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茶叶科研机构,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风景区,195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2001年6月浙江省编办批准加挂“浙江省茶叶研究院”牌子。
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茶树种质资源和育种、茶树栽培生理与生态、茶叶加工与质量控制、茶园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种植业经济等。
据2016年12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5个、农业部科研平台2个、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平台1个、研究所研究中心7个;共有正高级职称人员23名、副高级职称人员41名;设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专业硕士学位点。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外文名:Tea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简称:中茶所·TRI CAAS
- 成立时间:1958年5月
- 主管部门:中国农业科学院
- 专职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
- 博士后流动站:2个
- 博士点:二级学科1个
- 硕士点:二级学科2个 专业硕士4个
-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梅灵南路9号
历史沿革
1956年6月,由国务院科技规划委批准筹建。
1958年5月,在浙江省杭州市成立。

文革期间,研究所处于“留守”状态。
1981年,研究所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7年,研究所开始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1994年,研究所开始独立培养博士研究生。
19世纪60年代起,研究所开始“南茶北移”的实验,先后派遣吴洵、殷坤山、虞富莲、夏春华等一批栽培、植保、育种和加工专家,深入山东日照、青岛等地,提出适应当地环境气候条件的一整套茶树栽培管理措施。
2001年6月,浙江省编办批准加挂“浙江省茶叶研究院”牌子。
2002年10月,转为科技型企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管理。
2003年8月18日,国家农业部批覆,依託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组建国家茶叶改良中心。
2004年2月,杭州中农质量认证中心成立。
2005年6月,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挂牌成立;年底,研究所获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建立“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
2006年11月,由研究所牵头,联合浙江大学、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核心单位组建的“浙江省茶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启动。
2008年2月,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通过双认证评审;8月,国家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启动。
2010年3月,研究所参与联合组建的安吉白茶研发中心揭牌成立。
2013年,研究所入选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试点单位,茶树种质资源、遗传育种等6个团队入选院科技创新工程试点团队。
科研条件
设施资源
- 仪器设备
截至2010年8月,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拥有69台大型仪器设备。
ICP | 2D蛋白质电泳仪 | 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 1100 | 施肥管理系统 |
IRIS/AP电浆光谱仪 | GELDOC 2000凝胶成像系统 | 中压製备色谱仪AKTABASIC100 | 昆虫触角电位仪EAD |
LC-10AVP液相色谱仪 | TRACE DSQ GC/MS | 气相色谱仪GC6890 | 气相色谱仪7890 |
GC-17A气相色谱仪 | LC-10AVP液相色谱仪 | 200L中试设备 | 毛细管电泳仪P/ACE MDQ |
M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 GC6890 | 膜中试设备 | 碳氮元素分析仪Vario MAX CN |
IFS28/N近红外分析仪 | GC6890 | 超滤、反渗透设备 | 连续流动分析仪SKALAR San |
UV-2401PC紫外分析仪 | VARIO凝胶净化系统(GPC) | 液相色谱仪Agilent 1100 | 气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仪300-MS |
600E凝胶色谱仪 | 冷冻真空乾燥仪BT4KZL | 昆虫触角电位仪GC-2010-CS55-SAII-2 | 快速溶剂萃取仪ASE200 |
MARS5微波消解仪 | 生物显微镜Leica DM4000 | 气相色谱仪Agilent 6890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ND-1000 |
GC-14C气相色谱仪 | 高速大容量离心机Avanti j-301 | 混合碾磨仪MM301 | PCR仪PTC-0200G |
PE GC8500气相色谱 | 离子色谱仪ICS-2000 | 信息素诱虫自动记数仪FTR-D001 | PCR仪PTC-0220G |
样品粉碎机 | 基因枪Bio-rad | 鲜叶流量计RK | 生物蕊片扫瞄器GenePix 4000B |
FTS-BTD冷冻乾燥机 | 蛋白质双向电泳系统Bio-rad | 自动加压揉捻装置J-60 | 萤光定量PCR仪 |
LEICAMZ-12.5体视显微镜 | 多通道凝胶成像系统Fluor Chem | 快速气体分析仪4200 | 气相色谱仪(电子鼻) |
MJ PTC-220 PCR基因扩增仪 | 气/质联用仪GCMS-2010 | 离子色谱自动进样器ICS-2000 | 气质联用仪 |
MilliQ 超纯水系统 | 气相色谱仪GC-2010 | 冷冻乾燥设备 | 製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仪 |
UV-255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 液/质联用仪Agilent 1100 Ion Trap | 中压製备色谱自动进样器GE AKTTABASIC 100 | 双道原子萤光光度计 |
- 馆藏资源
截至2010年9月,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图书馆馆藏图书资料总计40700多册,其中中文图书15000多册、外文图书4100多册、工具书1600多册;外文期刊277种、中文期刊230余种,茶叶期刊30多种。据2016年12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拥有94个数据检索资源。
中国知网系列全文资料库 | Science | American Society of Plant Biologists Journal |
中国知网统计年鉴资料库 | Society for General Microbiology | American Society of Tropical Medicine and Hygiene Journal |
万方数据 | Springer:Chinese Library of Science | The Berkeley Electronic Press Journal |
万方标準资料库 | Springer:Journals | Botanical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
万方专利资料库 | Springer:Russian Library of Science |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Database |
国研网 | Taylor & Francis:Expert Opinion | CSHL Online Journals |
中国科学引文资料库(CSCD) | Taylor & Francis:Landes Bioscience | CSIRO PUBLISHING Journals |
方正Apabi电子图书 | Taylor & Francis:ST Journals | Ec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s Online |
茶叶专利资料库 | American Society for Nutrition Journal | Future Science Group Journals |
CAB ABSTRACTS | Wiley Online Library | Genetics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
Engineering Index Compendex Web | CAB Compendium | IGI Global Journal |
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 | CABI Plus | IOP Publishing Journals |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 |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 IOS Press Journals |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 EMI-Passport Economies & Consumers | The Maney Publishing Online Journals |
Scopus |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 Mary Ann Liebert, Inc. Journal |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 Multi-science Publishing Co. Ltd. Journals |
American Physiological Society |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 NRC Research Press Online Journals |
American Society for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 World Bank E-library | Portland Press Ltd. |
American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 | Springer:Protocols | Project HOPE Journal |
Annual Reviews | Elsevier-Advances系列电子丛书 | Radiologica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 Journals |
BioOne | Springer电子图书 | Rapra Technology Limited Journal |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 CABI ebook | The Royal Society of Medicine Journals |
Elsevier:ScienceDirect | ProQuest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资料库 | The Royal Society Online Journals |
Elsevier:ScienceDirect | ACSESS | TAIR |
Emerald | Agricultural Institute of Canada | Water Environment Federation |
Journal Storage | Allen Press Journal | BioMed Central |
Nature | American Association on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 DOAJ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American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Sciences Journal | HighWire Press |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 J-STAGE |
ProQuest Agriculture and Biology Journals | American Society of Neuroradiology Journal | PloS |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 American Society of Animal Science | SciELO |
Sage |
科研部门
据2016年12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拥有国家改良中心1个、国家农作物种质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加工分中心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野外台站1个、农业部野外台站1个、中国农业科学院野外台站1个、研究所研究中心7个;建有浙江省茶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个、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1个。

国家改良中心:国家茶树改良中心
国家农作物种质圃:国家种质杭州茶树圃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加工分中心:国家农产品加工研发中心茶叶加工分中心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国家野外台站:杭州茶树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农业部野外台站:农业部杭州茶树资源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中国农业科学院野外台站:中国农业科学院杭州茶树资源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研究所研究中心:茶树资源与改良研究中心、茶树种植工程研究中心、茶叶加工工程研究中心、茶叶质量标準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茶叶质量认证发展研究中心、茶业经济与信息研究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中心
人员编制
据2016年12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共有正高级职称人员23名、副高级职称人员41名;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名、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4名;拥有浙江省“151”人才28名,中国农科院二级岗位杰出人才2名、三级岗位杰出人才7名;拥有中国农业科学院重点科技创新团队4个;研究所45岁以下的科研人员109人,拥有博士生导师7名、硕士生导师32名。
中国工程院院士(专职):陈宗懋
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杨亚军
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韩文炎、江用文、杨亚军、尹军峰
中国农科院二级岗位杰出人才:阮建云、杨亚军
中国农科院三级岗位杰出人才:陈亮、韩文炎、江和源、林智、鲁成银、肖强、尹军峰
浙江省“151”人才:陈亮、成浩、付建玉、傅尚文、韩文炎、江和源、江用文、姜仁华、林智、刘守安、吕海鹏、马春雷、马立锋、阮建云、石元值、舒爱民、孙晓玲、唐美君、王丽鸳、王新超、韦康、肖强、许勇泉、杨亚军、姚明哲、尹军峰、袁海波、张新忠
团队名称 | 团队首席科学家 |
---|---|
茶树资源与改良研究团队 | 成浩 |
茶树绿色栽培技术研究团队 | 阮建云 |
茶叶质量安全检测团队 | 刘新 |
茶叶加工工程团队 | 林智 |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十五”期间(2001~2005年),研究所首次将茶叶研究内容列入国家“863”计画和国家“十五”攻关课题资助,研究成果列入国家计委农业高技术产业示範工程项目。争取到各类项目138项,其中主持国家“863”计画子课题1项,国家“十五”攻关课题1项和子课题1项,国家计委产业化项目1项,科技部基础性专项重点项目1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重点项目3项等。项目契约总经费5342万元,约是“九五”项目总经费的5倍。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重点扶持茶树种质资源等八个优势研究方向,新培育茶叶信息技术和茶业经济二个研究方向。前三年争取到63个项目支持,主持国家“863”计画专题课题(探索导向类)2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1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重点项目1项,农业部“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重大项目1项,农业行业公益性研究专项1项,国际商品共同基金国际合作项目1项等。契约经费达8363万元,是“十五”项目经费的1.5倍。
2013年,研究所推广中茶108、中茶302等新品种1.77万亩,推广茶树害虫绿色防控、数位化诱虫色板等新技术3.3万亩,推广茶毛虫、茶尺蠖病毒杀虫剂等生物农药8.1万亩,推广水溶性替代农药2.4万亩。
据2016年12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共承担各类课题767项,获奖成果107项;出版各类着作100多部,茶学SCI论文和发明专利数在全国茶学研究教育单位中名列前茅。制(修)定国际标準4项,国家标準27项,行业标準65项。
期刊专着
- 学术期刊
《茶叶科学》

《茶叶科学》1964年创刊,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茶叶学会主办,是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茶叶学术期刊。主要报导最新茶叶科技成果,内容包括茶树栽培、育种、病虫害防治、茶叶加工、生化、机械、技术经济、综合利用及医用保健等。该刊是中文核心期刊,被中国科学引文资料库、CA、CABI等收录,多次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的项目资助。
《中国茶叶》
《中国茶叶》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主要报导茶叶生产、科研、流通、经贸、教育等领域的实用技术、先进经验、最新研究成果和 新方法,以及茶文化、茶与健康、茶叶基础理论、学术动态等。主要栏目有政策法规、专题综述、产业论坛、经济管理、质量安全 、试验研究、技术指南、基层园地、历史文化、文献摘要等。获得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浙江省期刊协会、浙江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优秀期刊奖,1997年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 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被评为双效期刊。
《生物技术进展》
《生物技术进展》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生物技术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期刊,于2011年7月创刊,双月刊。2015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在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碟版)、万方资料库、维普期刊网全文收录。该刊围绕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等基础研究,刊载生物技术在农、林、畜牧、兽医、食品、工业、医药、生态与生物安全等领域的套用进展和研究成果,主要栏目有热点观点、进展评述、权威期刊、研究论文、资讯传递、技术与方法、产业动态等。
- 学术专着
据2016年12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主编或组织编写了多部茶叶专着,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国茶经》《中国名茶志》《中国茶树栽培学》《铁观音》《龙井茶图考》《中国茶叶大辞典》《有机茶生产与管理技术问答》《中国茶书选辑》《云南普洱茶》《中国名茶图谱》《中国茶馆鉴赏》《无公害茶叶生产关键技术百问百答》《普洱茶》《茶论》《茶树病虫无公害防治技术》等。
人员培养
学科建设
据2016年12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设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专业硕士学位点。
博士后流动站:园艺学、植物保护
二级学科博士点:茶学
二级学科硕士点:农业经济管理、产业经济学
专业硕士学位点:园艺、植物保护、农村与区域发展、食品加工与安全
教学建设
- 教学概况
据2016年12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拥有在籍博士生11人,硕士生44人,在站博士后1人,来自全国各高校的联合培养学生7人。硕士研究生回所期间的研究助理津贴标準不低于1530元/月,博士研究生不低于2730元/月。
-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第一、二学期在北京研究生院进行课程学习计画制定及主要课程学习。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要求中期考核前完成课程学习,课程学分不少于28学分。课程60分及格,考试成绩合格方可获得学分。第三学期开始回所进入实验室进行毕业论文实施及部分课程学习。在回所后的三个月内完成文献综述报告和论文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在申请论文答辩前要求以第一作者、第一单位在中国核心刊物发表1篇与学位论文内容有关的文章。
-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第一学期在北京研究生院进行课程学习计画制定及主要课程学习。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要求中期考核前完成课程学习,课程学分不少于13学分。课程60分及格,考试成绩合格方可获得学分。第二学期开始回所进入实验室进行毕业论文实施及部分课程学习。在回所后的三个月内完成文献综述报告和论文开题报告。
博士研究生在申请论文答辩前要求以第一作者、第一单位发表1篇以上(含1篇)SCI或入选“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选核心期刊目录”的高水平中文学术论文,或在中文核心刊物发表2篇以上论文(含2篇),累计中文影响因子2.0以上。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研究所标识由深蓝、绿、灰白三个颜色的半环形环状图案组成,半环形纤细、两端为尖状,与茶叶形态相符。右侧开口处为研究所英文简称“TRI”。

文化精神
所训:和、敬、信、廉
和、敬、信、廉的所训暗合茶道精神,所训体现的精神为“和衷共济、团结协作;敬人感恩、乐业奉献;信诚为先、严谨务实;廉俭从业、品行方正”。
机构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所长、党委副书记 | 杨亚军 |
党委书记、副所长 | 姜仁华 |
副所长、纪委书记 | 江用文 |
副所长 | 鲁成银 |
阮建云 |
历任领导
姓名 | 职务 | 任职时间 |
---|---|---|
蒋芸生 | 所长 | 1958-09~1965 |
吴胜义 | 支部书记 | 1958-09~1960-04 |
赵学廉 | 总支书记 | 1960-04~1963 |
刘家坤 | 所领导小组组长 | 1979-10~1981-10 |
赵荣和 | 代总支书记 | 1963~1965 |
林长根 | 第一副所长、总支书记 | 1965-05~1967,1965~1967 |
曹道恕 | 支部书记 | 1971~1979-11 |
沈芸 | 所长 | 1980-08~1983-09 |
党委书记 | 1980-07~1984-06 | |
胡海波 | 所领导小组副组长 | 1979-10~1981-10 |
程启坤 | 所长 | 1983-09~1984-05,1994-08~1998-11 |
党委书记 | 1984-06~1996-11 | |
陈宗懋 | 所长 | 1984-05~1994-08 |
王运浩 | 所长 | 1998-12~2000-12 |
党委书记 | 1996-11~2000-12 | |
陈叙达 | 党委书记 | 2000-12~2007-08 |
陈直 | 党委书记 | 2007-08~2013-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