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于2011年2月26日在上海举行揭牌仪式,由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上海现代製药股份有限公司、药物製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等6家国内知名的科研与产业化机构整合而成,隶属于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起缘于1957年建院的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
- 外文名:CHINA STATA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 揭牌时间:2011年2月26日
- 董事长:周斌
- 院长:王浩
历史沿革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以下简称“医工总院”)缘起于国家于1957年创建的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是我国医药行业的科研大院和技术创新基地,2000年进入中央企业序列,先后隶属于中央企工委、国务院国资委。2010年4月,根据国务院国资委“打造中央企业医药健康产业平台”的要求,原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与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技术集团重组形成新的“国药集团”。
2010年12月,经国药集团董事会研究决定,在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等单位的基础上,建立医工总院。
2011年2月26日,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揭牌仪式在上海举行。
主营业务
创新药物及工艺的研发、药品生产、销售和药学领域研究生培养。
.组织架构
目前,医工总院已经形成了董事会、经营层、下属企业三级治理结构和研发、产业、研究生教育三者并举的发展格局。
(1) 5家研发机构:上海医工院, 总院张江分院、 海门分院、 武汉光谷分院, 上海瀛科隆医药开发有限公司。
(2) 4家国家级中心:国家药物製剂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 国家药品包装材料科研检测中心,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
(3) 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国家创新药物与製药工业重点实验室。
(4) 3家工业企业:上海现代製药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含3个生产基地和13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 宜宾製药, 国药集团天目湖药业有限公司(建设中)。
(5) 药学院1个,拥用9个硕士点、7个博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
(6) 3本期刊: 《中国医药工业杂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世界临床药物研究》(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医药战略》。
院况简介
其战略目标是要建设成为国家医药行业的科技创新基地、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的科技创新平台。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的建立,是国务院国资委致力于把中国医药集团打造成“中央企业医药健康产业平台”的重大举措,得到了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关注和支持,也引起了医药行业的普遍关注。
学术科研
据2011年2月该院官网显示,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学科齐全、格局完备、人才集聚、成果纍纍,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发明奖2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6项,全国科学大会奖46项,省部级科技奖329余项。近十年来,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项目355项,其中包括国家“新药创製重大专项”中“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建设等项目。共获得新药证书391本,有数千项技术成果推广到企业,催生和助推了一批国内知名医药企业的崛起和壮大,在我国创新药物研究和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的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起缘于1957年建院的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始终坚持贴近医药产业套用的需求,专注于药物产业化研究。截至到2017年底,该院累计获得授权专利一千余项,获国家科技发明奖18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6项,上海市等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30项,2000余项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与沪深股市医药板块中30多家上市公司有紧密的技术合作,部分科研成果还打破了国外产品几十年来的垄断。
发展目标
未来的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将着力形成“六个平台”的功能,即成为“国家医药重大科研项目建设平台、行业前瞻性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平台、中国医药集团技术创新支撑平台、重要技术成果转化平台、高端人才培养平台和国际医药研发合作交流平台”。
管理团队
董事会
董事长:周斌。
副董事长:周斌。
董事会成员:王丽峰、周斌、侯惠民、赵铠、佘鲁林、刘存周、林建、陈文浩、贾锦文。
监事会
监事会主席:李慧。
监事会成员:李慧、陆伟根、邓涛。
经营班子
周斌: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党委书记、院长(法定代表人)兼上海现代製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贾锦文: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俞雄: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陈代杰: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副院长。
易八贤: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王浩: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党委委员、兼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王小坚: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财务总监。
潘振云: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董事会秘书。
成员企业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上海现代製药股份有限公司、药物製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