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于1996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1958年建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研究所(1978年建所)合併成立,是一所涵盖畜牧、兽医、兽药、草业4大学科研究的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2002年,研究所被科技部、财政部、中编办等三部委确定为非营利性科研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主要从事草食动物育种繁殖、兽用药物、中兽医、草地草坪等套用基础研究和套用研究。
根据2016年9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有在职职工193人;有国家级科研基地2个,国家级研究室1个,农业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农业部级检验测试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研究中心2个,中国农业科学院级研究中心3个,中国农业科学院级研究中心1个;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 外文名: Lanzhou Institute of Husbandry and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of CAAS
- 简称:兰州牧药(LIHPS)
- 成立时间:1958年
- 主管部门:中国农业科学院
- 研究所地址:兰州七里河区小西湖硷沟沿335号
- 现任所长:杨志强
- 博士点: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3个
- 硕士点:一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11个
历史沿革
合併前身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0月,国民政府在甘肃省兰州市小西湖成立中国第一所国立兽医学院。
1954年,中国科学院筹建西北分院,在分院设立兽医研究室。
1957年3月,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中国科学院西北分院兽医研究室被整体划入中国农业科学院西北畜牧兽医研究所。
1958年,经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批准,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西北畜牧兽医研究所兽医研究室为基础,在国立兽医学院原址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1958年7月,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正式宣告成立。
1965年10月,农业部对中国农业科学院所属兽医科学研究机构进行调整,将中国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的领导中心和一部分研究机构由哈尔滨迁至兰州,连同原设在兰州的中兽医研究所、西北畜牧兽医研究所的兽医部分合併,组成新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所部设在兰州市小西湖。
1966年1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在兰州正式成立。
1970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下放甘肃省,更名为甘肃省兽医研究所,所部由小西湖迁至兰州市徐家坪。
1978年5月,根据农林部、财政部、国家物资总局“关于加强农林科教工作和调整农林科教体制的函”,中国农业科学院将甘肃省兽医研究所收归中国农业科学院,统称兰州兽医研究所。
1979年4月,国家科委同意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在兰州市小西湖原址恢复其独立建制。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研究所
1957年10月,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西北畜牧兽医研究所。
至1964年,西北畜牧兽医研究所畜牧研究部分设有畜牧、牧草、养羊三个研究室。
1965年10月,农业部对中国农业科学院所属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机构进行调整时,将北京畜牧研究所与西北畜牧兽医研究所的畜牧三个研究室合併成立兰州畜牧研究所,暂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代管。
1970年11月,畜牧三个研究室随中国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下放到甘肃省。
1971年底,甘肃省农牧局决定将畜牧三个研究室併入甘肃省畜牧兽医工作队。
1972年,畜牧三个研究室由兰州市徐家坪搬至小西湖中兽医研究所院内。
1976年甘肃省将甘肃省畜牧兽医工作队分设为甘肃省畜牧科学研究所、甘肃省草原工作队、甘肃省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总站,其人员也分别编入以上三个单位。
1978年10月,中国农科院以畜牧三个研究室人员为基础成立了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研究所,所址定在小西湖。
合併发展
1996年11月,经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批准,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研究所合併,组建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动物与兽药研究中心。
1997年12月,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科技部、财政部批准,两所合併组建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动物与兽药研究中心定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并保留中兽医研究所的编制。研究所成为涵盖畜牧、兽医、兽药、草业4大学科研究的综合性农业科研单位。
2002年,研究所被科技部、财政部、中编办等三部委确定为非营利性科研机构。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根据2016年9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有在职职工193人。在职职工中,正高级17人,副高级49人;博士后4人,博士33人,硕士60人;博导6人,硕导38人。有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兽药评审专家委员会专家6人,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4人,国家“百千万”工程人才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农业部突出贡献专家1人,甘肃省优秀专家2人,甘肃省领军人才3人,甘肃省“555”人才4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人才5人。1人分别荣获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和第八届甘肃省青年科技奖,1人被评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三农”模範人物,3人荣获“新中国60年畜牧兽医科技贡献奖”,3人担任全国性学术团体理事长或副理事长职务。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李剑勇、张继瑜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张继瑜
农业部突出贡献专家(1人):梁剑平
甘肃省第一层次领军人才(3人):常根柱、杨志强、阎萍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梁剑平、阎萍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人):杨博辉
科研部门
根据2016年9月研究所官网显示,该所有依託自身建成的各类科技平台19个。其中国家级科研基地2个,国家级研究室1个,农业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农业部级检验测试中心1个,农业部级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研究中心2个,中国农业科学院级研究中心3个,中国农业科学院级研究中心1个,中国农业科学院级科学观测试验站3个。
国家级科研基地(2个):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範基地、国家旱生牧草驯化繁育基地
国家级研究室(1个):国家奶牛技术体系疾病控制研究室
农业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农业部兽用药物创製重点实验室、农业部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
农业部级检验测试中心(1个):农业部动物毛皮及製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兰州)
农业部级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1个):农业部兰州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甘肃省氂牛繁育工程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新兽药工程重点实验室
省级研究中心(2个):甘肃省新兽药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省中兽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级研究中心(3个):中国农业科学院临床兽医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羊育种工程技术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产品安全风险评估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级研究中心(1个):中国农业科学院新兽药重点工程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级科学观测试验站(3个):中国农业科学院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农业科学观测试验站、中国农业科学院张掖牧草及生态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设备资源
根据2016年9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有万元以上仪器设备260台(件);科技期刊1.7万余册,图书4.8万余册(馆藏最早西文期刊出版于1838年,中文图书出版于明崇祯年间);中草药标本2215份,中兽医针具967件;牧草标本2300份,牧草种子标本150份;动物毛、皮标本380份。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根据2016年9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建所以来,承担科研课题1200项,获奖232项,其中国家奖12项,省部级奖130项,获得授权专利258项;发表论文5650篇,编写着作185部;培育牛羊猪新品种5个,牧草新品种8个;创製国家一类新兽药5个,获新兽药、饲料添加剂证书68个;制订国家及行业标準32项。
序号 | 成果名称 | 主持人 | 获奖等级 | 获奖时间 |
1 | 河西走廊牛巴氏桿菌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推广 | 贺泂杰 | 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5.1.16 |
2 | 疯草综合防治与利用技术体系创建及套用 | 梁剑平 | 西藏阿里地区科技进步特等奖 | 2014.03 |
3 | 益蒲灌注液的研製与推广套用 | 苗小楼 | 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 | 2015.08.17 |
4 | 甘南氂牛良种繁育及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示範 | 梁春年 | 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 | 2015.08.17 |
5 | 饲料分析及质量检测技术 | 王晓力 | 甘肃省科技情报学会 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2015.09.18 |
6 | 肉牛养殖生物安全技术的集成配套与推广 | 王瑜 | 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 | 2015.08.17 |
7 | 中药提取物治疗仔猪黄白痢的试验研究 | 朱新强 | 中华农业科技奖科研类成果三等奖 | 2015.09 |
8 | 农业纳米药物製备新技术及套用 | 张继瑜 | 中华农业科技奖科研类成果二等奖 | 2015.09 |
9 | 抗球虫中兽药常山硷的研製与套用 | 郭志廷 | 大北农科技奖成果奖二等奖 | 2015.11 |
10 | 肃北县河西绒山羊杂交改良技术研究与套用 | 郭天芬 | 酒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 2013.8.26 |
11 | 奶牛主要产科病防治关键技术研究、集成与套用 | 李建喜 | 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5 |
12 | 西北乾旱农区肉羊高效生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示範 | 孙晓萍 | 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2015 |
13 | 重离子束辐照诱变提高兽用药物的生物活性研究及产业化 | 梁剑平 | 甘肃省科技发明三等奖 | 2015 |
参考资料: |
学术期刊
- 《中国兽医科学》
《中国兽医科学》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主办的兽医专业学术类期刊。该刊的英文摘要已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誌》、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英国《动物学记录》、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和波兰《哥白尼索引》收录。在美国《化学文摘》2008年引文频次最高的1000种期刊中排名第315位,在国内期刊中排名第51位。
《中国兽医科学》

据2014年12月清华大学等单位研製、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中国兽医科学》的影响因子(複合类)提升至0.767,在兽医类学术期刊中位居第二。《中国兽医科学》于1992、1996、2000、2004、2008、2011、2014年连续七届被北京大学确定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4年起,被中国科学院确定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此后一直是中国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科学引文资料库(CSCD)》的统计源期刊;2006年被中国农业科学院确定为中国农业核心期刊;2009、2011、2013年连续三届被武汉大学确定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2015年被武汉大学确定为“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科技核心期刊,由《中国草食动物》于2012年4月更名而成。《中国草食动物科学》为《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扩展板)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学引文资料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资料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资料库(CAJCED)和中国生物学文献资料库等的统计源期刊;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资料库》、《万方数据-数位化期刊群》、《中国期刊全文资料库(CJFD)》、《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献资料库》、中国科技论文线上来源期刊和台湾《CEPS中文电子期刊》收录期刊。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综合排名
2007年,在农业部组织的“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综合科研能力评估”中进入百强行列。2011年,在“十一五”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综合能力评估中,研究所排名全国第44名、中国农业科学院第11名、甘肃省第1名、全国专业第4名、全国行业第4名。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根据2016年9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
学位 |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专业名称 | 二级学科专业名称 |
博士 | 农学 | 兽医学 | 基础兽医学 |
兽药学 | |||
畜牧学 |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 ||
硕士 | 工学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食品科学 |
农学 | 兽医学 | 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中兽医学 | |
畜牧学 |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 ||
草学 | —— | ||
专业学位 | 兽医 | ||
养殖 | |||
草业 | |||
食品加工与安全 | |||
参考资料: |
教学建设
根据2016年9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每年招收博、硕士研究生的总数已超过40人。
2016年3月,该所刘国华博士后获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度第二批优秀博士后。
2016年7月,该所刘国华博士后因在寄生虫线粒体基因组学基础研究领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推动了寄生虫的分类学和系统学的深入研究;从而获得欧洲兽医寄生虫学院2016年度“Odile Bain Memorial Prize”。
文化传统
所训
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所训

释义:语出《周易·繫辞上》。致,招致。探取深处的,使远处的到来。比喻探讨深奥的道理。
所徽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的所徽以绿色为主色调,寓意畜牧业的欣欣向荣;主体图案是牛头和分子结构图,寓意该所主要从事草食动物育种繁殖、兽用药物、中兽医、草地草坪等套用基础研究和套用研究;下方的数字“1958”位建所时间。
所徽

所歌
《让祖国牧业鲜花灿烂》
石育渊作词,王建声作曲
所歌

黄河边,白云天
水草美,牛羊欢
兰州牧药
面向千里草原
坚持科学发展
创新奉献
楼灯三更亮,实验千百遍
公关育英才,攀登在尖端
啊,奋斗奋斗奋斗
让祖国牧业鲜花灿烂
奋斗奋斗奋斗
让祖国牧业鲜花灿烂
机构领导
历任领导
- 中兽医研究所(1958.06-1996.11)
姓 名 | 职 务 | 任职时间 | 备 注 |
陈玉山 | 第一副所长 | 1958.06-1960.09 | 主持全面工作 |
高国景 | 副所长 | 1958.06-1963.07 | |
崔涤僧 | 副所长 | 1958.06-1965.12 | |
蒋次升 | 副所长 | 1958.06-1980.08 | |
秦茂芳 | 第一副所长 | 1960.09-1961.04 | 主持全面工作 |
黄振中 | 第一副所长 | 1961.04-1964.08 | 主持全面工作 |
江东之 | 第一副所长 | 1964.08-1965.12 | 主持全面工作 |
王 晓 | 所长 | 1965.12-1970.03 | |
江东之 | 副所长 | 1965.12-1970.03 | |
所 长 | 1981.10-1983.06 | ||
宋士谔 | 领导小组组长 | 1979.04-1982.05 | |
刘若柏 | 副所长 | 1980.12-1981.10 | 主持工作 |
副所长 | 1981.10-1983.06 | ||
所 长 | 1983.06-1985.03 | ||
翟旭久 | 副所长 | 1983.06-1988.02 | |
瞿自明 | 副所长 | 1983.06-1988.07 | |
赵荣材 | 所 长 | 1985.03-1988.07 | |
所 长 | 1994.07-1996.11 | ||
丁永安 | 副所长 | 1988.04-1988.07 | |
康承伦 | 所 长 | 1988.07-1990.07 | |
庄自新 | 副所长 | 1988.07-1991.07 | |
刘大义 | 副所长 | 1988.07-1995.09 | |
张遵道 | 副所长 | 1991.07-1996.11 |
- 兰州畜牧研究所(1980.12-1996.11)
姓 名 | 职 务 | 任职时间 | 备注 |
杨诗兴 | 所 长 | 1980.12-1983.06 | |
李志农 | 副所长 | 1980.12-1985.02 | |
梁克用 | 所 长 | 1983.06-1985.02 | |
王瑞林 | 副所长 | 1983.06-1984.12 | |
吴逢兴 | 所 长 | 1985.06-1987.07 | |
副所长 | 1994.07-1996.11 | ||
邓诗品 | 副所长 | 1983.06-1984.06 | |
张德银 | 副所长 | 1984.12-1988.11 | |
马海正 | 副所长 | 1987.07-1988.11 | |
所 长 | 1988.11-1994.07 | ||
孙明经 | 副所长 | 1988.11-1993.11 | |
张志学 | 副所长 | 1988.11-1993.11 | |
车达中 | 副所长 | 1992.12-1994.07 | |
雷 鸣 | 副所长 | 1993.01-1994.07 | |
卢欣石 | 所 长 | 1994.07-1996.11 | |
陆仲麟 | 副所长 | 1994.07-1996.11 |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
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1996.11- )
姓 名 | 职 务 | 任职时间 | 备 注 |
赵荣材 | 所 长 | 1996.11-2000.05 | |
张遵道 | 副所长 | 1996.11-1998.01 | |
陆仲麟 | 副所长 | 1996.11-2000.05 | |
吴逢兴 | 副所长 | 1996.11-1998.01 | |
刘永明 | 副所长 | 1998.01- | |
杨志强 | 副所长 | 1998.12-2001.07 | 2000.04-2001.07主持工作 |
所 长 | 2001.07- | ||
姚 军 | 副所长 | 1998.12-2005.08 | |
张继瑜 | 副所长 | 2005.11- | |
杨耀光 | 副所长 | 2005.11-2013.03 | |
阎 萍 | 副所长 | 2013.03- |
所长助理(1996.11-2000.11)
王建国 | 所长助理 | 1995.06-2000.11 | |
姚 军 | 所长助理 | 1996.11-1998.12 |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副所长:孙研
所长、党委副书记:杨志强
副所长、纪委书记 :张继瑜
党委副书记:杨振刚
副所长:阎萍
副所长:李建喜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