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中国译製电影史

(2019-10-02 01:26:58) 百科综合
中国译製电影史

中国译製电影史

《中国译製电影史》以时间为轴,完整梳理了我国译製电影的一条发展脉络:从萌芽时期”外国电影在中国的译製发端”,到起步时期”新中国译製电影的诞生与快速增长”,再经过十年的蛰伏期,迎来了”佳作纷呈的改革开放大发展时期”,最终由于电视等其他娱乐形式的冲击,走向了衰落,而在新时期,随着网路的兴起,进入了对译製电影传统的突破与丢失的多元时期。

基本介绍

  • 书名:中国译製电影史
  •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 页数:228页
  • 开本:16
  • 作者:谭慧
  • 出版日期:2014年4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106038709

内容简介

《中国译製电影史》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谭慧,北京电影学院英语副教授,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影视传媒系访问学者,全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员,高教学会大学英语研究会会员;从事影视翻译研究以及电影英语教学工作多年;曾获北京新东方国内部优秀教师称号;发表《文字:思维的镜像》、《中国翻译研究的美学情结》、《中国当代电影研究》等作品;出版《英语名言谚语集锦》、《大学英语现代文背诵篇章》等书籍。

图书目录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什幺是译製电影
第二节译製电影的形式
第三节中国译製电影的製作流程与创作团队
第四节世界各国电影译製情况
第五节中国译製电影发展的历史分期
第二章萌芽时期(1949以前):外国电影在中国的译製开端
第一节电影的传入与外国电影在中国的放映情况
第二节外国电影在中国的译製渠道
第三节外国电影片名翻译情况
一、使用中国传统意象和传统人物
二、採用成语或四字短语
三、使用中国古典诗词
四、融合中国传统道德
五、译名媚俗化
第四节外国电影译製业从业人员
第三章起步时期(1949—1965):新中国译製电影的诞生与快速增长
第一节新中国第一部译製电影的诞生
第二节从东北到上海
第三节译製技术的形成与变革
第四节苏联电影的大规模译製及其影响
一、对中国人民生活的影响
二、对中国电影艺术发展的影响
三、对中国的革命运动的影响
第五节其他国家电影的译製
第六节频频举办的国际电影周
第七节锐意进取的长春电影译製人
第四章蛰伏时期(1966—1976):“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译製电影
第一节朝鲜电影和阿尔巴尼亚电影的热潮
一、朝鲜电影热潮
二、阿尔巴尼亚电影热潮
第二节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电影的引进
一、罗马尼亚电影
二、越南电影
三、南斯拉夫电影
第三节“内参片”
第五章繁荣时期(1977—1993):佳作纷呈的改革开放大发展时期
第一节日益繁多的国际电影交流活动
第二节译製环境的改善和译製技术的再次变革
第三节人才辈出的上海电影译製业
一、第一代上海译製人
二、第二代上海译製人
三、上海译製人对中国电影译製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及其影响
第四节新时期译製电影的新变化
一、数量多、地域广、类型丰富,但低成本的老电影多
二、日本电影
三、美国电影
四、法国电影
五、印度电影和墨西哥电影
六、社会主义国家电影
七、名着改编的电影
八、爱情电影
第六章衰落时期(1994—2000):全球化浪潮与大片的引进
第一节电影译製片的衰落与电视译製片的崛起
第二节“大片”的盛行和译製片的消隐
第三节从上海到北京
第七章多元时期(2000年至今):新世纪电影译製片对电影译製传统的突破与丢失
第一节网路字幕组的兴起
第二节译製理论研究风生水起
第三节新世纪传统译製机构的变革与存在的问题
附录一:长春电影製片厂译製电影(故事片)目录
附录二:上海电影译製片厂译製电影(故事片)目录
附录三:中国电影华表奖及中国电影金鸡奖优秀译製片获奖目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