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琴神话李云迪》是2007年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云迪。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国钢琴神话李云迪从小到成名钢琴之路的经历。
基本介绍
- 书名:中国钢琴神话李云迪
- 作者:李音,易运文
- 类别:传记
- 页数:304
- 定价:44元
-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简介
《中国钢琴神话李云迪》的作者是李云迪及其家人首次认可的传记撰写人,掌握了许多过去从未披露的材料和图片,从音乐和励志的角度阐述了一个成功者的成长环境和个人奋斗之间的关係,这里没有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长行为,有的只是正确的人生设计和打破定论的胆识。
2000年,18岁的李云迪获得第14届萧邦国际钢琴比赛金奖,打破首奖连续空缺两届的局面,成为开赛以来最年轻的冠军和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钢琴家。此后,他留学德国继续深造,并成为首位与世界最大的古典音乐公司Deutsche Grammophon签约的中国钢琴家。
2001年,李云迪便开始活跃在国际音乐舞台,成为世界各大音乐厅、音乐节争相邀请的宠儿。与他合作过的交响乐团包括:柏林爱乐乐团、费城交响乐团、英国伦敦交响乐团等国际一流乐团;与他合作过的指挥有小泽征尔、列文、普莱特涅夫等音乐大师。
如今,李云迪被西方媒体誉为继波利尼、阿格里奇、齐默尔曼等钢琴大师之后的“浪漫派钢琴大师的接班人”,成为当今世界主流钢琴演奏家中最受推崇的东方钢琴家之一。
李云迪是中国製造的钢琴神话。他并非出身于音乐世家,在获得肖赛冠军之前,他一直在四川和深圳接受钢琴教育,4岁学习手风琴,7岁改学钢琴。最初的启蒙老师甚至不是键盘乐器的科班出身,后来也并未遇见显赫的名师。期间还有业界权威说他的手太小,直言他在钢琴方面不会有前途……这一切都让李云迪与未来的钢琴大师挂不上钩。然而,他却以超常的音乐领悟力、刻苦的韧性以及全家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和付出,在默默无闻但见识超卓的老师们的悉心栽培下脱颖而出。
他的成长让人们看到:在中国,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凭着对音乐的热爱,凭着老师们的精心培育,凭着李云迪自身的刻苦,终于成就了西洋古典音乐的中国神话。
中国钢琴神话附录VCD

中国有2000万琴童,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可以从李云迪的成长经历中找到借鉴:你不一定要成为钢琴大师,但你应该成为一个自信、坚持、活出自我、精彩、乐观的人。
全书资讯云集,版面新颖,古典音乐的趣味性知识和大师们的奇谈轶事点缀其中,犹如丰富多彩的和声,烘托着李云迪曲折而辉煌的奋斗主题。此外,随书附送由德国DG公司授权出品的VCD一张,里面有李云迪演奏的5首MV、访港特辑以及李云迪谈萧邦与李斯特等精彩绝妙的个人感受。
目录
序
第1章 音乐会
第2章 黑白键奏鸣曲
第3章 铁腕母亲手下的钢琴天才
第4章 幸运戒指带来幸运
第5章 决战华沙
第6章 21世纪之星
第7章 上帝吻遍了他的全身
第8章 初恋萧邦
第9章 恶魔般的曲子
第10章 告别偶像时代
第11章 登入美国
第12章 用钢琴诠释完美
第13章 永恆的萧邦
第14章 指尖舞动的浪漫
第15章 年轻的大师
第16章 安可
后记
李云迪年表
争议
本书编写日期已然年代久远,在发现其中存在部分错误从而引发了一些争议。
比如书中错将维也纳交响乐团写成维也纳爱乐乐团,根据李云迪2006年的演出新闻可知:在义大利着名指挥家法比奥·路易西指挥和维也纳交响乐团的伴奏下,李云迪为奥地利观众完美演绎了挪威作曲家格利格创作的钢琴协奏曲,观众多次以热烈掌声祝贺李云迪演出成功。(维也纳交响同样也是一支非常传统且高水準的乐团。)
书中另一处错将爱乐管弦乐团写成伦敦爱乐乐团,根据李云迪本人2006年的採访新闻可知:据了解,这张专辑不仅是李云迪与有指挥大师之邦的英国爱乐管弦合作的结晶,更是他众多唱片中第一张协奏曲专辑。(Philharmonia Orchestra经常被媒体误解成LPO(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因为这个乐团也base在伦敦。Philharmonia Orchestra历史悠久,首席指挥曾经有卡拉扬,穆蒂等,在录音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它一开始就是为录音而生)。如今的主音乐厅是Royal Festival Hall(和LPO一样),乐季演出同样蓬勃开展。李斯特萧邦钢协的专辑上就翻译得很準确,“爱乐管弦乐团”)
值得一提的是,李云迪与爱乐管弦乐团共同录製的这两首曲子分别获得了企鹅唱片指南带KEY四星(带KEY是同一曲目的版本中位列第一的推荐)和三星的高度评价:
企鹅指南是业界重要的古典唱片专业品鉴刊物

Key ****四星---萧邦第一钢协《萧邦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P245
***三星---李斯特第一钢协《萧邦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 p569
另外书中有关于普二“史上最难钢协”的形容,根据李云迪接受採访的相关视频中可知,李云迪本人实际说的是“除了在专业界里面,大家知道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三号钢琴协奏曲之外,那幺我相信‘普二’应该是最难的一部吧"。
前言
无论构成个人的还是民族的东西,都是他们的才能和性格。没有人知道这两种力量究竟从何而来,但是环境对于这两者的存在绝非无关紧要。即使是最有才华的天才也需要一种他从中汲取养料的气氛,即使是最能干的人物也需要一个他可以对之产生作用的磁场。
——艾贡·福星代尔
一直以来,国际钢琴界中驰名的中国钢琴家甚至东方人都属凤毛麟角,屈指可数的只有我国老一辈的钢琴家傅聪、李名强,日本的内田光子,越南的邓泰新等大师级人物,这的确是一种令人遗憾的状况,都说音乐本无国界,但是在国际乐坛似乎有着“国界”之分,但这种状况在20世纪被终结了。
新世纪的开始,预示着新历史的诞生。21世纪之初,世界琴坛就被一个来自中国的毛头小伙子征服了。2000年,来自中国深圳的18岁青年李云迪获得了第14届萧邦国际钢琴大赛金奖,打破了首奖连续空缺两届达15年的沉寂,不仅成为开赛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冠军,也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中国钢琴家。国际乐坛评论界称:这是震惊世界一大壮举。
2001年,李云迪选择留学德国汉诺瓦戏剧音乐学院继续深造,师从极具声望的以色列钢琴教育家阿里·瓦迪;同年,成为第一位签约DG唱片公司的中国钢琴家。至今,他已先后灌录了五张音乐大碟,被欧洲媒体誉为“改写DG公司历史的史无前例的青年”。2007年5月在举世闻名的柏林爱乐大厅与指挥大师小泽征尔联袂柏林爱乐乐团,合作演出了被誉为“史上最难钢琴协奏曲”的普罗柯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演出获得空前的轰动,并被现场录製为最新专辑的曲目,成为首位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现场录製唱片的中国钢琴家。
2002年,李云迪与美国纽约哥伦比亚经纪公司签订合作契约后,成为首位由公司总裁维福亲自担任全球经纪人的钢琴家,旋即成为世界各大音乐厅、音乐节争相邀请的演奏嘉宾。演出足迹遍及伦敦、柏林、纽约、多伦多、东京、汉城(首尔)等欧美亚各大城市;同时,他不断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柏林爱乐大厅、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纽约林肯艺术中心等世界着名音乐厅举办音乐会;与他合作过的交响乐团包括: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费城交响乐团、日本NHK交响乐团等国际一流乐团;与他合作过的指挥有小泽征尔、普莱特涅夫、雅诺夫斯基、詹姆斯·列文等音乐大师。
作为活跃在国际音乐舞台的钢琴演奏家,无论是唱片还是现场音乐会演奏,国际媒体都给予李云迪最高肯定,他被评论认为:“天赋惊人”(《纽约时报》)及“才华横溢”(《洛杉矶时报》)、“真正才子的演奏”(《波士顿先驱报》)、“天生拥有优越的音乐天赋,无需刻意而为,就让观众陶醉于其音乐中”《华盛顿邮报》)。
如今,24岁的李云迪已被西方媒体誉为继波利尼、阿格里奇、齐默尔曼等钢琴大师之后的“浪漫派钢琴大师的接班人”,成为当今世界主流钢琴演奏家中为数不多、最受推崇的东方钢琴家之一。
对于未来的发展,这位永不满足现状的钢琴家说:“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对事物的洞察力、对目标追寻的能力绝对重要,所以除了继续演出,我还会向世界各地的音乐家、指挥家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吸收和成长。至于目标,我想我真正的价值是弹得有多好,即艺术的含金量。一个人的传奇终会结束,我只希望经过一代两代的淘汰之后,我的音乐仍有人听。”音乐比其它艺术更具自由性和伸缩性,一个没有真知灼见的人是无法创作和体现音乐语彙的,更不要说去传递其中的神韵与魅力。而诠释一位杰出的钢琴家似乎也面临着同样的考验,甚至称得上是件冒险的事,因为这种诠释未必能够达至一个完整的定论,这涉及一颗年轻而激情的艺术心灵:作为向音乐更高境界攀升的钢琴家,李云迪未来的发展仍令人期待。其实正如他本人所描述的那样:“我现在处于一种非常火花、非常激情、非常丰富的状态,对我来说这种综合性的结合,产生了一种化学效应。”
“化学效应”——这对音乐本身来说也是一个妙喻。也许我应该像解析化学反应式那样来剖析李云迪用灵魂与心诠释的音乐,为读者展示一位艺术家与挚爱的艺术所产生的化学效应。
李云迪,这位活跃在世界舞台的钢琴演奏家,受到过长达十多分钟的热烈掌声;而我一个笔耕不辍的文人躲在书房里,必须用我们的母语对他和他的音乐加以真实的记录。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真诚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从本书或者其中某个片断中找到合胃口的“发现”。我想,这是人们打开这本书的用意,同时也是我最大的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