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中国贡茶

(2019-07-25 00:09:04) 百科综合
中国贡茶

中国贡茶

《中国贡茶》是2003年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巩志。本书以宋代北苑官焙,元朝武夷御茶园为主线,介绍了唐、宋、元、明、清历代贡茶茶事。

本书是茶业、茶学、茶文化界的知识手册,是研究中国茶业史的珍贵资料。

基本介绍

  • 作者:巩志
  • ISBN:9787806861363
  • 页数:136 页
  • 定价:16.00
  • 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3年06月
  • 装帧:平装

内容介绍

《中国贡茶》由全国着名茶学专家张天福教授、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顾问林心炯教授作序;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
中国是茶的故乡,远古神农氏发现茶并为药饮,周武王“伐纣会盟”时就有南方八个小国献茶之事。茶贡入宫廷,开中国饮茶之先河。唐代“茶道大行”,宋代“龙团凤饼名冠天下”、“茶事风靡全国”。贡茶促进了中国茶叶的发展,使中国“原创”的茶叶名扬全国以至全世界。大量的名茶来自贡茶。由于贡茶的出现,许多名茶,历千年久兴不衰。茶文化中的贡茶文化也是中国文明史册中的光辉一页。
作者经多年悉心研究,在蒐集大量茶史文献与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基础上,精研诸家,博涉茶道,编着成书,填补了中国贡茶文化专着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的空白。福建是贡茶故乡,《中国贡茶》一书以宋代北苑官焙,元朝武夷御茶园为主线,介绍了唐、宋、元、明、清历代贡茶茶事。如宫廷茶礼、茶议、茶宴、斗茶、品茗、吟咏、典故,贡茶製造以及贡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等章节十数万言。本书的出版为普及茶文化知识,弘扬民族茶文化产生作用。
《中国贡茶》是茶业、茶学、茶文化界的知识手册,是研究中国茶业史的珍贵资料。
张天福作序
中国茶史与中国文明史几乎同步。
纵观中华三千多年的贡茶(含御茶)沿革史,几乎与中华五千年茶业文明史是一脉相承,息息相关,且互相因果,彼此盛衰。吴公巩志,经多年的悉心研究,蒐集大量的茶史文献与茶技档案,汇成一部十数万言的《中国贡茶》一书,这是十分可贵的佳作。他系统地罗列八大篇章,叙述了中国贡茶的历史渊源、贡茶的产制工艺、品类与茶艺等茶文化史知识,是他长其生长在闽北茶区,继承父志,探奥索隐、穷流究源、博涉众趣、精研诸家的结晶。该书弥补了中国贡茶文化史之空白,是研究福建建州贡茶以至中国茶业史的珍贵资料。
愿《中国贡茶》问世,能为推动茶学研究,促进茶文化的繁荣,作出贡献。
张天福2002年4月2日于榕城

中国贡茶之乡

盐茶古道纵贯川黔两省,跨越鱼塘河,穿过清水塘,直达打鼓新场(今金沙)和黔西州(今黔西县),在清池又分几条私盐道通往各处。古道主线北系四川省古蔺县,南为贵州省金沙县,在县境内以鱼塘河为界,由此朝东南直至打鼓新场,筑有宽1米、长约70余公里的一条古道,从西北向东南依次经过清池、石场、平坝三个区(原行政区),纵贯清水塘、羊跳圈、大坡、马脑山、上马草、鹿崽楼、山王沟、官家坡、构皮水、石革闹、烂坝子、盐井河、驮腰树、黑笋沟、木厂、平洛、十洞桥、西洛、空筒树(上以均为县内地名)等数十个村寨。全线置有石券拱和石板铺就的大小津梁10余座。其路面均墁有承受力强,抵抗磨耗和保持平整的自然石块。
漫步在盐茶古道上,搜寻着当年激动人心的故事。踩着脚下千万人马曾走过的石块路,看着一处处被歇脚耙钉成凹眼的石板和那一块块磨蚀闪光的石块,不由得对当年行走在这条沧桑古道上的人们产生敬意。
站在鱼塘河南岸的观音岩口,放眼川黔两省,波浪滚滚的鱼塘河从层叠碧翠的深山中奔来,尽收眼底,又蜿蜒曲折向东涌去,为清池送来盐带走茶,为茅台送去清水带走“国酒”,这边古道漫长,18罗汉排列岩头;那边“180梯”(盐路)曲折,坐莲台观音受朝拜。河边,千年古榕树下活泉水汩汩冒出,是当年奔忙过此的人马的活命泉;国务院在这里立有赤水河上游生态保护区的大理石石碑和历史悠久的“贡茶碑”互相辉映,为鱼塘河及盐茶古道平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站在黄泥坳(古盐道上清池地名)上鸟瞰清池集镇,享受当年武德校尉罗源清“黄泥坳上品茶,清水塘边观戏”的喜悦。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