说辞。所以,要让醒着的人去省,其写作者该有多大的功力,多深的省啊。
杂文常被称为匕首和投枪。但是我想,除了可做成匕首和投枪之外,杂文也还是可以做成艺术品的,让人去收藏和珍惜,让人去品味和把玩。
2012年7月12日
王重旭
学的是中文,工作在报社,不满足于那些少有新意的所谓的新闻,于是便写写杂文。
宋人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那篇文章中说:“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显然,这蹊径就是下苦功,于是便一头钻进故纸堆中,去读书,去寻找没有时效也不热点的话题。
我过去编报纸,现在编杂誌,常有喜欢文字的朋友写些游记送来。这些人因出行方便,大江南北,奇山异水,多有涉猎。甚至国外观光,都如家常便饭。读的久了,我发现,游记原来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见到就写,平铺直叙,流水账式;二是挖点史实,加点佐料,蜻蜓点水式;三是有所选择,有感即发,浅尝辄止式;四是有所感悟,深思熟虑,立异标新式。
其实杂文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提笔就写,凑凑热闹,这是杂文的第一个层次;引经据典,老生常谈,这是杂文第二个层次;有所思考,但乏善可陈,这是杂文的第三个层次;而深思熟虑,语出省人,这是杂文的第四个层次。
应该说,这第四个层次的杂文写起来并不容易,要省人,必先省已。所以,这第四个层次的文章十几篇甚至几十篇中能出现一篇,就足可以聊以自慰了。更何况,屈原的“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时代早已不复存在,现在无论哪一个人,都会自以为清醒得很,轻易不会相信别人的说辞。所以,要让醒着的人去省,其写作者该有多大的功力,多深的省啊。
杂文常被称为匕首和投枪。但是我想,除了可做成匕首和投枪之外,杂文也还是可以做成艺术品的,让人去收藏和珍惜,让人去品味和把玩。
2012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