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航空兵自1986年10月开始筹建,1988年1月成立第一支航空兵大队以来,经过短短十多年的建设,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支拥有多种机型、具备相当规模和作战能力的现代化空中突击力量。共10个陆航团。
陆军航空兵是以直升机为主要装备的陆军前沿性主战兵种,是陆军争夺低空超低空控制权、实施非线式非接触全域作战的骨干力量,是现代陆战场的重要机动突击力量,是衡量陆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誌。
早在2008年,原总参陆航部部长马湘生将军在接待49个国家的60多位武官代表团参观陆航某部时,曾对外宣步中国陆军航空兵拥有9个陆航团,直升机400余架。八年后,外军发现中国的陆航部队规模翻了一番,原来的9个陆航团,其中6个已升格为陆航旅,另外又新组建了4个陆航团,直升机数量突破了一千架。
目前中国陆军航空兵拥有6个陆航旅(陆航第2、3、5、6、8、9旅),7个陆航团(陆航第1、4、7、10、11、12、西藏等团),1个陆航学院训练飞行团。每个陆航旅和陆航团的直升机数量各不相同,个别陆航团的规模甚至超过陆航旅。按照每个直升机大队装备12架直升机计算,每个陆航旅下辖6~8个直升机大队,每个陆航团下辖4~6个直升机大队,那幺中国陆军航空兵的直升机数量已超过一千架。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陆军航空兵
- 筹建:1986年10月
- 组成:12个陆航团
- 主要装备:直升机
- 主要意义:衡量陆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誌
- 类型:主战兵种
相关资料
由来
中国军队通过几次现代化战争的深入分,认识到军用直升机------特别是武装直升机在当今战场上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组建陆军航空兵部队,其目的在于加强陆军的快速反应能力,同时形成陆军各兵种间的相互协同的强大的立体攻防体系,从旧有的以步兵为主的野战军体制转为机械化程度很高的能适应现代战争的合成化集团军。
中国陆军航空兵

基本装备
陆航成立后,首先从空军接收了一大批装备,包括国产的直-5直-6,直-9和进口的美制S-70C“黑鹰”(24架)及法制AS-342L“小羚羊”(8架),形成了陆航的基本框架。在利用既有装备加强训练的同时,也积极开展专用机型的研製和引进,其重点放在了以直-8,直9的现有国产先进机型为原型的专用改进型号(如战术支援型),并集中力量突击“重中之重”------专用(中型)武装型和轻型反坦克型。

现代“魔法之舟”
营造现代“魔法之舟”------改进引进相结合,发展通用型号国内最早生产装备的直-5及发展型直-6,直-7和于八十年代引进技术生产的直-8(原法制“大黄蜂”),直-9(原法制“海豚”)及直-11[原法,英合作“松鼠”(单星)]皆属此类,有数十载研发历史,可谓功底深厚,枝繁叶茂。80年代始又先后引进了美制S-70C“黑鹰”和俄制米-8,米-17,既获得了多方面的先进技术,且在较短时间内充实了数量。此类机型的特点是技术的通用性,用途的广泛性及使用的经济性都较强(可“平战结合,军民通用”)。是目前基础最好和发展得最顺利的一类型号。眼下还缺乏的是20吨以上级的重型机(直-8,米-8,米-17均为13吨级,S-70C为9吨级),计画中的理想机型是美制CH-47D“支奴乾”军用直升机或其民用型波音234(主要区别是发动机型号和功率),但俄制米-26却未见有被选择的迹象。陆军在2005年左右需要大约1000架以上的通用战术支援型直升机来替代退役的直-5系列机型。
中国陆军航空兵

树梢高度的轻骑兵
“树梢高度的轻骑兵”------轻型反坦克直升机轻型反坦型号是中国陆航最早拥有的反装甲直升机,1987年从法国引进了8架AS-342L“小羚羊”,每架携带4枚“陶”(TOW)式反坦克飞弹,构成了最初的反坦力量的底子。国产的武装型也是从这一型号开始的,它们是哈尔滨飞机公司发展的4吨级的武直-9(WZ-9)和2吨级的武直-11(WZ-11)。武直-9研製始于1988年,是在原直-9A的基础上高了发动机的功率(从原725x2马力提至925x2马力),加装了与国产“红箭”-8配套的红外探测器和火控系统以及轴同步瞄準装置,可携带4~6枚“红箭”-8或改进型反坦克飞弹。武直-11则似乎是一种用途更为广泛的军用直升机,该机型与法,英合作的“松鼠”---单星(指採用单发的军用型,“双星”是双髮型)相似,採用一台710马力的发动机,该型机的显着特点是外部挂载能力突出(可达近2.5吨,丝毫不亚于4吨级的直-9)。除可携带4枚“红箭”-8执行反坦克任务外,还可配合专用武装型进行搜寻,侦察等任务(如美军装备的OH-58),将成为陆航今后大量装备的主要机种(据估计在800架以上)。另外,中国还与法国,新加坡合作研製了一种多用途轻型机型------EC-120,也是一种2吨级的多用途机型。

专武工程
“专武工程”------尚在幕后的真正“大腕儿”中国军界完全认识到了大型专用武装直升机是未来战场上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实施“专武工程”,该计画的目标是发展一代大型的专用武装直升机。西方的媒介较倾向的看法是,该计画即引进生产俄制米-24“母鹿”的出口改进型米-35M的最新改进版,採用西方技术结合俄的原有技术对米-35M进行大改,以达到AH-64A“阿帕奇”的水平。然而实际上这也只是一个短期的替代方案,因为中国军队可能认为“母鹿”仍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专用武装直升机,例如,该机型有相当的空间被用作兵员载舱这样与反坦克并无直接关係的用途,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一种“浪费”,从设计的立场说,“每一公斤重量”都套用来满足反坦克的需要。中国之所以首先选择米-35M是因为它经历过长期使用和实战的检验是可靠的------这也是中国引进大型高技术装备的一贯原则(另如Su-27战机,“现代”II级驱逐舰,“基洛”级潜艇的引进也说明了这一问题),真正的“专武工程”应是完全由中国自行研製的一种8~10吨级的大中型专用武装直升机,携载12枚以上的国产第三代经雷射驾束制导的反坦克飞弹(红箭-X?,第一代为红箭-73无线电手控,第二代为红箭-73B和红箭-8红外跟蹤制导,第四代毫米波制导的完全“发射后不管”的反坦克飞弹已在高级研製阶段)和“前卫一号”或PL-8,PL-9对空飞弹。和所有重要装备一样,中国还有一套并行的引进方案------俄国的卡莫夫设计局与中国军用电子设备的传统提供者------法国的汤姆逊CSF公司合作,在卡-52“短吻鳄”上安装了法国製造的雷达火控系统作为样品供中国陆军选择。卡-52在总体设计和机械方面无疑是世界领先的,但由于中国对西方的具体技术(如电子,材料,加工工艺等等)十分兴趣甚至着迷,所以,卡-52并非唯一的国外竞争者,卡-52是12吨级的大型机,若中国愿意选择稍小一点的型号的话,还有法,德合作的“虎”式和更小的义大利的“猫鼬”可以选择。而米里设计局的米-28N也不会轻易放弃中国这一广阔的市场。中国会在2005年之前装备500架以上的大中型专用武装直升机。
中国陆军航空兵

其他装备计
划除上述型号外,中国还有研製装备专用歼击直升机的计画,首先是採用改型,如卡-50/52,而后发展专用型号。最终使陆军航空兵形成由大中型专用武装型,轻型反坦克型,通用战术支援型和少量专用歼击型与重型运输型(五种型别的比例约为0.35:0.4:0.2:0.02:0.03)构成的飞行劲旅,达到量与质的飞跃,成为与地面装甲部队协同进击的名副其实的“飞行铁骑”。

陆航的20个第一
1988年1月8日 第一个陆军直升机大队宣告成立
装备精良的某机械化集团军的装甲兵、通信兵、防化兵、炮兵等十几个兵种的代表,顶风列队在宽广的某机场,迎接新兵种的战友加入这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钢铁部队。在一排排墨绿色、银白色的直升机群前,身穿飞行服、头戴陆军军帽的直升机大队领导同志,庄严地从集团军首长手中接过了鲜红的"八一"军旗。
1991年10月 首次陆空协同作战演练
巍峨的长城下,北京军区军事训练成果汇报表演中,某集团军直升机大队的数架战鹰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我军首次陆空协同作战,军委领导为这场空地一体、珠联璧合的陆空协同作战演练鼓掌。
1992年1月 首批飞行学员驾机
中国陆军航空兵自己培养的首批飞行学员,成功驾驶直升机飞上蓝天试翼。这批学员是在半年前陆航某直升机训练团接受正规培训的。半年多来,他们学习了直升机原理、航空发动机、空气动力学、特种设备、航空心理学、气象学等课程,打下了坚实的飞行理论基础。他们已开始进行各种驾驶术的训练,同时还要完成领航、通信、高度等课目的训练。经过严格考核筛选后,他们将成为我军陆航新一代飞行员。
1994年初夏 首次高技术条件下敌后机降破袭演练
某机械化集团军成功进行了中国军队首次高技术条件下"敌"后机降破袭演练。进攻作战中的敌后机降破袭是一个新课题。这个集团军在演练中显示了较强的突击能力和战斗力。经过反覆实验,他们探索出了利用黄昏、拂晓、夜暗等不良天气,巧妙地避开"敌"防空兵器和军队配置地域,利用直升机良好的低空飞行性能超低空隐蔽进入,并採取一点着陆和多点着陆等多种形式快速着陆,突然向"敌"发起攻击,获得出奇制胜的效果。此次演练的成功标誌着机械化部队已具有纵深打击能力,也为全军开展这一新课目训练闯出了新路。
1996年6月14日 直升机首次空中巡逻
今天上午9时55分,伴随边防某团团长董国梁健步登上米-17直升机,我军边防巡逻迈出历史性的一步:从今天开始,我军边防部队开始正式使用直升机空中巡逻。此次由新疆军区组织实施的这一行动,要完成整个新疆境内的中蒙、中哈边界空中巡逻,空中飞行距离1万多公里。新疆军区边防处长袁德福评价道:"今天的开端,标誌着我军边防巡逻手段开始向现代化迈进,边界控制将由平面走向立体化。"
1996年8月 首批国产武装直升机列装并形成战斗力
首批国产武装直升机列装某机械化集团军直升机大队后,官兵们以大无畏的精神驾驶"飞虎"在各种複杂条件下飞行,进行机载飞弹、火箭弹实弹射击,取得了枚枚命中目标的优异成绩。他们成功地在无依託条件下开闢野战机场,实行自我保障,成为战时能伴随野战部队实施战斗的一支重要的空中力量。
1996年10月20日 首次接受军委检阅
中国陆军航空兵今天以12个编队组成的空中分列式,接受军委领导同志的检阅。时值陆航创建10年,陆军航空兵以崭新的风貌,向军委领导汇报组建已来所取得的成就。低空飞行的武装直升机发射飞弹、火箭,全部命中目标;空中布雷似天女散花,迅速在地面形成了高密度雷场;空中吊挂、炮校射击、战场救护、特种飞行等近20个课目训练汇报,充分显示出陆航这个新兵种在现代战争中的独特作用。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在观看陆航飞行训练汇报后讲话,要求陆航广大官兵一定要为建设一支强大的陆军航空兵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999年6月30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航空兵学院组建
中央军委是在全军院校精简的情况下决定组建陆军航空兵学院的。这是此次全军院校体制编制调整改革中唯一新组建的一所院校。新组建的陆军航空兵学院担负着为全军陆航部队培养初、中级指挥员和飞行员、航空工程人员及其它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任务。它的组建结束了陆军航空兵作为独立兵种没有自己院校的历史,标誌着陆航人才培养工作跨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1999年10月1日 国产武装直升机首次向世界亮相
在建国50周年首都阅兵式上,国产武装直升机首次登场亮相。这是只有13年历史的陆军航空兵第一次参加国庆阅兵。通过天安门广场上空的第九梯队就是陆军航空兵的战机,它是我国自行研製、生产的第一代国产武装直升机。空中最后的梯队也是我军一支最年轻的兵种--陆军航空兵攻击直升机编队。它是我国自主研製生产的直升机,是陆航主力机种之一。这种直升机广泛採用了当今各种新型複合材料,机体重量轻,抗打击能力强,导航、通讯、夜航等电子系统先进,操纵灵活,全天候飞行,机动性、灵活性强,速度快,爬升率高。在低气象条件下,无论是大风、阴天、下雨,还是云雾,一样驰骋天宇。良好的性能,使它战时可以对敌重要的地面目标实施突击,平时还可以广泛套用于运输、航拍、抢险救灾、护林防火、巡边缉毒、救护伤员等领域。
2000年2月1日 第一部法规出台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航空兵飞行人员管理暂行条例》颁发。这是我军第一部专门规範陆军航空兵飞行人员管理工作的法规。它的施行,标誌着我陆军航空兵部队正规化建设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
2000年11月2日 首次参展 陆军航空兵
10架国产直九直升机日前已从华北某地飞赴珠海,首次参加11月6日至12日在珠海举行的第三次国际航空博览会。这是陆军航空兵首次亮相国际舞台,向世人展示我军陆军航空兵的风采。 2001年2月22日 第一支试飞大队成立 我军第一支直升机试飞大队--陆军航空兵试飞大队在昌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成立。多年来,昌河集团公司始终坚持走"军民结合,军品第一"的发展之路,与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一道,先后研製出直六、直八、直八A、直十一等机种,现已形成批量研製生产直升机的能力,各种型号试飞任务十分繁重。但长期以来,由于没有自己的直升机专业试飞员队伍,许多高难度科研试飞项目不得不聘请外国飞行员进行试飞,直升机科研生产受到很大的制约和影响。陆航试飞大队成立,使景德镇直升机基地集设计、研製、试飞于一身,对景德镇直升机基地的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将进一步提高厂所直升机科研生产水平,极大地促进我国直升机事业发展。
2001年7月31日 首招本科学员
为加速陆军航空兵战斗力的生成,经总部批准,这个学院按选拔飞行员的要求,从军队院校应届大专毕业生中招收首批飞行学员。新招飞的这40名干部学员将按照航空理论教育、地面模拟飞行训练和空中飞行训练三个阶段实施严格的教育训练。由于这些学员入校前所学的专业各异,学院在制订教学计画时既注重航空理论知识的教学,使他们熟练掌握飞行驾驶和领航技术,具有在複杂气象条件下的独立飞行能力,又注重学科的将交叉融合,使他们成为複合型人才。
2005年4月 首批双学历飞行本科学员毕业
铁臂飞旋,威振长空。4月上旬,在陆军航空兵学院训练二团的机场,一个个接受考核的学员驾驶着直升机,平稳地降落在指定区域--首批承训的具有双学历的本科飞行学员圆满毕业。这批空中能驾机、地面能指挥的新型高素质陆航飞行人才的崛起,标誌着我军陆航部队人才建设又迈上新台阶。
2005年6月9日 有了第一批物流师
总参陆军航空兵某装备中心仓库19名官兵日前获得中国物流与採购联合会、全国物流标準化技术委员会联合颁发的《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我军陆航部队有了第一批物流师。为了把国际通行的现代物流理念和技术引进到军队航空装备保障之中,提高平时和战时航空装备保障能力,这个装备中心仓库与中国物流协会联合举办了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通过学习培训,19名官兵通过了全国统一考试,获得《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这批现代物流人才的诞生,为实现航空装备管理和军事物流科学化、现代化、正规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2005年8月5日 陆航某训练团安全飞行50年,创造陆军航空兵连续安全飞行的新纪录
今天上午10时,陆军航空兵某训练场酷暑炙人。新飞行员刘洋驾驶一架新型直升机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后平稳着陆。飞行指挥员黄殿义兴奋地告诉记者:"此次飞行训练成功,标誌着我团已安全飞行50年,创造了陆军航空兵部队连续安全飞行的新纪录。"他们安全飞行44万小时,探索出的20多套训法和编写的40多本新机维护手册被陆航部队推广。
2005年8月 亮相中俄联合军事演习场
演习开始后,直升机编队腾空而起,在超低空域悄悄向目标挺进,抵达作战地域上空后,随着"发射"指令的下达,一枚枚航空火箭弹呼啸着扑向"敌"阵,从6架直升机上飞出的火箭弹,把山头变成一片火海,联军形成空中、海上、地面立体突防、同步展开的态势。
2005年12月14日 我国新一代轻型直升机在陆航首飞成功
这种新型直升机是我国自行研製的新一代轻型直升机,将主要用于飞行学员训练,是我国陆军航空兵为加速飞行人才培养、改变训练体制、提高训练效益而重点发展的机型。
2006年4月4日 首次组织军地联合消防演练
今天,总参陆航部组织部队、驻地民兵、公安干警、武警官兵千余人,在京郊某机场以航空油料仓库发生火灾为背景,进行"处置突发事件"消防演练。通过演练,增强了安全意识,熟练了指挥程式,掌握了多种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手段,提高了军民联合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2006年5月25日 首批大专士官学员上岗
陆军航空兵首批112名大专士官学员,日前结束了在陆军航空兵学院的2年在校学习,分赴陆航各部队开始为期1年的在岗锻鍊。这批学员分为直升机与发动机维修工程、航空军械维修工程等5个专业,毕业后补充到陆航机务维护一线,并接替部分干部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