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百科综合 / 正文

中国西南生物地理线

(2019-09-24 21:11:46) 百科综合

中国西南生物地理线

中国西南生物地理线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东亚植物区系中中国—喜马拉雅和中国—日本区系一条最重要的生物地理分界线。2013年8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航研究组利用叶绿体基因和核基因片段,对河谷优势、耐旱的灌木——苦刺花进行了遗传结构和谱系地理分析,证实气候因子改变导致田中—楷永线两侧植物区系分异。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西南生物地理线
  • 外文名:Tanaka-KaiyongLine
  • 位于:中国西南部
  • 又名:田中—楷永线

简介

中国西南生物地理线,即田中—楷永线(Tanaka-KaiyongLine),位于中国西南部(介于33°N/102°E和19°N/108°E之间),是东亚植物区系中中国—喜马拉雅和中国—日本区系一条最重要的生物地理分界线。
2013年8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孙航研究组在中国西南生物地理线的研究上取得新突破,证实气候因子改变导致田中—楷永线两侧植物区系分异。
相关成果以PhylogeographyofSophoradavidii(Leguminosae)acrossthe"Tanaka-KaiyongLine",animportantphytogeographicboundaryinSouthwestChina为题发表在《分子生态学》(《MolecularEcology》)杂誌上。

研究成果

苦刺花(Sophoradavidii)
苦刺花苦刺花
由于地质历史和气候等因素,致使分界线东、西两侧区域植物区系的分异。通常认为,田中—楷永线以西的植物区系较年轻,有较多的新特有类群;而田中—楷永线以东的植物区系较为古老,并富有古特有或孓遗的类群。但目前尚不清楚田中—楷永线在促使种群谱系地理结构分化方面的重要性。
为此,孙航研究组利用叶绿体基因(psbA-trnH,rpl32-trnL)和核基因(ncpGS,ITS)片段,对河谷优势、耐旱的灌木——苦刺花(Sophoradavidii)进行了遗传结构和谱系地理分析,重建了其种群分布和分化历史。研究结果表明,苦刺花种群在田中—楷永线两侧有显着的谱系地理分化,其分化时间大约在1.28个百万年,这个时间明显晚于喜马拉雅的最后一次抬升。
研究证明,导致田中—楷永线两侧植物区系分异是气候因子改变,如季风气候体系引起环境梯度变化,特别是最后一次冰期温度和植被类型的改变所致。
此外,与田中—楷永线东侧的苦刺花种群相比,西侧种群长期以来较稳定,并存在多个避难所,特别是在横断山河谷。而东侧的种群受最后一次冰期影响,分化出了不同的区域谱系地理结构。
同时,核基因研究还表明田中—楷永线东部的居群可能来源于恰好位于该线以东的金沙江下游种群,从而验证了许多类群“冰期走出横断山(glacialout-of-HengduanMts)”的假说,并不支持传统上认为田中—楷永线是一条古老的生物地理分界线的观点。

标 签

搜索
随机推荐

Powered By 种豆资源网||