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2019-07-15 15:22:26) 百科综合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隶属农业部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于1991年,是集饲料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与推广、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现代化国家级研究所。

研究所主要开展饲料生物技术、饲料添加剂、畜禽水产饲料与营养、饲料与食品安全、饲料资源开发与评价利用、饲料工程技术、饲料经济信息等方面的研究。

据2017年12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术学位二级学科博士点5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5个、专业硕士点1个;有在职职工110人,其中研究员17人,副研究员32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25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 外文名:Feed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简称:饲料所·FRI CAAS
  • 创办时间:1991年
  • 属性:国家级研究所
  • 主管部门:中国农业科学院
  • 现任领导:所长:齐广海
    党委书记:康威
  •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
    专业硕士学位类别1个
  •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历史沿革

199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成立。
2000年,经科技部批准,研究所成立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4年,饲料所创办了中国饲料经济专业委员会。
2005年,饲料所获得了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和北京技术市场金桥奖先进集体奖。
2006年,饲料所与北京市饲料工业协会合作创办《新饲料》杂誌。
2007年,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认定为“北京市科技研究开发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据2017年12月研究所官网显示,饲料所有在职职工110人,其中研究员17人,副研究员32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25人;拥有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人才11名,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名。在职人员中博士39人,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66%;聘请了10名在国外着名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已在跨国公司工作多年的知名专家作为客座研究员。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姚斌等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姚斌、王建华等
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蔡辉益、王建华等
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人才:姚斌、高秀华、石波、丁宏标、薛敏等
创新团队名单
团队名称首席科学家
饲料生物技术创新团队
------
饲料营养套用技术创新团队
------
安全高效饲料添加剂创新团队
------
饲料安全加工与检测技术创新团队
------
饲用酶工程创新团队
姚斌
抗菌肽及抗生素替代品创新团队
王建华
单胃动物饲料创新团队
------
反刍动物饲料创新团队
刁其玉
水产动物饲料创新团队
周志刚
饲料质量安全控制创新团队
李秀波
新型饲料资源研究与利用创新团队
杨培龙
饲料加工创新团队
薛敏

研究部门

据2017年12月研究所官网显示,饲料所设有中关村开放实验室、转基因生物饲用安全评价与检测中心、2个基地,成立了饲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拥有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安全评价基地、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基準实验室、1个农业部参考实验室、1箇中国农科学院基準实验室。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组织机构组织机构
国家安全评价基地:国家水产饲料安全评价基地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饲料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基準实验室:农业部饲料安全评价基準实验室
农业部参考实验室:农业部饲料工艺标準参考实验室
中国农科学院基準实验室:中国农科学院饲料中药物基準实验室
研究所基地:南口基地、廊坊基地

设备资源

  • 设备设施
据2017年12月研究所官网显示,饲料研究所拥有8000平方米科研大楼一幢,1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30多台套;在北京昌平南口建有一个占地100多亩,集中试开发试验室、中试车间、试验畜舍及办公用房为一体的中试试验基地;建成了预混合饲料中试车间、化学合成饲料添加剂中试车间、微生态饲料添加剂发酵中试车间、酶发酵中试车间、国家水产饲料安全评价基地、养殖试验鸡舍等中试设施;投入3000多万元,完成了饲料安全工程“国家水产饲料安全评价基地”、“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发酵中试基地”、“酶法生产低聚寡糖饲料添加剂中试”等建设项目,建立了鸡、猪、水产动物饲料的生物学评价及养殖试验基地和饲料生物化工中试车间等设施。
  • 资料库资源
据2017年12月研究所官网显示,饲料研究所开通了ProQuest 学位论文、Web of Knowledge、Taylor & Francis Journals online、SpringerProtocols、SpringerLink、Wiley Online Library、ScienceDirect、万方数据、CNKI全文资料库等数据检索资源。

科研成就

研究成果

“九五”至“十一五”期间,饲料所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项目、公益性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948”引进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100余项。申请国家专利50多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5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出版专着近40部;先后两次协助组织完成《中国饲料工业发展战略研究》。
饲料所召开中国-欧盟饲料霉菌毒素生物脱毒关键技术项目研讨会饲料所召开中国-欧盟饲料霉菌毒素生物脱毒关键技术项目研讨会
“九五”以来,据2017年12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先后研製开发了饲用植酸酶、鱼类用中性植酸酶、保健鸡蛋生产技术、芽孢桿菌微生态添加剂、饲料用木聚糖酶、甘露聚糖酶、二甲酸钾饲料添加剂、安全肉生产用天然饲料添加剂等多项成果和技术,且80%以上成功实现了转化。特别是饲料所研发的饲用植酸酶发酵生产技术,在中国内地4家企业实现产业化生产,利用该技术生产的植酸酶占国内植酸酶市场的70%以上。

学术期刊

《新饲料》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北京市饲料工业协会联合出版,1987年创刊,是《饲料与畜牧》在饲料方向的杂誌。
《规模养猪》杂誌(月刊)以传播科学思想,推广实用技术,交流养殖经验,树立企业形象为宣传宗旨,设有关注养殖模式、关注生产实践、关注健康环保、关注生物安全、专家论坛、饲养管理、育种繁殖、饲料与营养、疫病防控、猪场建设与环境控制、地方品种、信息快递、交流互动、市场看板等栏目。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据2017年12月研究所官网显示,饲料所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术学位二级学科博士点5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5个、专业硕士点1个。
博士后流动站: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学术学位二级学科博士点: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学科、微生物学、农产品质量与食物安全
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食品科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兽药学
专业硕士点: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养殖领域)

教学建设

2017年,研究所共录取23名硕士研究生、7名博士研究生。
2016年,研究所有4名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

合作交流

据2017年12月研究所官网显示,饲料所先后与100多个企业建立了技术合作关係,为饲料企业提供技术服务300多项次,转化科技成果40多项次,为企业提供项目谘询策划80多项次。
饲料所研製的第五代植酸酶技术推向了市场,并实现了向已开发国家——美国的技术转让;新型饲料添加剂二甲酸钾技术向菲律宾转让;利用研究所技术生产的产品部分出口到东南亚、欧盟等国家。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LOGO与文字LOGO与文字

精神文化

创新务实,合作发展

机构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所长
齐广海
党委书记
康威
党委副书记
项伯纯
副所长
姚斌

历任领导

历任所长历任书记
白韵如
白韵如
蔡辉益
赵树元
-----
张步江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