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源于1927年国立京师大学校成立的农业经济系。1949年原燕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和华北大学农学院合併成立北京农业大学,同时下设农业经济系。1952年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时,从全国抽调的一批着名农业经济学家壮大了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1985年扩建为农业经济管理学院,1993年扩建为经济管理学院。2002年6月经济管理学院和管理工程学院合併组建成现在的经济管理学院。原管理工程学院创立于1995年,由中国农业大学原乡镇企业与社会发展学院、管理工程教研室、系统工程教研室及农业经济教研室合併而成。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时间:1927年
- 前身:国立京师大学农业经济系
- 国家一级学科:农林经济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
简介
经济管理学院现有农林经济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国家一级学科,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一个。其中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二级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
概况
经济管理学院是我国首批招收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单位,是国家教委首批颁布的具有博士、硕士和学士授予权的学科点,可授予经济学和管理学两种学位。学院还提供MBA、MPA和农业推广等三类硕士专业学位的教育。农林经济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国家一级学科重点培养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人才,MBA教育重点培养期货、食品与农业企业、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农产品国际贸易、项目管理等领域的职业经理人才,MPA教育重点培养高层次的农村公共管理人才。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学院设有六个系:农业经济系、国际贸易系、工商管理系、财务与会计系、财政金融系、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系;两个教育中心:
MBA教育中心和MPA教育中心;八个研究机构: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中国农产品市场研究中心、农村金融与投资研究中心、国际农产品贸易研究中心、中小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农业经济研究所、管理科学研究所、乡镇企业研究所;一个管理科学实验室。学院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先进的网路计算机室和藏书8万多册的资料室。
办学理念
“厚中博外”是指我院本科学生既要对中国农业现实的国情具有深刻的了解,又要对国际农业发展潮流具有一定的认识。本科毕业生应达到“内审外察”的基本能力;“知理践行”是指在强调学生基础理论和知识培养与积累的基础上,更注重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本科毕业生应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立德育才”指我院在保证教学质量,强化本科人才的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道德和文化综合素质的培养。“济农泽业”是指我院本科人才培养立足于服务“三农”,达到服务全社会的目标。
师资团队
学院现有教职工140人,其中教授39人,副教授55人。学院设有七个系:农业经济系、国际贸易系、工商管理系、财务与会计系、财政金融系、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系和套用经济系;两个教育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MBA教育中心、实验教学中心;14个研究机构: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农业经济研究所、农产品市场研究中心、农村金融与投资研究中心、国际农产品贸易研究中心、战略与决策研究中心、农产品流通与行销研究中心、中国农业模型与预测中心、物流规划与发展战略研究所、项目管理研究中心、农业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所、农户经济研究中心、国际套用经济研究中心;学院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先进的网路计算机室和藏书8万多册的资料室。
合作交流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具有广泛的海外联繫,每年接待100多人次的海外专家学者。与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德国、纽西兰、加拿大等国20余所大学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局(ERS/USDA)、日本农林水产省农业经济研究所、美国温洛克国际农业发展协会(Winrock International)、澳大利亚农业和资源经济局(ABARE)、美国福特基金会(Ford Foundation)等机构有着密切的学术和信息交流关係,在师资培训、留学生培养和承担科研项目上进行广泛合作。
学院出版学术刊物《中国农业经济评论》(季刊),採用匿名审稿制度,发表原创性的中文或英文研究文章,倡导规範、严谨的研究方法,鼓励理论和经验研究相结合的学术取向,为国内外农业经济学家的研究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
现任领导
姓 名 | 职 务 | 分 工 |
张瑞海 | 分党委书记 | 主持分党委全面工作; 主管人事工作、协管财务工作 |
马 铃 | 分党委副书记 | 主管学生工作和宣传、统战、 纪检工作 |
辛 贤 | 院长 | 主持学院全面工作; 主管学科、财务工作 |
陈宝峰 | 副院长 | 主管教学工作 |
郭 沛 | 副院长 | 主管研究生、科研和外事工作 |
方 芳 | 助理院长 | 主管行政工作 |
学科建设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起源于1913年许璇教授自日本东京大学回国后在国立北京大学校首次开设农业经济课程,这也是中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开端。1921年设立农业经济专业,1927年成立农业经济系,1949年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和华北大学农学院合併时组建北京农业大学农经系,1952年从全国抽调安希伋教授、曹锡光教授、郑林宽教授等一流师资强化北京农业大学农经系。1981年获硕士授予权,1986年获博士授予权。1993年和1999年两次被农业部评为部级重点学科,2001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3年获农林经济管理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07年再次被教育部评为国家重点学科,现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之一。本学科点是国家重大农业与农村发展政策决策的调研谘询依託单位之一,设有国家“985工程”中国农村发展与政策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前身是农业系统与管理工程,1985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自主设定二级学科博士专业3个,分别是“城镇管理与区域规划”(经管学院)、“运筹与管理”(理学院)、“农村发展与管理”(人发学院)。2008年本一级学科和下设的“农村发展与管理”批准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前身是农业系统与管理工程,1985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自主设定二级学科博士专业3个,分别是“城镇管理与区域规划”(经管学院)、“运筹与管理”(理学院)、“农村发展与管理”(人发学院)。2008年本一级学科和下设的“农村发展与管理”批准为北京市重点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